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一些教育机构的好老师,讲课生动很受学生喜欢,但学校内为什么这样的老师很少了?

天问观世界


这个问题有一定偏见和导向性:课外有些老师讲课生动,受孩子喜欢,而学校内这样的老师很少,这样的结论不知如何得出?

不否认有些辅导机构确实有一些优秀的培训师,甚至在全国名声都很响,这跟辅导培训机构的教学模式和目的有相当大的关系。

我曾在国内某培训机构呆过一段时间,多少算是有一定了解。培训机构的老师多来自刚毕业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长时间从事这行的人不是太多,虽然收入高,但是也累,很多人也感觉不稳定。他们从事的工作除了讲课,剩余时间基本就是坐一起研究考试题目,模拟讲课,总结解题规律和方法。

这让辅导机构的老师在应试教育上有相当大的优势,而这样“对阵下药”的方式,让很多学生和家长很是受用。学校老师要照顾全班学生,要负责把知识点教会,而辅导机构往往能告诉你用什么方法能更快解出题目。但对于方法的使用,其实也是因人而异的,跟上课一样,有学得好的,也有学不会的。即便是授课者自己,虽然方法很熟悉,但不一定就能熟练运用,讲课的时候看上去头头是道,但那是长期总结和模拟练习的结果。为什么很多从事公务员考试培训的人去考公务员一样铩羽而归,正是源于很多人只懂方法,但是知识积累并不够。

其次,培训机构的老师在上岗之前,一般会有一段时间的培训,大约一个月左右,这一个月对很多入职者来说也很难熬,主要就是培训如何讲课,不停模拟,不停有公司上层和同事,包括自己给自己挑毛病,看自己讲课的录像等,直到把自己的一些小毛病改掉为止,有些承受不了的就感觉很崩溃,但是熬过来的就会让人觉得好像很厉害。

第三,对于辅导机构来说,很需要明星,这便于企业宣传和招生。所以不少培训机构以前不惜花重金聘请学校里的名师。现在这条路被堵死了,还有另一条路,就是大肆宣传,培养自己企业的明星,所以大家就经常能在各种平台看到某些辅导机构的某个名师,经常发一些干货知识,或者讲一些很新颖的观点言论,其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引起大家的关注,吸引粉丝。但要明白,他不是一个人,而是背后有一个团体在支撑,只是把他推向了前台,当然这部分人也必然具备某些方面的能力和优势,才会被推出来。

第四,其实大部分辅导机构的老师都有这样的特点:

有激情,煽动性强,这比学校的大部分老师更放得开,这其实也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讲干货,传授的多是比较实用的方法,接受起来相对比较快;讲课方法接地气,更符合不少学生的口味,他们往往观点新颖,虽说不至于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地步,但是偶尔打打插边球,说一些与传统或主流观点不太一致的说法,会让部分学生很是兴奋。

对比学校的老师,一是受约束相对更多;二是授课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老师和学生的疲劳感更强;三是老师其实是缺少系统训练的,至少比起很多正规的培训机构,在讲课方式上受到的训练是不足的,也少有类似培训机构那样集中研究上课方法的机会;第四,单纯拿辅导机构的明星来对比普通老师,这是不公平的,教师的基数远大于辅导机构的老师,有好的老师,必然也有不少讲得不好的老师,给人的错觉不能替代整个教育行业的贡献。


象牙塔里讲故事


其实不管是教育机构还是学校内,这样的老师都不少。只不过教育机构以盈利为前提,所以越是受学生喜欢的老师,越是能够承担更多的课程,让更多学生和家长看见,当然,对他们自己而言,也能收获更多的薪水。

而学校则是体制内单位的一种,盈利不是第一目标,稳定才是。换句话说,只要一个老师按部就班老老实实地上课,平时不要做太多出格的事情,那么自然就会有自己的一碗饭。而即使一个老师讲课生动受学生喜欢,也未必能得到重用。因为很可能论资排辈起来他就是个小透明。所以,除了他的学生们,其他人是不会知道他的优秀的。

更有甚者,在学校内,你越是有才气,越是要低调,因为你稍微高调一点,别人就会觉得你是在故意炫耀。怎么看你怎么不爽。

当然,在很多优秀的学校应该是不存在上述情况的,我说的是一般性的中学。可是真正最优秀的中学,请的老师应该每一个都不简单,也就不会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了。

此外,教育机构的课程必须生动有趣,才能留得住学生。至于生动有趣是不是代表教学效果好,这个就不一定了。有的老师的确功力深厚,既能把握到知识点,又能讲得妙趣横生;但还有部分老师,水平不够,段子来凑。说说笑笑一节课过去了,虽然讲不了什么实质性的内容,但部分学生也会喜欢。毕竟这样压力小。

作为教育来说,要是以盈利为目的,那么老师费尽心思讨好学生那几乎是一定会出现的场面。而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愿意认真学习,很多人更愿意听故事闲唠嗑。自然也就会出现这样的老师。

这些老师好不好,我们今天是无法评判的,也许要等到很多年以后长大成人进入社会了,才能慢慢去思考这个问题吧。


吹上来的小动物


设想下这样的情景在学校里发生。

一、学校的一天

“叮铃铃……”上午上课铃声响了。

高一(1)班:“哈哈哈……”

……

高二(1)班:“哈哈哈哈……”

……

高三(1)班:“哈哈哈哈哈……”

……

此起披伏,余音绕梁,在教室里绕了好几圈。

外面,众人只见一股股细流破窗而出,汇聚成一个巨大的漩涡,随即一股洪流磅礴而出,冲向天空,发生一声声巨响。


“叮铃铃……”下午放学铃声响了。

二、辛苦的老师

1、备课素材:喜剧总动员,笑声传奇,笑傲江湖,小品集,相声集,……

2、创作剧本:素材用完了,得自己创作。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废寝忘食,……

3、课前排练:或一人饰多角,或同行间排练。

4、绩效考评:每节课“哈哈哈”频次,频率及分贝。

三、快乐的学生

每天的学习就是如何“哈哈哈”?

口型,表情,姿势,动作,……


用心生活用心工作


我是学校内的老师。

教育机构的好老师讲课受欢迎,是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方面,自由经济,激发活力。

教育机构的老师,才是真的靠能力吃饭的老师。只有这个老师上课受学生欢迎了,他们的收入才能得到提高,才会有名气。但老师为了上课受学生欢迎也是什么招都使得出来。比如说拿证据说话,他们经常用她押中了多少多少题,考研题目压中了90%。还有就是讲课的时候,能插很多小故事或搞笑的片段,这都是之前备好的。

只有收到学生和押对了题,他才能够出名,才能提高收入。并且他们的收入上不封顶。据说新东方的老师在05年的时候,年薪就能达到50万了。

第二个方面,没有体制内的限制。

体制内的老师有保底的饭碗,很多人都没有了活力。并且体制内的老师受限制特别多,要交各种各样的材料,并且不能说很多,幅度比较大的话。所以很多玩笑之类的就不能讲咯。

这就是体制内的老师,他的收入受到限制的,你讲得再好,工资待遇也不会高出特别多去。所以他们迸发不出那么大的活力。


总而言之,教育机构的老师跟教育机构是合作关系,合伙人关系,而体制内的老师是雇佣关系。


教育界的扫地僧


认识一个培训机构的老板,老家湖南,曾国藩的老乡,做事精明沉稳有韧性。他雇佣了几个小姑娘,待她们不薄,工资都不低。经常派他们到大城市培训。他们的教学方法新颖,生动有趣,TPR全身运动法教学。深受学生喜爱,报名者众多,老板比较发财。

老板的生源主要来源于附近的一所学校,这所学校学生众多,学生家境优渥,参加辅导班的学生众多,是各大培训机构生源必争之地。这位老板比较有思路,他和学校的领导很熟,学校师资紧张,需要找一部分临聘老师,这位老板和校领导交涉,可以让他们的老师进校教课,免费教,不要钱。学校领导一听,欣然同意,不花钱,还能让这些培训机构的老师上课。何乐而不为。老板也挺高兴,自己的老师直接进校上课,近距离接触学生,让学生感受我们培训机构老师上课风采,发动学生,招生肯定越来越多。

一学期下来,这家培训机构的学生不到没有呈现大幅度增长,还出现了大量减少的情况。为什么呢?因为培训机构的老师一周就周末上班,一周给一个班的学生上一次课,学生感觉到好奇新鲜,花样百出。但是进校以后,一周一个班就是四五节课英语课,如果两三个班就是十多节课。哪有那么多经历再去想那么多花样。那有那么多的经历再带着孩子做各种活动。再说再优秀的老师如果每天都给学生上课,学生也不会感觉到优秀,得到的东西往往不知道珍惜。再精彩的课堂如果听多了也感觉不到精彩,正如你每天都吃大餐,时间长了会吃腻了,想换换口味!

同样道理,学校的老师每天面对学生,一天几节课,即使再优秀讲的再精彩学生们已经习以为常了,很难感觉到。即使你让那个号称最牛的张雪峰来讲,一天上几节课,连续上一个月,学生也不会感觉到多么精彩。

职业倦怠也使一部分老师失去了上课的激情,应付课堂现象也存在。

这些造成我们感觉到培训机构的老师讲课精彩。


寐语小筑


认识一个新东方的老师,他说他上课气氛很好,喜欢跟学生讲段子,讲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也没有什么压力,学生也都喜欢,学生给老师的课后评价自然就高,家长也无从检验到底孩子一节课学了些什么东西,既然孩子喜欢这个老师,那就继续在这里学,继续续课。


所以,你懂得。为什么很多学生和家长就觉得外面的老师课上得好,还学得轻松。


另外,外面一个培训班基本都是小班制吧,而学校里一个班至少都是50人左右,如果老师上课还要要求风趣幽默,气氛活跃,那这节课就很难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甚至连纪律都很难维持下去。


培训班的教学只有续费的压力,没有小升初,中考,高考的压力,没有横向比较升学率,普高率,平均分这些实实在在的指标,和数据。学得好,就是外面的老师教得好,学得不好,就像学校的老师不行。上课没意思。


不否认外面培训班里也有很多有水平的老师,而学校里也确实有不少老师上课不太用心,混课堂。


但是学校里绝大部分的老师都是很重视课堂教学的,但是个人风格有所不同,有的老师风趣幽默些,有的老师严肃一些,而且有时候还要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什么。但是不能硬性要求每个老师,每节课都要很生动。


粉红月亮的社会观


来一张校内教师课堂评分表说明问题。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但规矩多了,就容易呆滞。


泥娃娃484


一句话:没有升学压力、没有考试压力!

告诉你,阳光老师我上课跟说相声似的,坑蒙拐骗四样基本功信手拈来,一节四十分钟的课能扯35分钟不带重样的,为什么留5分钟?我怕自己骄傲。我曾一度怀疑,我是被教书耽误的相声演员,我能进德云社跟郭德纲说相声。

不敢说每个学生都喜欢,的确能俘获四分之三的人的心。可是我能这么上数学课吗?不能啊!这么上课,学习成绩肯定上不去,这样的课堂只能适合非考试科目。数学课还是要一本正经地上:引入、新授、练习、总结。重点要把握,难点要突破。中等生要多讲,学困生要多练,哪有那么多时间来生动!

万一期末考砸了,校领导要找你谈话、绩效要扣钱、家长要质疑你的教学能力,时间一久,被贴上不会教书的标签,一辈子就被人看扁了。

教育机构不一样,以盈利为目的,怎么盈利,报名学生多就盈利,所以怎么吸引学生,除了一般教师必备的素养,还要花些小手段,吸引学生的兴趣,对于小学生,是不是地发点小礼物。

当然,我说这话也不是想要贬低教育机构的老师,毕竟大家也算同行。教育机构也有好老师,甚至比学校老师教学能力更强、业务更精湛。


阳光成长教育


献丑了,我从事培训行业6年,也带学生,也带老师。

首先分清一个概念:

幽默感是骨子里带的,再厉害的培训师也不容易教出来;

课堂中风趣幽默的老师不一定真的幽默,可能是培训出来的,要求老师表情动作语气夸张而已,在此不多赘言。

我在培训机构做了将近六年,公立学校老师我也都认识,也有合作。

在培训机构里,不努力就没饭吃。所以现实逼着老师们不断提高,不断学习。

我想说的是,培训机构里的老师才是教育行业里真正的受过市场折磨的,受过家长蹂躏的。剩下来的这一批,才是专业和素质更扎实的。

公立学校老师非常辛苦,一对多,而且待遇其实不算优厚。所以教学中,只需要结果达到要求,知识掌握了就好。过程不重要。也真的是没有心思,毕竟做好了被其他老师骂不说,还没有额外的奖励和津贴。你说他们做不到幽默吗,完全可以,只是没必要罢了,毕竟不需要刻意讨好任何人。

从专业水平来讲,平分秋色。

从整体技能来讲,培训机构老师完全吊打公立学校。要是没两把刷子,还怎么招生?


过儿的姑父


培训机构老师VS学校体制内老师

大家好,我是风雪武士,专注于教育领域热点问题的研讨,今天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社会上培训机构的老师与学校内老师授课的差别在哪里。

我们的成长伴随着老师的陪伴,可以说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老师的遵遵教导。除了父母以外,老师就是孩子最信任的人。


培训机构的老师工作内容只有一个,那就是讲课!他们不需要去管理学生的其他方面,不需要去考虑授课以外的内容。虽然现在很多培训机构打出了“保证提分”的硬气口号,但是那只是个别以提分为目的开办的机构,大部分培训机构仅仅是讲课。这样的话,培训老师讲课完全放松,没有过多的担忧扰乱,他们可以将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完全发泄出来,讲课讲的好对培训机构的名气推广是有帮助的,因此就出现了很多出名于网络的激情洋溢的培训老师。很多培训老师是兼职作业,讲完课就可以下班了,真的做到轻轻松松上班,开开心心回家。在放松的状态下最容易展现出最自然、最完美的状态。


反观学校里的老师,他们受制于体制机制,对于工作本身的稳定没有那么多顾虑,只是他们需要管理班级和学生很多方面的事情,包括分数、纪律、安全、生活、精神状况等等方方面面,心中要考虑的太多了,并且讲课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学生考试取得高分,说白了就是应试授课,自然讲起课来没有那么大的热情、激情。当然学校里也有老师将课程讲的栩栩如生、风趣生动的。


还记得大学里有位市场营销课的老师讲起课来声音抑扬顿挫、表情丰富,非常吸引人,很多其他专业的学生经常趴在窗外听的如痴如醉,我也是其中之一,距离他的课堂几百米远都能听见他生动的声音。其实我们听的不是讲课内容,而是他的那份激情。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浅薄观点!如果您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