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理財債基入“冷宮” 整改提速排名取消

短期理财债基入“冷宫” 整改提速排名取消

一度被視為貨幣基金替代品、衝規模利器的短期理財債基,將被剔除基金公司年末規模排名數據中。12月14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表示,基金評價機構應進一步弱化對基金公司管理規模的關注,不再公佈包含短期理財債券基金規模的排名數據。事實上,自今年7月短期理財債基整改新規下發後,各家基金公司已在發力整改,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短期理財債基規模較今年二季度末規模已縮水超900億元。

首隻產品轉型方案獲批

12月14日,證監會發布最新一期基金募集申請表數據顯示,興銀基金旗下興銀雙月理財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以下簡稱“興銀雙月理財”)的轉型申請於12月7日獲批。據悉,該只基金的轉型申請材料接受日為9月26日。值得一提的是,興銀雙月理財為《關於規範理財債券基金業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發佈後首只申報轉型獲批的短期理財基金。

今年7月初,監管下發《通知》,要求將短期理財債基具體分為固定組合類理財債券基金和短期理財債券基金兩種,且都需要將80%以上的資產投資於債券。另外,固定組合類理財債券基金需採用買入持有到期策略,可以沿用攤餘成本法估值,封閉期應在90天以上。短期理財債券基金則應採用市值法估值。同時,未完成整改前,短期理財債基應確保規模有序壓縮遞減,每半年需至少下降20%。

值得一提的是,12月14日,中基協召開基金評價業務座談會表示,基金評價機構應進一步弱化對公司管理規模的關注,不再公佈包含短期理財債券基金規模的排名數據。

在長量基金資深研究員王驊看來,此前,短期理財債基能夠作為衝規模的替代品,上半年規模迅猛增長,但是大量配置同業資產違背了債基設立的目的,也為公募市場年末衝規模的行業潛規則的滋生提供土壤。由此,監管在整改的同時還提出縮規模的要求,更加速了此類產品的轉型。

88只短期理財基金限購

為了進一步達到監管要求,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部分基金選擇轉型為純債基金,如上述興銀雙月理財,根據申請表中的變更名稱來看,轉型後為合盈債券型基金。而易方達基金也於11月15日提交旗下雙月理財基金的轉型申請,擬轉型為安源中短債基,並在11月30日收到第一次反饋。

部分基金公司則通過暫停申購、開放贖回來實現規模的下降。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12月14日,在116只短期理財基金(份額分開計算,下同)中,88只暫停申購或大額申購併開放贖回,其中,有32只更是直接暫停申購。

如12月14日,匯添富發佈公告表示,旗下匯添富理財60天債基自12月17日起至2019年4月18日止,暫停基金申購以及B類份額的轉換轉入業務,但贖回業務和B類份額的轉換轉出業務照常辦理。12月13日,中銀基金也宣佈旗下4只封閉期不同的短期理財債基自12月14日起暫停申購,恢復時間另行通知。

另外,有業內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坦言,當前部分基金公司也在發力開啟短債基金的申報和發行,希望通過投資者將持有旗下原短期理財債基的份額轉投該只產品,以此實現短期理財基金規模的縮水。“不過,產品的申報和發行都需要一定的準備時間,想要通過該方法快速解決短期理財債基的規模問題在我看來並不現實,更何況投資者是否認可新發行的產品也仍待考察。”該業內人士如是說。

規模有序壓縮淪為雞肋

正如王驊所說,自去年四季度貨幣市場基金監管趨嚴後,短期理財債券基金成為部分基金公司快速擴充規模的替代產品,規模增長過快。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短期理財基金的規模為3682.4億元,而僅半年後,即今年二季度末,該類型基金規模迅速攀升至7007億元,增幅高達90.28%。

受《通知》要求影響,部分短期理財基金的規模出現不同程度下降。據wind數據統計,對比116只短期理財基金今年二、三季度末的數據變化,共有62只產品出現了規模縮水現象。例如,截至二季度末,易方達月月利B的規模為405.39億元,而到了三季度末,該只基金的規模下降至315.25億元,減少90.14億元,降幅達22.24%。同期,招商理財7天B的規模也從63.09億元縮水至22.8億元,降幅為63.86%。而民生加銀家盈季度更是實現從110.24億元陡降至6.76億元,規模減少93.87%。

甚至部分產品在整改要求發佈後的首個運作期結束時即發佈停止運作的公告。7月13日,華安基金髮布華安月月鑫和華安月安鑫“2018年第7期運作期到期後暫停下一運作期運作的公告”。公告表示,2只基金到期後不再接受申購申請,會根據監管要求和實際情況,在履行相應程序後,決定基金後續運作的相關安排。截至目前,處於該狀態的產品已達14只。

受部分產品規模減少以及停止運作影響,短期理財基金的整體規模在三季度也隨之下滑。wind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短期理財基金總規模為6787.16億元。而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短期理財基金的規模為6106.96億元,較二季度末的規模已縮水超900億元。

王驊指出,整改之前,短期理財債基更像是有期限的貨幣基金。整改後,很多產品投資風險提高,有可能出現虧損,同時,封閉運作期限在90天以上,也會對產品配置造成壓力,與目前市場上的三個月定開債券基金並無差異,由此,短期理財債基也將淪為雞肋。更有市場分析人士表示,就《通知》中對短期理財債基規模有序下調的要求來看,該類基金或都將走上轉型或者清盤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