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孩子进行英语启蒙?

喊wo臭小猫


说实话,我也是众多信誓旦旦想要给孩子做英语启蒙的妈妈群中的一个。这个决定在孩子一岁多的时候,就定下了。那时候,对孩子的英语启蒙,毫无头绪, 于是,我买了一些书回来看,也听了一些讲座,各种关于英语启蒙的文章。总之,有用的,没用的,都看了不少。算是有过几个月的理论摸索和学习,我想通过别人的经验的分享找到适合自己家情况和孩子特点的启蒙方法和路线。

在我的准备工作做了一段时间后,我给自己放了假,等等再说。(现在回想起来,孩子学习这个事,你时刻都得在做准备工作,因为孩子长得太快了。)因为我家孩子的中文表达能力是在2岁4个月的时候, 才有了突破式的进展, 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很快什么都会说了。我想这就是孩子语言的爆发期吧。在孩子的中文表达还不错后,我才真正开始孩子的英语启蒙。在那之前,我就只是随便地根据孩子的喜好给他放放英文童谣。英文绘本读得很少, 也没读过分级读物。到目前为止,虽然我们的启蒙时间不长,但是我很有信心说我们的短期目标--培养孩子对英文的兴趣 ,算是达成了。

具体表现:

1)接纳英文童谣,并且开始了简单的跟唱。

2)愿意听原版的绘本和分级读物。每天晚上都能坚持和妈妈一起听,玩。

3) 能接纳妈妈说简单的英文,渐渐开始了互动。(在中文变得越来越强势的情况下,有时候也确实存在孩子不同意我在他面前说很久英语的情况。)

4)在整个英语启蒙过程中,大都是愉快的亲子互动,母慈子孝,很少有鸡飞狗跳。

我对孩子在英语启蒙的期待上,3岁前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为主,希望孩子以后有英语学习的内驱力。我相信孩子如果有着很好的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内驱力,并且方法得当,一些具体的听说读写的目标并不难实现。 启蒙一段时间,我需要对自己和孩子过去的摸索做一个小小的总结和思考,这些也分享给大家。

1. 我的理论扫盲

都说英文启蒙越早越好,有什么科学的理论依据做为支撑。以下几点是我比较认可的,觉得有价值的,也是我自己的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和孩子的表现让我有比较多感受的。

1)二语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理论:语言学习分「学得」与「习得」两种。

学得(Learning):

有意识地学习和研究语言。比如,我们上学时背单词记语法刷题应试;

习得(Acquisition):潜移默化自然而然的无意识获取语言。比如,我们从小习得母语的过程,并没有经过刻意的按部就班的学习。

研究表明,语言的建立是以脑细胞之间的链接作为前提条件的,儿童的大脑具有强大的可塑性和弹性,在语言的处理过程中,可供链接的细胞数量更多也更为活跃,因而更容易用习得的方式获取语言技能。

越小习得的母语和二语会存储在大脑的同一区域,也就是「布洛卡语言区」,这也就决定了儿童最有可能运用和母语一样的机能,达到接近母语的程度。

我非常认可这一理论, 但是我在践行的过程中,我还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孩子的状态进行了调整。在我家孩子的中文还没说得很流利的时候,我并没有大量跟孩子说英语,首先我确实存在英语口音的问题,我希望孩子更多的听原汁原味的英语,也会经常忘记去说英语,没有在家说英语的习惯,突然之间有点转不过来。另外,我也并不想在孩子需要很多的亲密互动和交流的时候,语言成为我们的一大障碍。

要实现这个自然习得的目标,我们需要创造真实的语境,大量的接触,有交际的需要, 交流互动。这种“处于目标语中”的环境是英语习得的重要条件。从内心来讲,我是特别希望去做到的,可是,实践起来也是有很多问题。如果不能百分之百做到,我想也不要勉强,尽力而为之就好。搞得自己压力太大,反而陪不好孩子。

2)母语负迁移理论

其实这也是中式英语的来源。按照母语发展规律,孩子2-3岁时会出现中文强势地位,而母语一旦呈现强势,就会形成「母语语言习惯」,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影响英语的学习,使得从接触到接纳一门新语言的适应过程更漫长。

而在母语还没有根深蒂固之前,在自然语境中习得第二语言,母语的负迁移现象很少,轻松get英语思维和地道英语的概率要高得多。

这个在我自己的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其实是非常明显的。很多的英语的表达真的很不地道,大都时候说英语,都是先在脑海里呈现中文,然后再翻译。所以,我特别希望孩子听读原版的英语,在他比较小的时候建立起比较好的英语的思维。这对与他以后的深入学习都是有很大的帮助。

2 . 我的实践感受

1)听力先行,听什么?

听说读写的顺序,这是获得语言的最佳路径。目前,孩子最重要的是听,而在听得路上,我其实是走过一些弯路的。在孩子一岁多的时候才开始给孩子听英文童谣,让我有点遗憾的并不是这个时间,而是我给孩子听的资源上。

我们都知道,在教婴幼儿说话的时候,我们需要用清晰,简洁的短句和孩子交流,并且在生活中需要用实物和语言联系起来,以帮助孩子建立起最基本的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而在英语的听上,现在我觉得英语的习得也是一样的道理。就是给孩子听的东西, 要遵循”可理解性输入“的原则。试想,我们天天听德语,能学会说德语么。我想对于孩子也是一样, 如果我们给他们听得东西超过了孩子理解能力,我想这和噪音一样达不到任何的效果。所以我现在对市面上所说的“磨耳朵”是持保留意见的。

我最早给孩子买了一套鹅妈妈童谣,很厚的一本书和一张CD,我听了一些, 有些真是太绕了,我自己都跟不上。于是,我又买了一套WE SING ,应该是有20本书, 收到后,吓了我一跳,太多了,分为好多的主题,图画很少,都是普,歌词和翻译,总之,这两套资源真是让我觉得这个功课做得失败。其实童谣本身没问题,只是书的形式不利于帮助孩子去理解童谣的内容。到目前为止,这两套书都被束之高阁了。

后来我发现有经过整理的童谣图画书,其中的童谣大都也是来自于鹅妈妈童谣和WE SING,这些童谣都是经过精心选择,能让孩子容易理解和跟唱的,并且配有图画帮助孩子理解,有的还出了动画。 目前我家用得最多的是07版的语感启蒙。我觉得这套资源的优势首先是由简到难, 循序渐进; 另外每一首童谣都分为四个部分,Flash,Move, Action 和Family. 这个对于我这个舞渣妈妈来说真的省去了很多麻烦。不用再绞尽脑汁想办法怎么和孩子随着童谣的旋律起舞了。

除了童谣,有声绘本也是特别好的选择。 现在的原版绘本真的做得特别好,有朗读,有唱读版,对于零基础的孩子,唱读版的原版绘本其实更受欢迎。配有非常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画,又能让孩子理解音频的内容。这样的输入更加有意义和有效。

目前我们听了比较多的卡尔爷爷,苏斯博士,Julia,Andury Wood 的作品,廖彩杏书单系列,牛津阅读树第一阶和 I can read 预备级。

对于动画片,虽然有不少声音觉得这也是很好的听的资源,可是,我目前并没有在我家孩子的身上看到其优势。(可能也和我的引导和孩子的英文能力还处在输入的阶段有关)从我家孩子的表现上看,他看中文就比较容易学到一些新的表达, 可是,他也看了一些英文的动画片,吸收起来,感觉特别慢,甚至,我在想,估计是零吸收。因为,我家孩现在能我说出来的英语都是我跟他说的或者童谣,绘本里的。所以,我想,如果没和孩子一起看动画片,没有看完后的梳理和运用,我觉得,通过随便看看动画片来帮助孩子提高听说的能力,有点不太现实。

除了上面提到的童谣,有声绘本和分级读物是比较好的听力素材外,其实最重要的,最有效其实还是亲子对话。对于这点,我也是有点担心自己的口音和语言是否地道的问题的。我的解决方案是尽量使用绘本和分级读物中的语言,将其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这样也不断加深了孩子的印象。比如在孩子玩滑梯的时候,我就会跟孩子说牛津阅读树的场景英语:Get on , go on the slide , up you go. 喊孩子吃饭的时候用Where is spot 等绘本里的表达:Good boy, eat up your dinner. Below on it , it is too hot for you. 穿衣服的时候,就给他念上一遍 Julia的 Hippe has a hat.

在亲子英语的表达过程中,其实能难倒我们的不是表达是否地道和准确,而是表达的多样和丰富性。比如每次坐车都要系安全带,有多少种表达呢: buckle up,fasten your seatbelt 这两个是我常用的,Strap yourself in , put on your strap 却是非常地道的表达,我以前都没见过。所以,我们和母语国家的人沟通,人家换个马甲就不认识了。真实的语言环境其实是很复杂的, 孩子表达的丰富度,才真是任重道远。

2)孩子最爱的英语启蒙法-TPR

随着童谣唱一唱,舞一舞,跳一跳,是我家孩子最喜欢的方式。在我的亲测过程中, 这种方式是我家孩子每天晚上能持续得最久的,比读英文绘本要长很多时间。孩子更愿意跟随童谣一起唱, 而绘本,只愿意听。 这个在英语的教学中,也就是TPR。

它的全称是: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

这是美国加州圣约瑟大学心理学教授詹姆士•阿歇尔(James Ash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这种方法倡导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身体动作教外语。全身反应法他主要是根据大脑两半球的不同的功能,右脑主要是形象思维,左脑主要是逻辑思维,强调要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的发展。因此它强调要在真正的情景里面来进行教学。

根据学语言本身的规律,从小孩学语言的角度来看,首先是要学习听的能力,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发展成说的能力,再发展成读和写的能力。Total physical response主要在听说方面的运用。

TPR在使用的过程中,因其生动而形象,它能很好地抓住我家孩子的注意力, 提高并且保持孩子的兴趣。这个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往大一点说, TPR协调左脑和右脑,能促进孩子的平衡发展, 通过听觉来吸收信息,是由左脑来完成的,而将这些信息用肢体动作表达出来是通过右脑来完成的。

我体验过一些在线的和线下的课程,对于低龄幼儿,他们的教学方法也是TPR。其课程基本上是定位在孩子的认知需求上。 上文中有提到过我们用的童谣是《语感启蒙》,我觉得这一套是符合TPR思路的,特别容易在家践行的童谣,每一首都有简单易学的动作,我和孩子就是这样跟着视频学的。在一遍又一遍的练习中,孩子感受到了无穷的乐趣,也能习得很多的表达。

孩子的英语启蒙之路很漫长,需要妈妈很多的耐心和毅力,可是,我觉得当我们将这一件事情当作自己的爱好去体验的时候, 一切都变得很简单,美好。


昊妈笔记


英文绘本啊,这个是最好的材料呢,你可以去当当搜索“一条很饿很饿的毛毛虫”,那一系列都很好呢~

还有就是英文动画片和一些歌曲~

我这里有一些英文绘本,不过是电子版的,如果有需要可以这里留言给我你的邮箱,或者私信我,“senwen6”,备注悟空问答,我分享给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