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當下”是什麼意思?

稀疏解


除非你認真思考過生命的本厧與實相 沉思過死亡的必然性與無常的偶然性 甚至思考過自殺 否則”活在當下”對你只是一句空洞的口頭禪毫無意義 一個所謂的正常人平均一生只少有生出過三次自殺的念頭 否則你的人生尚未真正活過 你沒有機會破蛹成蝶 從生到死都是那個未出生的繭 這就是何以許多人在面臨死亡時 錯愕原來自已沒有活過 此刻如你不屑如此之說 請記住 終有一天你了悟這句話的真理與涵意 ……獻給所有追求真實生話的朋友們 過去己不存在 未來永遠不會來 來的唯有 現在 此刻 當下 當我說”當下”兩字 當下已成過去!


燃燈行者為你燃亮一盞心燈


你好。

活在當下的意思,我幾年前看了情商與影響力的作者吳維庫博士的演講,他說活在當下是以未來為導向,活在過程中。

未來什麼樣,那還不知道呢!但是我們目前是什麼樣,我們是知道滴。

那麼就是說,我們對未來有一個清晰的目標,然後呢活在過程當中,就OK了。

那麼如何才是活在過程中呢,我的理解是這樣的,因為生活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平平凡凡,它總會給我們一些驚喜和意外,那麼我們需要的是智慧地解決問題。

生活不會像我們腦子裡想象到的,生活是不斷變化的,那麼在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裡,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淡定,淡定地解決問題。

就像功夫熊貓裡的烏龜大師,他料事如神,他料定該來的總會來,他料定太郎會回來,然而師父大師不信,火速讓禪去監獄加強防守,沒想到越不希望發生,往往發生的幾率越大,直到師傅料定,阿寶會出現,打敗太郎。

那麼我們肯定是達不到烏龜大師那樣的境界了,怎麼樣才能逐漸靠近些呢?就需要不斷學習智慧和修正行為了。因為你想讓自己變得更智慧,更有德行,就需要不斷地去做。

那麼我們對未來有了一個清晰的目標了,在逐步實現這個目標的時候就叫活在當下。

我們每時每刻都是一個當下,過好每一個當下,未來會更好,謝謝。


心靈之音的空間


“活在當下”就是活在現在這一刻。我們的思緒常常被“過去”和“未來”牽扯並捲入其中。有時候我們會沉浸在痛苦的回憶之中,有時候我們又會在陷入未知風險的焦慮,這些都是偏離“當下”這一刻的狀態。

你可以試著做一個有趣的練習。在紙上畫下如下圖的座標,然後把手指放在上面,閉上眼睛,安靜地坐著10分鐘,當你思緒飄到過去的回憶或者情緒之中你就把手指移動到過去,然後你再把注意力拉回到當下的覺知,例如當下的身體感覺或者聽覺,如果你注意力被未來的想象所吸引,注意到這件事,同樣再次把注意力拉回到現在當下這一刻,手指隨著思緒的漂移而移動,你會注意到,我們其實常常沒有活在當下。

沒有活在當下常常會給我們帶來糟糕的感受,過去痛苦難堪的事情已經過去,但是你再次回憶起,仍然能夠或多或少地體驗到當初那種糟糕的情緒,就好像它再次在你是身上發生過,甚至有些人會完全沉浸其中,哪怕他深處一個充滿陽光歡笑的環境之中,這種深度捲入過去的狀態我們把它稱之為“閃回”,是一種與記憶極端融合的狀態,好像過去的事情再次發生。這個時候你的注意力完全被它吸引,甚至試圖去弄清楚“我為什麼會這樣”,“我來參加這次聚會真是一個糟糕的決定,大家都那麼快樂,只有我一個人如此痛苦。“而這樣是”思維反芻“只會讓你在過去虛妄的想法中越陷越深,離”當下“越來越遠,遭受不必要的痛苦。

活在當下簡單的理解就是一種專注力,它通常有包含三層意思。第一,就是專注力在當下,你的注意力是在現在流動著的此時此刻,可能是專注於說話,可能是專注於觀察某個事物,可能是專注於自己的呼吸或身體感覺。第二,活在當下還意味著你處在一種高於”自我“的開放觀察狀態,有點類似元認知的概念,有一個”自我意識“在觀察我自己身體內外發生的一切。

第三,活在當下還意味著慈悲地接納,心中有愛你才能夠善待並接納你自己,如果我們只是為了脫離痛苦和焦慮,只是為了給我們的痛苦騰出空間,這是消極的,只有心懷慈悲我們才能夠讓自己的生命變得更加豐富而更有意義。


心理蔡中元


從關心人類幸福的心理學分支學科——積極心理學來看,“活在當下”其實是一種有助於保持長久幸福的辦法。

幸福是每個人的一生追求,但是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是有一些區別的,有人覺得有錢最重要,有人覺得健康最重要,有人覺得被理解是幸福的重要指標。

那麼在普遍意義上,如何才能保持長久的幸福呢?有以下幾點建議:

幸福法則一:過去的讓它過去。

過去的事不能決定你的未來,不要把自己困在裡面。

童年的不幸不能決定你長大後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沒有理由將自己的憂慮、婚姻不美滿、失業暴怒等問題都怪罪到童年的事件上去。

對過往的美好的時光不能心存感激和欣賞,對過去的不幸誇大其詞,念念不忘,是我們得不到平靜,滿足和滿意的罪魁禍首。

感恩和寬恕能改變你的記憶,感恩能增加美好記憶的強度。而寬恕則將痛苦記憶的保險絲拆掉,使它不再引爆,這樣你會更幸福。

幸福法則二:未來不全像你想象。

樂觀的人會將好事歸因為自己的人格特質或能力,所以好事是永久的,而且樂觀的人會因此認為自己各方面都很棒;悲觀的人則認為好事是暫時的,而且這方面好不代表其他方面也好。

樂觀者遇到挫折後會很快重新振作起來,而成功時,他會繼續努力最終獲得全面的勝利;悲觀者碰到挫折就會垮掉。很難東山再起,獲得成功時也不能乘勝追擊,最終成功得不徹底。

幸福法則三:抓住現在的幸福。

獲得滿意其實很簡單:去做有挑戰性的事情;要集中注意力;要有明確的目標;得到及時的反饋;深度投入到所做的事中;有能夠掌控的感覺;忘我,感覺時間就此停滯等。這就是積極心理學當中的“心流”狀態,又被譯為“福流”。當你能夠不過多地被過去和未來困住,充分地活在當下時,往往會發現,不刻意追求幸福時,幸福反而出現在了你身邊。

--

戰拖成長學院是國內第一家專門針對“拖延症”人群的機構,提供個性化的自我管理方法,為你解答心理和自我管理方面的疑問。如果我們的答案對你有啟發,歡迎點贊,歡迎關注。


戰拖成長學院


活在當下,不是不能憶念過去,因為當下包含了過去;

活在當下,也不是不能規劃未來,因為當下包含著未來;

活在當下,只是讓我們放棄頭腦的思辨,讓心做主,讓生命自然流淌!

萃辰天心書院印竹、印安老師《如是我說》,關於“活在當下”是這麼說的:

印安說:
經常聽人們說到“執著”。如果其義是指“堅持不懈的努力”,當然值得提倡;如果是“堅持不放的固執或不能超脫的拘泥。”那就是人生煩惱與痛苦的根源了。印竹說:
如果不能“活在當下”,“堅持不懈的努力”也會讓人煩惱痛苦;煩惱痛苦的根源實為做不到“活在當下”,而執著只是其表現形式!

經常聽到有人說“我們要活在當下”、“我主要做好當下就好了”。“當下”這個概念好像成了一個耳熟能詳的概念,但卻很少有人正確的理解當下這個概念。

當下不是某一個點。現在我們很多人說的當下,其實指的就是現在,但如果我們拘泥在現在那個點上,便又離開當下了。

當下不是一個靜止的狀態,當下是流動的狀態、不住的狀態。

在儒家的眼裡,當下就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孔子告訴我們,要珍惜當下。因為當下就如同奔流不息的大川大河,不捨晝夜,不停留、不住於任何一個時間點上。

而佛家所說的當下便是《金剛經》所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當下既不屬於過去,也不屬於現在,更不屬於將來,但當下又包含了過去、現在和將來。

這便是當下的魅力所在了。從這裡,我們也應該能看出當下就是無住,就是《金剛經》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我們常常覺得自己的心能量不夠,沒有力量,是因為我們住在相里、住在時間裡。不是住在過去,就是住在現在或是住在將來,只要你住在某一個點上,你就會錯過一條線、一個面,甚至三維、四維、無限維度的更廣闊的天地。

那麼在道家眼裡,當下又是如何被描述的呢?老子說:“歸根曰靜,靜曰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在老子的眼中,當下是一種迴歸,是一種覆命,是一種對常道的把握。只有我們懂得了這個宇宙的常態、人生的常態就是在不斷的變化之中,我們便能真的明心見性了。

儒釋道三家都在說當下的重要,雖然都沒有用當下這個詞。但所想告訴我們的便是要活在當下、把握當下、珍惜當下,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的遠離煩惱和痛苦。我們之所以會煩惱痛苦,其表現形式便是我們的執著。

何為執著?“執”便是固執地要抓住一些什麼;“著”是無奈的被什麼東西粘住了、黏住了。“執著”便是我們不管是願意還是不願意、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總之,我們陷入到相中了,我們停留在某個點上不能自拔了。

如何破執著?便是《金剛經》所說的不住相。只有我們不住在相里,不被外相所纏縛住、所黏住、粘住,我們不要刻意的總想抓取更多,我們便不會有那麼多的煩惱。

我們對於一個人一件事,我們想去爭取它或者完成它,堅持不懈的努力固然很好,但如果我們沒有能夠做到不住相的堅持不懈,我們便仍然會有煩惱。

堅持不懈的努力,再加上不執著於結果,只是做好每一個當下,才是去除煩惱和痛苦的根本所在。

所以,讓我們一起學會活在當下吧!活在當下,不是不能憶念過去,因為當下包含了過去;活在當下,也不是不能規劃未來,因為當下包含著未來;活在當下,只是讓我們放棄頭腦的思辨,讓心做主,讓生命自然流淌!

萃辰天心書院,願國學智慧走進千家萬戶……

《如是我說》是萃辰天心書院兩位極具智慧的老師的對談,從中能讓我們學習更多人生智慧,豐富我們看待世界的角度。您可以關注萃辰天心書院官方訂閱號“萃辰天心國學傳播”(cctxgxcb),收聽完整圖文、音頻哦~


萃辰天心書院


明天的事明天再說,想想今天該怎麼活。活在當下,活出精彩,活出快樂的自我。人生苦短,去日無多。何須煩惱,平添憂愁?


明天的事明天再說,再苦再難終有個頭。過得太累,過得心憂,過得逍遙又如何?人生如夢,甜少苦多。樂觀向上,困難怕我。

明天的事明天再說,快樂時光快樂生活。活得簡單,活得灑脫,活出個性真自我。人生如棋,步步緊湊。超越夢想,享受生活。


詩畫人生相約篁嶺


昨天與老朋友一起喝茶聊天,其間,他感嘆現在生意難做,錢更難賺了。他說:“你不是常講“活在當下”才會有快樂嗎?我現在的情況是:活在當下,痛苦極了!”我說:“你可能沒有正確理解活在當下的真正意義!”

當然,在後續聊天過程中,我們共同探討了“活在當下”的本意以及對我們的現實意義。略錄於下。

很多人都像我的這位朋友一樣,把“活在當下”理解成“活在現在”,所以,現在的情況如果不好,那麼痛苦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其實,“活在當下”肯定不可以理解成”活在現在”。因為佛祖在《金剛經》說”三心不可得”時,已經明確說到,現在心與過去心未來心一樣不可得。作為一個讀書人,我在此有必要摳一下“當下”這個詞,“當”在這裡是”這個”的意思,“下”在這裡是“裡面”的意思。“當下”就是”這個裡面”的意思,即是當事人關注的事相里面核心的因緣果的聯繫與發展趨勢。所以“當下”就是適合你的不二法門,就是道,就是規律。”活在當下”要求我們總結過去的經驗教訓,預估未來的發展勢頭,根據現在的主客觀情況,隨緣而起妙用。

世間一切事情的成就,都是因緣和合,得以結果。結果合乎人意則快樂,不合則痛苦。凡夫過去事未成,則過去痛苦,甚至因執著而導致現在與未來繼續痛苦。過去曾經成功,現在遇到困難,對未來失去信心,又是由快樂變成痛苦。苦之不一而足,佛教中有很完備的描述。

人是活的,要活在當下,活在這個規律中,活在道中。當下的力量,其實就是道或者規律的力量。把自己身邊的道或者規律搞得更清楚一些,自然成功的機會要比較大一些,痛苦或許會少一些,人生也會快樂一些的!


黎然自在人


一說起“活在當下”,人們很容易聯想起豐子愷 《不寵無驚過一生》中所說:“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

我認為這句話,用我個人的理解方式來看,已經點名了其中要義。那我們下面一起嘮叨一下,這個說起來“道理”是容易懂的,但是真的能夠做到“活在當下”,則是一種對自我覺察非常高的能力要求。

我所希望的是,大家可以先“懂”著,然後在生活的某一時刻,也許你就能夠更深的體會到其中的含義。我個人在“問題”發生時,儘可能的讓自己活在當下,如此來解決問題,經過近3年的實踐,我想我是有話可以說的。

我們需要將“活在當下”前因後果做一個解釋。

活在當下,我理解的真實含義是什麼?

說起活在當下,很多人認為就是“及時行樂”!或者是這樣說:別想那麼多沒用的,過去就過了,未來也還沒有來,我們只能活在當下的。

也有人說“活在當下”,就是你吃的時候吃,喝的時候喝,該幹嘛就專心幹嘛,你的感覺至於當下相關,不飛不跑。

也有的說,活在在當下就是注重當下的感受、當下體驗、當下的念頭,不做胡思亂想。

這些說法我個人覺著都挺好,我認同以上幾個常見的說法。但是,這裡面有一個根本的問題:你只能看到大家出的“活在當下”狀態的描述,或者說如果做到了應該是什麼樣子的,但是沒有幾個人能夠說清楚活在當下該如何操作落地。

操作的是下一小節再說,還是回到活在當下更生活化的描述是怎樣的。

“活”,這個字,我認為表述的是“人的狀態”。人的狀態,當然包括了人的思維念頭、情緒感受、生理體驗、相應的行為這一系列構成的一個人的整體狀態。

“當下”,一個是時間上的“此刻”,這個“此刻”越精確,說明你在當下的能力越強,當下的跨度越大就說明偏離越大;另一個含義是指“當下的情景”,在情景中想、做、感受與當前情景相關的事。

合起來講:“活在當下”,就是一個人能夠將自己的一切狀態,隨時與此刻同在,隨時與當前情景同在。

真正的活在當下,與態度無關,與及時享樂也無關,也幸福也沒有什麼關係。

但是,因為你身心都在此情、此景、此刻,沒有產生飄移的想法,也沒有做無關當前的行動,體驗著與此情景相關的感受,但是沒有“不必要”的其他想法, 因而你不其體驗其他“超越當前情景”的額外痛苦,因而你不會“更加的”痛苦,這樣的話,你活出了真實性,而不是在“虛構、幻想中”讓自己更加痛苦。

我目前的水平,也只能描述到這個程度,希望已經說清楚了。

活在當下,不是一種觀點,而是一種行動實踐!

人們都想活的更加幸福,於是大家都在尋找幸福的方法,在《幸福心理學》或者其他人在提及幸福的時候,都給出一個建議:“活在當下”來作為獲取幸福的方法。

然而,粗略的說辭給了我們希望,卻沒有給我們可以直接走通的路。因為,真正能夠做到這樣的人,在世上本來就是少數,否則早就沒有那麼多人煩惱、憂愁、抑鬱、焦慮、煩躁了。

1、活在當下的障礙在哪兒?

最大障礙就是我們的習性!我們的思維想法,也不知是生物性基因的原因,還是我們後天訓練的一個結果,你知道從來都不曾停止過,哪怕你是睡著了!

而這種思維的連續性,卻遵從著我們在潛意識中某些邏輯(包括信息獲取、加工、輸出)。當我們在某個情景中時,每個人會“看到”不同的信息,產生不同的看法、順帶著不同的情緒體驗,然後做出了相應的舉動。

作為這麼一個完整的過程,可是我們卻沒有“有意識”的控制過,因為是“自然而然(已經匯聚到潛意識中的經驗性的邏輯)”的過程。

如果我們無法“有意識”的覺察到自己的想法、無法覺察到自己的情緒體驗、無法有意識的覺察到自己的舉動,請問——我們是在活在“慣性中”,還是活在“當下”呢?

我明白當這兩點可以並存的時候,說明你真正的做到了“活在當下”!然而因為我們的慣性,大部分、絕大部分的人並不是給你在當下的,而是告訴你問題是什麼、以前的經驗感受是什麼、我們如果完成不了後果是什麼、後果又會導致什麼、最後我們可能會因此失去什麼、然後又如何... ...

我只能用“...”來表示了,因為這個思維想法的邏輯,既沒有規則可言,也可能沒有盡頭(有人最後受不了,只能用終止自己生命作為強制關機處理)。

以上的例子中,我們說明了按照“慣性”運作的大眾們,實際上就是被這一系列的、連續的、綿綿不斷的想法帶著一路狂奔,同時伴隨著這些想法的是“感同身受”的情緒體驗,一些人還夾雜著“行動”表現。於是,你看看那些開車摩擦的人,擁擠車廂上踩腳的人,緊急任務中出了差錯的人,看看他們的言行舉止,你就會明白在那種情境下,一個人是多麼不容易保持“有意識”的清醒,然後言語(想法的表現)、嗓門(情緒的表現)、揮舞的手腳(行動的表現)、紅潤的面孔(生理上的體現)都在一起作用。

在這種情形下,一個人在當下,但是實際上已經脫離了當下的情景,情緒、思維、動作一整套的行為表現都拉扯著當事人越走越遠。有的人表現出來爭吵、有些人是內心的嘀咕、有些人鬱悶在心。

2、如何把自己的心守候在當下中?

所謂把自己守候在當下,就是不讓自己的想法、情緒、行為等,在情境中能夠保持在事發的一刻,不作出一系列的偏移,或者說別跑太遠!

比方說,好不容易擠上公車,心情稍微剛放鬆下來,車身一個搖晃腳被 踩了一下——當下是什麼?

當下 的情景,就是一個擁擠的車廂、車晃了 一下,旁邊的人無法站穩,腳一動踩上來了。然後,你會怎麼樣?

如果你能夠意識到——這個發生的情景,不管這個這人什麼態度(這是稍後的事情),你知道這是一個意外!然後,你可以選擇(只有意識到,才有選擇的能力)原諒、或發火。

原諒,是自己原諒情景下的事情,與對方做什麼、不做什麼無關!

假設,你心情就是不好(你沒有意識到,上班剛被老大一頓臭罵),對方沒有道歉,於是你發火了——“你這個人 怎麼這麼不注意呢?(看起來還是很文雅的)”——如果是你都沒有辦法注意了,人這麼多車再一晃盪,在所難免啊!(因為你的情緒,又一次左右了你的清醒、理性的認知),於是...(你自己猜想吧,城市的人沒有經歷過,也一定旁觀過吧)

這就是一種認知—>情緒—>認知—>情緒...一個不斷反覆影響的過程,中間夾雜著行動(動手、動口)。

而這一切假如你開始你就“意識到了”!你就能理解,中間任何一個環節,你意識到了(過分了點、寬容一點),那麼這場“戰爭”都不會繼續下去。

守住自己的心——在於你能夠意識到!

覺察,是一個把自己釘在當下的一個機會

能夠做到的,違反自己以往慣性方式的一切想法、行為,都是一次次重複才能再次建立的新習慣

沒錯,新習慣建立需要不斷的練習和重複,而且這還是要突破以往習慣,覺察,再練習的新習慣呢,這一路不好走。

但是,若非如此,你就不可能“活在當下”,更多的時候,你活在了“慣性”的習性中。

覺察,就是一個釘子,能夠釘在事情發生過程中,釘在情境下的某一刻,然後讓你把心駐留住,你才能有機會超越習性的自己。


辯明事理火火烽


每時每刻都要作出自己的判斷和選擇呢?


很簡單,如果你要對你的人生進行規劃,那麼關於這個規劃的選擇和判斷真的是你自己做出來的嗎?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做出這些決定的並不是你們,也許是你們的父母。你們的宗教。你們的教師、歷史學家、政治家。


你們把許多價值判斷視為你們的真相,其中很少是由你們本人根據自己的經驗而作出的。唯有用經驗你們才能創造你們自己,然而你們竟然用別人的經驗來創造你們自己。


當你們遇到完全不同的感受和經驗時,你們就會否定自己的經驗繼續按照別人所說的去思考。你們就會用已有的知識去覆蓋這次遭遇,但卻造成了許多破懷性的後果。


當我們不在做各種各樣的人生規劃時,也就意味著沒有了某個外在的評判標準。對於人生中的各種事情和選擇,我們需要自己思考並作出判斷。


思考是很辛苦的。做出價值判斷是很困難的。這讓你處於純粹的創造之中,因為將來會有許多時候你不得不說“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然而你仍將不得不作出選擇。所以你仍將不得不選擇。你將不得不作出堅定的選擇。


這樣的選擇――這種對未曾瞭解的事物作出決定――被稱為純粹的創造。做出決定的人意識到,深深的意識到,自我正是在做出這種決定的過程中被創造出來的。


絕大多數人對這項重要工作毫無興趣。絕大多數人寧願交給別人去完成。所以絕大多數人並非自我創造出來的生靈,而是習慣的生靈――別人創造出來的生靈。


劉博涯396


每時每刻都要作出自己的判斷和選擇呢?

很簡單,如果你要對你的人生進行規劃,那麼關於這個規劃的選擇和判斷真的是你自己做出來的嗎?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做出這些決定的並不是你們,也許是你們的父母。你們的宗教。你們的教師、歷史學家、政治家。

你們把許多價值判斷視為你們的真相,其中很少是由你們本人根據自己的經驗而作出的。唯有用經驗你們才能創造你們自己,然而你們竟然用別人的經驗來創造你們自己。

當你們遇到完全不同的感受和經驗時,你們就會否定自己的經驗繼續按照別人所說的去思考。你們就會用已有的知識去覆蓋這次遭遇,但卻造成了許多破懷性的後果。

當我們不在做各種各樣的人生規劃時,也就意味著沒有了某個外在的評判標準。對於人生中的各種事情和選擇,我們需要自己思考並作出判斷。

思考是很辛苦的。做出價值判斷是很困難的。這讓你處於純粹的創造之中,因為將來會有許多時候你不得不說“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然而你仍將不得不作出選擇。所以你仍將不得不選擇。你將不得不作出堅定的選擇。

這樣的選擇――這種對未曾瞭解的事物作出決定――被稱為純粹的創造。做出決定的人意識到,深深的意識到,自我正是在做出這種決定的過程中被創造出來的。

絕大多數人對這項重要工作毫無興趣。絕大多數人寧願交給別人去完成。所以絕大多數人並非自我創造出來的生靈,而是習慣的生靈――別人創造出來的生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