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提倡教师甘于清贫吗?为什么还要用绩效工资激励教师?

爱数学做数学


身正为师 学高为范。

来看看最新师德公约:

煌煌师道,至圣在前; 漫漫长途,今立斯言。

我既为师,以德为先; 兢兢忘己,业业育贤。

我既为师,以仁为范; 为人师表,天下在肩。

我既为师,以知为难; 正学塑身,求真不倦。

我既为师,以爱为念; 严爱相济,惑解道传。

斯言已立,意决志坚; 吾誓难撼,山河共鉴。

老师要有较高的道德水准,要给学生做榜样,要做到不骄奢淫逸,生活朴素,但是生活朴素不等于甘于清贫。如果老师的生活都成问题,安家都安不了,谈什么乐业,谈什么安心工作,努力教学。

要知道,现在是商品经济,改革开放都四十年了,怎么还能有这种落后的思想,我们倡导老师遵守师德和提高老师生活待遇是完全不矛盾的,老师的津贴是必要的和必须的,就像现在的 大学生搞三扶一支 或者 西部支教团计划一样,在国家层面就是用补贴和政策优惠来吸引,激励大学生去报名参加,给一系列好处,给金钱,学位等等。道理很简单呀。

在这个社会上,千万别把人性想的太唯美,为了自身利益是人性,就像你吃饭是为了活着一样,这是一个生命体为了生存的欲望。所以你从人性论的角度来看的话,用津贴补助等形式来进行金钱刺激是最有效的方式来激励任何一个个体,任何群体,无论是什么岗位,因为只要他是个人,就走不出人性这个圈子。只不过有的人掩盖的很严实,有的人暴露比较露骨。


尺牍小蛀虫


是谁在提倡教师甘于清贫?哪一部法律中有这款?哪一个具体的人提出来的?如果找不到根源,那就是典型的黑教师的人在这满嘴跑马。教师只是一份职业,如果想让从事此职业的教师能安心工作,绝能不让贫穷拖了后腿,否则,你们的孩子能教好吗?

至于绩效工资方案的出台,绝对是脑子进水的人提出来的,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好的激励机制,事实已经证明,纯净绩效工资只满足了部分人的欲望,苦了的却多数辛勤工作在一线的带课教师。如果不能让这些辛苦付出的教师得到激励,那绩效工资实际上没有任何意义。如果能用征集签名请愿的方式,我估计一波流就能把这个绩效工资取消掉。

为什么现在有人希望教师甘守清贫呢?恐怕这是很多人对教师不满的一种风气表现。至于为什么不满,当然是个别害群之马的教师败坏了教师的形像,给广大教师队伍抹了黑。否则,绝大多数师德师风较好的教师怎么可能被人如此非议。

对于绩效工资方案,和任何一个行业激发员工努力工作一样,不能光靠精神鼓励,还需要一定的物质奖励,但是如果你清楚绩效工资的实际组成,你就清楚,对于辛苦付出的一线带课老师来说,根本没有超额奖励,能拿回属于自己那部分未发的工资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韩国成老师


大多数人做不到的道德就不是道德。

(故事摘自网络)

战国时期,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在国外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

孔子说:你曲解了品德高尚,不收赔偿金。从今以后,鲁国人都会因为费力不讨好,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

你如果收国家的补偿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钱,别人就不肯再赎人了。这可不是真正的品德高尚。

老师也是人,不要道德绑架。


九门提督坎震离


没有哪个职业注定天生贱命,不能有钱,不能享受。追求幸福生活是最基本的人权。我只能说:有那种思想的人,就是这个世界上最恶心的那一类人,比婊子还恶心,俗称“道德婊”。



远离负能OX尽享美好


提这个问题的人是智商问题还是心理问题?谁提倡教师要甘于清贫?奉献和清贫是一回事?绩效工资和清贫有关系吗?

一、旧时代老师甘于清贫?

先看孔子,在论语里有这么一句话: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束脩”什么意思?腊肉,通常解释为10条腊肉。大体意思是说:“只要自愿拿着十余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十条腊肉不算厚礼,但是在那个吃肉不易的年代,这也不能说明孔子讲究清贫吧?更何况孔子还有3000弟子呢。

至于近代民国时期,教师的工资由多高,这就更不用说了,网上这方面的信息很多,感兴趣可以自己去查查。举个例子:

以上海为例,抗战之前,大学教授月薪为400至500大洋,少的也有200 至300 元。当时一个公立中学教师的月薪有100 元左右,私立中学的教师待遇稍低,大约在50 至80 元之间。1927年大学教授的月薪甚至可以达到400到600元。当时,普通警察一个月才2元,普通工人15元,县长一个月20元,而国小教师一个月可以拿到40元。

当今,党和政府也多次提高教师待遇,而且还要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行业,何来甘于清贫之说?

二、实行绩效工资就是追求金钱?

我理解题主所说的安于清贫,是不是是指像道士那样找个深山老林独修隐居?那样的话,确实不太用金钱了。但是,老师行吗?

实行绩效工资,就是通过经济手段调动老师的积极性,现在不是计划经济,这个无可厚非,更何况,多数地方的绩效工资,本身就是老师工资的一部分,是扣发了老师的不部分工资,然后用这部分工资来激励老师认真工作而已。

不知道题主是从事什么行业,是否也需要甘于清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请不要用道德来绑架老师。

我是“赢在高三”,致力于教育和教学工作,如果你同意我的观点,欢迎点击右上角的【关注】,共同探讨!


赢在高三


绩效是扣的一部份来作为年终考核教师的方法(领导认为有效),本人教龄10余年,课外义务辅导学生(有时周末在家,补完还留学生吃饭,有时午休时间在办公室,补课从不收取任何费用),每年学生评教第一。但我不认为做教师就意味着清贫,我们也是平凡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向往美好生活的权利,本人经济一般,每年旅行两次(一次国外一次国内,每次十五天左右)定期去香港澳门购物,化妆品护肤品是香奈尔海蓝之谜阿玛尼雅诗兰黛迪奥之类的,偶尔喜欢买奢侈品包包,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因为我花的钱没有一分钱是从学生身上赚的,我问心无愧,通过努力工作获取成就感,用一定的物质去奖励自己,没有什么不对。难道我们非要穿的破破烂烂,苦大仇深地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才是好老师,我喜欢自信而阳光地和孩子们待在一起,他们也喜欢我。


tiantian天天天晴


在目前的形势来看,对于大部分老师来说,教师就一个清贫的代名词。这份工作不准许对财富有任何的心思,不准办课外辅导,不准和学生家长有任何联系,不准推荐任何书籍。各种限制,只准许教书育人,只准许拿工资,并且教师的工资待遇确实不高,能不清贫吗?

绩效工资是一个看似能够提高教师积极性,却又不很合理的管理方式。教育不是从商,不能够拿商业模式用于教师的管理。虽然通过各项考核对于学生成绩的有一定的提高,但是还有更加有效的策略,为什么不去探索?

近期北京昌平柏继明校长火遍网络,她在教师的管理上,采取不计考勤,不写教案。在柏校长看来,教师群体是十分自觉的群体,不是家里有事谁也不会无故迟到早退,所以学校对老师不计考勤,大家谁有个急事相互帮助相互协调,反而十分融洽,虽然不计考勤但学校老师的出勤率却非常高。其实很多时候都是相互的,管理者对下属的体恤和关爱,下属也会报以尊重和服从。

回到作者的提问,绩效与清贫在这里并不矛盾,有位诗人说的很好,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同样,既然选择了教师,只需教书育人。

教师的清贫,是不慕名利,只为育人。请不要让名利的喧嚣,玷污了教师的清贫。

相信每一名教师,在踏上讲台那一刻起,心灵都是神圣的光辉。

不忘初心,甘愿清贫!


教育充电宝


绩效工资并不是单拿出来激励教师的,而是教师本应该发的工资的一部分,分为两块儿发放,一块儿占70%叫基础绩效工资,每月发放,另一快儿30%叫奖励性绩效工资,每半年或一年考核发放。绩效工资相当于公务员的工作津贴部分,这是对等的、基本上平衡的。如公务员此外再发什么目标考核奖什么的,不给教师发放,则打破了平衡


杏坛老手


各行各业在激励员工工作的方法上,出奇地一致,就是经济利益驱动。

教师行业也不例外,已知的所有教学评价,都指向最终的分配制度上,多劳多得,包括绩效工资在内。

甘于清贫,这个要求似乎过分了。如果按这个意思,教师都甘于清贫了,怎么去激励教育教学工作?天天说好话能鼓励人多做事吗?没有实实在在的东西,谁会认真干活?

至于绩效工资,已经成笑话好多年了。每年财政投入在教育方面其实不少,但真正落到教师待遇上,却极其有限,教育管理部门在进行预算时,优先考虑的是硬件投资建设,然后是软件投资建设,而后者,又多半被各类培训占据,讲报告的专家分走了一大块,剩下那点才由教师去分配。

就让这个笑话继续笑吧!


爱数学做数学


作为一名一线教学近十年的教师,从未听说过提倡教师清贫,更不会要求教师甘于清贫。虽然说教师这个职业不能大富大贵,但是吃饱穿暖还是可以的。但是在这个现代社会大的经济环境下,教师的收入来源于工资收入。公立学校混职称混资历,私立学校虽说基本工资高一些,但是也是朝七晚九拼命换来的。现在的老师,既要适应学校为了适应素质教育,教学模式的调整,又要忍受各种学生的洗礼。

本人在私立学校任教四年有余,可以说跟其他私立单位一样,工资绩效只是把应该发给你的钱找一个说法,安一个名头发给你,反之不听话的员工就找借口不给你。好一点的领导班子才知道体恤员工。捞钱的班子利益大头永远在他们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