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提倡教師甘於清貧嗎?為什麼還要用績效工資激勵教師?

愛數學做數學


身正為師 學高為範。

來看看最新師德公約:

煌煌師道,至聖在前; 漫漫長途,今立斯言。

我既為師,以德為先; 兢兢忘己,業業育賢。

我既為師,以仁為範; 為人師表,天下在肩。

我既為師,以知為難; 正學塑身,求真不倦。

我既為師,以愛為念; 嚴愛相濟,惑解道傳。

斯言已立,意決志堅; 吾誓難撼,山河共鑑。

老師要有較高的道德水準,要給學生做榜樣,要做到不驕奢淫逸,生活樸素,但是生活樸素不等於甘於清貧。如果老師的生活都成問題,安家都安不了,談什麼樂業,談什麼安心工作,努力教學。

要知道,現在是商品經濟,改革開放都四十年了,怎麼還能有這種落後的思想,我們倡導老師遵守師德和提高老師生活待遇是完全不矛盾的,老師的津貼是必要的和必須的,就像現在的 大學生搞三扶一支 或者 西部支教團計劃一樣,在國家層面就是用補貼和政策優惠來吸引,激勵大學生去報名參加,給一系列好處,給金錢,學位等等。道理很簡單呀。

在這個社會上,千萬別把人性想的太唯美,為了自身利益是人性,就像你吃飯是為了活著一樣,這是一個生命體為了生存的慾望。所以你從人性論的角度來看的話,用津貼補助等形式來進行金錢刺激是最有效的方式來激勵任何一個個體,任何群體,無論是什麼崗位,因為只要他是個人,就走不出人性這個圈子。只不過有的人掩蓋的很嚴實,有的人暴露比較露骨。


尺牘小蛀蟲


是誰在提倡教師甘於清貧?哪一部法律中有這款?哪一個具體的人提出來的?如果找不到根源,那就是典型的黑教師的人在這滿嘴跑馬。教師只是一份職業,如果想讓從事此職業的教師能安心工作,絕能不讓貧窮拖了後腿,否則,你們的孩子能教好嗎?

至於績效工資方案的出臺,絕對是腦子進水的人提出來的,這根本就不是一個好的激勵機制,事實已經證明,純淨績效工資只滿足了部分人的慾望,苦了的卻多數辛勤工作在一線的帶課教師。如果不能讓這些辛苦付出的教師得到激勵,那績效工資實際上沒有任何意義。如果能用徵集簽名請願的方式,我估計一波流就能把這個績效工資取消掉。

為什麼現在有人希望教師甘守清貧呢?恐怕這是很多人對教師不滿的一種風氣表現。至於為什麼不滿,當然是個別害群之馬的教師敗壞了教師的形像,給廣大教師隊伍抹了黑。否則,絕大多數師德師風較好的教師怎麼可能被人如此非議。

對於績效工資方案,和任何一個行業激發員工努力工作一樣,不能光靠精神鼓勵,還需要一定的物質獎勵,但是如果你清楚績效工資的實際組成,你就清楚,對於辛苦付出的一線帶課老師來說,根本沒有超額獎勵,能拿回屬於自己那部分未發的工資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韓國成老師


大多數人做不到的道德就不是道德。

(故事摘自網絡)

戰國時期,魯國有一條法律,魯國人在國外淪為奴隸,有人能把他們贖出來的,可以到國庫中報銷贖金。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貢在國外贖了一個魯國人,回國後拒絕收下國家賠償金。

孔子說:你曲解了品德高尚,不收賠償金。從今以後,魯國人都會因為費力不討好,就不肯再替淪為奴隸的本國同胞贖身了。

你如果收國家的補償金,並不會損害你的行為的價值;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錢,別人就不肯再贖人了。這可不是真正的品德高尚。

老師也是人,不要道德綁架。


九門提督坎震離


沒有哪個職業註定天生賤命,不能有錢,不能享受。追求幸福生活是最基本的人權。我只能說:有那種思想的人,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噁心的那一類人,比婊子還噁心,俗稱“道德婊”。



遠離負能OX盡享美好


提這個問題的人是智商問題還是心理問題?誰提倡教師要甘於清貧?奉獻和清貧是一回事?績效工資和清貧有關係嗎?

一、舊時代老師甘於清貧?

先看孔子,在論語裡有這麼一句話: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束脩”什麼意思?臘肉,通常解釋為10條臘肉。大體意思是說:“只要自願拿著十餘乾肉為禮來見我的人,我從來沒有不給他教誨的。”十條臘肉不算厚禮,但是在那個吃肉不易的年代,這也不能說明孔子講究清貧吧?更何況孔子還有3000弟子呢。

至於近代民國時期,教師的工資由多高,這就更不用說了,網上這方面的信息很多,感興趣可以自己去查查。舉個例子:

以上海為例,抗戰之前,大學教授月薪為400至500大洋,少的也有200 至300 元。當時一個公立中學教師的月薪有100 元左右,私立中學的教師待遇稍低,大約在50 至80 元之間。1927年大學教授的月薪甚至可以達到400到600元。當時,普通警察一個月才2元,普通工人15元,縣長一個月20元,而國小教師一個月可以拿到40元。

當今,黨和政府也多次提高教師待遇,而且還要讓教師成為讓人羨慕的行業,何來甘於清貧之說?

二、實行績效工資就是追求金錢?

我理解題主所說的安於清貧,是不是是指像道士那樣找個深山老林獨修隱居?那樣的話,確實不太用金錢了。但是,老師行嗎?

實行績效工資,就是通過經濟手段調動老師的積極性,現在不是計劃經濟,這個無可厚非,更何況,多數地方的績效工資,本身就是老師工資的一部分,是扣發了老師的不部分工資,然後用這部分工資來激勵老師認真工作而已。

不知道題主是從事什麼行業,是否也需要甘於清貧?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請不要用道德來綁架老師。

我是“贏在高三”,致力於教育和教學工作,如果你同意我的觀點,歡迎點擊右上角的【關注】,共同探討!


贏在高三


績效是扣的一部份來作為年終考核教師的方法(領導認為有效),本人教齡10餘年,課外義務輔導學生(有時週末在家,補完還留學生吃飯,有時午休時間在辦公室,補課從不收取任何費用),每年學生評教第一。但我不認為做教師就意味著清貧,我們也是平凡人,也有七情六慾,也有嚮往美好生活的權利,本人經濟一般,每年旅行兩次(一次國外一次國內,每次十五天左右)定期去香港澳門購物,化妝品護膚品是香奈爾海藍之謎阿瑪尼雅詩蘭黛迪奧之類的,偶爾喜歡買奢侈品包包,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對,因為我花的錢沒有一分錢是從學生身上賺的,我問心無愧,通過努力工作獲取成就感,用一定的物質去獎勵自己,沒有什麼不對。難道我們非要穿的破破爛爛,苦大仇深地出現在學生的面前才是好老師,我喜歡自信而陽光地和孩子們待在一起,他們也喜歡我。


tiantian天天天晴


在目前的形勢來看,對於大部分老師來說,教師就一個清貧的代名詞。這份工作不准許對財富有任何的心思,不準辦課外輔導,不準和學生家長有任何聯繫,不準推薦任何書籍。各種限制,只准許教書育人,只准許拿工資,並且教師的工資待遇確實不高,能不清貧嗎?

績效工資是一個看似能夠提高教師積極性,卻又不很合理的管理方式。教育不是從商,不能夠拿商業模式用於教師的管理。雖然通過各項考核對於學生成績的有一定的提高,但是還有更加有效的策略,為什麼不去探索?

近期北京昌平柏繼明校長火遍網絡,她在教師的管理上,採取不計考勤,不寫教案。在柏校長看來,教師群體是十分自覺的群體,不是家裡有事誰也不會無故遲到早退,所以學校對老師不計考勤,大家誰有個急事相互幫助相互協調,反而十分融洽,雖然不計考勤但學校老師的出勤率卻非常高。其實很多時候都是相互的,管理者對下屬的體恤和關愛,下屬也會報以尊重和服從。

回到作者的提問,績效與清貧在這裡並不矛盾,有位詩人說的很好,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同樣,既然選擇了教師,只需教書育人。

教師的清貧,是不慕名利,只為育人。請不要讓名利的喧囂,玷汙了教師的清貧。

相信每一名教師,在踏上講臺那一刻起,心靈都是神聖的光輝。

不忘初心,甘願清貧!


教育充電寶


績效工資並不是單拿出來激勵教師的,而是教師本應該發的工資的一部分,分為兩塊兒發放,一塊兒佔70%叫基礎績效工資,每月發放,另一快兒30%叫獎勵性績效工資,每半年或一年考核發放。績效工資相當於公務員的工作津貼部分,這是對等的、基本上平衡的。如公務員此外再發什麼目標考核獎什麼的,不給教師發放,則打破了平衡


杏壇老手


各行各業在激勵員工工作的方法上,出奇地一致,就是經濟利益驅動。

教師行業也不例外,已知的所有教學評價,都指向最終的分配製度上,多勞多得,包括績效工資在內。

甘於清貧,這個要求似乎過分了。如果按這個意思,教師都甘於清貧了,怎麼去激勵教育教學工作?天天說好話能鼓勵人多做事嗎?沒有實實在在的東西,誰會認真幹活?

至於績效工資,已經成笑話好多年了。每年財政投入在教育方面其實不少,但真正落到教師待遇上,卻極其有限,教育管理部門在進行預算時,優先考慮的是硬件投資建設,然後是軟件投資建設,而後者,又多半被各類培訓佔據,講報告的專家分走了一大塊,剩下那點才由教師去分配。

就讓這個笑話繼續笑吧!


愛數學做數學


作為一名一線教學近十年的教師,從未聽說過提倡教師清貧,更不會要求教師甘於清貧。雖然說教師這個職業不能大富大貴,但是吃飽穿暖還是可以的。但是在這個現代社會大的經濟環境下,教師的收入來源於工資收入。公立學校混職稱混資歷,私立學校雖說基本工資高一些,但是也是朝七晚九拼命換來的。現在的老師,既要適應學校為了適應素質教育,教學模式的調整,又要忍受各種學生的洗禮。

本人在私立學校任教四年有餘,可以說跟其他私立單位一樣,工資績效只是把應該發給你的錢找一個說法,安一個名頭髮給你,反之不聽話的員工就找藉口不給你。好一點的領導班子才知道體恤員工。撈錢的班子利益大頭永遠在他們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