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的关羽对比《三国演义》里的关羽是贬低了还是神化了?三国第一武将到底是谁?

鄙人陳日天


许多人都认为是«三国演义»神化了关羽,甚至还有人认为关羽能封神,能成为武圣都是小说的缘故。其实,我想说的是,关羽能成为

武圣,能封神还真跟三国演义没啥关系,甚至可以说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关羽。

小说中,关于关羽的忠义描写以及带兵打仗等方面的描写与正史记载相差不大。只不过是多了些许笔墨,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罢了。



如果没有三国演义,我相信许多人仍然会知道关羽,但是有许多人对其他三国时期的人物数量上的认识的会比现在少(我就是这种情况,因为喜欢小说三国演义,而喜欢三国,又为了更客观的了解三国时期的人物,而开始看史书«三国志»),换句话说。因为三国演义,使其他人与关羽的差距变小了(至少来说,知名度上的差距变小了,有了小说,你除了认识关羽,还知道了更多的三国人物)。小说中对关羽的贬低主要是对其武力值贬低

关羽武力的贬低

在小说中,吕布最为勇猛,单挑天下第一,刘,关,张三人才能击败他;在面对曹军将士时,吕布更是一人勇斗六员骁将,夏侯惇,夏侯渊,许储,典韦,乐进,李典。

所以许多人对三国武将排名为: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关羽,张飞两人三国时期(正史)是公认的万人敌(郭嘉,程昱以及后期的陈寿的都认为他们二人是万人敌)。

打一个吕布,在小说中居然需要两个万人敌。此一战就把关羽的武力值贬低了(老罗可能是为了体现刘关张的团结才写三英战吕布的)。可能有朋友会说,那塑造的斩杀华雄,文丑,以及过五关斩六将岂不是又给关羽补上来了吗?

其实,不然,在我看来,历史上有一战的含金量比这几战加起来都高。小说中,斩颜良是单挑斩杀。但在三国志中比单挑还要勇猛,关羽策马奔入千军万马之中刺杀了颜良,袁绍的众多将领没有能够阻挡他的。

正史中关羽完成了三国时期唯一的一场万军丛中取敌将首级犹如探囊取物的壮举。这一壮举吕布也没有完成。正史中的吕布,只是记载很会骑马射箭,体力超过一般人。

而且在小说中,给人一种关羽虽勇,但是只要扛过前三招就基本是平局的感觉。关羽还经常中箭。这些都是对关羽武力值的贬低。

在正史中,关羽不仅武力值高,能力也很突出。甚至在许多魏国人眼里,关羽是蜀汉唯一的名将。

刘晔传。众议咸云,蜀,小国耳,名将唯羽。

三国第一武将

题主应该是想问的是单挑武力值最高的人是谁吗?

我觉得这个答案,还真不好说。可以列举几个,以供参考。

张辽,八百破十万,差点活捉孙权。



张飞,长坂之地,带二十骑兵,抵挡曹操大军,无人敢向前一步。



太史慈,曾勇救孔融,有勇有谋。一人带一骑,面对孙策带领的十三勇将而不落下风。

其他不再一一列举。这个第一名,可以根据大家心情,给谁都是可以考虑的。

小伙伴们,你们觉得第一名应该颁奖给谁?


遨游文史世界


正史里评价对武力最高的是关羽和张飞。

《三国志》里面就多处提到了关羽和张飞武力出众。如《三国志·魏志·程昱传》里有记载“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三国志·蜀书·张飞传》:“初,飞雄壮威猛,亚於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

两晋南北朝时也有很多关羽、张飞武勇的记载,并以“关张之勇”来比喻猛将。比如《傅子》里记载郭嘉对曹操说:“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晋书遐传》里提到“晋刘遐每击贼,陷坚摧锋,冀方比之关羽、张飞。”

而且关羽和张飞也有实战记载。《三国志》里记载关羽斩颜良的过程:“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这也是三国志里唯一一例冲进对方军中直接斩首对方主将的记录,一句“绍诸将莫能当者”足以证明关羽之勇。

而张飞在当阳长阪断后时:“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张飞带20个骑兵就吓的曹操大军不敢追击,这个也可以证明当时张飞勇名在外。



不沉的经远


关羽身高八尺,体格健壮,因当地恶霸地痞横行乡里,关羽路见不平,举拳教训地痞,用力过猛失手伤命,初见关羽的实力,从此流落它乡。遇着刘备,张飞,决定从军报效国家。虽说刘备是皇室宗亲,朝庭还没有人知道他的来龙去脉。跟着刘备和几百人的乡勇,去平叛黄巾军。转战河北山东各地,可见武艺超群,浑身是胆,是金子总会发光。坚信跟着刘备总有一天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十八路诸侯伐董卓,刘备关羽跟着公孙赞会盟,一个小跟班的却暂露头角,得到陶谦、袁绍和曹操赏识。一眼看去,英姿飒爽,关羽就是上将之才。

官渡之战,曹操谋之,关羽领兵杀出,河北名将颜良刀下见鬼,文丑死于乱军之中。真有万夫不挡之勇,关羽发挥到极至。被曹操看成一等一上将。曹操,关羽搭配天下一绝。

可关羽那颗心,还是眷念皇叔刘备。别尽从草根起家,心心相映,感情融洽。可襄樊之战,曹仁身后有强大的曹操集团支援图划。关羽身后又有谁呢?困樊城,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可见关羽智勇双全。为了汉,为了理想,流尽最后一滴汗。唉……真不知襄樊之战是怎么打起来的,是个迷,让无数人好奇?谢谢!


兔吐2


大家在评论“三国”时,都喜欢以正史和演义来议论。

对于关羽来说,无论正史还是演义。对关二爷的评价都是有褒有贬。

现在有个问题,论“三国”,到底应该相信《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或者其他一些“权威”。

假设罗贯中是吹牛逼的,那么陈寿就老实吗?著书立说者,有几个不吹牛逼的?各个朝代的“专家”、“大腕”都对三国有所评论,信谁?

前几年传言,襄阳建郭靖的雕像!郭靖是什么人?多年以后,人们可以根据这个雕像推测:郭靖,“金大王”手下的兵马大元帅!

有些事情,到了无从考证的时候,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正史绝对是真话?野史就是笑谈?

我个人观点,不看这史那史,单单从民间对一个人的推崇来论,关羽,关二爷:坐看春秋文夫子,走马提刀武圣人。

后世之人义结金兰之时,为什么不拜老大刘备?或者老三张飞?因为人们认可的是关羽!忠肝义胆的关羽!

那么三国第一武将到底是谁呢?

应该不会是关羽吧!在人们心目中,关羽是不能排在武将之流的。武圣是不能排在武将里来评论的!











上善若水36526


应该说《三国演义》的关羽对比正史上的关羽神化了。《三国演义》有所谓的“三绝”,即“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和“义绝”关羽。对于曹操比较丑化,而对于诸葛亮和关羽则比较神化。拿关羽来说,和正史有若干不符合的情节。最典型的就是“华容道义释曹操”,在历史上曹操确实败走华容道,但根本没有遇到关羽的阻截。另外“千里走单骑”也不对,当时刘备正在袁绍军中,关羽脱离了曹操投奔刘备而已。何来“千里”之说?过五关更是绕来绕去,不符合实际地理情况。

还有一个完全被掩盖的,就是关羽好色。当时曹操攻破吕布,吕布部将秦宜禄妻子很美,所以关羽想跟曹操索取,但还是被曹操占为己有。这个记载实在不符合关羽的圣人形象,所以在《三国演义》也完全找不到痕迹了。总体来说,关羽成为三国第一武将是历朝历代美化的结果,其中有对抵抗外来民族的寄寓,也有对忠义精神的歌颂,还有晋商对老乡关羽的吹捧。总之因为各种综合因素,关羽终于成了武圣人。

那么,历史上的“三国第一将”到底是谁呢,这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了,读者认为应该是谁呢?


林屋公子


《三国演义》里的关羽是被神化了。正史《后汉书》就没对关羽进行评价,《资治通鉴》只对关羽的生平经历做了记载,没有对他进行过多的评论,说明他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三国志》评价是:" 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 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也可看出,关羽与张飞都是虎臣,也没有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小说《三国演义》里将关羽塑造成为一个忠义仁勇的武将形象而神化是为了艺术渲染和文学效果。

至于三国的第一武将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但我个人更倾向于吕布。吕布历来被称为汉末三国第一猛将,正史中被称为“飞将”。《三国志》评价其有“虓虎之勇”。《后汉书》对其的评价是智勇双全。《资治通鉴》的评价是武功天下第一、无人能敌。不说他“三姓家奴”的为人,但就看他虎牢关前大战刘

关、张。辕门射戟解纷争,濮阳独战曹操六员大将,而都全身而退,可见其武力。

感谢品读,有喜欢的朋友可加关注!点赞、转发、收藏!不胜感激!

历史中的往事


关羽的形象,在《三国志》中,只有寥寥九百字的记录,记录的战绩只有:斩颜良解白马之围,水淹七军,还有就是刮骨疗伤等。也没有对其做其他评价。

而经过《三国演义》的神化,演义了:温酒斩华雄、巧夺徐州斩车胄、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等等,通过这些故事,塑造了一个“忠义”“勇猛”文武双全的形象。

其实,真正竖立关羽形象的,是戏曲班子和说书人,以及毛崇岗的批注《三国》。

《三国演义》成书之后,其中庞大的故事,精彩的片段,成了戏班子和说书人的最爱。忠义、仁爱一直是受推崇的道义,关羽的故事自然是忠义的代表,经过文人加工成戏曲和说书段子,得到象形的进一步加强,更加活鲜和光彩。广大老百姓是不看史书的,接受的都是民间戏曲和说书段子,所以关羽的忠义英勇的形象,像种子一样撒播在民间,代代相传,深入人心。被民间称之为“关公”。

加之明朝末年,毛崇岗的批注《三国》,将关羽列为三国三绝之一“义绝”。随后,倍加推崇这几方面的原因,导致最终定型为“义薄云天”的武圣人,与文圣人孔子齐名。

阿呆认为,其实关羽就是个普通的将领,武功、力气和胆识比较高而已。

阿呆还原一下关羽的真实情况:

第一、 三国局势破坏的罪人,导致了蜀国和吴国走向灭亡。由于关羽在围困樊城的时候,抢了东吴的粮食,破坏了孙刘联盟,导致盟军翻脸,夷陵战役的相互残杀。导致两国的军力和经济都受到较大损失,让曹魏捡了个大便宜。

第二、 为人骄傲,心胸狭窄。《三国志》中说了两件事,一是赵云投降过来,关羽写信问诸葛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只能说,跟张飞差不多,比不上你,“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关羽非常高兴,拿着信到处给人看。还有一件,就是孙权派人去说,让自己的儿子娶关羽的女儿为妻,被关羽大骂一顿。这很过分了。

所以,阿呆认为,关羽是个彻底被民间美化过头,抬得抬高的普通将领。

正是因为关羽的心胸狭窄、骄傲自大,不光毁了蜀国和吴国的根基,还导致后来全家人被杀害。裴松之的《三国志》注,最后写道,是庞统的儿子庞会,随着魏军到了成都,杀了关羽的后代所有人。

阿呆认为,单纯地从武力上讲,吕布应该是三国第一武将。


阿呆梦话


事实上是既有美化的地方,也有贬低的地方。美化的如下: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单刀赴会等。

贬低的地方如下:关羽不顾大局,和马超争风吃醋、不愿意和黄忠并列、拒绝孙权的合婚要求,竟然说出“虎女焉配犬子”这样的话,正史上没有这样的记载——也许关羽想说的“吾女焉能配权子”,因为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嫁个女儿过去,就是给对方一个人质。

无论从个人的武勇、忠义,还是从实际战绩来看。关羽关云长都绝对是三国正史上不折不扣的一代名将。\r

关羽是山西运城人,因为犯了事而流落江湖,贩枣为生。在他辗转到涿州的时候,遇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朋友,编织业大户刘备和屠宰业大户张飞,三人一起度过了人生之中最美好的时间。\r

虽然正史上没有关于他们曾经结拜为兄弟的记载,但是试想一下,三位武艺出众而又情投意合的年轻人,每天一起习文练武、骑马打猎、飞鹰走狗,那是何等惬意的生活呀!就算不是亲兄弟,可能也胜似手足了吧!大约也是三国演义里面,最靠谱的美化了。\r

早期的关羽的武艺非常出众,和张飞一起并称为万人敌。但是在赤壁之战以前,关羽似乎只在一个地方体现出他的神勇。\r

那就是在曹操和袁绍白马之战的时候,关羽策马突入敌阵万军之中,把敌方主将颜良刺于马下,枭首而还,袁军将领没有人能够抵挡,解了白马之围,关羽因功被封为汉寿亭侯。\r

至于三国演义里的,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等等辉煌战绩,其实都不见正史记载的。\r

赤壁之战,曹操战败北归以后,三国第一守城名将曹仁镇守江陵。周瑜和刘备两面夹击之下,曹仁硬是撑了一年,后来刘备派关羽准备断曹仁的后路,曹仁才被迫放弃江陵,退守南阳郡的宛城一线,襄阳由夏侯惇镇守,合肥之战后,乐进守樊城。\r

周瑜把新得到的江陵分出一部分给刘备作为回报,刘备在此设公安县,作为自己的首府,治理从刘琦那里继承下来的长沙、桂阳、武陵、零陵四郡。\r

当时还在是孙刘联盟的蜜月期,刘备以公安地小,荆南四郡又欠发达为由,向大舅哥孙权讨要江陵作为根据地,孙权因为在合肥、濡须口一线要和曹操、张辽对抗,也需要刘备替他防备曹仁夏侯惇,因此在鲁肃的建议下就同意了——这就是所谓借荆州的真相,其实就是借了几个县。\r

后来刘备占据了益州,孙权就想完全据有荆州。毕竟孙权也是一代雄主,荆州作为江东的门户,是顺江而下的咽喉战略要地。无论掌握在曹操或者是刘备手里,都是极大的威胁。\r

刘备当然不同意,于是双方翻脸,发生了单刀赴会等大家熟知的事情。最后刘备因为要回去和曹操争夺汉中,无奈之下,只能以湘江为界,江夏、长沙、桂阳归孙权,武陵、零陵、南郡(江陵、公安)归刘备。\r

公元219年,刘备大将黄忠在定军山斩杀了曹魏主将夏侯渊,曹操不得不亲自来抢夺汉中,却久攻不利,又被赵云夺了粮草,最后只好退兵,刘备从此占据汉中。\r

同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封关羽马超张飞黄忠为四大将军,魏延为汉中太守。\r

关羽是为了贯彻隆中对策战略,配合刘备的北方攻势,决定进攻樊城的曹仁。\r

此时乐进已经病故,宛城太守侯音造反。曹操令曹仁为征南将军,很快平定了宛城,斩杀了侯音等。而曹魏的主力主要部署在淮水一线,曹仁并没有很多的人马。\r

东吴这边,因吕蒙生病,由朱然代替自己,朱然的背后,则是东吴四英将里最厉害的陆逊。 关羽却认为有机可趁,令南郡太守糜芳守卫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亲自率领大军将樊城的曹仁团团围住,襄阳守将吕常也被关羽派人包围,两地的联系被彻底切断。\r

曹操派出大将于禁率领猛将庞德及七路人马前来救援。结果都被关羽水淹七军,一锅端了,于禁投降、庞德被关羽斩杀。\r

曹魏的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都投降了关羽。\r

从这一连串的闪电战及围点打援的实施,关羽的非凡军事能力可见一斑。\r

同年十月,陆浑民、孙狼等叛乱,遥受关羽印号,为之支党,关羽的声势一度威震华夏\r

,连曹操都想迁都避其锋芒。\r

关羽乘胜对樊城发起猛攻,樊城进水,城墙崩塌,而曹仁的守军也因为多次战败而大量削减,只剩下几千人,樊城被围数月,外内断绝,粮食也快被吃完,众将都惶恐不安。\r

然而就是在这样内外交困的环境下,曹仁和满宠依然与将士们盟誓,以死守城——曹仁不愧为“天下第一太守”,实在是太能守了。\r

所谓水无常势,兵无常形,关羽表面上风光,实际上已经禁不起拖了。因为在这个时候,孙权派吕蒙白衣渡江袭取江陵,守卫大本营的糜芳和傅士仁,潘濬不战而降。\r

而曹操这边的援军在名将徐晃的带领下,正在一路接一路的赶到。徐晃一个声东击西,撕开了樊城的包围圈。\r

而得知大本营被偷袭的关羽,只能一面向成都和上庸求救,一面回军救援。成都当然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上庸的刘封和孟达也见死不救,不过小编以为凭这两个人的水平,就算来了,那也不过是给吕蒙和陆逊加盘菜而已。\r

关羽的部队,家属都在江陵,早已无心作战,纷纷溃散了,关羽只能退守麦城。公元219年初年底,大雪纷飞,关羽率数十骑出逃,一路突围至距益州不过几十里的临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中了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被擒,不久和长子关平同时被杀。\r

只不过短短数月时间,蜀汉第一名将关羽就从威震华夏落到了传首许都,实在是不得不让人感慨。\r

论坛里都说公元220年是一个神奇的年份,曹操、夏侯惇、陈昱、法正、黄忠、关羽、吕蒙、甘宁这些三国正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都在这一年离世。\r

而220年却是三国小剑圣曹丕的幸运年,就在这一年,他接受了汉献帝刘协的禅让,登上了皇帝宝座。











自家讲谭


正史中的关羽肯定远不如《三国演义》厉害。关羽是《三国演义》树的大神,是义绝,也是主人公之一。为了塑造他的高大形象,作者不惜无中生有,把很多虚构的战绩、斩获移到他身上。比如华雄是孙坚所杀,却被写成关羽温酒斩华雄。降汉不降曹、过五关斩六将、斩颜良未诛文丑、义释曹操等都是虚构。史书并没有贬低关羽,只是演义对关羽的描写比较夸张。

说到三国第一武将,我认为要看从武力角度,还是战功、影响力。时间段也存在广义狭义之分。

如果从广义的三国(184年一280年)看。从武力看,第一武将是吕布。从影响力看第一关羽,江湖认可,官方推崇。从战功看,周瑜应为第一,他不但同孙策一同创立吴国基业,还主导了赤壁之战,击败了曹操,可以说有周瑜才有三国。

从狭义的三国(220年一280年)。从武力看,第一是魏延,因为他斩杀了魏国以神力著称的王双。从影响力和战功看都应该是陆逊,他不但在夷陵之战击败了刘备,还在石亭之战击败了魏国,他为吴国取得三国鼎立的重要资本,而且他的儿子陆抗也厉害。

当然司马懿也厉害,但他不太适合列入将的行列。


羽书迟


自然是神化了

其实关羽的很多战绩都是老罗虚构的,为了美化关羽,增加他的无敌形象,(罗贯中:来来来,笔给你,你来写),哈哈哈~

温酒斩华雄,不是关羽所杀,其实是东吴猛虎孙坚所杀,要知道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刘备还在公孙瓒的部下,但是呢公孙瓒并没有参加诛伐董卓的战争中去。



斩颜良诛文丑,中也只有颜良是关羽所杀,颜良也是很牛逼的,在曹操跟袁绍的战争中,颜良接连斩杀曹操四员大将,迫不得已曹操才只能让关羽出战争,这时颜良呢有点傲啦,上天啦,没把关羽放在眼里,可是呢,关二爷也装逼,颜良问来将是谁,关羽不做回答,赤兔马呢又快,转眼间就跑到了颜良眼前,一刀将其斩于马下。(听百家讲坛中老师讲的),至于文丑,就拉稀了,被乱军所杀。



再来说说刮骨疗毒,历史上的确有人为关羽刮骨疗毒,但是此人不是华佗,那是因为在此之前,华佗就因为得罪曹操被杀了,为了衬托关羽的伟大就必须要找一个名医,就华佗啦,好听!



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也是子虚乌有的,要知道关羽当时是从曹营去河北省寻找刘备,当时直接往北是最近的路程,可是呢,查阅资料可以看出,那几个地方是延黄河由西向东走向,要是这样走先延黄河由西向东渡过黄河再向北走,这样走?绕这么一大圈,难道二爷是路痴,更何况那时候带着二位嫂嫂,要做的只有尽快脱离曹操的管辖范围,怎么可能还有这闲情逸致。

三国第一武将,当然吕布莫属啦,毕竟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手中方天戟胯下赤兔马,天下无敌,刘关张三人战吕布不下。在吕布死后,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看此人不下当年吕布,都是在跟吕布做比较,试想人们当然想跟第一争个高低谁会跟个二、三流的武将争高低、决上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