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方術」看我七十二變——變形術

「神仙方術」看我七十二變——變形術

七十二變

西遊記中,孫悟空有七十二般變化,經常能看到他變為小蟲,美女來捉弄豬八戒,在戰鬥中也經常藉助變化之術取勝,可以說孫悟空的一大部分本領都在變化術上。那麼古代傳說中的變化術是怎麼樣的呢?

易形變化之術,最早見於《禮記》、《左傳》等書。《禮記·月令》載“仲春之月,鷹化為鳩。季春之月,田鼠化為鴽(音ru)。季夏之月,腐草為螢。季秋之月,雀入大水為蛤。” 意思是說農曆二月,老鷹就變為布穀鳥;農曆三月,田鼠會變作鶴鶉;六月裡,腐壞的草就會變成螢火蟲;秋末初冬,鳥雀會入水變成蛤蜊。可見古人腦洞之大,想象力之豐富。

「神仙方術」看我七十二變——變形術

《左傳》:“昔堯殛鯀於羽山,其神化為黃熊,入於羽淵。”鯀即大禹的父親,傳說因治水失敗被殺,屍體化為了黃熊。後來關於大禹的傳說也提到,大禹化身為熊,開山治水,結果被妻子看見。妻子羞憤化為石頭。可見大禹這一系都有化熊之能。

時代較晚的《續漢書》也有一則關於人變為龜的故事。漢靈帝時,江夏黃氏之母,在沐浴時突然變成一隻黿(讀音:元,一種體型巨大的龜),後來遊入了大江中。後來人們還能經常看到她在江裡出現。她變成龜的時候頭上戴著一個銀釵,後來人們看到她的時候,那銀簪還在她頭上戴著呢。

以上這些都是被動變化,是一種本能體現,不是主觀可控,算不得神通法術。作為仙術的易形變化,是神仙方術和道教出現後才有的事。它指仙人經過修煉而能變換身形容貌的法術。

神仙傳記中,多有易形變化的故事。《神仙傳》中的左慈,就是一位掌握了變化術的異人。左慈因為做法戲弄曹操,被曹操派兵追殺。眼看要被追上的時候,左慈搖身一變,化為一羊,藏到了羊群裡。追兵一看傻眼了,總不能趕著一群羊回去吧,只好作罷。

「神仙方術」看我七十二變——變形術

王次仲化鳥圖

王次仲化鳥

《仙傳拾遺》裡的王次仲是古時的神仙,生活在周朝末年戰國時代。王次仲當時住在大夏山小夏山中。他認為天下紛亂,事情繁雜,文字的普及很重要的,而當時通行的篆體字,寫起來很費事不便於交流。王次仲就把篆體字、籀體字簡化成隸書,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認為王次仲改革文字為統一大業立下了功勳,就請他到秦國來作官,但王次仲拒絕了。秦始皇很生氣,又派了使者去傳詔讓王次仲入秦,並對使者說:“我征服了六國,統一天下,誰敢不服!王次仲一個書生,竟敢違抗王命,實在狂妄。這次你去召他,他如果再不來,就殺掉他,提他的頭來見我,以正法紀,看誰還敢傲慢抗上!”使者見到王次仲,宣示了秦始皇的詔命,王次仲還不肯去,隨即變成一隻大鳥振翅飛去。使者又驚又怕,跪在地上磕頭哀求說,“您這樣叫我怎麼回去向皇上交差啊,皇上非殺了我不可。請大仙可憐可憐我吧!”那大鳥在空中盤旋半天,落下了三根翎毛,使者只好拿著這三根羽毛回去覆命。

《十二真君傳》寫許真君在豫章遇見一個自稱慎郎的翩翩少年。許真君和他談話後,認出他是個蛤蚌變的妖精。江西連年鬧洪水,就是它在興妖作怪。許真君便要除掉他。那蛤蚌精知道真君識破了它,就逃到龍沙洲北邊,變成一頭黃牛。真君以道眼識破,於是變作黑牛與之相鬥。黃牛鬥敗,負傷而走,黑牛緊追不捨,終於迫使蛤蚌精逃入預先設置的陷並。

變化術還可藉助符咒施之於人,使人變化。《冥祥記》載,魏朝時期,尋陽縣北山中的土著人有一種法術,能把人變成老虎,其皮毛、花紋、爪子和虎牙,都與真老虎一樣。鄉人有個叫周畛的人,派奴僕進山打柴。這個奴僕有妻子和一個妹妹,也與他一同進山去。進入山中,奴僕就對她們兩人說:"你們暫且爬到高大的樹上去,我給你們變個戲法"。兩人依言爬上了大樹,奴僕隨即鑽進了草叢之中。不一會兒,只見一隻大黃斑紋老虎從草叢中竄了出來,張牙舞爪,十分可怕,把那兩個女人嚇壞了。老虎這才回到草叢中去,不一會變回人形。奴僕對她們兩人說:"千萬不可對別人說這事"。但後來她們還是向人說了這事。周畛聽說後,就用烈酒將奴僕灌醉,叫人解開奴僕的衣服直至赤身裸體,仔細察看,沒有發現一點異常。最後在奴僕的髮髻中發現一張畫有老虎的紙,老虎旁邊有符咒,周畛偷偷拿去抄錄下來。奴僕醒來後,周畛就叫來盤問。奴僕見事已暴露,於是才說出了來龍去脈:"以前我到土著人那裡買糧食,有個土著法師說有這種法術。於是我就用三尺布、數升米、一隻雞、一升酒,換得他傳授了這種法術"。

易形變化的故事,寫得最生動的自然是神魔小說《西遊記》,裡面的孫悟空會七十二變,手段不如師兄的豬八戒,沙和尚,也有三十六變。其他妖魔鬼怪,無一不能變化。甚至可以說,沒有變化術,就沒有《西遊記》中那麼精彩的故事了。可見西遊記成書的明朝時期,人們對易形變化術已經極為認同,將其視為仙家的基本本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