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部分列强们后来退还了部分庚子赔款,他们是出于什么目的?

MYR00


显然是不怀好意,虽然对我们有好处,但是不应该赞美,更不可对此感恩戴德。

我们先看看所谓的“庚子赔款”到底是怎么回事:

1900年“拳乱”逼近北京,危及洋人在华利益,于是洋人要求清政府派兵镇压“拳乱”以保护他们的利益,但是遭到了清政府的拒绝,慈禧更是试图借助拳民教训洋人,因此向11国宣战,因此引发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值此之时,东南诸省督抚,如张之洞、李鸿章、刘坤一、袁世凯等人,越过清政府于上海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达成了所谓的”东南互保,没有派兵北上求援慈禧。

慈禧携光绪逃离北京,八国联军攻占京城,坐上了紫禁城中的龙椅。

为了能够回北京继续自己的统治,慈禧让又老又有病的李鸿章北上与洋人以后,最后在1901年9月7日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不仅将东郊民巷划为使馆界,成为了“国中之国”,也同意拆除了天津大沽口到北京的炮台,让自己丧失了防御能力,同时还要赔偿列强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总计高达9.8亿两白银!

《辛丑条约》所规定的赔款即为“庚子赔款”。

对于这份巨额赔款,八国又是怎样分赃的呢?沙俄28.97%,德国20.02%,法国15.75%,英国11.25%,日本7.73%,美国7.32%,意大利5.91%,比利时1.89%,余下的由其余三国分。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这9.8亿两白银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清政府拿什么来还?只能从老百姓身上吸血刮油来填补这个窟窿。

1908年清政府与美国达成协议,美国将自己所得的庚款的一半“退还”给中国,实际上是不是真的“退还”呢?当然不是,这些钱是有固定用途的,也就是让清政府派遣留学生去美国留学,用这些退款来充当留学费用。

美国为什么突然变得这么“好心”了呢?原因很简单,也很残酷,美国就是想要给清政府培养亲美的“高端人才”,让这些留学生回国以后成为美国人在华的利益代言人,也就是说,他们看似是好心,实则是想通过教育来对清政府派去的留学生进行洗脑。

1947年的时候台湾为什么会发生“228”,多多少少和日本几十年的殖民教育有关。

所以,千万不要小瞧了美国对中国留学生的“教育”。

有人说,美国能拿出钱来给你办教育已经很不错了,人家是给你也行,不给你也行,你不感谢人家就算了,还骂人家。

是这个理吗?当然不是!如果哪天你走在街上被人恶意捅了一刀,他赔给你医药费,你是不是也要哭天抢地地感谢他?一个女人被暴徒侵犯了,暴徒给钱买药或者出手术费,这个女人也要对此感激涕零?

对于美国“退还”庚款的原因,老罗斯福说得很露骨:“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

我实在想不通的是,为什么会有人竟然会因此对美国感恩戴德。

是,美国即使不退,我们也拿他没辙,可是这能成为我们要感谢他们的理由吗?

所谓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也不过如此。

在美国之后,获得庚款的国家也陆陆续续表示“退还”所得庚款的部分。

实际上,即便列强“退还”了部分庚款,可是他们从中国手里拿走的庚款仍然将近5.8亿两!

看到这个数字,你还觉得应该感激美国人、俄国人、英国人、法国人、日本人?

虽然不可否认,列强拿出的这笔钱确实为中国培养了不少人才,但是他们从中国捞走的好处却是这笔钱的无数倍,他们吃的是中国人的血肉。

这是耻辱,可是有人却在为这份耻辱歌功颂德,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吾与吾国


按照1901年,清政府和德、奥、比、西、美、法、英、意、日、荷、俄11国签署的《辛丑和约》,赔偿白银总计海关银4.5亿两,39年还清,本息是海关银9.8亿两,是谓“庚子赔款”。另外,葡萄牙、瑞典、挪威三国临时加入索赔,也能获得相应份额。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以上14国按不同比例分配庚款,各国所分数额都超过了最早的预期

美国最先向中国归还部分庚款。1908年,美国“查明原定数目过巨,实超出应要求赔偿美国人民所损失数目之上”,为促进两国邦交,决定返还一部分庚款,作为中国人赴美的留学基金。清华大学的前身留美预备学校,即是用这笔钱兴建的。

在后来的“一战”中,中国作为战胜国,废除对战败国德、奥的赔款;其后,英、日、法等国为争取中国好感,也相继推出有关庚款的退还政策。1919年,成立不久的苏俄政府宣布放弃庚子赔款;1922年,

英国表示将庚款“拨充作中英两国互有裨益之用”;1923年,日本通过法案,决定退还庚款;1925年,法国也和中国签订有关退还庚款的协定。

比利时、意大利、荷兰等国也纷纷放弃赔款,要求中国将这笔钱用于教育、慈善、水利等方面。只有数额极小的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挪威没有退还庚款。

在庚子赔款中占有主要份额的英、法、俄、日、美五国宣布退还的原因各不相同,其中美国时间最早,也最真诚,退还总额达4100多万美元。英国在“一战”后走向衰落,需要扩大在中国影响,于是同意退还庚款,至1938年总共归还737.93万英镑。法国“一战”后无力在远东扩大势力,无意向中国示好,但在外交上需和英、美协同一致,才被迫原则上同意退还庚款。法国和中国谈判中制造重重障碍,诚意极少,总共退还1700多万美元。

至于苏俄,主要是建政之初,为争取中国承认,才宣示放弃庚子赔款。日本退还的庚款主要用于资助在华团体、学术机构等,被认为是“籍发扬文化之名,为文化侵略之实”。


启风说史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特别是国与国之间,一切靠利益说话!

当年美国退还了部分庚子赔款,用于中国的教育事业,直到现在还有人为美国唱颂歌,很傻很天真!

这就相当于有强盗从你家里抢了几张饼,然后又给你一张让你吃。难道你应该对这个强盗感恩戴德吗?别忘了这饼本来就是你家的!

言归正传,我们还是来继续看本题。

一、什么庚子赔款?

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被迫同列强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按照条约,清政府清政府要赔偿俄、德、法、英、美、日、意、奥等侵华八国,以及比、荷、西、葡、瑞典、挪威六个“受害国”4.5亿两白银,以补偿列强的损失。

清政府无力一次性支付如此巨额的赔款,列强允许清政府分39年还清,连本带息一共是9.8亿。因为八国联军侵华的时间是1900年,属于庚子年,因此这笔赔款被称之为庚子赔款。

各国的赔款比例如下图所示:

不得不说列强们太过于心狠手辣,4.5亿的赔款,连本带利要还9.8亿,利息比本金还多。而且在这4.5亿中,恐怕有一半属于浮溢

所谓浮溢,就是本来只要赔款100两白银,但是列强非要你赔款200两,这多出来的100两就属于浮溢。

大家所说的,列强退还庚子赔款,实际就是退还的浮溢。最终,9.8亿的庚子赔款,清政府以及接下来的民国政府实际支付了5亿7600多万,也是相当恐怖的一个数字。


美国为什么退还庚子赔款?

美国是第一个退还庚子赔款浮溢的国家。

1904年,清政府驻美公使梁诚和美国国务卿协商赔款如何支付事宜,在谈话间美国国务卿无意间说漏了嘴,美国人认为庚子赔款浮溢过高,清政府有点冤。因此梁诚开始在美国国会及议员中四处游说退还浮溢,经过努力,美国人终于同意退还部分浮溢用于中国留学生赴美就读费用,并于1909年开始实施。

美国人之所以会率先退还庚子赔款,并不是因为美国人心地有多善良,实际上美国人有自己的小算盘。

当时的美国,虽然经济发展程度已经追上甚至超过了欧洲的老牌列强,但是因为美国远在大洋彼岸,一直被欧洲列强所孤立,国际地位不高。美国人想借着退还部分庚子赔款,让中国派遣大量留学生赴美,让他们接受美式教育,接受美式思想以此同化他们。当这批人学成后,如果留在美国,属于宝贵的人力资源;如果这批人要返回中国,也能替美国在中国摇旗呐喊,提高美国在华的影响力。

实际上,美国人主动放弃部分庚子赔款,转而对中国实施文化入侵,着实阴险!

但客观来说,美国的这一举动,却间接的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包括钱学森、邓稼先这些伟大的科学家,都是出自庚子赔款的留学计划。


俄国为什么退还庚子赔款?

俄国退还庚子赔款的理由比较简单,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沙皇俄国被推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当时的国际形势对于苏俄来说相当不友好,苏俄肯定要想法设法在国际获得承认,改善国际环境。


处于这样的考虑,苏俄于1924年放弃了庚子赔款中尚未偿还的部分,叫唤的条件就是要求北洋政府承认苏俄政权!


德国和奥匈帝国为什么放弃剩余的庚子赔款?

第一世界大战之后,德国和奥匈帝国作为同盟国一方战败,而中国则是属于胜利的协约国一方。

最为战败国,德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被废除,当然也包括庚子赔款。而奥匈帝国更是直接解体了,主要的继承者奥地利和匈牙利宣布放弃庚子赔款。


英法等其他欧洲国家为什么放弃剩余的庚子赔款?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英法等老牌强国逐渐衰落,美国一跃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不论是经历实力还是国际影响力。

既然老大美国都放弃庚子赔款了,英法等欧洲国家也是有样学样!


日本为什么坚持索要庚子赔款

其他国家最后都放弃了庚子赔款,唯独日本除外?

理由就不用说了,拿着中国的赔款去制造武器,然后再用制造的武器来侵华,掠夺更多的资源!

对于日本的赔款,历经了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直到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之后才停止支付!


小镇月明


因为他们清楚把清政府逼灭亡了,将来利益受损的只会是自己。退还一部分庚子赔款,能够借由此事收买人心,让清政府感恩戴德,给他们带来更多的便利。

八国谈判之时,美国人已经深切认识到,想要在中国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最好的办法就是扶持清政府。所以在谈判桌上,美国一直劝解其他几个国家能够减少赔款,尽量少去惩治清朝的官员。

辛丑条约的签订和之前的几个不平等条约不同,在商谈的时候,中国政府是没有资格和其他国家同坐一席的,清朝代表李鸿章连参会的机会都没有。所以这场会谈之中,反而是美国一直在为中国争取利益,他强调中国的国土一定要保持完整,而加大赔款可能让清政府面临崩溃。

美国不像英国、法国那样对殖民十分热衷,他们更喜欢的是直接交易从而直接得到现金。对于美国来说,瓜分中国反而会影响自己的财富来源,毕竟对付清朝政府要比对付这些强国便利许多。加上当时清政府的官员也多次找到美官员进行协商,低声下气请求美国帮中国说说话。美国深知殖民地国家早晚会有醒悟的一天,他们也是推翻殖民统治之后才视线了独立建国。

1906年,已经有人向罗斯福提议过,要在中国尽力吸引中国的年轻人来美国留学。不久之后,又有人提议罗斯福将庚子赔款的一部分还给中国,条件就是这笔钱一定要用在开办学校方面。美国政府说明了退还赔款的原因:要帮助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帮助中国尽快融入日新月异的世界局势之中。

其实,美国退还赔款是有先例的,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曾经封锁马关海峡,攻击西方的商船,从而惹恼了西方诸国,促使英国、法国、荷兰和美国联合起来逼迫日本开放海峡,并且赔偿300万美元。美国拿到这笔钱不仅没有动,还帮他们存得好好的,20年后,将这笔钱还给了他们。日本人对他们确实感激,还修建了美利坚码头。

袁世凯也曾经想要动用美国退还中国的这笔钱,美国多方施压才将这笔钱控制住,后来修建了清华大学。有了美国作为先例,列强也开始考虑退款事宜,想要借此收买人心。比如俄国苏维埃政府取消了庚子赔偿,主要是想要北洋政府承认他们的合法地位。法国、英国、比利时、意大利都退了一部分的钱,同样指定用于教育事业。


木剑温不胜


实名反对某些答主的说法,觉得欧美国家退还庚子赔款是良心发现。

欧美国家退还赔款,当然不是良心变好了,而是利益所在,为了更大化利益选择的一种手段。

以最出名的美国退还赔款为例,这并非美国主动所为。事情是这样的,1904年12月,清朝驻美公使梁诚就赔款用黄金还是白银一事与美国时任国务卿海约翰展开激烈争论,海约翰在争论中隐约透露钱要多了(注意,不是不该要,是要多了点),梁诚果断抓住这一点,改变谈判策略,希望美国人能减免部分赔款,并表示如果美国人做这种仁义之举,其他国家也会效仿。

海约翰也就答应梁诚会向美国总统陈情,海约翰去世后,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支持了梁诚的想法。1907年12月,罗斯福在国情咨文中要求国会批准退还庚子赔款给中国,用于中国留学生赴美教育之用。1908年,美国总统签署法案批准退还赔款1160万美元,赢得美国各界赞赏。

美国对退回的赔款使用有明确的要求,即必须按美式标准兴建学校,这些学校的学生必须去美国留学,学习美式教育和理念。美国人这一招十分高明,比赤裸裸的侵略好得多,试想,学习美式教育的学生将来回到中国,成为中国的中坚力量,他们必然会亲近美国,美国在与中国的交往中必然得利。

其他国家看到美国的做法后,也纷纷效仿。比如英国,1920年12月通知中国政府,将退还庚子赔款,用于中英共同利益,这笔退款中国必须用于以英式教育教导中国人,发展中英贸易,结果必然是英国在经济上得利。

法国、意大利等国后来也相继效仿这种办法,大部分退款也都被用于教育领域,作为中国留学生去这些国家留学的资金。

西方国家退还赔款,确实有利于中国教育的发展,也有利于中国融入世界,但我们也必须明白,这些退款并非西方人良心发现了,而是他们发现用这种办法可以更好控制中国,可以最大化自己在中国的利益。

当然,必须说明的是,有一个国家,没有退还赔款,这个国家就是日本!


司徒伯雷


列强们退还部分庚子赔款,并不是出于什么“好心好意”,而是在除生硬的军事威慑之外,用相对温和的“文化侵略”方式引导控制中国人民。


最早声明向中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的是美国,通过用赔款资助中国的赴美留学生,期待有更多的中国年轻人接受美式教育,灌输美国思想,从而培养出一批亲美的知识精英,间接起到支配和掌控中国社会的作用,算得上是“美式民主”最早的输出。相比于欧美列强在天津赤裸裸地驻军,文化侵略的方式更能缓和中西方的民族矛盾,避免义和团式的激烈冲突。



在美国的带头下,英、俄、法、日相继声明减免退换部分庚子赔款,其考虑除与美国如出一辙的方面外,苏联(俄)是因初建政权亟需获得中国政府承认。日本因国内资本缺乏和日俄战争的巨大亏空,在退还赔款一事上总是拖拖拉拉,一直奉行“脱亚入欧”的它到了最后才不情愿地退赔。

退还庚子赔款虽然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现代教育,清华大学就是用退还的赔款修建的。但列强的本意还是为了输出文化观念,用“软刀子”控制中国。除日本和德国外,近现代欧美国家很少以侵略领土为国家目标,英美往往以获取原料产地、抢占商品倾销市场为战略目的。由退还赔款推动中国教育,进而培养中国人的消费能力,向中国市场倾销欧美商品,占据国际产业分工链条的上游,这便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思想核心在中国的现实运用!!!


竹山清溪涧


1900年,中國的 義和團運動引致八國聯軍武力干預。1901年9月7日上午清廷與11國代表,在最初協議書上簽字,簽下了將中華民族推入苦難的《辛醜條約》。


簽下 《辛醜條約》

《辛醜條約》第六款議定,清政府賠償俄、德、法、英、美、日、意、奧八國及比、荷、西、葡、瑞典和挪威六「受益國」的軍費、損失費等款項本息算計982238150兩白銀,自1902年起至1940年止,分39年還清,以海關、常關及鹽政各進款作抵押,依照條約所列方法及匯率,折合各外貨幣償付,是謂「庚子賠款」。

其中俄國以收兵滿洲,需費最多,故所得額最大,爲1億3037多萬兩。中國事先的人口大約45000多萬人,庚子賠款每個中國人被分攤大約一兩銀子。


八國聯軍攻佔北京

1901年簽定的《辛醜條約》中規則,清政府向東方八國共賠款白銀4億5千萬兩,美國應失掉其中的3200多萬兩,折合美金2400多萬元。


1906年3月6日,美國傳教士明 恩溥在白宮向羅斯福總統建議,用清朝政府的「庚子賠款」在中國興學和贊助中國先生來美國留學。在明 恩溥等人的 推進下,羅斯福總統向國會提出資助中國教育的諮文,1908年5月25日由國會經過。


圓明園遺址

1908年,美國正式宣佈退還「庚子賠款」的半數,計1160余萬美元給中國,作爲贊助留美先生之用。1924年,美國國會經過決議,將其他的庚子賠款用於中國,成立「中國文教促進基金會」,掌管的金額爲1254.5萬美元。其中的相當局部提供應了清華大學。同時,美國用 清王朝的一小局部用來建造協和醫院,以顯示對中國人的「殘忍和恩德」。1926年終,英國國會經過退還中國庚子賠款議案(退款用於向英國選派留先生等項目),即派斯科塞爾來華制定該款運用細則。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反動成功後,蘇俄政府宣佈保持帝俄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包括退還庚子賠款中尙未付給的局部。條件是北洋政府供認重生的蘇維埃政權。


屠殺中國人

法國庚子賠款退還餘額總數爲39.158萬余法郎,折合美金爲7.555萬余元。此項餘額總數,依照協議自1924年12月1日起,至1947年止,逐年持續墊借中法實業銀行,作爲該行發行五釐美金公元擔保。在美國的率領下各國紛繁退還賠款,用於中國教育和文明交流事業,唯有日本一分未還。


小张4512345


题目本身有点小问题,当时的庚子赔款其实不叫退还,而是部分免除!那意思就是,已经收了的就收了,概不退还;还没收的钱呢,可以免除。只有若干几个国家如比利时这种小国家,会真的有现金归还。但也有其他附加条件的,并不是那么的大义仁德。

庚子赔款有部分国家被免除是因为自己战败,比如,德国,奥匈帝国,沙皇俄国。苏联推翻沙俄后曾经宣布放弃赔款,但是后来又反悔了强要。

庚子赔款之所以会被免除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本身就收不到钱了,就当顺水人情给免掉了。比如,像比利时,荷兰,意大利等国。由于当时清朝是以海关作为抵押向列国赔钱的,这些国家在这边没有驻军,也就自然收不到海关的税贡。二是为了收买当时的华人群众,比如,1925年法﹑日﹑英﹑比﹑意﹑荷等国都先后声明退回赔款余额,并订立协议,充作办理对华教育文化事业,但是没啥鸟用,这种退回庚款的实际使用,大都由中外合组的管理委员会主持,海关税赋依然不能回归国民政府。而且,日本,实际上并没有归还这部分钱,他占领了整个中国海关,全面侵华以后,所有海关收入全部纳入日本帝国。

总之,国际上的人就没一个好鸟!要想不被人欺负,还得靠毛主席!


优己


庚子赔款也就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朝政府需要赔付各帝国主义国家的钱财。那么为什么后来列强们又会选择退换部分赔款呢?今天放翁来带大家了解一下。

其实每个国家退还的原因都是不一样的,他们并不是统一起来决定退给中国政府。放翁先带了解两个比较特殊的国家,一个是苏俄,一个是美国。

苏俄退还中国政府庚子赔款的原因在于它是有求于中国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时苏俄在十月革命建立国家之后,还并没有得到多少国家的承认。所以列宁就决定宣布以前沙俄帝国利用霸权和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全部废除,其中就包括了庚子赔款,以换取中国政府承认苏俄的合法地位。

美国又特殊在那里呢?美国是第一个主动提出退还庚子赔款的国家。1908年12月,中国驻美公使梁诚就庚子赔款的支付问题和美国国务卿海约翰讨论,海约翰无意中提到了一句“庚子赔案实数过多”被梁诚把握到了,梁诚就提出希望美方来减少赔款数额。后来经过和美国国会的多方周旋终于确定中国不需要赔偿多余数额,但也明确表示美国退还的钱只能用于中国的文教事业,清华就是这么来的。



其余的英德日等国家和苏美不同,他们退还庚子赔款是因为一战爆发。一战爆发后,英、法等协约国便劝说中国参加协约国对德作战,以打击德国在远东的利益。借此中国向各国提出缓付庚子赔款,希望延付10年,日、意、俄等国都表示同意。

一战结束后,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终止了对德国的赔款,奥匈帝国瓦解后,奥地利和匈牙利分别于1919年和1920年放弃赔款,对奥匈的赔款也终止。后来在1922年英法两国也提出退还赔款用于中国的文教事业。1923年,1926年日本和意大利也提出了退还赔款用于中国的文教事业。

自此曾经在清政府手上签订的辛丑条约中的庚子赔款都退还用于了中国的教育事业,我想这笔钱如果在晚清政府手上可能还不会用于教育事业。不过庚子赔款始终是一个屈辱性的赔款,它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也使中国丧失了许多主权。很庆幸生活在当下的中国,百年国耻洗刷,中国更加自强。

各位看官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我是头条作者一树梅花一放翁,码字不易,希望大家点个赞关注一下我谢谢各位啦。


历史十二郎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我们先来看看具体的返还情况:

美国:1909年起,美国将所摊浮溢部分本利退回,充作留美学习基金,到1924年6月退回余款本利1250余万美元,作为中国教育文化基金。
德奥两国:德奥部分因战败取消
俄国:1924年5月底苏联政府声明放弃俄国部分庚款,于清偿所担保债务后,完全充作提倡中国教育款项。
英国:1926年初,英国国会通过退还中国庚子赔款议案,退款用于向英国选派留学生等教育项目。

法国:法国退换庚款充作四项费用之用:1.换回远东债权人所持之无利债券;2.办理中法间教育及慈善事业;3.代缴中国政府未缴清之股本余额;4.拨还中国政府所欠中法实业银行贷款。
比利时:1925年订立中比协定退还庚款。
意大利:1933年订立中意协定,退还庚款。
荷兰:1926年将庚款全部还给中国,但指定用于水利事业65%,文化事业35%。
日本:日本的退款,发生的波折和争执较大,日本的退款中国无一团体申请到补助,双方战争爆发后还一直在支付赔款,直到美国参战,才彻底停付。


很明显,基本上分为几类:

1)用于教育

2)战败

3)协议退款


从上面来看,赔款基本上都是在民国初期返还的,而且返还都是有条件的。如果我是当时的各国列强我也会这么办。


1)中国人口众多,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大市场;

2)中国当时处于战乱时期,培养的人才将来回国以后很可能会占据重要地位,基本上是国内的精英,那么这类人就可以帮助本国来谋取友好或者是利益。

3)工业革命后大家都需要市场来消耗生产的产品。

4)收买人心;

5)中国有巨大潜力。

6)各国之间在华利益的角逐,比方说美国人还了,美国人在中国干各种事情就会更加方便,内部阻碍就会小得多。

7)西方需要廉价劳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