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论”如何解释?该如何掌握?

能量平衡


我所理解的方法论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运用工具的总和,是一套具有严谨逻辑的系统思考、前提假设和结论验证的认知体系。

一、方法论的发展

方法论由来已久,从中国古代的孔子,到康德、黑格尔、笛卡尔,到马克思方法论,再到现代的科学方法论,经过了两千年发展,流派甚多,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体系。法国著名学者笛卡尔曾单独著述了《方法论》一书,提出研究与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

1.首先要怀疑一切,即“怀疑一切”理论。

2.把复杂的问题,尽可能分解为多个比较简单的小问题,逐个解决。

3.把这些小问题从简单到复杂排列,先从容易解决的问题着手。

4.所有问题解决后,再回来检验,看是否完全,是否将问题彻底解决。

 

二、方法论的应用

方法论最开始是抽象的,不以实用目的,在贵族阶段纯粹是精神上的追求,探究问题的根源和底层逻辑,经过长期发展,尤其是近现代,逐渐应用到社会科学实践和自然科学实践中。在西方,研究科学的人通常希望将研究的问题转变为定量研究,西方学者相信数字不会作假,更能精确反映出事物的内在规律,进而采用统计学的分析方法(如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找到事物的存在规律,建立数据模型,预测事物的走向,用现代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大数据、云计算、AI智能,无不是统计学方法论的应用结果。

三、个人如何建立方法论的思维模式

首先要搭建自己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体系,即建立从“认知层”到“本质层”,再从“本质层”到“应用层”的联系,从而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经过不断循环反复的演练,个人的方法论就会得到不断的完善和提升。

在这里推荐一个著名教育专家库伯,有一个著名理论叫“库伯学习圈”,是综合了杜威、皮亚杰等人的思维模式之后,所提出的方法论学习结构。“库伯学习圈”是一个闭环的图形结构,有四个环节构成,即“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实验”、“具体经验”。“抽象概念化”就是将问题转化为定量研究,“实验”就是将寻找问题的根源,建立y=f(x)的数学模型,通过自变量X的调节,得到因变量y的值。在这个部分,目前市场上有两个比较成熟也是应该最多的统计分析软件, Minitab和SPSS,推荐大家试用。

 

方法论是一个严谨的推理和分析过程,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反复演练和修为,才能建立自己的方法论体系。

以上为个人的经验和理解,欢迎探讨。




明心堂


方法论,就是关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如果以考试为目的,就应该详细阅读所学单位专业教材。在工作中,方法论也非常重要,但关键点是活学活用,就好像世间没有包治百病单位神药,但阅读一些方法论相关书籍会对学习有着很大单位帮助。

方法论有诸多不同的流派,我最为欣赏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其中蕴含深刻的道理。马克思强调一门学科只有成功的运用到数学,才算初步进入相对完善单位阶段,这一观点给我极大的启发,世间万物最好不要只是定性的分析,更应当具体分析事物的本质,量化细节,建立数学模型,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够经得起推敲和论证。才具有可推广、可复制、可传承的特点,才能真正对人们工作生活起到积极单位促进作用。

另外,我最欣赏的马克思方法论观点是 实践是主观和客观对立统一的基础,脱离实践必然会导致主客观的背离。我们在生活中积累的方法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实践会让我们获得宝贵的方法,更能让我们挖掘出找到方法的方法,形成经验。我们一旦在工作或者学习中找到探索合理方法的敲门,我们就应该称得上已在特定领域方法论殿堂的专业入门者了。

以上观点仅代表个人片面的学习体会,还有很多偏颇和不足,请各位指正。


少年人工智能


”方法論”如何解釋?

所謂方法源自於對問題的解釋和解決。通俗易懂的說法,簡單而有效的步驟,都會讓不明就理的人們更容易靠近和理解壹個困擾他們的問題。那麽怎樣才能做到這壹步呢?方法論應運而生。西方哲人笛卡爾有句名言“我思故我在”,看似唯心或唯我獨尊,但確實客觀地說明了人的意識(認知能力)的作用。而最初提出方法論的人也正是笛卡爾!他的觀點是:化繁為簡,由易到難,從小到大,如此種種,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人們提高了解析問題的能力。推動了哲學,數學,科學領域的擴展。但隨著時間的不斷延伸,人類的意識空間也在飛速地膨脹,所遇到的問題也越來越復雜,那麽相應的方法論也需要與時俱進,例如出現了繫統控制,繫統集成等先進的方法。




下壹個問題是,如何掌握方法論?

這可真是😱!此處只能拋磚引玉,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