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有海军吗?

烟花易冷30273


民国当然是有海军的。虽然忙于军阀混战的各路军阀既没有兴趣、也没有足够的财力经营建设海军,但是,承袭清末残存海军的民国海军,依然活跃在民国的历史舞台。不过,如同割据分裂的民国一样,民国的弱小的海军也分成了几部分,如东北海军、广东海军、渤海舰队等等。

民国海军军舰

中国海军近代的巅峰,应该在清末甲午战争之前。1888年,经过李鸿章数十年的苦心经营,北洋舰队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九大舰队。然而,这支辉煌一时的舰队在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却惨遭全军覆没。

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并没有放弃对海军的建设,虽然限于财力,再没有恢复北洋舰队的巅峰,但是,通过购买、租借、建造等多种方式,清末海军舰队依然在缓缓恢复元气。而清末重建的这支舰队,也成为民国期间舰队的主力。

民国海军军舰

辛亥革命胜利,中华民国建立后,在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内,也专门设立了海军部,负责总揽全国海军建设事务。原海军巡洋舰“海筹”舰舰长黄钟瑛,担任第一任海军总司令兼海军部部长。不过很快,袁世凯上台之后,海军部由刘冠雄出任部长。

刘冠雄对于清末的海军舰艇和海军学校进行了大力整顿。海军舰艇被整编为第一、第二两支舰队,并增设练习舰队。而对清末遗留的各类海军学校,则划分为海军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

民国海军军舰

但是,始终未能统一的民国,根本没有足够的财力和动力去经营建设海军,海军的建设计划几乎一直停滞在纸面上,舰队所增添的军舰,也大部分来自于清朝定造的军舰。

雪上加霜的是,由于中国脆弱的工业生产能力,大部分军舰中国都只能从列强处购买。但是在华盛顿会议之后,各国列强达成了不援助中国海军建设的意见,并缔结了《禁止援助中国海军协定》。中国海军的建设进一步遭到了巨大打击。整个北洋政府期间,中国的海军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开始倒退。

民国海军军舰

在袁世凯死后,原属北洋政府的舰队,大部分归属了曹锟和吴佩孚的直系。直系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被张作霖击败后,舰队大部被东北海军收编,还有一部分则跑到广东,投奔了广州国民政府。

值得一提的是,在列强对中国海军封禁的时候,张作霖的东北海军异军突起,并迅速成为当时中国最强大的一支海军力量。张作霖依靠以沈鸿烈为首的留日海军留学生,通过建立海军学校、将商船改造、购买等方式,短短七年间,就将东北海军建设成当时中国吨位最大,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海军队伍。例如中国的第一艘飞机母舰镇海号,就是东北海军改造建设而成。

1928年,国民政府二次北伐胜利,并名义上统一全国之后,《禁止援助中国海军协定》被废除,同时,雄心勃勃的国民政府也实行了重建海军计划。但此时的中国海军分为中央、东北、广东、电雷系统四个派系,各自独立,互不统属,且彼此之间矛盾重重。

同时,由于派系纷争和经费不足,虽然海军在海军部部长陈绍宽的率领下,艰难的订造了如宁海舰等军舰,但是,国民政府的海军依然发展极为困难。而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后,弱小的中国海军全力投入了对日寇作战,并在封锁江阴和对日作战的过程中,几乎损失殆尽。

国民政府海军军舰名称

鸢飞九天2018


民国是有海军的。民国的海军是继承自清朝政府。在甲午海战后,清朝政府收拢剩余的部分舰艇,改编为巡洋舰队及长江舰队。一直到中华民国立国后,海军的发展一直是停滞不前的状态。


中华民国建立后,为了使海军得到发展,专门成立了海军署。1928年北伐胜利后,中央政府将海军署扩建为海军部,设置了军务、舰政、军械、海政、军学、经理等六部,并开始培养海军人才。这时的海军共有军舰44艘,总排水量3万吨左右。到抗战爆发之前,舰队增至58艘,总排水量5万余吨。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国海军在日本舰队攻势下损失惨重,剩余不多的军舰只能是退守内河布雷。已经与战局没有任何关系。



抗战胜利后,民国政府作为战胜国,海军方面接收了来自日本的数十艘军舰,当时的美国也赠予了民国海军20多艘各类军舰。

最后到国内解放战争后期,全部退守台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