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啖蟹季

螃蟹从长相上来看,实在不是什么好看的动物。相较于红彤彤的小龙虾,灰色圆壳的螃蟹显得有些黯然失色,只有将它蒸熟或者煮熟,变成橙黄色之后,才如此勾摄食客的心魂。

又是一年啖蟹季

唐代诗人李贞白形容螃蟹的丑陋:“蝉眼黾形脚似蛛,未曾正面向人趋”;元代作家李祁说得更难听:“(螃蟹)生也微,其为形也不类”;在陕西,有人还将螃蟹视为怪物,将其曝干悬于门楣,驱赶病魔鬼怪。

又是一年啖蟹季

中国人吃螃蟹的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至2000年前左右。《晋书·列传·毕卓》记载,千百年前,东晋太兴末年的吏部侍郎毕卓嗜酒成癖,喝酒不分昼夜,以至于丢了自己的差事。毕卓不但好酒,饮酒的时候,还需要好菜来佐酒,当他第一次以蟹下酒时,连连赞叹:“天赐美味也!”于是乎,他“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泊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这段持螯饮酒的故事至今被传为佳话,毕卓也被后人奉为第一个品出螃蟹美味的“蟹神”。

又是一年啖蟹季

到了宋代,诗人徐似道对蟹也不嫌其丑,反而赞颂其美。他说:“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 “辜负腹“,你不吃螃蟹,岂不是辜负了自己的肚子?清朝《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对螃蟹也是一片痴情,他借林黛玉咏蟹:“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近代著名学者章太炎的夫人汤国梨也留下颂蟹的佳话, 她说:“不是阳澄湖蟹好,人生何必住苏州。”其实,现在不仅阳澄湖的蟹好,苏州、无锡一带的太湖流域,乃至苏北的洪泽湖流域,螃蟹都很鲜美。

又是一年啖蟹季

其实,我最喜欢清代戏曲理论家、美食家李渔对待螃蟹的痴情态度。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天下食物之美,无过于螃蟹者”。又说:“江南之蟹,含山珍海错而较之,当居第一”。于是他每年都存好一笔银两,等待蟹季的到来,之后每日都要吃蟹,从螃蟹上市,到寒冬蟹期结束,可谓对螃蟹情有独钟!

又是一年啖蟹季

李渔不仅爱蟹,还教大家怎么去吃蟹。他在自己的作品《蟹赋》中,把吃蟹的程序和品味的心得,交代得一清二楚:

“先美其匡”,就是先揭开螃蟹的背壳,尝尝壳中所藏的“黄金”、“白璧”的美味,众所周知,“黄金”是母蟹的蟹黄,“白璧”是公蟹的蟹膏;接着“再品其瓤”,剥开蟹壳,是蟹身:“胸腾数叠,叠叠皆脂,旁列众仓,仓仓是肉”,这一块要细细品味,其中的脂和肉“油腻而甜,味甘而馥”,恰似“琼膏金粟”的美味;最后才是“断足折螯”,他说:“足折两开,势同截竹,人但知其四双,谁能辨为十六?二螯更美,留以待终。”

又是一年啖蟹季

对螃蟹如此得偏爱与细致的研究,无怪乎后人称李渔为“蟹仙”!

螃蟹正是肥美之时,你吃螃蟹了吗?

又是一年啖蟹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