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部分列強們後來退還了部分庚子賠款,他們是出於什麼目的?

MYR00


顯然是不懷好意,雖然對我們有好處,但是不應該讚美,更不可對此感恩戴德。

我們先看看所謂的“庚子賠款”到底是怎麼回事:

1900年“拳亂”逼近北京,危及洋人在華利益,於是洋人要求清政府派兵鎮壓“拳亂”以保護他們的利益,但是遭到了清政府的拒絕,慈禧更是試圖藉助拳民教訓洋人,因此向11國宣戰,因此引發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值此之時,東南諸省督撫,如張之洞、李鴻章、劉坤一、袁世凱等人,越過清政府於上海與各國駐滬領事商定《東南保護約款》和《保護上海城廂內外章程》,達成了所謂的”東南互保,沒有派兵北上求援慈禧。

慈禧攜光緒逃離北京,八國聯軍攻佔京城,坐上了紫禁城中的龍椅。

為了能夠回北京繼續自己的統治,慈禧讓又老又有病的李鴻章北上與洋人以後,最後在1901年9月7日簽訂了《辛丑條約》。清政府不僅將東郊民巷劃為使館界,成為了“國中之國”,也同意拆除了天津大沽口到北京的炮臺,讓自己喪失了防禦能力,同時還要賠償列強4.5億兩白銀,分39年還清,本息總計高達9.8億兩白銀!

《辛丑條約》所規定的賠款即為“庚子賠款”。

對於這份鉅額賠款,八國又是怎樣分贓的呢?沙俄28.97%,德國20.02%,法國15.75%,英國11.25%,日本7.73%,美國7.32%,意大利5.91%,比利時1.89%,餘下的由其餘三國分。

我們可以試想一下,這9.8億兩白銀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清政府拿什麼來還?只能從老百姓身上吸血刮油來填補這個窟窿。

1908年清政府與美國達成協議,美國將自己所得的庚款的一半“退還”給中國,實際上是不是真的“退還”呢?當然不是,這些錢是有固定用途的,也就是讓清政府派遣留學生去美國留學,用這些退款來充當留學費用。

美國為什麼突然變得這麼“好心”了呢?原因很簡單,也很殘酷,美國就是想要給清政府培養親美的“高端人才”,讓這些留學生回國以後成為美國人在華的利益代言人,也就是說,他們看似是好心,實則是想通過教育來對清政府派去的留學生進行洗腦。

1947年的時候臺灣為什麼會發生“228”,多多少少和日本幾十年的殖民教育有關。

所以,千萬不要小瞧了美國對中國留學生的“教育”。

有人說,美國能拿出錢來給你辦教育已經很不錯了,人家是給你也行,不給你也行,你不感謝人家就算了,還罵人家。

是這個理嗎?當然不是!如果哪天你走在街上被人惡意捅了一刀,他賠給你醫藥費,你是不是也要哭天搶地地感謝他?一個女人被暴徒侵犯了,暴徒給錢買藥或者出手術費,這個女人也要對此感激涕零?

對於美國“退還”庚款的原因,老羅斯福說得很露骨:“哪一個國家能夠做到教育這一代中國青年人,哪一個國家就能由於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業上的影響取回最大的收穫。”

我實在想不通的是,為什麼會有人竟然會因此對美國感恩戴德。

是,美國即使不退,我們也拿他沒轍,可是這能成為我們要感謝他們的理由嗎?

所謂的“斯德哥爾摩綜合徵”,也不過如此。

在美國之後,獲得庚款的國家也陸陸續續表示“退還”所得庚款的部分。

實際上,即便列強“退還”了部分庚款,可是他們從中國手裡拿走的庚款仍然將近5.8億兩!

看到這個數字,你還覺得應該感激美國人、俄國人、英國人、法國人、日本人?

雖然不可否認,列強拿出的這筆錢確實為中國培養了不少人才,但是他們從中國撈走的好處卻是這筆錢的無數倍,他們吃的是中國人的血肉。

這是恥辱,可是有人卻在為這份恥辱歌功頌德,實在讓人難以理解。


吾與吾國


按照1901年,清政府和德、奧、比、西、美、法、英、意、日、荷、俄11國簽署的《辛丑和約》,賠償白銀總計海關銀4.5億兩,39年還清,本息是海關銀9.8億兩,是謂“庚子賠款”。另外,葡萄牙、瑞典、挪威三國臨時加入索賠,也能獲得相應份額。需要特別說明的是,

以上14國按不同比例分配庚款,各國所分數額都超過了最早的預期

美國最先向中國歸還部分庚款。1908年,美國“查明原定數目過巨,實超出應要求賠償美國人民所損失數目之上”,為促進兩國邦交,決定返還一部分庚款,作為中國人赴美的留學基金。清華大學的前身留美預備學校,即是用這筆錢興建的。

在後來的“一戰”中,中國作為戰勝國,廢除對戰敗國德、奧的賠款;其後,英、日、法等國為爭取中國好感,也相繼推出有關庚款的退還政策。1919年,成立不久的蘇俄政府宣佈放棄庚子賠款;1922年,

英國表示將庚款“撥充作中英兩國互有裨益之用”;1923年,日本通過法案,決定退還庚款;1925年,法國也和中國簽訂有關退還庚款的協定。

比利時、意大利、荷蘭等國也紛紛放棄賠款,要求中國將這筆錢用於教育、慈善、水利等方面。只有數額極小的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挪威沒有退還庚款。

在庚子賠款中佔有主要份額的英、法、俄、日、美五國宣佈退還的原因各不相同,其中美國時間最早,也最真誠,退還總額達4100多萬美元。英國在“一戰”後走向衰落,需要擴大在中國影響,於是同意退還庚款,至1938年總共歸還737.93萬英鎊。法國“一戰”後無力在遠東擴大勢力,無意向中國示好,但在外交上需和英、美協同一致,才被迫原則上同意退還庚款。法國和中國談判中製造重重障礙,誠意極少,總共退還1700多萬美元。

至於蘇俄,主要是建政之初,為爭取中國承認,才宣示放棄庚子賠款。日本退還的庚款主要用於資助在華團體、學術機構等,被認為是“籍發揚文化之名,為文化侵略之實”。


啟風說史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特別是國與國之間,一切靠利益說話!

當年美國退還了部分庚子賠款,用於中國的教育事業,直到現在還有人為美國唱頌歌,很傻很天真!

這就相當於有強盜從你家裡搶了幾張餅,然後又給你一張讓你吃。難道你應該對這個強盜感恩戴德嗎?別忘了這餅本來就是你家的!

言歸正傳,我們還是來繼續看本題。

一、什麼庚子賠款?

八國聯軍侵華後,清政府被迫同列強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按照條約,清政府清政府要賠償俄、德、法、英、美、日、意、奧等侵華八國,以及比、荷、西、葡、瑞典、挪威六個“受害國”4.5億兩白銀,以補償列強的損失。

清政府無力一次性支付如此鉅額的賠款,列強允許清政府分39年還清,連本帶息一共是9.8億。因為八國聯軍侵華的時間是1900年,屬於庚子年,因此這筆賠款被稱之為庚子賠款。

各國的賠款比例如下圖所示:

不得不說列強們太過於心狠手辣,4.5億的賠款,連本帶利要還9.8億,利息比本金還多。而且在這4.5億中,恐怕有一半屬於浮溢

所謂浮溢,就是本來只要賠款100兩白銀,但是列強非要你賠款200兩,這多出來的100兩就屬於浮溢。

大家所說的,列強退還庚子賠款,實際就是退還的浮溢。最終,9.8億的庚子賠款,清政府以及接下來的民國政府實際支付了5億7600多萬,也是相當恐怖的一個數字。


美國為什麼退還庚子賠款?

美國是第一個退還庚子賠款浮溢的國家。

1904年,清政府駐美公使梁誠和美國國務卿協商賠款如何支付事宜,在談話間美國國務卿無意間說漏了嘴,美國人認為庚子賠款浮溢過高,清政府有點冤。因此梁誠開始在美國國會及議員中四處遊說退還浮溢,經過努力,美國人終於同意退還部分浮溢用於中國留學生赴美就讀費用,並於1909年開始實施。

美國人之所以會率先退還庚子賠款,並不是因為美國人心地有多善良,實際上美國人有自己的小算盤。

當時的美國,雖然經濟發展程度已經追上甚至超過了歐洲的老牌列強,但是因為美國遠在大洋彼岸,一直被歐洲列強所孤立,國際地位不高。美國人想借著退還部分庚子賠款,讓中國派遣大量留學生赴美,讓他們接受美式教育,接受美式思想以此同化他們。當這批人學成後,如果留在美國,屬於寶貴的人力資源;如果這批人要返回中國,也能替美國在中國搖旗吶喊,提高美國在華的影響力。

實際上,美國人主動放棄部分庚子賠款,轉而對中國實施文化入侵,著實陰險!

但客觀來說,美國的這一舉動,卻間接的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人才,包括錢學森、鄧稼先這些偉大的科學家,都是出自庚子賠款的留學計劃。


俄國為什麼退還庚子賠款?

俄國退還庚子賠款的理由比較簡單,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沙皇俄國被推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蘇維埃政權。當時的國際形勢對於蘇俄來說相當不友好,蘇俄肯定要想法設法在國際獲得承認,改善國際環境。


處於這樣的考慮,蘇俄於1924年放棄了庚子賠款中尚未償還的部分,叫喚的條件就是要求北洋政府承認蘇俄政權!


德國和奧匈帝國為什麼放棄剩餘的庚子賠款?

第一世界大戰之後,德國和奧匈帝國作為同盟國一方戰敗,而中國則是屬於勝利的協約國一方。

最為戰敗國,德國在中國的一切特權被廢除,當然也包括庚子賠款。而奧匈帝國更是直接解體了,主要的繼承者奧地利和匈牙利宣佈放棄庚子賠款。


英法等其他歐洲國家為什麼放棄剩餘的庚子賠款?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英法等老牌強國逐漸衰落,美國一躍成為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不論是經歷實力還是國際影響力。

既然老大美國都放棄庚子賠款了,英法等歐洲國家也是有樣學樣!


日本為什麼堅持索要庚子賠款

其他國家最後都放棄了庚子賠款,唯獨日本除外?

理由就不用說了,拿著中國的賠款去製造武器,然後再用製造的武器來侵華,掠奪更多的資源!

對於日本的賠款,歷經了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國民政府,直到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之後才停止支付!


小鎮月明


因為他們清楚把清政府逼滅亡了,將來利益受損的只會是自己。退還一部分庚子賠款,能夠藉由此事收買人心,讓清政府感恩戴德,給他們帶來更多的便利。

八國談判之時,美國人已經深切認識到,想要在中國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最好的辦法就是扶持清政府。所以在談判桌上,美國一直勸解其他幾個國家能夠減少賠款,儘量少去懲治清朝的官員。

辛丑條約的簽訂和之前的幾個不平等條約不同,在商談的時候,中國政府是沒有資格和其他國家同坐一席的,清朝代表李鴻章連參會的機會都沒有。所以這場會談之中,反而是美國一直在為中國爭取利益,他強調中國的國土一定要保持完整,而加大賠款可能讓清政府面臨崩潰。

美國不像英國、法國那樣對殖民十分熱衷,他們更喜歡的是直接交易從而直接得到現金。對於美國來說,瓜分中國反而會影響自己的財富來源,畢竟對付清朝政府要比對付這些強國便利許多。加上當時清政府的官員也多次找到美官員進行協商,低聲下氣請求美國幫中國說說話。美國深知殖民地國家早晚會有醒悟的一天,他們也是推翻殖民統治之後才視線了獨立建國。

1906年,已經有人向羅斯福提議過,要在中國盡力吸引中國的年輕人來美國留學。不久之後,又有人提議羅斯福將庚子賠款的一部分還給中國,條件就是這筆錢一定要用在開辦學校方面。美國政府說明了退還賠款的原因:要幫助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幫助中國儘快融入日新月異的世界局勢之中。

其實,美國退還賠款是有先例的,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曾經封鎖馬關海峽,攻擊西方的商船,從而惹惱了西方諸國,促使英國、法國、荷蘭和美國聯合起來逼迫日本開放海峽,並且賠償300萬美元。美國拿到這筆錢不僅沒有動,還幫他們存得好好的,20年後,將這筆錢還給了他們。日本人對他們確實感激,還修建了美利堅碼頭。

袁世凱也曾經想要動用美國退還中國的這筆錢,美國多方施壓才將這筆錢控制住,後來修建了清華大學。有了美國作為先例,列強也開始考慮退款事宜,想要藉此收買人心。比如俄國蘇維埃政府取消了庚子賠償,主要是想要北洋政府承認他們的合法地位。法國、英國、比利時、意大利都退了一部分的錢,同樣指定用於教育事業。


木劍溫不勝


實名反對某些答主的說法,覺得歐美國家退還庚子賠款是良心發現。

歐美國家退還賠款,當然不是良心變好了,而是利益所在,為了更大化利益選擇的一種手段。

以最出名的美國退還賠款為例,這並非美國主動所為。事情是這樣的,1904年12月,清朝駐美公使梁誠就賠款用黃金還是白銀一事與美國時任國務卿海約翰展開激烈爭論,海約翰在爭論中隱約透露錢要多了(注意,不是不該要,是要多了點),梁誠果斷抓住這一點,改變談判策略,希望美國人能減免部分賠款,並表示如果美國人做這種仁義之舉,其他國家也會效仿。

海約翰也就答應梁誠會向美國總統陳情,海約翰去世後,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支持了梁誠的想法。1907年12月,羅斯福在國情諮文中要求國會批准退還庚子賠款給中國,用於中國留學生赴美教育之用。1908年,美國總統簽署法案批准退還賠款1160萬美元,贏得美國各界讚賞。

美國對退回的賠款使用有明確的要求,即必須按美式標準興建學校,這些學校的學生必須去美國留學,學習美式教育和理念。美國人這一招十分高明,比赤裸裸的侵略好得多,試想,學習美式教育的學生將來回到中國,成為中國的中堅力量,他們必然會親近美國,美國在與中國的交往中必然得利。

其他國家看到美國的做法後,也紛紛效仿。比如英國,1920年12月通知中國政府,將退還庚子賠款,用於中英共同利益,這筆退款中國必須用於以英式教育教導中國人,發展中英貿易,結果必然是英國在經濟上得利。

法國、意大利等國後來也相繼效仿這種辦法,大部分退款也都被用於教育領域,作為中國留學生去這些國家留學的資金。

西方國家退還賠款,確實有利於中國教育的發展,也有利於中國融入世界,但我們也必須明白,這些退款並非西方人良心發現了,而是他們發現用這種辦法可以更好控制中國,可以最大化自己在中國的利益。

當然,必須說明的是,有一個國家,沒有退還賠款,這個國家就是日本!


司徒伯雷


列強們退還部分庚子賠款,並不是出於什麼“好心好意”,而是在除生硬的軍事威懾之外,用相對溫和的“文化侵略”方式引導控制中國人民。


最早聲明向中國退還部分庚子賠款的是美國,通過用賠款資助中國的赴美留學生,期待有更多的中國年輕人接受美式教育,灌輸美國思想,從而培養出一批親美的知識精英,間接起到支配和掌控中國社會的作用,算得上是“美式民主”最早的輸出。相比於歐美列強在天津赤裸裸地駐軍,文化侵略的方式更能緩和中西方的民族矛盾,避免義和團式的激烈衝突。



在美國的帶頭下,英、俄、法、日相繼聲明減免退換部分庚子賠款,其考慮除與美國如出一轍的方面外,蘇聯(俄)是因初建政權亟需獲得中國政府承認。日本因國內資本缺乏和日俄戰爭的巨大虧空,在退還賠款一事上總是拖拖拉拉,一直奉行“脫亞入歐”的它到了最後才不情願地退賠。

退還庚子賠款雖然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的現代教育,清華大學就是用退還的賠款修建的。但列強的本意還是為了輸出文化觀念,用“軟刀子”控制中國。除日本和德國外,近現代歐美國家很少以侵略領土為國家目標,英美往往以獲取原料產地、搶佔商品傾銷市場為戰略目的。由退還賠款推動中國教育,進而培養中國人的消費能力,向中國市場傾銷歐美商品,佔據國際產業分工鏈條的上游,這便是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的思想核心在中國的現實運用!!!


竹山清溪澗


1900年,中國的 義和團運動引致八國聯軍武力幹預。1901年9月7日上午清廷與11國代表,在最初協議書上簽字,簽下了將中華民族推入苦難的《辛醜條約》。


簽下 《辛醜條約》

《辛醜條約》第六款議定,清政府賠償俄、德、法、英、美、日、意、奧八國及比、荷、西、葡、瑞典和挪威六「受益國」的軍費、損失費等款項本息算計982238150兩白銀,自1902年起至1940年止,分39年還清,以海關、常關及鹽政各進款作抵押,依照條約所列方法及匯率,摺合各外貨幣償付,是謂「庚子賠款」。

其中俄國以收兵滿洲,需費最多,故所得額最大,為1億3037多萬兩。中國事先的人口大約45000多萬人,庚子賠款每個中國人被分攤大約一兩銀子。


八國聯軍攻佔北京

1901年簽定的《辛醜條約》中規則,清政府向東方八國共賠款白銀4億5千萬兩,美國應失掉其中的3200多萬兩,摺合美金2400多萬元。


1906年3月6日,美國傳教士明 恩溥在白宮向羅斯福總統建議,用清朝政府的「庚子賠款」在中國興學和贊助中國先生來美國留學。在明 恩溥等人的 推進下,羅斯福總統向國會提出資助中國教育的諮文,1908年5月25日由國會經過。


圓明園遺址

1908年,美國正式宣佈退還「庚子賠款」的半數,計1160餘萬美元給中國,作為贊助留美先生之用。1924年,美國國會經過決議,將其他的庚子賠款用於中國,成立「中國文教促進基金會」,掌管的金額為1254.5萬美元。其中的相當局部提供應了清華大學。同時,美國用 清王朝的一小局部用來建造協和醫院,以顯示對中國人的「殘忍和恩德」。1926年終,英國國會經過退還中國庚子賠款議案(退款用於向英國選派留先生等項目),即派斯科塞爾來華制定該款運用細則。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反動成功後,蘇俄政府宣佈保持帝俄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包括退還庚子賠款中尙未付給的局部。條件是北洋政府供認重生的蘇維埃政權。


屠殺中國人

法國庚子賠款退還餘額總數為39.158萬餘法郎,摺合美金為7.555萬餘元。此項餘額總數,依照協議自1924年12月1日起,至1947年止,逐年持續墊借中法實業銀行,作為該行發行五釐美金公元擔保。在美國的率領下各國紛繁退還賠款,用於中國教育和文明交流事業,唯有日本一分未還。


小張4512345


題目本身有點小問題,當時的庚子賠款其實不叫退還,而是部分免除!那意思就是,已經收了的就收了,概不退還;還沒收的錢呢,可以免除。只有若干幾個國家如比利時這種小國家,會真的有現金歸還。但也有其他附加條件的,並不是那麼的大義仁德。

庚子賠款有部分國家被免除是因為自己戰敗,比如,德國,奧匈帝國,沙皇俄國。蘇聯推翻沙俄後曾經宣佈放棄賠款,但是後來又反悔了強要。

庚子賠款之所以會被免除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因為本身就收不到錢了,就當順水人情給免掉了。比如,像比利時,荷蘭,意大利等國。由於當時清朝是以海關作為抵押向列國賠錢的,這些國家在這邊沒有駐軍,也就自然收不到海關的稅貢。二是為了收買當時的華人群眾,比如,1925年法﹑日﹑英﹑比﹑意﹑荷等國都先後聲明退回賠款餘額,並訂立協議,充作辦理對華教育文化事業,但是沒啥鳥用,這種退回庚款的實際使用,大都由中外合組的管理委員會主持,海關稅賦依然不能迴歸國民政府。而且,日本,實際上並沒有歸還這部分錢,他佔領了整個中國海關,全面侵華以後,所有海關收入全部納入日本帝國。

總之,國際上的人就沒一個好鳥!要想不被人欺負,還得靠毛主席!


優己


庚子賠款也就是辛丑條約簽訂後清朝政府需要賠付各帝國主義國家的錢財。那麼為什麼後來列強們又會選擇退換部分賠款呢?今天放翁來帶大家瞭解一下。

其實每個國家退還的原因都是不一樣的,他們並不是統一起來決定退給中國政府。放翁先帶了解兩個比較特殊的國家,一個是蘇俄,一個是美國。

蘇俄退還中國政府庚子賠款的原因在於它是有求於中國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當時蘇俄在十月革命建立國家之後,還並沒有得到多少國家的承認。所以列寧就決定宣佈以前沙俄帝國利用霸權和中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全部廢除,其中就包括了庚子賠款,以換取中國政府承認蘇俄的合法地位。

美國又特殊在那裡呢?美國是第一個主動提出退還庚子賠款的國家。1908年12月,中國駐美公使梁誠就庚子賠款的支付問題和美國國務卿海約翰討論,海約翰無意中提到了一句“庚子賠案實數過多”被梁誠把握到了,梁誠就提出希望美方來減少賠款數額。後來經過和美國國會的多方周旋終於確定中國不需要賠償多餘數額,但也明確表示美國退還的錢只能用於中國的文教事業,清華就是這麼來的。



其餘的英德日等國家和蘇美不同,他們退還庚子賠款是因為一戰爆發。一戰爆發後,英、法等協約國便勸說中國參加協約國對德作戰,以打擊德國在遠東的利益。藉此中國向各國提出緩付庚子賠款,希望延付10年,日、意、俄等國都表示同意。

一戰結束後,中國以戰勝國的身份終止了對德國的賠款,奧匈帝國瓦解後,奧地利和匈牙利分別於1919年和1920年放棄賠款,對奧匈的賠款也終止。後來在1922年英法兩國也提出退還賠款用於中國的文教事業。1923年,1926年日本和意大利也提出了退還賠款用於中國的文教事業。

自此曾經在清政府手上籤訂的辛丑條約中的庚子賠款都退還用於了中國的教育事業,我想這筆錢如果在晚清政府手上可能還不會用於教育事業。不過庚子賠款始終是一個屈辱性的賠款,它加重中國人民的負擔,也使中國喪失了許多主權。很慶幸生活在當下的中國,百年國恥洗刷,中國更加自強。

各位看官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我是頭條作者一樹梅花一放翁,碼字不易,希望大家點個贊關注一下我謝謝各位啦。


歷史十二郎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我們先來看看具體的返還情況:

美國:1909年起,美國將所攤浮溢部分本利退回,充作留美學習基金,到1924年6月退回餘款本利1250餘萬美元,作為中國教育文化基金。
德奧兩國:德奧部分因戰敗取消
俄國:1924年5月底蘇聯政府聲明放棄俄國部分庚款,於清償所擔保債務後,完全充作提倡中國教育款項。
英國:1926年初,英國國會通過退還中國庚子賠款議案,退款用於向英國選派留學生等教育項目。

法國:法國退換庚款充作四項費用之用:1.換回遠東債權人所持之無利債券;2.辦理中法間教育及慈善事業;3.代繳中國政府未繳清之股本餘額;4.撥還中國政府所欠中法實業銀行貸款。
比利時:1925年訂立中比協定退還庚款。
意大利:1933年訂立中意協定,退還庚款。
荷蘭:1926年將庚款全部還給中國,但指定用於水利事業65%,文化事業35%。
日本:日本的退款,發生的波折和爭執較大,日本的退款中國無一團體申請到補助,雙方戰爭爆發後還一直在支付賠款,直到美國參戰,才徹底停付。


很明顯,基本上分為幾類:

1)用於教育

2)戰敗

3)協議退款


從上面來看,賠款基本上都是在民國初期返還的,而且返還都是有條件的。如果我是當時的各國列強我也會這麼辦。


1)中國人口眾多,在任何時候都是一個大市場;

2)中國當時處於戰亂時期,培養的人才將來回國以後很可能會佔據重要地位,基本上是國內的精英,那麼這類人就可以幫助本國來謀取友好或者是利益。

3)工業革命後大家都需要市場來消耗生產的產品。

4)收買人心;

5)中國有巨大潛力。

6)各國之間在華利益的角逐,比方說美國人還了,美國人在中國幹各種事情就會更加方便,內部阻礙就會小得多。

7)西方需要廉價勞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