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從原始萌寵到張牙舞爪的神獸

龍,傳說中的神獸。《千字文》中有“龍師火帝,鳥官人皇”,其中的龍師是指伏羲,據說“龍”的形象正是由伏羲確定下來的,並且伏羲用龍的名字來給他的百官命名:青龍官、赤龍官、黃龍官……

誰也不知道伏羲所創制的龍形究竟是什麼樣子。但從不文化時期所遺留的實物來映證內涵豐富的龍文化,龍的形象在不同文化時期又有很大的差別,經歷了完善的過程。

上古時期傳說中的神或英雄似乎很多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人首蛇身,包括傳說中的伏羲自己,這恐怕是“龍”這種神獸創制出來的觀念源起。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出土的唐代伏羲女媧圖,伏羲和女媧都是人首蛇身。龍的主體就是蛇,龍以蛇為身,又加了獸足、馬毛、鹿角、魚須等因素。

下圖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出土的伏羲女媧圖,阿斯塔那是唐代高昌國故址。在伏羲和女媧的周圍遍佈星辰。這種畫在當地出土三十多幅,為麻布或絹所制,用木釘釘在墓室頂部,畫面向下對著被葬者的臉。

龍——從原始萌寵到張牙舞爪的神獸

甘肅省博物館有一個鯢魚彩陶瓶,屬於距今五千五百年到六千年的仰韶文化中期,這隻瓶子上的鯢魚就有如蛇一般的長長身體。繪畫在陶器上的紋飾應該是當時原始人對自己周圍事物的認知。最原始的簡單認知在思維進化的過程中被加以想象,可能就成了“龍”。

下圖仰韶中期鯢魚瓶。

龍——從原始萌寵到張牙舞爪的神獸

原始時期的“龍”不但沒有神獸之風,反而是萌寵之風。真正的“龍”起源於紅山文化,紅山文化中龍的軀體都是蜷曲的。身體蜷曲的龍叫作“蜷龍”,也叫作“豬龍”。紅山文化現出土的玉質蜷龍都是隨葬器,放在墓主人胸前,這種玉飾的珍貴可見一斑。用這種玉飾作葬器的墓主人的身份也一定不普通。

下圖紅山玉龍,遼寧朝陽牛河梁出土。

龍——從原始萌寵到張牙舞爪的神獸

後世的升龍、降龍、行龍、蟠龍都是從蜷龍演變來的。

殷周時期龍的形象仍然是卷龍。殷商武丁時期的王后婦好墓出土過玉卷龍。周代天子祭天的袞服上的龍也是蜷曲的。《周禮*春官*司服》鄭玄作注“卷龍衣也。”春秋戰國,甚至一直到漢代,龍的形象一直以卷龍為主,這其間開始有S形和各種彎彎曲曲形狀的龍,但從來沒有直龍,西漢以前就沒有過直的龍。《周易》“亢龍有悔” 亢龍是不吉之佔,曲龍是正常的龍,直龍則是不正常的。

下圖唐代鎏金銅走龍。

龍——從原始萌寵到張牙舞爪的神獸

唐代的龍出現了很大的不同。首先面貌有所不同,原始時期的龍重點在形體的捲曲,面部很模糊,比較有特點的是有的龍有長吻,背有長鬃,看起來似乎有點像彘,就是野豬,這大概也是原始時期的卷龍被稱為“豬龍”的原因。唐代的龍怒目圓睜,尖牙利口,甚至長鬚而有角,從面貌上開始擺脫野獸有點神化的意思了。

下圖唐代鎏金銅龍,儀仗用器,高難度形體動作。

龍——從原始萌寵到張牙舞爪的神獸

不僅面貌,唐代的龍形體看起來更讓人咋舌。有的龍爪如四足,看起來如同急急奔走;還有的以前爪支地,蛇一般的身體反向蜷曲。唐代的龍的形象運用到了宗教、生活、政治等等不同領域,衣飾、日用生活用品、儀仗器等都少不了龍的影子。最典型的就是白瓷雙龍尊,雙龍的造型在唐代很多。

元明清時期龍的形象就犯濫了。脊獸、碑座、碑首、帝王的吉服、帝王的玉璽、瓷器的紋飾……龍的威嚴和神性更加彰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