古墓中出土了一把自帶鈴鐺的“怪”劍,劍上藏有三個難解之謎

2006年,考古人員在西安甘泉發現一座商代古墓。從古墓裡出土了金,銅,骨,石等各類文物,其中青銅器就有57件之多。在眾多出土的青銅器中,一把造型奇特的怪劍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至今,這把怪劍的身上,仍然藏有三個難解的謎團。

古墓中出土了一把自帶鈴鐺的“怪”劍,劍上藏有三個難解之謎

古墓中出土了一把自帶鈴鐺的“怪”劍,劍上藏有三個難解之謎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此次考古發掘,共出土了戈,刀,鏃等七件兵器,其中一把怪劍造型十分奇特。這是一把短劍,通長只有24釐米。但整個劍身卻不是通常的直線型的,而是呈現一定的弧度,有點兒彎刀的感覺。劍身很寬,兩側是鋒利的劍刃。劍刃的中部,有一條凸脊從劍身一直接連到劍柄。劍柄的梢部還設置了一個環扣,據分析是用來系劍穗的。最奇特的是,這柄劍的劍柄底部鑄造了一個響鈴。平時把劍放在那裡啥事兒沒有,只要一拿起劍來,這個響鈴就能發出清脆的鈴鐺聲。令人費解的謎團就從這個響鈴產生了,難不成,這竟是一把智能語音防盜劍?

古墓中出土了一把自帶鈴鐺的“怪”劍,劍上藏有三個難解之謎

考古學家將這把怪劍定名為曲莖鈴首短劍,現藏在陝西甘泉博物館。而時至今日,這柄產生於3000年前的怪劍,其真正的用途仍然成謎,至今沒有一個確切的結論。目前,流傳最廣的推測有三種。

第一個難解之謎是:這把曲莖鈴首短劍是在打獵時用來驚嚇野獸的。理由是根據史料記載,有類似的鈴首劍曾風行於北方草原的遊牧民族之中。而考古學家對這柄曲莖鈴首短劍的鑑定結果是,應屬於殷商文化的第二期,就是李家崖文化。李家崖文化本身就是受商、周文化影響的少數民族文化,盛行畜牧和狩獵,具有濃郁的草原風格。此處就可以盡情想象了:一群獵人各拿一把曲莖鈴首劍,圍成一個大大的包圍圈,一路興奮地奔跑,一路響著鈴鐺。

古墓中出土了一把自帶鈴鐺的“怪”劍,劍上藏有三個難解之謎

藏在草叢中的野味們,紛紛四散逃竄。獵人們放棄一隻只小野兔,一同追逐一隻最大的山羊,並最終得手的情景。

第二個難解之謎是:這把曲莖鈴首短劍是作戰部隊的標佩,用於在戰鬥時壯聲威用。首先這是一把短劍,不像戈,刀,矛等長兵器,直接揮舞著,就衝上去,很可能是士兵隨身佩帶的第二件備用武器。與今天我們的作戰部隊除了人手一件步槍,或衝鋒槍,還要佩帶一把手槍或匕首大同小異。但是,這把短劍除了做為備用武器,士兵在進攻移動時,還能隨時發出清脆的鈴聲。試想一下,成千上萬人的部隊衝向敵陣,即便不喊那殺聲震天的口號,那轟隆隆的腳步聲,還有成片成片不停的鈴鐺聲,依然足夠讓敵人膽寒了吧。

古墓中出土了一把自帶鈴鐺的“怪”劍,劍上藏有三個難解之謎

第三個難解之謎是:這把曲莖鈴首短劍是君王衛隊專用的警鈴。短劍,佩戴方便,即使是珍貴的青銅,君王的專職護衛隊也能夠消費得起。重要的是,曲莖鈴首短劍能在衛隊行走時發出響亮的聲響,這就有意思了。君王的衛隊走到哪裡,哪裡的閒雜人等都得迴避吧。可總不能讓衛兵們人手一個大喇叭喊著“前面賣豆腐的,趕緊靠邊”吧。每人佩戴一柄曲莖鈴首短劍就好多了,鈴聲響處,就是君王衛隊的所到之處,只要不是聾子,聽到這種清脆的鈴鐺聲,就趕緊自動迴避。不僅方便大家,連想行刺的刺客,都會因為大家都忙著迴避而有所顧忌。

古墓中出土了一把自帶鈴鐺的“怪”劍,劍上藏有三個難解之謎

遺憾的是,三種都是猜想,每一個都是曲莖鈴首短劍留給我們的謎團。其實,不管曲莖鈴首短劍的真正用途是哪一種,我們的老祖宗將聲音和武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都值得後人讚一句“豈不妙哉”,就連小編都開始佩服他們的智慧了。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張洪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