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到寫作文就無話可說,怎麼解決這種情況?

用戶102939639577


最近讀了很多葉老的《給孩子的寫作課》,對於成人的我也是受益匪淺,可以考慮給孩子們講一講,寫作沒有那麼“高深”,它就是極平常的事。

說說這本書。


《給孩子的寫作課》內容不多,一共四個章節,介紹寫作是什麼,怎樣寫作,關於閱讀,以及給老師的一些話。對於需要惡補這個課程的我來說,更吸引我的是前3個章節,寫作是怎麼一回事,到底要怎樣寫作,閱讀說的是什麼。老先生用循序漸進的方法依次講述這他對於寫作的理解。
不過做完思維導圖,發現每個章節有重複的地方,有需要歸納的地方,因此按照寫作是什麼,如何寫作重新梳理一番,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寫作是什麼?

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章節。在現如今這個信息滿天飛的時代,很多人已經靠寫作實現了財富自由,對於普通民眾的我來說,這是一個多麼吸引人的一種方式,急匆匆的加入寫作大軍,到頭來發現無素材,寫不出時,陷入了深深的疑惑,到底什麼是寫作呢?

葉老給出了一個清晰的答案,“寫作是一件極其平常的事”。你上課記得筆記,你下課傳的紙條,你離家寫的信, 你會議記的紀要,你朋友圈發的感慨,都是寫作,其實“寫作就是把生活中所思所想,通過紙筆寫出來,發表出來,是一個提煉思想的過程。”。而寫作就類似與說話,說話是用語言,而寫作是用筆,就是用筆在“說話”。

用筆說話與語言一樣,立誠最重要。記得老弟曾經說過,姐,你說的話怎麼總是那麼不落地,我直到現在依然苦惱,因為我也意識到我在與他人交談時,說著說著就變得格外理論。而反觀葉老說的立誠,我好像找到了答案。葉老說,立誠就是建立在自己的感悟基礎上去表達想要說的話。這個前提就是自己的感悟,哪怕這個話有名家說過,那也沒有關係,只要是你真切感悟過的,有自己的理解在裡面的,那就是自己的東西,就像這句話說的“文字的生命是由作者給予的,終究是唯一的獨創的東西”,而拋開立誠去談,就像說話,說我不落地,太理論,那麼寫的文章就沒有自己的風格,他人讀著也會感覺到生硬,看不到情感。

而立誠來源於充實的生活。《給孩子的寫作課》中給出了其定義,意為“閱歷得廣,明白得多,有發現的能力,有推斷的辦法,情性豐厚,興趣饒富,內外合一,即知即形,等等。”。很慚愧自己的生活並不充實,沒有充足的閱歷,若這個閱歷可以從書中去獲取,卻也需要有發現的能力,邏輯判斷的能力,把事物想明白的能力,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能力。然而充實無止境,我們若選擇了這條道路,就已經走在了充實的道路上,而
葉老認為作文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到某種程度,自然有話要說。想想也是,當我每天8個小時都在工作,卻要寫出更多區別於工作的話,自然是說不出來的,因為這一天從未思考過工作以外的事情,哪裡有其他的感悟,所以也就像連嶽回粉絲問所說,不如就結合工作談談你感興趣的行業。

那麼如何活出充實的生活呢?想必也是大家所關心的,然而葉老給出了2個特別簡單的答案,訓練思想,培養情感,兩者互相影響。訓練思想顧名思義就是有推斷的辦法,有判斷的邏輯,然而這一切需要在生活中去鍛鍊。葉老給出了那個年代的杜威一派的見解,其實很像現在的邏輯學,遇到問題,提出問題,假設方法驗證,對比,得出結論,在這個過程中,訓練思維能力。而培養情感,這一段描述的非常美,葉老說“人是生來就懷著情感的核的,果能好好培養,自會抽芽舒葉,開出茂美的花,結得豐實的果。生活永遠涵濡(沉浸)於情感之中,就感覺這生活永遠是充實的。”。訓練思想使得我們具有真切的經驗,思想,而這必將帶來真切的情感。(當然情感的表達是另一個層面,但具備了情感,自身會感到生活的意義,從而也會認為生活是充實的吧)

而訓練思想,最簡易的一個手段就是閱讀。而閱讀有不同目的,有人閱讀是為了裝點自己,有人閱讀是無條件接收,而最值得推薦的是帶著批判的態度去閱讀。因為書是人類經驗的倉庫,既然時候倉庫就有好和壞,因此帶著批判的態度去閱讀,在生活實踐中去應用,才能夠訓練我們的思想,才能得出屬於自己的經驗。

如何去寫呢?

很多人苦於沒有寫作材料,我也屬於這一類,寫什麼,感覺都是些家常瑣事,但在這瑣事背後也許都隱藏著一些共有的本質,結合第一部分所說的既然寫作是極其平常的事,既然寫作就是用筆“說話”,既然說的就是我們對充實生活的感悟,那寫作材料自然就不難了。所以葉老認為
“以自己的經驗為範圍作為寫作材料”,就需要真切的在生活上下功夫,就不要怕麻煩,在可控範圍內多些閱歷。
但是有了寫作材料,卻發現,別人同樣是描述北京的一場雪,有的人寫的平淡無奇,如“下雪啦,北京好美呀”而有的人就可以寫出詩一樣的語言,如“一下雪,北京就變成了北平”。為什麼呢?其實更多人缺少的是對事物進一步的觀察、語言表達和思考。

觀察。小學的時候,同班有個女生作文非常好,她永遠是別人家的孩子,而父母對我說的最多的話是,你看人家多會觀察,然後再舉個例子,說今天碰到我就發現我理髮了,你都沒發現。所以總是很羨慕,可到底怎麼才算觀察,我就是盯著某一事物看一天,好像也無濟於事,照樣無法表達。觀察既需要有對生活的感悟,也需要刨根問底的深究,同時也需要模仿,刻意學習,所以這裡的觀察不是表面的功夫,而是需要深入其中,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就像上面的例子,平日裡的北京多是嘈雜和喧囂的,而一場雪的到來讓北京多了些“歲月、厚重、沉靜”,就像那時的北平。這就需要觀察和聯想。

鍛鍊語言習慣。葉老在《給孩子的寫作課》中提到了兩次,首先指出語言的幾種情形。你有沒有注意過日常彙報,或者演講時說話的口頭禪,很多人是然而,然後,那麼,是不是很熟悉的場景,這就是我們語言的情形。而為什麼要鍛鍊語言習慣呢?上述說過寫作是用筆說話,既然也是說話,與語言習慣就惺惺相惜了。其實我們寫的很多也需要口語化,那麼這與語言就有更直接的聯繫。首先鍛鍊語言習慣有一個簡單的原則,就是說出來的就是自己想要表達的話,且說話完整,不說半句話。其次是要注意詞彙和語法的應用,這個就不詳述了,因為我掌握的也不好的,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這本書《給孩子的寫作課》,但可以舉個例子,比如今日同事上班期間起身穿衣要出去,我說了句要撤啦。這個撤字是因為私事離開辦公室,但實際我想表達要出去啊,這就代表著不同的含義。
至於邏輯判斷能力,我們就沿用第一部分所講的訓練思想來思考,我們寫出來的東西也是要經得過考驗的。曾有人說過,誰都會表達觀點,這不值得一提,而這個觀點下的論據卻極其重要的。

再說說寫作習慣。寫一篇文章前,我們要提前準備,明確為什麼寫,讀者群體是哪些,文章的主旨是什麼,梳理文章的邏輯。其次對於寫出來的東西要進行修改,如何修改呢?既然寫作是用筆“說話”,那麼只用眼睛看是看不出結果的,所以要讀,這個讀並不是說要高聲朗讀,可以採用低聲、默唸的方式去讀。第三你有沒有特別豔羨那些每天日更的人,你會下意識的認為,他們是因為有素材所以才寫,但葉老認為“之所以不會寫作,是因為你沒有養成寫作的習慣。”。所以這與我們認為的不會寫作的原因是顛倒的。我們認為只有會寫才可能做到每日寫,堅持寫。


你說讀完這本《給孩子的寫作課》真的孩子就可以會寫作了嗎?錯了,我讀完,感慨著葉老說得太對了,若不去實踐,我依然寫不好。只是寫作就是極平常的事,我們卻把它想得那麼高深,然而它本身又是一個需要打造多方能力才能做好的事,又真的高深。

願我們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寫作的機會,寫出我們想要的文章,表達出要表達的意思,為自己,也為他人創造價值。


注:圖片均來自網絡。


action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每位家長對孩子寫作文的期望。然而,不是所有孩子都能“下筆如有神”,即便“讀書破萬卷”。更有甚者,一寫作文,便無話可說。


導致這種情況的出現,一定不會少了這三個不:

一、不能快速理解題目;

二、不會開頭;

三、不會講故事。


首先,不能快速理解題目,是比較費神的事情,即便能寫,也有寫跑題的可能。


理解題目也叫審題,對題目多讀幾遍,並拆分,列出提綱和作文骨架,分出三個小標題或段落。

還有最近幾年流行比較多的,也是我個人常用的分解題目的方法,那就是思維導圖。


很簡單,就是拿出一張白紙,畫一些向四周放射出來的粗線條(最好每一條線用不同的顏色),這些粗線條就是主幹,代表文章的主要思想,繼續在主幹上畫出一些細線,這就是分枝,在每個主幹和分枝上用大號的字,清楚地寫上關鍵詞,這樣思維立刻就活躍起來,不怕無話可寫了。


思維導圖和麥肯錫公司的芭芭拉提出的“金字塔原則”——結論先行的原則一致。它是一項層次性、結構化的思考、寫作及溝通技術。如下圖所示。

起初,一些技巧的使用還是要通過家長或老師傳授,就像孩子第一次用筷子、用鉛筆一樣,不要怕麻煩,一旦技巧靈活運用,不再害怕寫作。


其次,不會開頭。開頭第一句話直接掌握了讀者有沒有看下去的興趣,然而萬事開頭難,所以也要找尋方法。


學生作文最常用的,就是引用與主題相互應的詩詞或名句,會引用經典是很能為文章增色的。現在的小學生應該都有《小學古詩一百首》,老師也要求會背,家長監督,用時信手拈來。


能夠使用疑問句開頭,也會引起讀者好奇心。當然這個疑問句也是與題目有關的,否則容易跑題。


凡事有個好的開頭,文章會如行雲流水。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作文不會講故事。


沒有故事就沒有作文,空洞的故事也沒有看點,也是寫故事的大忌。


很多時候寫作就是在寫自己,所以真實很重要。


現在的孩子為什麼寫不出來?是因為好多東西和事情沒有見過、經歷過。不是不想看見和探索,是沒有時間。


不必說週一到週五的緊張學習氣氛,因為只要是學習時間都是要緊張的,這是應該的。但是週末和暑假又安排了滿滿的課程。就算自家孩子不補習,別人家的孩子也在補習,成績有可能甩自家孩子幾條街。


記得有家補習班的廣告語是這樣講的:你來就培養你,你不來就培養你的對手。


這是赤裸裸的挑釁和提醒。


解放孩子吧,在週末,在假期,在可以休息的日子,誰都需要勞逸結合,除了興趣班,至少要給孩子留出一天的時間吧。

增加見識,接觸大自然。所謂見識就是:見天、見地、見眾生、見自己。見過山川河流的偉岸、他人的智慧和謙遜,才會知道自己的渺小和不足,才會有料可寫。


學會讀書,其實現在的孩子閱讀量並不低,有的孩子一週一本也不在話下。可是,寫作文仍然無話可說。


那是因為不會讀書,也叫讀了假書。


所謂讀書,一定要以欣賞的心態去讀書。對於孩子來說,何為欣賞?那就是讀慢書。


現在很多教育機構為培養孩子過目不忘的記憶,訓練孩子五分鐘讀完一本書。


就算孩子真的過目不忘,能來得及欣賞語言的唯美、故事的精彩嗎?就像吃飯一樣,狼吞虎嚥和細嚼慢嚥,哪個更好更健康,就不得而知了。


所謂會讀書還要作讀書筆記,最好能與人討論,探討書中自己發現不了的奧秘,增加書中細節提問,鞏固看書的記憶;摘抄書中優美句子;最後再來一篇讀後感。


這樣讀書才是真正的讀書,作文時才會順利旁徵博引。


如果孩子實在什麼都不會使用,也不會想象,那就用最簡單,最直接的辦法——仿寫。仿寫書中精美句子,仿寫書中精彩故事。


其實仿寫比較適合初寫作文的孩子。自己學過的課文,或者讀過的書都可以仿寫。不至於無話可說。


知徒莫如師,每次老師改過的作文,要認真思考評語,字字良言。


當然,還有一些小細節需要注意,我華夏文明五千年,語言豐富無比,切記,文章不要過度使用長句,讀起來讓人費解有壓力。

孩子作文在於:有料可寫,就不怕無話可說。


文 / 劉春燕


對此問題你還有什麼見解?歡迎留言、點贊、轉發,更多教育問題,請關注有書教育!


有書教育


孩子一到寫作文就無話可說,家長自然十分著急,畢竟在語文考試中,作文可是佔大頭的。

中高考語文150分卷,作文分值均在60分左右,佔到全部分值的40%,與閱讀一起構成語文試題的“絕代雙驕”了。

閱卷教師都知道,也一直這麼操作,就是第一眼要估算文章篇幅夠不夠命題字數要求,篇幅明顯過短的都是硬傷,扣分嚴重。

而究其原因就是無話可說。

但無話可說不是簡簡單單4個字就可以概括得了的,需要仔細分辨,才能針對性的改進。

(一)心中無話,沒的說

這一種情況指的是孩子平常積累太少,沒有輸入。既不會觀察,也很少閱讀,更不懂思考,因而腹內空空,腦袋一片空白。肚子裡沒有,怎麼能無中生有?

解決的方式自然是從供給側入手,大量輸入有效有益信息,積累說話素材。可以通過閱讀經典、背誦範文、社會實踐、觀察體驗等方式來獲取間接和直接經驗。

(二)心中有話,沒法說

這種情況指的是孩子心裡真實的想法不能直說,一旦說出來,可能為成人所不容,因而被判主題欠佳、格調不高、想法不純,總之與傳統價值觀念有偏離。儘管這是孩子們的真心話,卻不能說出來。逼著孩子偽崇高的結果是孩子閉口不說了。

比如孩子累了,在公交車上不願讓座,本來很真實,卻不能說實話,否則,就受批判。這樣只能讓他們說假話、說偽善偽裝的話,他們索性不說。

解決的方法是讓孩子大膽地說,想到什麼說什麼。如果考試不敢說,就在平時作文裡說;如果不想讓家長、老師知道,可以私底下跟同學、跟朋友、跟自己(在日記裡)說。要是怕被發現,也可以寫後即焚、即毀。

(三)心中有話,不會說

這種情況指的是孩子一肚子可以正大光明說的話,不知道怎麼說。

一是離題萬里。心中想的寫不到紙上,寫出來的根本不是心中想的;

二是枝節太多。不能緊扣中心說話,總在外圍打轉,說了許多都是廢話;

三是說不完整。要麼有頭無尾,要麼有尾無頭,要麼無頭無尾,既沒前因也無後果;

四是說不清楚。要麼不講順序,顛三倒四;要麼沒有重點,東打一耙西打一耙;要麼胡亂拼湊,缺乏過渡和照應。

解決的方法是多讀、勤寫、常改。從名家名作名篇中學技法;每日動筆不輟,保證3-500字的寫作量;反覆修改自己的習作,從主題提煉、文章佈局、語言文字等方面反覆推敲、錘鍊,寫一篇成一篇,寫一篇有一篇的收穫。

總之,讓孩子用熟悉的話說熟悉的人、事、物,別去貪大求全,搞假大空那一套。讓孩子儘可能說得更具體、更微小、更見細節,堅持下去,何愁無話可說?

劍客談教育


寫作文,是另外一種表達,說穿了就八個字:有話可說,有話會說。

1,有話可說,是強調的素材積累。

素材積累,有兩個途徑:

閱讀積累,生活積累。

閱讀積累,可以從閱讀量,和好文章的背誦,兩個方面來進行,

生活積累,和孩子的性格有相關,家長可以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做事情更加投入,更清楚自己的一些情緒認知和感受。

2,有話會說,強調的是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可以從兩方面來說:

通過閱讀學習其他人,的表達順序和方式,瞭解文章的一些思路,從而構思自己文章的思路。

再就是生活中,家長有意識的多傾聽孩子的敘述,鼓勵孩子的表達,並且有意識的引導他把一件事情敘述清楚,並且給出自己的意見,這是一種思維的訓練。

具體的一些做法,我在今天另外兩個回答中,有所涉及(你是怎樣提高寫作能力的? 孩子三年級了,讀了很多書,作文還是寫不好怎麼辦?)這裡就不再贅述。

如果還有更好的意見或者其他的建議,歡迎留言交流!


快樂庭院


這個問題的答案和我昨天回答的問題答案是一致的。

本人很喜歡文學創作,一直以來都堅持用文字表達情感,描寫自然和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所以我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對寫作的一些認識吧!

對於大多數的孩子來說,一提到寫作文,他們往往關心的不是怎麼樣寫好作文,而是問寫多少字,然後去湊字數,一邊數著字數一邊寫作文,跟擠牙膏似的,一點寫作的樂趣都沒有了。

實際上,小學生作文是小練筆,是習作,和真正的文學創作有很大的區別。根據我們的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生低年級要求寫句子寫話,中高年級才要求習作,所以對於剛開始寫作的孩子,我們不能要求過高,急於求成。我們要鼓勵孩子去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用自己的筆勇敢地表達生活,我們要讓孩子明白,習作是生活的需要,是一種樂趣而不是生活的一種裝飾。

首先我們從興趣入手。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很多孩子們對作文沒興趣,怕寫作文是因為他們認為這是件難事,不知從何入手。我清楚地記得我學寫的第一篇作文叫《白頭翁學藝》,我的語文老師很巧妙的化繁為簡,變難為易。他把寫好的習作挖去一些詞語,就像下面這個樣子:

很久很久( ),有一隻( )小鳥,他看到了( ),也想( )。一天清晨,他聽到一隻( )唱著( ),於是,他就去( )學唱歌……

神秘的作文一下子變成了填空訓練,寫好之後我們還知道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原來作文並不難啊!就這樣我們慢慢地學會了寫作並喜歡上了寫作,這個方法很值得借鑑。

然後我們要找機會訓練孩子的動口動手動腦能力,讓他們做個有心人,去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熱愛生活。每年清明節,我都會帶著我的學生去祭掃我們附近的烈士墓並踏青,這是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讓他們親近自然,熱愛自然,回來我會開主題班會,讓他們口述見聞和心得,然後佈置習作,經過充分的訓練之後,每次學生都有佳作出現。


再者,我們要讓孩子學會積累詞彙、蒐集生活素材。實際上,中小學很多語文書課文的思考練習中就出現很多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的練習,這對孩子的詞彙幫助很大,我們還可以讓他們誦讀經典,參加各級漢字聽寫大會等等,我很不主張讓孩子背優秀作文選,費時費力並且事倍功半。


另外一個法寶就是通過寫日記來訓練孩子的寫實能力。它是積累生活素材的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由於日記的內容寬泛,可寫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在日記中,自己的喜悅哀樂都可無拘無束地表現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能夠寫真實的事情。

最後我們還要學會評價,對孩子習作中出現的亮點我們要不吝嗇自己的讚美之詞,並給他們提出中肯的建議。

總之,寫作無秘訣可言,無捷徑可走,我們只有一步一個腳印地努力,勤於積累並勇於表達,方能出口成章,妙筆生花。

希望我的建議能給你們帶來幫助,祝你的孩子在寫作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

本人為頭條新手,已經從事中學一線英語教學20多年,擅長零基礎教學和培優,希望大家多多關注,來我的主頁分享我的實戰教學經驗吧!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2017


孩子一到寫作文就無活可說,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說實話,不僅僅是孩子寫作文無話可說,就連我們這些大人也是如此。的確,若是肚子中沒有話講,硬要去擠是很痛苦的事。改變無話可說的毛病,我個人覺得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解決。

把閱讀作為基礎工程抓緊抓好。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看書,肚子空空寫作就像燒菜,先不急著想怎麼燒,先看冰箱裡有什麼,有了材料,怎麼燒就容易了。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是這個道理。鼓勵孩子閱讀,要對圖書進行精心選擇。你比如現在的學校在開學前,老師都會給孩子們提供一些供閱讀的書目,或者現在的很多網站和媒體出經常發一些關於各年級孩子閱讀的書目,這些都是比較適合不同年級閱讀的書目,可以大膽借鑑。只有閱讀得多,大腦中儲存的詞彙就豐富,所以在提取時就很容易找到合適的。

教孩子細觀察生活,用真情作文。學寫作文是一個期的過程,作為家長和老師千萬不要急於求成。當然,有很多的寫作技巧是可以學習和借鑑的,現在的學習途徑很多,沒有必要非得到補習班才能解決問題。要鼓勵孩子拿起自己的筆,大膽寫作。一篇文章的好壞不在辭藻的華麗,而在文意的真誠。《核舟記》其實是一篇記述用桃核所刻的藝術品的文章,這種文章本來不容易吸引人,但是因為人物描述生動,呼之欲出,所以流傳下來了。因此,仔細地觀察,深深地體會,當某東西或事件觸及你的心時,把這種感覺寫下來就是好文章了。千萬不要“為賦新詞強說愁”,一個東西不真,就沒有價值了。





我愛我家廖傳學


在家裡,要培養孩子愛讀書的好習慣,邊讀邊記筆記,記下好詞好句好的篇段,好的開心和結尾,以備作文時應用。做筆記時要分類,如:記人的(外貌,動作,語言,心裡活動等)記事的(好的開頭和結尾)寫景的(早晨,夜晚,雨天,雪天等)。

要陪養孩子寫日記得好習慣。寫日記,要把生活中發生的好事壞事都寫下來,用上讀書筆記裡的好詞好句好的篇段,為寫作文積累素材。

教給孩子觀察方法,養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孩子面對題目,無話可寫,是他平時沒有好好觀察人和事。如《我的媽媽》,媽媽和他朝夕相處,是孩子最親,最離不開的人,可是他不知道該怎麼寫,就是平時他沒有認真觀察,沒有看到媽媽的優良品質,如:媽媽冒著大雨去上班,他怨恨媽媽沒有給他做飯,他沒有看到媽媽對工作認真負責,任勞任怨的好品質,應該向媽媽學習……。還要教給孩子觀察方法,觀察要細緻。小學,以記敘文為主,記人記事,狀物。寫人,有時要寫人物形象,要從上到下,從裡到外地觀察。記事,要按事情的發展順序觀察。狀物寫景,要由遠及近或者由近及遠,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由裡到外還是由外到裡……,不能亂寫。

教給孩子,看見題目首先要審題,看是寫人的還是記事的?先確定中心,圍繞中心選材。如:看題目是記事的,《記一件有意義的事》,這個題目要寫①件事,要從有意義上下工夫。如果你確定了中心是來表現一個人拾金不昧的精神,這是中心,可你選了一件愛勞動,不怕苦的事,這就跑題了,可能一分不得!

養成這些好習慣,有了這些好方法,你的孩子的作文水平會有很大很快!


沐清風明月


這個問題是中小學生普遍存在的現象。學生作文要解決好兩個問題:積累和傾吐。

積累靠閱讀,積累在於平時,古人說的功夫在詩外就是這個道理。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和前提,閱讀不僅要讀有字的書,也要讀無字的書。這樣才能豐富自己的語言和生活經驗積累,為寫好作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傾吐是把內部信息轉化為作文的書面語言。平時,有很多學生不善於傾吐,我們這種現象稱之為茶壺裡的餃子倒不出來。傾吐看什麼?靠聯想。寫作文的實質就是尋找事物之間的聯繫。聯想就是尋找事物之間的聯繫點。學會了聯想的方法就能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

解決了積累和傾吐的問題,學生作文無話可說,不知道怎樣寫的問題等,就自然而然地解決了。


真快樂作文創始人


讀書破萬卷,才可以下筆如有神。

我們知道許多名家故事。成為名家之前,這些人都有汗牛充棟式的閱讀。讀書一定要和讀字區分開來。

所以要想言之有物,必須腦中有書。

對於小學生,如何寫一篇言之有物的文呢?

首先提綱一定要列的。搭好框架,才能有整理且填充的思路產生。我並不反對學生參考優秀作文,更贊成學生將課本相關單元結合起來仿寫,揉寫。

其次一定要有三次以上的讀後修改的過程,好的文章是改出來的,通過多次修改,最終將一篇較完美的文章印入腦海,這才是寫一篇作文真正意義所在。



A果薇


心中有,筆下才有!不妨你可以先帶一下,先就一個作文話題,和你家長探討。提綱是什麼,先探討什麼,後談什麼,最後談什麼。問孩子的想法,鼓勵他,會有用的!下次寫時,先給孩子一本相關的書,讓他看,給時間看,後面又談!像上面一樣,一定要有興趣,有話可說,自然有話能寫!假以時日,孩子就有寫的了!反正中國的小學初中高中老師課堂的那套製作螺絲的不管個性化的教育,最好不要相信了。那樣只能廢了你的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孩子的能力!辛苦點吧!他可能是和文學大師!要有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