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间谍之王理查德·佐尔格是如何暴露被杀的?

成朝利


“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孙子兵法》

释义为:凡是要进攻敌方的军队,要攻占的敌方城市,要消灭敌方的人员,必须首先了解敌方守城的主将、主将身边的左右亲信、负责传达通报的官员、守门官吏以及门客、谋士的姓名等有关情况,指令我方间谍一定要将这些情况侦察清楚。间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报人员,他们专门去收集、融合和分析取回来的情报,以方便给政府提供对策。也就是说,情报人员往往会渗透到对方的国家,进行情报的收集和研判。在这里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伟大的“间谍”—理查德. 佐尔格,重现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理查德•佐尔格(1895年10月4日-1944年11日7日),德国人,前苏联间谍。早年应征加入德军,参加过一战。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着教育和新闻工作,1919年加入了德国共产党,1925年加入苏联共产党,并在扬·卡尔洛维奇·别尔津(前苏联红军情报部部长)推荐下,被苏联红军总参谋部四部侦察机关录用。30-40年代在日本、德国等国长期从事谍报工作,为前苏联获取了许多有价值的情报。

一个由他率领的一支代号为“拉姆扎”的谍报小组在东京秘密活动着,他的身份是德国《法兰克福报》驻日记者、德国驻日使馆新闻专员。这个小组由前苏联、日本、美国、斯拉夫、波兰、德国、朝鲜、法国、英国、美国等九个国家的三十余名情报人员组成。另一个核心组员是日本人尾崎实。他的公开身份是《朝日新闻》记者、近卫文磨首相的私人秘书兼顾问,中国问题专家。其余的骨干成员还有日本合作人川合贞吉、宫城与德、法国驻日记者武凯利奇、报务员马克斯•克劳森及其妻交通员安娜.克劳森等。这些情报人员都是机智、勇敢的反法西斯国际主义战士,他们打入敌人心脏,出生入死,在没有硝烟的战场刺探德日等法西斯轴心国的战略核心机密。

1941年5月,刚刚上任的德国驻泰国大使馆陆军武官肖尔中校来到东京,他是佐尔格的好朋友,他向佐尔格透露了德国将于6月20日或者推迟二至三天进攻苏联的情报。佐尔格在认真分析和完全摸清这份情报后,用无线电及时的告知苏联最高统帅部:德国计划将于6月22日开始进攻苏联,总兵力约为170-190个师。苏联统帅斯大林并没有重视这份情报,还寄希望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坚信德国人不会打过来,结果毫无准备,边界上的兵力不足,结果被快速突破。苏德战争的爆发和进程充分证实了左尔格的正确,从此斯大林开始重视“拉姆扎”小组的情报。
就在德军长驱直入逼至前苏联首府--莫斯科城下,苏军统帅部在制定反攻计划时针对是否可以调用西伯利亚集团军(对付日本关东军)举棋不定。西伯利亚集团军是当时前苏联惟一的一支能够执行战略反攻任务的机动力量,如果将其调往莫斯科前线,东线的防御就会空虚,会给日本留下一个可乘之机,一旦日本关东军乘机进攻,将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但不西调西伯利亚集团军,就没有优势兵力向德军发起强有力的进攻。怎么办﹖就在这紧急时刻,佐尔格从日本给苏军统帅部发来的一份重要情报称:“1941年9月15日以后,可以认为苏联远东排除了来自日本方面的威胁”。据此,苏军统帅部迅速决定将西伯利亚集团军西调投入莫斯科会战的大反攻,终于使德军的进攻势头停在了莫斯科城下,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这个意义上说,正是佐尔格领导的“拉姆扎”小组,扭转了整个战局,挽救了前苏联,改变了二战进程。
不幸于的是,1941年10月“拉姆扎”小组,被日本反间谍机构——东京警视厅特别高等警察课(简称“特高”)破获,包括佐尔格在内的主要骨干全被逮捕。这就是当时引起世界强烈反响的“共产国际间谍案”,也称“佐尔格——尾崎事件”。随后它又引发了另一起所谓的“中共谍报团案”,上海情报科的一些情报人员也遭到逮捕,其中包括日籍中共党员西里龙夫等。虽然前苏联在五天后才获悉“拉姆扎”小组被破获,佐尔格等人被捕的消息,但由于当时政治的原因,前苏联对此一直保持沉默。1944年11月7日,佐尔格被判处绞刑,享年49岁。直到20世纪60年代,曾经是二战时期的法国抵抗运动参加者、后来成为著名导演的伊夫•恰姆比拍了一部《佐尔格博士,您是谁》的电影,影片迅速在西方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甚至还掀起了一股佐尔格热,也迫使当时的前苏联打破了长达数十年的沉默,追授佐尔格为苏联英雄,授予金星勋章。同时也为了纪念佐尔格,前苏联还把一艘油船、莫斯科的一条街道命名为以佐尔格。1965年,前苏联还发行过佐尔格纪念邮票。最终,还佐尔格一个历史公正。

战场上的硝烟弥漫,战争的激烈与残酷,都是政治的继续与延伸,然而,这种继续与延伸,还有一条看不见的战线,那就是间谍战。间谍即采取非法或合法手段、通过秘密或公开途径窃取情报,也进行颠覆、暗杀、爆炸、心战、绑架、破坏等隐蔽行为。间谍活动就是为某政府效力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政府是支持间谍活动的。最早开始,间谍是用来刺探军事方面的,但如今则蔓延至经济方面(俗称商业间谍)等各个领域。他们来之无形,去之无踪,但是他们把渗入国的国家机密带走。有时带走的秘密,会给该国家带来灭顶之灾。我们通常只注意炮火连天的战场,却往往忽视看不见战线上的谍报人员,其实,内行人都明白,战场上的胜负,其实多半取决于间谍战的胜负。没有谍报人员的国家,就等于没有对外看的窗户。


小白杨文化传媒


就佐尔格个人而言,他几乎无懈可击。

他是德国公民,德国纳粹党员,德国主流媒体《法兰福克报》派驻东京记者,纳粹德国驻日本大使馆的贵宾。他浪迹与日本上流社会,公开养日本情人。

谁也难以料到,他曾秘密去过莫斯科,加入了苏共,成为了红色间谍。

即使警惕的日本人发现他出手大方,购摩托、购汽车、为情人买钢琴等,怀疑他是德国情报人员,碍于日德盟友关系,也不敢深究。

有一次她的情人遭到日本警视厅质询,佐尔格居然前去警视厅抗议;“你们伤害了一位国际友人的感情”!逼得有关官员向他道歉。

这样一个牛逼高调随性之人,随会认为他是传说中的隐秘间谍王?

佐尔格为何暴露?

为了情报,仅仅靠查阅德国驻日本使馆机密文件显然不够,仅仅靠为德国大使奥特当军师套取情报也不够,他需要一个团队协作,这就是由苏共、日共党员为主、39人组成的“拉姆扎”情报网。其中有名成员叫尾崎秀实,居然是日本首相的私人秘书。

由于日本清共,一名团队成员被捕,他供出了几位情报成员,其中有一位成员经不起严刑拷打,又供出了佐尔格。

即使有人供出了佐尔格是苏联间谍,日本仍不敢轻举妄动。直到抓到了佐尔格的一个疏忽,才敢将他逮捕。

这个疏忽是;佐尔格接到秘密小纸条,通知他已暴露赶快撤离,佐尔格忙于带情人远走高飞,随手扔掉了这张小纸条,这件“间谍物证”,它后来落到了日本特高课手中。

由于苏联不承认与佐尔格有关系,在日本崩溃前夕,1944年11月7日(苏联十月革命纪念日),恼怒的日本对佐尔格处以绞刑。在临刑时,佐尔格要求刽子手去掉了他的黑头套,用低沉的俄语喊到;“苏联红军万岁”!从容就义。

1964.年,苏联追赠他《苏联英雄》称号,并发型了纪念他的邮票。现在,俄罗斯树有他的雕像,


谌人


佐尔格到底算苏联间谍,还是算第三国际的间谍,我闹不清楚,更闹不清这两者之间最后能有什么区别。网间还有一个传闻,说张作霖皇姑屯被炸,其实是佐尔格干的,这个就是瞎传的了,皇姑屯事件是28年六月初,佐尔格27年起一直在斯堪的纳维亚工作,直到28年7月回莫斯科参加一个第三国际的会议后,被苏军招募训练后,才走上间谍道路。

30年才来到远东地区的中国,跟张作霖扯不上关系。在中国佐尔格就以第三国际的身份,建立了一个情报网,后来回德国又以德国记者身份到日本工作,同样建立起来一个情报网,我认为就是这个网络架构上有大意的地方,最后牵连到佐尔格本人,他身份超然固然是一个优势,但因之组织不严密就是大意,没有他自己大意随手扔下那个最后成罪证的纸条,也会有别的事牵连到他的,因为他组织里被捕成员已经提到他,谍报机构还跟你讲什么证据?



一点证据没有,看在同盟国面子上不抓他,只是监控起来,他作为间谍的作用也就完结了。他41年被捕前,他的组织已经团灭,日本人早就怀疑到他,只不过以为他是德国间谍,才没动他,他组织成员大多有明显日共背景,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所以我一直认为佐尔格更适合当一个单线联系的孤狼,不因该组织一个谍报网络。他四一年被捕后,四四年在狱中被绞死,死后被苏联授予了苏联英雄金星勋章。


李三万的三万里


他用作密码的1933年德国年签,被日本特高课破译了。


太阳125933863


百度一下就是了,这种类型的问题只有唯一答案,自我发挥的空间都没有,回答就没意思了。


阿呆的老大


一个打火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