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谯周力主刘禅降魏,并且数次劝阻诸葛亮出兵伐魏,是为蜀汉百姓还是为自己的身家性命?对此你怎么看?

田長旺


谯周是一个朴实又很有才学的人,这一点诸葛亮也承认,曾称其朴实耿直有才华,但是他代表的是益州本土地主阶级的势力,而益州本土地主阶级在诸葛亮治理时是比较受压制的,因为益州是刘备从别人手里夺来的,所以谯周对刘备的忠心是有限的,自然不会受重用,而当曹魏大军入蜀时他们则看到了“蜀人治蜀”的希望,因为终于可以翻身了,也因为诸葛亮六出岐山,姜维九伐中原给蜀国的百姓造成巨大的负担,益州本土人士如谯周等人早已厌倦了战争,对他们来说刘汉统治还是曹魏统治对他们又有什么分别,只要能带给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他们必然欢欣鼓舞。

再说阿斗,阿斗也绝不是傻子,刘备识人用人睿智了一辈子岂会把奋斗了一生打下来的江山交给一个傻子,交给一个根本守不住江山的人来继承?当钟会、邓艾率军入蜀时,阿斗听从了谯周等益州本土势力的建议投降了曹魏,他已经看到了大势已去,结局已定,再做挣扎也无非多死几条人命罢了。


捕风捉影厂


谯周本人是益州本地知识分子。

显然,在蜀国这样顽固坚持世家政治的地方割据政权中,能够读书出仕的都是世家成员,因为寒门读不起书也读不到书。文盲显然不能被举荐出仕。

蜀国刘备政权的核心骨干是荆州士集团,以诸葛亮为代表,是外来户,无论人口土地经济都无法比拼以张秦为代表的本地世家。所以无论是刘备,还是之前的刘焉刘璋,都得拉拢同样是外来户的东州士集团,以图联盟合作压制本地世家。

诸葛亮也一样,与前刘焉刘璋集团(庞曦为代表)、东州士集团(李严、吴懿为代表)、关陇派(前法正为代表)、马超派(马岱)、返回系(王平为代表)、孟获系、独立派(可怜的魏延等)合作。当然,本地世家依旧占据优势,刘备诸葛亮最终还是只能让本地世家担任低等职务作为分化拉拢。

本地世家为什么不愿抵抗司马昭?

因为本地世家被剥夺了权力,刘焉刘璋刘备都严密控制政权,蛮横压制,掌握军队。尤其诸葛亮姜维(还是外来户)北伐,本地世家就要负担最多份额的钱粮人口,所得利益完全被外来户获得,当然不会满意。付出和风险与最终所得完全不成比率。那么,本地世家为啥要为你刘禅卖命?

这就是邓艾偷渡阴平之后,为啥万把人的魏军无人能抵抗,而刘禅同意投降的原因。

因为本地世家不愿抵抗。否则,张秦这样与江东四大家族比肩,拥有部曲以万计算的强大世家,灭一个邓艾绰绰有余。


四川達州


对于题主的这个问题,其实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的一句话能够非常完美的回答:“人知冯道之恶,而不知谯周之为尤恶也。……国尚可存,君尚立乎其位,为异说以解散人心,而后终之以降,处心积虑,唯恐刘宗之不灭,憯矣哉!读周仇国论而不恨焉者,非人臣也。周塞目箝口,未闻一谠言之献,徒过责姜维,以饵愚民、媚阉宦,为司马昭先驱以下蜀,国亡主辱,己乃全其利禄;

非取悦于民也,取悦于魏也,周之罪通于天矣。服上刑者唯周,而冯道末减矣。”

王夫之认为谯周力劝刘禅降魏,并不是为了蜀国的老百姓着想,而只是为了取悦魏国朝廷,好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好处。

就我个人看来,谯周此人实在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投降派,纵观他的一生,基本就是妥协与投降的一生,他追求的是安稳,是不思进取,与诸葛亮锐意进取的精神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是蜀国守旧派的代表性人物。

世人皆知谯周曾力劝刘禅降魏,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当年刘备入蜀,谯周也曾力劝刘璋投降刘备,早期历史就很不光彩。当年诸葛亮北伐,因为谯周是蜀地大儒,颇精天象,为了增强自己的说服力,就强行言说天象预示北伐必定失败,力劝诸葛亮不要北伐。后来诸葛亮病死,姜维继承武侯的遗志,继续北伐,这时候谯周又跳了出来,写了一篇《仇国论》,历数北伐的种种弊端,认为不该继续北伐。再后来,邓艾领兵自江油入蜀,一路直奔成都,谯周看势头不对,又是力劝刘禅投降

可以说,谯周此人就跟五代十国的冯道一样,虽然满腹经纶,颇有学问,但却毫无节操,看着势头不对不是想着如何去抵抗求变,而是妥协求存,为此不惜卖主求荣。

蜀汉灭亡之后,因为谯周的投降言论,被封为阳城亭侯。踩着蜀汉的尸体,实现了自己人生的最后一次飞跃。

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点下关注,每天为您分享不一样的历史知识。


墨若枫


为了能升官发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