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蒲城,有一種棉鞋叫窩窩!

在蒲城,有一種棉鞋叫窩窩

在蒲城,有一種棉鞋叫窩窩!

你知道蒲城人把鞋叫什麼嗎?

在蒲城,有一種棉鞋叫窩窩!
知道木,叫 hái
在蒲城,有一種棉鞋叫窩窩!

皮鞋呢?

在蒲城,有一種棉鞋叫窩窩!
hái
在蒲城,有一種棉鞋叫窩窩!

棉鞋呢?

在蒲城,有一種棉鞋叫窩窩!
hái
在蒲城,有一種棉鞋叫窩窩!

錯了!叫“窩窩 ”

小時候

對冬天的記憶就是穿上臃腫的棉衣

裹上厚厚的棉帽

圍上長長的圍脖

穿上母親做的棉窩窩

在蒲城,有一種棉鞋叫窩窩!

那些年,每到深秋,等收拾完地裡的莊稼,母親就開始張羅著為全家人做棉窩窩了。

在蒲城,有一種棉鞋叫窩窩!

那時,人們很少有閒錢買鞋穿,穿的鞋幾乎都是母親做的,因此,農村的婦女們都會做鞋。母親的閒暇時間就都用來做鞋了。

在蒲城,有一種棉鞋叫窩窩!
在蒲城,有一種棉鞋叫窩窩!

母親都會把平時積存的各種顏色面料的碎布頭翻出來,準備好漿子,便開始做棉鞋了。

在蒲城,有一種棉鞋叫窩窩!

先用一塊完整的布料鋪在炕上,均勻地塗抹上漿子,接著將事先準備好的碎布頭緊緊拼貼上去,最後一層再鋪上完整的布料,這樣就是做鞋底兒的第一道工序。

在蒲城,有一種棉鞋叫窩窩!

將袼褙子貼在牆上晾乾後,比照著早就準備好的“鞋樣子”剪裁下來,再用一塊兒稍大的白布很精細的把褙子包住壓好邊兒,這就是“鞋底子”的雛形。

納好鞋底,接著就是鞝鞋幫,母親像納鞋底一樣,把穿了細麻繩的鋼針從上朝下,把鞋幫和鞋底兒一起穿透,並用力拉緊,如此反覆,鞋幫就被緊緊的鞝在鞋底上。有時候,鋼針不利落或者鞋底兒太厚太頑固,母親會把鋼針在頭上蹭蹭,說是磨針。

在蒲城,有一種棉鞋叫窩窩!

一連串有節奏的拉拽、纏繞、打緊……起針落針一氣呵成,靈巧嫻熟,看似普通的一針一線,卻凝聚著母親深深的舐犢之情。

在蒲城,有一種棉鞋叫窩窩!

現在到了入冬,市場上各種色澤各種真皮的棉鞋琳琅滿目,我們也不再需要母親做鞋子穿。

在蒲城,有一種棉鞋叫窩窩!

我們就這樣穿著一雙雙母親親手做的棉窩窩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數九寒冬,可兒時的我們卻嚮往商店裡精緻漂亮的棉皮鞋,嫌母親做的棉窩窩太土氣,從不知珍惜。

在蒲城,有一種棉鞋叫窩窩!

如今,母親早已滿頭銀髮,眼神大不如從前,再無法遊刃有餘地穿針引線,一雙雙手工棉鞋帶給我們的溫暖從此只能深藏在我們的內心深處……

現在的鞋子真是品種、樣式、顏色應有盡有,令人眼花繚亂,但我們久久難以忘懷的還是小時候冬天穿的條絨棉鞋,底子和麵兒都很厚,裡面軟軟的,又舒服又實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