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38110」这个小区有一户老人特别多,其他业主不干了


随着老龄化趋势的进展,

老龄产业也日趋发达,

各种养老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林立。

一种小区内设立养老院的形式

也悄然流行起来。然而,

将养老院设在小区住宅楼内却颇受争议,

成了困扰在业主们心头的一块“心病”。

日前,市民陈先生致电

本报新闻热线3838110。

陈先生说,

他和老伴因为受不了吵闹,

从小区搬出来了。

//

一楼整层八户成了养老机构

//

陈先生说,他和爱人住碧桂园小区466栋,这是一栋11层的建筑,一楼各户都有院子。一开始,他并不知道一楼整层八户成了养老机构,只发现一楼老人特别多,有时大门开着,从门外往里看,发现一户住着好几个人。

从外面看,各户院子是联通的一个整体,院子里每天有很多老人晒太阳、散步。“夏天天热时,一走进单元门电梯口,就能闻到一股气味,毕竟都是老人。有时晚上噪音也大,老人有个头疼脑热的也正常。”在陈先生看来,“我们买这里的房子,就是图个清静和环境好,没想到一楼成了养老机构,这与自己当初的预想太不一样。”

日前,记者来到碧桂园小区466栋,果然看到一楼有不少老人进出,一层共八户,都贴着统一风格的对联,有几扇大门是开着的。

记者走进其中一间,发现三位老人正在客厅打麻将,房间门口贴着房间号,类似宿舍或宾馆门口。“一个月多少钱,怎么收费,你去院子问问穿白衣服的。”一位老人抬头说。记者穿过客厅来到院子,发现整个院子是相通的,有的工作人员在打扫,有的工作人员在摘菜,院子里晾晒着很多风干的咸肉。八户都是相通的,每户走廊上都有老人晒太阳或聊天。

“我们这个养老机构开了好多年了,一整层都是买下来的,自己的房子。老人情况不同,费用不同,能自理的每月2400-2800元,不能自理的每月3000多元。”

一位穿白衣服的工作人员说。她告诉记者,养老机构里有五六十位老人,这里的服务很到位,伙食也好,不少子女都愿意将老人送来。至于居民反映的气味噪音问题,她表示“没有噪音也没有气味,不然楼上住户还不吵啊,这么多年都好好的。”

而陈先生说,他和老伴因为噪音和气味的问题,一年前已搬回到市里居住。房子一度对外出租,“连租客都说夏天有味道,后来不租了,现在房子空着。想卖房子,估计价格也会受到影响。”陈先生多次找到物业反映此事,但也没有结果。

//

住宅楼内能否开办养老机构?

//

记者昨日联系了三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一位负责人表示,这属于将城镇住宅改作商业用途,是改变房屋使用性质的,需要提交所在地居委会或小区业主业委会出具的有利害关系业主同意其经营的证明。

今年9月份,龙湖街道办、民政、市容、市场监管所等多部门联合上门,要求养老机构离开住宅区,对方当时也表示尽快离开,但至今仍未有动静,“我们马上将再次派人去现场督促该机构尽快搬离住宅小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