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孙嘉诚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冒死也要弹劾年羹尧?

八零后勇往直前


简单点说,孙嘉诚是个铮臣。历朝历代,都有铮臣,比如唐朝的魏征,明朝的海瑞。

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是认死理,二是不怕死。

他们认为对的,就会坚决维护;他们认为错的,就会坚决反对。只管对错,不看利益,不怕得罪人,不计较一切后果。

孙嘉诚就是典型的这种人。所以,雍正说他是御史的材料,确实有识人之明。

孙嘉诚在弹劾年羹尧之前,还顶撞过八王胤禩,而且是在雍正和几位上书房大臣面前当众顶撞,根本不给胤禩留一点颜面。

雍正当面斥责了他,但是心里对他很是欣赏——中国人最喜欢搞这套,比如宋江总是斥责李逵,其实和他的关系最铁。

这件事之后,孙嘉诚就从户部调到了都察院,做了监察御史。

像孙嘉诚这类人,本身很难做大事,但可以被做大事的人所用,成为一枚勇往直前的棋子。雍正重用他,就是看到了他身上的这一点特质。

年羹尧从西北得胜归来后,在欢迎仪式上过分嚣张,面对众臣跪迎不下马,面对皇帝亲迎不下跪,很有僭越之嫌,失了人臣之礼。所有大臣都很气愤,但只有孙嘉诚当场扬言:我要参他。

说到做到,孙嘉诚真的参了年羹尧。虽然雍正从大局考虑,袒护了年羹尧,但孙嘉诚在雍正心中的形象更加光辉了。

此后,雍正把孙嘉诚派到了西北,本想利用他的刚正不阿,在年羹尧的地盘上杀出一条血路。可惜,他被狂妄的年羹尧给杀了。

如果孙嘉诚不死,未来前程无量,他必将是李卫、田文镜这样的封疆大吏。


趣谈秘史


电视剧里面的户部主事孙嘉诚,是编剧虚构的一个角色。在原著小说中,这个角色的名字叫孙嘉淦。而原著中的孙嘉淦,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康熙五十二年的进士,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拜都察院左都御史、直隶总督、协办大学士。以敢言直谏而出名。雍正皇帝就曾经评价过他,说他是自己登基以来,第一个敢于向自己直言进谏的人。

朕自从继位以来,敢于直言进谏者,只有孙嘉淦一人。——《清实录》

电视剧中由于对原著中的人物关系做了一定的修改,便删除了孙嘉淦这个历史真实人物,改成了孙嘉诚这个虚构角色。



电视剧里面的孙嘉诚,他是康熙六十年的一甲第三名,探花郎出身。他第一次出场,是因为新君登基铸造新钱币的事情,跟廉亲王允禩当面对质。雍正皇帝当时虽然骂他了一顿,但其实内心里面还是很喜欢他的。在后来的故事情节中,孙嘉诚也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对于他这个人,我总结了六点。其中优点有五个方面,缺点有一个方面

先说说他的五个优点——

第一、学问扎实,逻辑清晰!他是科举一甲第三名,探花郎出身。虽说不是状元,但是他的学问一点毛病都没有。从他后来弹劾年羹尧就可以看出,他在骂人的时候,条理清晰,分析全面,是个逻辑性很强的人。

比如雍正质问他,凭什么弹劾年羹尧?孙嘉诚理直气壮的回答道:西北打胜仗,是因为皇上运筹得当,将士用命,各级官员鼎力支援。不是年羹尧一个人的功劳,他凭什么独揽所有的奖赏?

一句话,点醒了雍正!

另外在电视剧中一共有两个探花郎,一个是孙嘉诚,另一个是刘墨林。都是电视剧里面一顶一的高素质人才。


第二、实干,不迂腐。电视剧里面的孙嘉诚是清流党的领袖,但是他跟清流党中的其它人不一样。别的清流都是纸上谈兵,往往都是重名利、轻实干

。孙嘉诚也看重名声,但他更注重实干。从他在御前公然敢跟廉亲王允禩争辩新钱铸造就可以看出,他更关心国家的利益,不计较个人得失

因为古时候有一条硬规矩,叫:父死,子不改道三年。就是说,父亲死了,儿子在三年里是不能更改父亲定下来的事情。关于铸钱的铜铅比例,康熙的时候就是这么定的,雍正刚继位不能随便改。孙嘉诚不管这些啥子道理,他就是认定了这么干不对,所以一定要管。

第三、做事得体,以理服人。电视剧中有两个人,时时刻刻都占着一个理字,一个是雍正本人,另一个就是孙嘉诚。他们两个人办事,每次都能用道理击倒对手。张廷璐舞弊案时,他既坚持了原则,又充分尊重了张廷玉。甚至可以说,张廷玉的前途就是被他挽救的

当时所有人都看着张廷玉,言官甚至早就准备好了,如果张廷玉敢偏袒张廷璐,他们就弹劾张廷玉。搞不好张廷玉的前途都会毁了。其实张廷玉选择沉默,孙嘉诚没有必要掺和,他大可以旁观。但是他管了,说明他是一个有原则的人。该弹劾就弹劾,该挽救就挽救。



第四、身心健康、性格顽强坚韧。电视剧里支持雍正改革的人,基本上都是病秧子。就算不是病秧子,陪着雍正那么狠干,没病也会累趴了。但是!孙嘉诚的身体非常好,而且干劲也强。弹劾年羹尧的时候,雍正罚他到大太阳下面晒了几个时辰他都没晕倒。这身板儿,杠杠的啊!如果他不死,起码也是督抚级别。就跟历史上的孙嘉淦一样,能帮助雍正分担很多工作。

第五、对雍正的忠诚。纵观孙嘉诚干的每一件事,除了为国为民外,对雍正的忠诚也是他的动力之一。他的忠诚度,可以说是仅次于李卫的存在,比田文镜还要高。因为田文镜是因为得到了雍正的赏识才会那么卖力的干活,雍正可是什么好处都没有给过孙嘉诚。但是不管雍正怎么磨砺他,他的初衷始终没有变。



说了很多孙嘉诚的优点,再说一个关于他的缺点。这个缺点非常不讨雍正的喜欢,甚至可以说是给雍正后来的新政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这个缺点就是——

结党

孙嘉诚他的作风正派,又是探花出身,办事还认死理。因此,他的身边肯定会跟着一群跟他有相同政治抱负的人。这一类人,在历史上通常被称为清流党。关于清流党,要分两方面来看。如果他们有一个好的领袖引导,那么通常清流党的形象还算是比较正面的;但是如果由一两个老鼠屎引导,多半就要坏大事。

就比如孙嘉诚带出来的清流党来说,他们在早期弹劾年羹尧、弹劾诺敏,都是比较正面的形象。但是孙嘉诚被年羹尧干掉后,领导人变成了谢济世和陆生楠,这群人就算是彻底一条道走到黑了。完全就没有是非观念,就像是一群蝗虫,谁跟他们政见不合就往死里咬。刘墨林当年也是跟他们一起混,后来改投宝亲王门下了,就因为替田文镜说了几句公道话,立马被群体而攻之,搞的里外不是人。



孙嘉诚时期弹劾人,往往都是以理服人;谢济世和陆生楠时期弹劾人,往往都是靠人数欺负人,用唾沫星子淹死人。但是号召大家一起弹劾,这是孙嘉诚带起来的风气。因此可以说,雍正后期跟清流党的翻脸,孙嘉诚是要负有责任的!



说清楚了孙嘉诚这个人的特点,再来解释他为什么要弹劾年羹尧,也就顺理成章了。

首先,年羹尧本来就应该被弹劾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用孙嘉诚的话说:西北打胜仗是大家伙的功劳,凭什么就只有年羹尧一个有功?他又凭什么不把满朝的文武百官放在眼里?还不把雍正放在眼里。这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嘛!不参他,没有天理。

其次,这是他的职责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是御史嘛。御史就是干这事的,谁有错都要弹劾。而且年羹尧本来就是嚣张跋扈,目无君父。孙嘉诚弹劾他,完全没有问题。



第三,性格使然

他就是这种性格,对非常之事不能忍。如果换作是别人,可能还要掂量掂量。毕竟年羹尧刚刚大胜回朝,这个时候弹劾他,雍正到底该不该管?如果不管,就是皇帝对御史不尊重。如果管了,别人又会闲言碎语,说雍正搞鸟尽弓藏,小心眼。总之就是一个结果,雍正里外不是人。所以雍正才会大怒,好你个孙嘉诚,你这不是给我挖坑吗?然后就下令把他给抓起来了。



当然了,雍正还是很欣赏他的,也不是真的要治他的罪。毕竟马屁精常见,敢于直言进谏的忠臣难得。

如果说孙嘉诚不死,他在后来的新政中肯定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为,孙嘉诚是主张进行改革的一类人。像他这种人,在清流中是非常少见的。而像他的小弟,比如谢济世和陆生楠这种清流,都是扯犊子的玩意。平时特别能装逼,真到了要动他们蛋糕的时候,翻脸比翻书还快。像这种没格调的事,孙嘉诚是干不出来的!


Mer86


在《雍正王朝》中有个人物的死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个人就是孙嘉诚,也正是由于他的死,点燃了年羹尧灭亡的导火索。

那么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冒死都要弹劾年羹尧,又为何被年羹尧所杀呢?

一、

谁是孙嘉诚?

孙嘉诚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原型是孙嘉淦,他是康熙帝五十二年进士,历经三朝而不倒,官至左都御史、直隶总督、协办大学士。这个人跟剧中的人物性格一致,就是以直谏著称,在《清实录》中雍正帝称他为直谏第一人:

“朕自从继位以来,敢于直言进谏者,只有孙嘉淦一人。”

在剧中,孙嘉诚变成康熙六十年一甲的第三名,与状元、榜眼合成三鼎甲!

由此可见孙嘉诚的学问绝不是盖的,从后来他参年羹尧列的那些罪状来看,思路相当敏捷,语言着实犀利,措辞十分得当,是一个文化水平极高又极其聪明之人。

孙嘉诚在剧中有著名的三大谏:

第一谏,谏新朝铸钱不合理,作为一个小小六品户部主事的孙嘉诚,就因为此事跟户部尚书阿灵阿当着众臣之面打起来了,最后闹到雍正帝面前评理,最后虽然雍正帝当面斥责了他,但随后就派张廷玉升孙嘉诚为三品官。

第二谏,谏张廷璐科场舞弊,当然这个案子并不是孙嘉诚一个人死谏的,这个案子的关键在于张廷玉这里。孙嘉诚深夜拜访张廷玉,替他写好了谏折,不卑不亢,肝胆相照,可以说此举是他挽救了张廷玉的性命!

第三谏,谏年羹尧是个奸臣,说正是由于年羹尧的飞扬跋扈,目无王法,才导致京师大旱。结果惹得雍正帝心中不满,派他去求雨,没想到孙嘉诚竟然求下来了雨,后来在雍正帝的撮合下,年羹尧跟孙嘉诚暂时化解了矛盾。

二、

他为什么这么喜欢直谏?

首先,就像刚才提到的,他是饱读诗书且科举考试第三名,一般书读到这种程度的人,都比较认死理,当然刘墨林这个特例我们后面会分析到。正是因为孙嘉诚学业扎实,对大清律了如指掌,所以才能在几个关键时刻跳出来指出问题,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是做不到有理有据的直谏的。

其次,他的相貌决定了他的人生,在剧中可是把他刻画成了巨丑的一个人,一般这种外貌上比较奇怪的人,都是大才。要想刷存在感,靠正常的途径是刷不出来了,想一下网红界的大姐大凤姐。所以,孙嘉诚最引以为傲的除了自己的才学以外,就是敢于直谏的性格了,对看不过去的事情就要说出来!

当然,最重要的是孙嘉诚所作所为完全是为国为民,不管是指出铸钱的弊端,还是挽救了张廷玉,甚至是弹劾年羹尧,每一步都是为国为民,尤其是对雍正帝绝对忠诚,这才是他敢直谏的底气。

大家想象一下,一个堂堂的大清国探花,竟然委屈的在户部当小小的主事。而雍正朝的探花刘墨林,一出来就是朝廷要职,后来雍正帝还跟他一起喝酒,直接任命内阁学士、军机章京上行走,只不过被刘墨林拒绝了,他死后,雍正帝可是加封苏舜卿一品诰命夫人。

而孙嘉诚就没有这么好运了,但是即使这样,他也没有怨天尤人,一直忠于雍正帝。直谏铸钱弊端,被雍正帝当庭斥责,郁郁寡欢的孙嘉诚打算去自尽的,被李绂救下,后来又被张廷玉夜访,马上恢复斗志。弹劾年羹尧,被雍正帝派去晒太阳,幸亏他的身板还硬朗,不然小命就交代在那里了。

可是即使雍正帝这样对他,他仍然不忘初心,即使跟年羹尧和好了,年羹尧劝他改改脾气,结果他一句话就怼过来了:

“军令,孙某是不会犯的。脾气也是不会改的!”

三、

雍正帝为什么反感孙嘉诚参年羹尧?

年羹尧确实该参,主要理由孙嘉诚也说出来了:

虽然有功,可是那是雍正帝运筹帷幄,百官和天下百姓的支持才打胜的仗;年羹尧虽然为了打仗需要,斩了违反军令和耽误军粮的官员,但是他草菅人命的行为本身就是错误,尤其罢免一省巡抚,这是年羹尧具备的权力吗?

进京后百官竟然跪迎,他却视而不见;在大殿上雍正帝让军士卸甲,结果无人敢动,年羹尧竟然说出他们不知有皇帝的话来;最后任免官员,年羹尧更是上了一个名单,这把皇帝放到哪里?

首先,但是他说的这些问题,虽然是问题,但是没有相应的罪名,年羹尧这些行为并没有触犯到律法的底线,都是一些主观上的判断,不能为凭据。

其次,雍正帝即位以后一共办了几件大事,先是追缴户部欠款,结果弄出来个诺敏案,让雍正帝大失脸面;其次科举舞弊案,雍正帝寄托了太多希望在里面的,结果最终杀了主考张廷璐;第三就是铸钱一事,雍正帝可是大加赞赏的,结果孙嘉诚一过来就巴拉巴拉说了一通,显得自己很牛逼,这让雍正帝脸面往哪放?岂不是显得雍正帝很无知?

这也是为什么雍正帝后来跟老十三胤祥下棋的时候,问他是不是看不起朕?

唯独西北战事,年羹尧打赢了,这也正是给主子雍正帝长脸的时候,可以说雍正帝指望年羹尧回京巩固自己的皇位的,结果孙嘉诚不分青红皂白,也不分场合,就蹦出来大加评判,难道雍正帝是傻子,看不出来年羹尧飞扬跋扈?用得着你孙嘉诚指出来吗?

后来雍正帝气的扔笔给他,让他写年羹尧罪状,这二货拿起来就问纸在哪,还是张廷玉提醒他,御笔是你能用的吗?

尤其是最后在雍正帝的撮合下跟年羹尧和好了,雍正帝还指望着他们两个推行新政呢,结果孙嘉诚一副欠揍的样子:

“脾气也是不会改的!”

四、

孙嘉诚为什么会被杀害?

可以肯定的是雍正帝面对年羹尧也是非常不爽,不然的话他也不会回宫后不停地让年秋月“卸甲”了。

只是,雍正帝还没有足够的理由杀年羹尧,而面对顽固不化的孙嘉诚来说,正好是一枚非常棒的棋子,孙嘉诚是忠臣,这句话一点都不假,如果他被年羹尧杀害了,那么不是趁机把年羹尧也拿下吗?

所以,雍正帝明知道孙嘉诚跟年羹尧不合,但仍然把他派往了西北!

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吗?

其实并不是!

雍正帝真正要把孙嘉诚派往西北的原因是为了破坏他的同盟!

我们看他在太阳底下暴晒的时候,都是哪些人陪着他?

都是一群清流,这里面就有后来被砍头的李绂好友谢济世和陆生楠,还有就是刘墨林。

实际上孙嘉诚此时就是清流的领袖,也是大哥,正是在他死后,李绂才真正成为清流党的老大哥!

如果雍正帝再让他参赢了,那么还有谁能阻拦他们这一批人,他们得理不饶人,即使没理,也能给整出理来。比如参年羹尧,竟然把京师大旱的理由也用上,清流一党,特别善于利用天象发挥,这也是历朝历代清流参人的惯用伎俩,关键这玩意是玄学,好坏全凭一张嘴,雍正帝哪里顶得住?

孙嘉诚好歹还有点是非观念,后面的李袚还有谢济世和陆生楠就完全没有是非观念了,完全只考虑个人利益!逮到谁就参谁,刘墨林就是因为替田文镜说了几句公道话,结果他们连刘墨林也不放过,说他望风梯荣、取媚皇上,要一块参他!

而这股歪风,就是从孙嘉诚开始的,显然,雍正帝也看出了这一点。

所以,后来的孙嘉诚之死、李绂之被罢官、谢济世和陆生楠被砍头,都代表着清流一派被雍正帝在逐步打压。

所以,孙嘉诚的死,错就错在一件事上,他不该发动大家一起参年羹尧,如果仅仅是他一个人参,反而更让雍正帝信赖!

而他弹劾年羹尧,也正是他的性格使然,这是骨子里的,改不了的!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杨角风发作


个人觉得孙嘉诚就是一个工具!雍正利用孙嘉诚的忠君,让他去西北推行新政,一方面钳制和监视年羹尧,另一方面是想借年羹尧的手除捏孙嘉诚,为雍正除掉年羹尧找到借口。

汉人大臣善于内斗的传统,自古君主善于从中掌握达到政治平衡。满清统治者非常了解汉人大臣的这一秉性,他们心里对这些汉人大臣极度鄙视,但御臣之术却轻车熟路,炉火纯青。

年羹尧平定西北功勋着著,却开始骄横跋扈不可一世。年羹尧入京百官郊外跪迎,年羹尧心安理德,令百官议论纷纷,朝野哗然。而年手下将佐只尊将领,不听皇命令雍正大为恼怒。只是年羹尧刚立下战功还不是惩治时候,否则会被天下人说滥杀功臣。

这时孙嘉诚率先弹劾年羹尧。说年羹尧是天下最大的奸臣。百官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孙嘉诚全说了。雍正帝心里对孙嘉诚十分赞赏,但却最终将他派到政敌年羹尧手下去推进士绅一体当差纳粮的新政。其目的无非是想在年羹尧身边安放一把利器,让年羹尧坐立不安。通过推行新政,削弱和分化年羹尧在西北的势力,

果然,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的年羹尧冒天下之大不韪杀掉了孙嘉诚令朝野震惊。雍正帝也找到了处置年羹尧的借口,从而除掉了这一心腹大患。

当然,孙嘉诚只是《雍正王朝》里一个虚构的人物。真实的历史上的孙嘉诚即是“孙嘉淦”山西人,有哥三个在朝廷为官,孙嘉淦是康熙朝进士,历经雍正、乾隆三朝并在乾隆朝得到了更大的重视。孙嘉淦升任吏部尚书一职,乾隆三年孙嘉淦调任直隶总督,六年湖广总督,后进京入值上书房。乾隆十八年享年七十一岁的孙嘉淦去世。





锋枫2016


孙嘉诚这个人物设计的好,关键是给年羹尧的死起到了理由、爆发点。他以满清历史上的“孙嘉淦”的身份替代出现,代表着以清流、御史、谏言派支持雍正帝,给杀年羹尧加力

在《雍正王朝》这部剧中,孙嘉诚不过是五品监察院御史,第一次出现因为雍正制钱让雍正帝认识了这位相貌丑陋的孙嘉诚,但是由于他的直言与大公无私,雍正没有怪罪他,反而派张廷玉暗中嘉奖。

铮铮铁骨,第一位公开弹劾年羹尧的人让老天眷顾!

年羹尧是奸臣,语出惊人,朝廷上下王公大臣不敢说的话让孙嘉诚说了!原因是年羹尧君前失礼、百官跪迎、专横跋扈、恃宠而骄。

孙嘉诚对年羹尧的弹劾在朝廷引起轩然大波,洋洋得意的年羹尧没想到竟然还有这等不怕死的人。

虽然年羹尧的所作所为已经引起雍正帝的反感,但对刚刚立下战功的年羹尧还没有到了要整治他的地步,孙嘉诚的不屈不挠弹劾使雍正帝把在一场巧合的大雨中救回来的孙嘉诚找到了掣肘年羹尧的一把利剑,那就是把孙嘉诚派去甘肃做巡抚以监视年羹尧并推行新政。


若倚功造过,必致反恩为仇

这就是雍正帝点拨年羹尧的十一个字,意思是;不要以你的功劳作过分的事情,如果是这样,必然会导致君臣之间的恩情反而变成仇恨。

雍正帝对年羹尧说的这句话在明白不过了,那知道利欲熏心,疯迷了的年羹尧还是没有醒悟。

私自杀掉三品巡抚,雍正帝的眼线孙嘉诚这就是年羹尧捅破天了!


就这样孙嘉诚死在了年羹尧的手里,只有孙嘉诚的死,坚定了雍正帝对年羹尧采取措施的决心。

那么孙嘉诚的到底是什么人?前文交代了,孙嘉诚是凭着正直无私取得雍正帝信任的,忠诚的钉子户。

真实的历史上的孙嘉诚即是“孙嘉淦”山西人,有哥三个在朝廷为官,孙嘉淦是康熙朝进士,历经雍正、乾隆三朝并在乾隆朝得到了更大的重视。

历史上的孙嘉淦就是一位突出的能员干吏,在雍正朝由于提出上疏“亲近兄弟、停止纳捐、罢西兵”惹起雍正帝大怒,差点杀了孙嘉淦。


大学士朱轼的一句话不但救了孙嘉淦,还得到了雍正帝的赏识,朱轼是这样说的:“孙嘉淦虽然狂妄,但我很佩服他的胆量。”接着雍正帝大笑说道;“朕亦佩服他的胆量。”

真实的孙嘉淦在雍正朝最后任督察院左都御史兼着吏部侍郎。

到了乾隆朝,孙嘉淦升任吏部尚书一职,乾隆三年孙嘉淦调任直隶总督,六年湖广总督,后进京入值上书房。乾隆十八年享年七十一岁的孙嘉淦去世。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及网络)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欢迎网友互动、评论、留言!


日尧居k古史



历史上的孙嘉淦与年大将军并无太多交集,年羹尧声名正隆的时候,孙嘉淦还只是个从四品的国子监司业,再说也不是言官并不会管到年羹尧的事儿。


下面咱们就拿电视剧雍正王朝来说事儿。剧中孙嘉诚的角色为三品官监察御史,监督检察正是他的分内之事。选孙嘉淦作为孙嘉诚的历史原型再合适不过了,毕竟雍正登基之初他就上疏雍正“亲近兄弟、停滞纳捐、西北收兵”,条条直犯大忌,被雍正评价为自继位以来敢于犯颜直谏的唯一一人。

至于剧中的孙嘉诚为何要弹劾年羹尧,只有三个可能,具体哪个您自己判断。

1、孙嘉诚的职责使命使然,他就是负责纪律检查工作的。再加上此人犯二犯愣在人情世故上还有点混不吝,就是看不惯年羹尧飞扬跋扈的样子,果断出手;

2、孙嘉诚是大智若愚的官场高手,他已经从细节中参透雍正对年羹尧的极度不满,又因西北军事未平而隐忍不发,所以先替主子投石问路;

3、弹劾年羹尧本就是雍正和孙嘉诚联手出演的一手双簧。要对年大将军动手,就需要先在舆论上制造不利于年羹尧的风向;

再结合此后雍正把孙嘉诚送到年羹尧前线大营,给年羹尧杀掉了,第三种可能性不大,所以原因就非常显而易见了,对吧?



司马砸光


文|小灿哥说历史

孙嘉诚弹劾年羹尧,主要是年羹尧飞扬跋扈

1.年羹尧从西北凯旋归来,面对百官的迎接,竟然坐在马上视而不见,飞扬跋扈到这种程度。

2.雍正命令年羹尧部下的卸甲,他们没有听,年羹尧竟然说出“士兵只知军令,不知有皇上”的不臣之话。

3.最关键的是年羹尧结党营私,在西北作威作福,连睡觉也要“翻牌子”,他奢靡的生活是国家财政支撑的,而当时国库并没有多少钱财。

孙嘉诚是一个谏臣,他弹劾年羹尧结党营私、生活奢侈,说年羹尧是奸臣,所以天下干旱,雍正当时还不想除掉年羹尧,就说,既然你是忠臣,那你去求雨吧。

烈日当头,孙嘉诚跪了几个钟头,眼看就要晕倒,却突然变天,落下大雨。

一个忠臣的行为感动了上天。

但是后来孙嘉诚被雍正派往西北,最终还是被年羹尧给杀了。

孙嘉诚到底是什么人呢?

其实,电视剧中的孙嘉诚只不过是雍正和年羹尧斗争的一颗棋子,做出了无谓的牺牲。

但是历史上确实有孙嘉诚的原型。

此人叫孙嘉淦,因为敢直言进谏而出名,历经康雍乾三朝,都受到重用。

早在雍正刚刚登基,正欲巩固地位,孙嘉诚就给皇帝提了三条意见,一是善待皇帝的兄弟,二是停止征收捐纳,就是不能用钱去捐官,三是停止西北用兵。

当时雍正正想借西北胜利来立威,却让他西北停止用兵,面对八爷党的势力,正想打击他们,却要亲骨肉,这不是摸老虎屁股,跟皇帝对着干吗?

幸亏雍正是一个比较明事理,他知道孙嘉淦的出发点是好的,正好他的老师为他求情,说“嘉淦诚狂,然臣服其胆。”

没想到雍正半开玩笑的笑着说,“朕也服其胆“,赦免了孙嘉淦的罪过。

孙嘉淦不仅能够直言进谏,也是一位有能力的人,办理案件,修河筑堤,事事做的漂亮,最后做到了工部和刑部两部的尚书。



小灿哥说历史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孙嘉诚是一枚耿介忠直的铮臣。第一次出场就因为新钱铸造,顶撞了主管户部的总理王大臣。他自己喝多了回家等死,却等来了张廷玉代表雍正对他的褒奖和重用(实补三品的都察院监察御史)的消息。

然后他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一心为公,忠贞为民。在”张廷璐科举舞弊案”时,极力鼓励张廷玉参他弟弟,他这样做,一来为公,二来为保同样清廉为公的张廷玉。


当年羹尧气焰越来越嚣张的时候,“跪迎”、“卸甲”、“年选”等等,与雍正皇权发生冲突的时候,雍正一忍再忍,不允许言官参年羹尧。而最终这层窗户纸由孙嘉诚捅破,在满朝都对年羹尧的嚣张习以为常的时候。孙嘉诚站出来参了年羹尧。

而雍正则让孙嘉诚跪在殿外,电视剧用了个“诚感动天”的玄幻桥段。烈日炎炎,孙嘉诚几乎被晒晕,但老天终于被孙嘉诚感动了,先是有风,然后乌云闪电,最终瓢泼大雨。”这变天”其实在文学创作中,暗示了民心的变化。那一刻其实也暗示了年羹尧最终要走向覆灭。所有敢怒不敢言的人 ,内心都开始松动了。以铮臣+天意的形式来证明此事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然而雍正念及其功,仍然给予年羹尧机会。雍正曾提三件事,皆被年羹尧一一否掉,其中便有将孙嘉诚调任甘肃, 协助开展火耗归公。

然而年羹尧此刻仍然没读懂雍正得用意,结果仍然屎糊了心,继续我行我素,这就和孙嘉诚起来冲突,然而年大将军根本不在乎杀掉一个小小的御史言官。结果,这次年羹尧彻底丧失了最后自救的机会。因为孙嘉诚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御史,却是百官的楷模,清流的领袖。 孙嘉诚死了,朝堂震怒。于是百官联名上书,雍正不杀年羹尧也没办法了。


孙嘉诚在电视剧里忠诚感人。而实际人物原型,孙嘉淦不但是一个敢言直谏的忠臣、清官,而且还是一个政绩斐然的能吏 ,并且历经康雍乾三朝,皆得重用。孙嘉淦进士出身,初任翰林院庶吉士、检讨等小官,后受重用,历任国子监司业、顺天府尹、工部侍郎、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直隶总督、宗人府府丞、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而且孙嘉淦也并非死于年羹尧之手,年羹尧和雍正都死了,他也没死,不但没死,还一直做着大官,直到乾隆十八年,孙嘉淦活了七十多岁才死,死后谥号文定。


炒米视角


孙嘉诚是雍正时期的一名能臣干官吏!时任户部行走,因铸钱一事弹劾了八爷,被雍正大为欣赏。被提拔为御史言官,负责都察百官行止。但是这跟历史就有出入了!历史上孙嘉诚这个原型是能臣干吏没有错,但是却没有被调入当御史!主要是大清缺人才,御史得留给像纪晓岚这种只动口不动手的人来当。否则便浪费了孙嘉诚在民生治国上的本事了。

孙嘉诚掌管钱币铸造这等于是经济学家了。调他去管纪委的事两厢间隔太远。没有相应的专业性。

其次,孙嘉诚在历史上并没有弹劾年羹尧,主要是弹不上,两厢间隔太远。弹劾年羹尧不是其分内之事!当时弹劾年羹尧的主使是九爷,通过的是百官联名,目的也不是说真的年羹尧怎么样了,纯粹就是搬出来救命的。雍正以反贪为名想要抓八爷,可是年羹尧比八爷贪得多,弹劾他就可以保住八爷!


优己


年羹尧我个人认为做为皇亲国威,立下战功,应该隐退。不应该目中无人,连皇帝身边锦御卫都敢鞭打,目无皇纪,迟早会创下大祸。就算孙嘉诚不弹劾,会有其他人弹劾的。我个人认为,作为皇亲国威更应该低调做人,踏实做事。我记得曾听过一句话,上帝要叫谁灭亡,必先叫谁疯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