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收藏家421期:钱君匋,八绝老人,开挂人生

大收藏家421期:钱君匋,八绝老人,开挂人生

钱君匋(1907-1998),浙江桐乡人。名玉堂、锦堂,字君匋,号豫堂、禹堂、午斋,别署敬堂、冰壶生,室名有海月厂、思源堂、丛翠堂、无倦苦斋、新罗山馆、抱华精舍等。

自古论人之多才,有“郑虔三绝”之词,郑乃唐代文人,以诗、书、画并精驰名于世。林乾良著《西泠群星》称:“钱老有八绝:篆刻、书法、绘画、装帧、诗文、音乐、鉴赏、收藏是也。”


大收藏家421期:钱君匋,八绝老人,开挂人生

钱君匋


开挂的艺术人生

1907年2月11日,钱君匋出生于桐乡屠甸镇中街46号。钱氏祖籍海宁路仲,路仲、屠甸近在咫尺,两处都是他的故乡。

他的家境并不富裕,父母在小镇上经营着一家小酒馆,艰辛地供着一家人。6岁时,钱君匋入私塾读书。爱画画的钱君匋常背着老师画,有次被发现了,愤怒的老师责以重罚,不服气的钱君匋夺下戒尺扔到窗外,于是被退学回家。


大收藏家421期:钱君匋,八绝老人,开挂人生

钱君匋 玉簪花


钱君匋七岁上初小时开始“描红”,描的是清末科举制度的余风——馆阁体。还在方砖砌成的矮墙上写擘窠大字。稍长,开始学习刻印。他在书法、篆刻上能坚持和不断进步,得感谢三位启蒙老师,一位是石径初小的钱作民老师,还有孙增禄和徐菊庵两位乡贤(孙、徐皆屠甸镇上人,孙增禄善书画、金石,能琴棋、诗文),他们授意让钱君匋学习当时名满海内外的吴昌硕,因此后来才有了钱君匋临刻《吴昌硕印谱》,才有了吕凤子陪钱君匋拜见吴昌老(1923年夏,16岁),才有了“把秦汉印当饭吃,并吸收明清各家所长”而终有所成的篆刻大家钱君匋。

15岁时,钱君匋高小毕业,即到屠甸西乡桃园头小学任教,一人兼校长、教员、工友数职,教语文、算数、常识。可以说,能在日后练就“一身精三艺,九十臻高峰”的才能或许是从小就被塑造。


大收藏家421期:钱君匋,八绝老人,开挂人生

钱君匋 书画作品


一年后,即1923年春,经钱作民介绍,丰子恺认可,艺梦未湮灭的钱君匋(借债)免试入学上海艺术师范学校(股份制学校)。当时他的老师有弘一大师的三位高足:教图案的吴梦非、教音乐的刘质平、教绘画的丰子恺。

18岁那年,钱君匋毕业。他没有立即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就写信给丰先生,请他留心为自己找个工作。信中有错别字和不合语法的文字,丰先生回信指出,要他把这些缺点弥补,并非常严厉地说,这样的文字水平,即使有合适的工作,我敢介绍吗?钱君匋读了信后就奋发通读《实用学生字典》,半年后,竟把字典全部背诵出来了!后来钱君匋颇有成就,丰子恺也感慨道:“想不到!当年我的一封批评信,竟然起了这么大的作用,逼出了一个作家和音乐家。”

1927年8月,开明书店创办人章锡琛先生邀请钱君匋入职开明书店,担任音乐美术编辑。在这里,钱君匋获得了一方可允发挥的广阔天地。他装帧设计的书籍,常常放在开明书店样书的显要位置,成为章锡琛朋友们称赞的话题。随着钱君匋封面设计的影响在新文化阵营的扩大,出版界对钱君匋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声誉极隆,“钱封面”的雅号在出版界传开了,前来找他做设计的人非常多,可谓应接不暇。


大收藏家421期:钱君匋,八绝老人,开挂人生

钱君匋 设计作品


也正是在开明书店期间,钱君匋认识了一大批前辈朋友,如鲁迅、茅盾、叶圣陶、郑振铎、郭沫若、巴金、陈望道、徐调孚、周予同、杨贤江等。凭着钱君匋的聪明和才气,他很快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而他与鲁迅的相识相知,更是大大鼓励了其在书籍装帧方面的热情。鲁迅曾郑重地将他介绍给内山完造,还建议后者在钱君匋购书时记账并优惠。之后,钱君匋几乎成为了鲁迅的“御用”设计师,陆续为鲁迅的众多作品作印刷监制、装帧设计。

在这些亦师亦友的朋友协助下,钱君匋如同开了挂般,不仅跻身上海出版界文艺界,还在书画、篆刻、收藏诸方面努力,艺术、事业与生活蒸蒸日上。


大收藏家421期:钱君匋,八绝老人,开挂人生


1930年代初“开明书店”聚会,前排左二为章锡琛、左三为索菲、二排左四为巴金、三排右三为林语堂、右四为夏丏尊、右五为宋云彬、后排左一为叶圣陶、左二为徐调孚、左三为钱君匋、左四为胡愈之、左五为茅盾(沈雁冰)、左七为章克标、左八为夏衍

26岁时,钱君匋与江阴籍陈学鞶女士结婚。他随后担任“神州国光社”编辑部主任,继黄宾虹续编《美术丛书》第四集。5年后,应巴金、靳以之邀共同创办文化生活出版社广州分社。在广州期间,为茅盾主编的《文化阵地》作装帧设计。广州沦陷后,应邀兼任香港《大陆》画报美术编辑。

1938年,钱君匋在上海创办“万叶书店”,任经理兼总编辑。经过“四面出击”的探索后,在老友缪天瑞的建议下,钱君匋最终将出版音乐作品定为万叶书店的发展方向,并在经济效益与社会声誉方面获得了双丰收。事实上,早在20年代,钱君匋就开始写歌谱曲,作曲填词的歌曲不下百首。创办书店后,他“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音乐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业界誉为“我国现代音乐出版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大收藏家421期:钱君匋,八绝老人,开挂人生


钱君匋42岁时赴北京出席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后为毛泽东刻“毛泽东印”、“润之”二印。54岁,还受毛泽东秘书田家英之托,为毛泽东刻“毛氏藏书”印。但在他59岁时,风云骤变。虽因毛泽东一句“对钱君匋的生活多加照顾”而使其幸免遭难,但年过花甲的钱君匋依然没有逃过抄家厄运,数十年收藏的数千件书画、印章均被卡车运走,直至文革结束后,方得物归原主。

新时代来临后,72岁的钱君匋当选西泠印社副社长,晚年的他依然活跃于艺坛。79岁时偕夫人赴美,分别在华盛顿大学、斯坦福大学讲学,还为旧金山博物馆鉴定书画、玉器、印章等文物。80岁时,君匋艺术院落成,钱君匋应桐乡县人民政府之聘出任艺术院院长。90岁时,还赴新加坡、香港及深圳等地参展。

1998年8月2日,钱君匋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92岁。

钱君匋的绘画,笔墨简洁,苍劲老辣,意境高古;书法篆、隶、草、楷皆工,尤以质朴灵动的隶书独步书坛;篆刻宗秦汉,在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后另辟蹊径,匠心独运,计白当黑,收放自如,边款长跋,诗文自撰,有过前人之处,一生治印两万余方;收藏宏富,精于鉴赏。曾在国内外发表著作30余种。钱君匋还是国际公认的中国现代主义平面设计大师,他说自己大概做过4000多件装帧设计,年轻时代的钱君匋在字体设计上做过许多有意思的实验,他曾一度喜欢用字母和阿拉伯数字取代笔画以构筑汉字。(不知徐冰天书与之有无渊源?)

好学必好藏

作为收藏家,钱君匋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没有家传背景、没有继承,纯是白手起家。二、收藏是为了学习、研究,而不是为投资升值。三、藏品不做传家财产,而是无私奉献给社会。


大收藏家421期:钱君匋,八绝老人,开挂人生

钱君匋收藏赵之谦书《汉饶歌三章》


钱君匋好学如命。为了学习,他先是搜集珂罗版画册,进而搜求当时的名人手迹。有点经济能力以后,转为追求古代名迹。他最早收藏的有徐渭、陈淳、文徵明、张宏、沈周、陈洪绶、仇英等,随后收藏的有龚贤、石涛、华喦、王翚、王原祁、金农、李方膺、郑燮、伊秉绶、赵之谦、吴让之、吴昌硕、黄士陵、任伯年、虚谷、齐白石等。至上世纪60年代前期,已有古人作品数千件。

学习书画篆刻,看真迹与看珂罗版不一样,看原印与看印谱不一样。他由博览真迹而开阔眼界,而感悟真谛,而提高创作水平,将收藏、鉴赏、研究、创作融为一体,形成了体系,形成了完整的良性循环。

1955年冬,得知天津劝业场某古玩商有一批赵之谦印章要卖,他不顾当地厚达五寸的大雪,急赴津门,但因为对方索价过高没能谈成(2000元,相当于他一年的工资)。后来经过朋友(应是北京鉴定家朱咏葵先生)数月的反复协商,等他回到上海后,终于谈成(1500元)。钱先生知道结果后,尽管印章还没到手,便已“欣喜若狂”!这一批共收藏了105件赵之谦原印(还有挑出的6件赝品),差不多收集到赵之谦一生所刻存世印章的三分之一。


大收藏家421期:钱君匋,八绝老人,开挂人生

钱君匋藏赵之谦印


钱君匋于篆刻,对赵之谦、黄士陵、吴昌硕情有独钟,至上世纪60年代初,共收得赵之谦印100多件、黄士陵印159件、吴昌硕印200件,而且取三人的别号(无闷赵之谦、倦叟黄士陵、苦铁吴昌硕)为自己的书斋命名为“无倦苦斋”。

他还特喜欢华喦(新罗山人),为了筹集巨款收藏,他还忍痛卖掉了查士标、吴昌硕、徐悲鸿的作品,并用尽了历年的积蓄。后来积多年所得,终于收得华喦书画册页百多幅,遂为书斋命名“新罗山馆”、“抱华精舍”。

钱君匋喜欢金农,痴迷,单纯。曾有中介携金农花卉册页5开,每开索价50元,先生见是真迹,不还价就买了。不几天,中介又携来4开,原本是同一册,但这次索价每开100元,不能还价,先生只好再买。过后,又有藏家邀先生去他家看画,其中有1开金农水墨梅花,正是那本册子的最后1开,可是索价150元。无奈,先生还是买了,他不善于做买卖。

收藏得多,鉴赏水平自高。钱君匋曾指出赵之谦“为五斗米折腰”等印是印真而款伪(此件2017年在嘉德秋拍卖出一千两百多万,创造了文人篆刻的最高纪录),著有《赵之谦刻印辨伪》等。


大收藏家421期:钱君匋,八绝老人,开挂人生


大收藏家421期:钱君匋,八绝老人,开挂人生

赵之谦 为五斗米折腰印


“文革”抄家,家藏荡然无存。13年后发还,少了许多件,但钱君匋依然欣喜若狂,当天破例喝了5斤花雕黄酒,并刻两方印章,其一便为“与君一别十三年”。

然而,晚年他选择将一生苦寻之宝物双手送出,不再“一别十三年”,而是一别永远。

不做守财奴,开门办院

1985年,经过认真考虑、全家同意,钱君匋决定将全部珍藏共4083件捐献给家乡人民,其中,一级藏品十几件。桐乡市政府因此新建了君匋艺术院,作为珍品收藏及书画研究、创作的中心。

1987年,钱君匋含泪在家中亲手将自己收藏的文物一件件交到接收人手中,不禁百感交集,不停地说:“捧好,捧好!”他曾说:“余少清贫,攻篆刻、书法、花卉,苦无名迹可循。”所以晚年捐出所有收藏后,他对坐落在桐乡的君匋艺术院的寄语是“开门办院”,希望让更多人能看到自己的一生收藏。他真诚地说:“艺术哺育了我,我也有义务为艺术的发展尽一点人子的微力。”“我在六十年间一直希望为青少年做点有益的小事,就是不忘当初观摩名作之难。所以,我希望君匋艺术院开门办院,为专家服务,也为普通读者效劳,这样才能物尽其用,无愧前哲。”

1996年,钱君匋又将晚年的收藏,包括明清字画、现代字画及古代陶瓷、铜镜和自作字画、印章等共1000件,捐赠给海宁人民。海宁市特为此建钱君陶艺术研究馆。1997年乔石题写了馆名 ,1998年正式对外开放。


大收藏家421期:钱君匋,八绝老人,开挂人生

钱君匋艺术研究馆


这批文物数量之多,质量之高,令人惊叹,其中有明代沈周的四尺整纸花卉《寿桃图》,文征明1.18米的手卷《窗前鸣珮》(上有张宗祥、叶恭绰、吴湖帆、陆俨少、潘泊鹰、沈一默等八位现代名家的题跋)。青藤、白阳的花卉精品,蓝瑛、龚贤的山水精品;陈老莲的山水、花鸟、人物代表作等12件。清代的作品就更多了:四王、八怪,石涛、华岩、金冬心、蒲作英、任伯年、吴昌硕……应有尽有,其中华新罗的册页就有9部,加上两幅中堂,总计106幅。赵之谦、吴昌硕的作品各有160多件;赵、吴、黄(牧甫)的印章加起来多达400多方!当今拍卖会上几百万、几千万的近现代大师作品,在君匋艺术院所有藏品中并不算起眼。可要是把这些名字连起来,就是一部近现代绘画史:从齐白石、黄宾虹、吴湖帆、潘天寿、张大千、于右任、徐悲鸿,到林风眠、沙孟海、陆俨少、刘海粟、郭沫若、谢稚柳、李叔同、丰子恺、张大壮、陆抑非……

早在上海崭露头角之后,钱君匋不仅衣食无虞,尚有余力去收藏名家书画文物,在场面应酬上讲究礼尚往来。在世俗的眼光里,钱君匋显得太精明了,似乎把金钱看得太重。对于这些非议,钱君匋向友人告白:“我不做守财奴,只要合适,一分一分地挣,一万一万地花。”钱君匋挣钱是有底线的。日伪时期上海有许多发财的机会,但钱君匋不为所动,保持着自己的人格操守,保持着民族气节。他曾以自嘲的方式刻了二方印章,一是“人间造孽”,一是“嫌其铜臭”。在其中一方印章的边款上他刻道:“(我)其实是个没钱的人,无所谓铜臭。不过姓了钱,就不免带着一些了。”其内心况味可想而知。


大收藏家421期:钱君匋,八绝老人,开挂人生

赵之谦“餐经养年”印


众美抱华

2017年10月19日~11月5日,“众美抱华——钱君匋的艺术世界”在浙江美术馆展出。此展由浙江美术馆、海宁市人民政府主办,海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钱君匋艺术研究馆执行承办。浙江美术馆7、8、9、10号四个展厅分别展出钱君匋书法、国画作品50件、篆刻原印40件,钱君匋藏品36件,及钱君匋艺术年表、老照片、谈艺录和研究钱君匋艺术的学术文章等相关文献资料,较为全面地展示了钱君匋先生的艺术风格、观点和成就。“众美”意指钱君匋先生涉及的艺术领域众多,并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抱华”则是钱君匋书斋名“抱华精舍”的简称,既指代钱君匋,也寓意钱君匋一生的艺术追求都以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为宗旨。


大收藏家421期:钱君匋,八绝老人,开挂人生

华喦中国画桃柳鸣禽 钱君匋旧藏


三万三千多天是钱君匋生命的全部天数。在这个生命长度中,他白手起家,创立全国首家音乐出版社——万叶书店;他装帧书籍一千七百余种;他作曲作词不下百首;他的诗集、散文集以及歌曲集时有面世,有几百万文字;他一生收集元、明、清书画珍品数千件;他先后刻印两万两千余方;作书作画更是难以记数……曾有媒体半开玩笑评说钱君匋集十大家于一生,说他是音乐家、书籍装帧家、书法家、篆刻家、画家、文学家、诗人、收藏家外加一个资本家。话虽有点调侃,但他以多领域的建树为见证,以九十多个年华的勤奋治艺为口碑,成功地释放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文化能量,众多的头衔名副其实,只是艺兼众美,总是有很多光芒被更耀眼的光芒所掩盖。

林乾良《艺术大匠钱君匋》

高逸仙《篆刻大家钱君匋的艺术世界》

陈梗桥《收藏家钱君匋先生》

邹萍《钱君匋朋友圈的秘密:与吴昌硕、于右任、鲁迅的交集》

周博《钱君匋封面设计中的字体设计》

钟桂松《难忘钱君匋》

徐正濂《钱君匋的艺术世界》

大收藏家421期:钱君匋,八绝老人,开挂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