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中原王朝曾先後被蒙元和滿清所滅,但為什麼有些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河洛大公


這種問題不能簡單的用“恥”和“榮”來理解,任何事情都有對立的兩個面,同樣的觀點有人贊稱,肯定也有人反對,這就是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而世界萬物的陰陽平衡,也就是唯物論者和唯心主義的本質區別。



如果我們把整個事件剖析的很露骨,一部分人會拍手稱快,因為他們找到了發洩積怨的出口,好似看到了苦海明燈。同樣也會被一部分人罵的體無完膚,因為你的論調似乎擾亂了時代主題,甚至毫不猶豫給你扣一個承受不起的帽子。

大凡為榮的人,都有一種“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豁達,因為他們眼中的蒙古人差點征服了全世界,這是一種多麼引以為豪的光榮。同樣,滿族人給中國貢獻一個實實在在的版圖基礎,不然的話我們那裡會有雄赳赳,氣昂昂的大公雞。所以,這樣的虛榮很實惠,讓一部分連拒絕的勇氣都沒有。

而感到恥辱的一類人,都有一種“嫉惡如仇”的江湖豪氣,因為他們認為漢民族德才兼備、武功天下第一,最有資格雄居武林盟主之位。而那些蠻族,既無治國興邦之才略,也無海納百川之胸懷,更沒有虛懷若谷之高瞻遠矚。而他們只會禁錮人心、荼毒生靈、欺壓安善、閉門造車,自己不但不思進取,還要廢了所有人的武功。


從客觀上講,我們既不要盲目崇拜蒙元,也不要刻骨銘心的痛恨滿清。每一次的社會變革都是在推動時代的進步,雖然結果有時候差強人意,但是歷史的滄桑變化,全部遵循著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所謂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就是這個道理。而中華文明的延續必定是一次又一次的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感謝朋友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這句話莫名?

每個王朝都會壽終正寢,自然規律

不是引以為榮

而是歷史的無情拋棄

蒙古尤其是清也是華夏一分子

基因測定滿屬東夷

典型華夏族人

歷史己過這麼多年了

橫在南北的長城只剩一點

難不成,南北之間的心裡長城,傲然獨立

我想說,每個朝代有存在的群眾基礎

也有失敗的群眾基礎

清能存在這麼多年

必然是受大多數百姓認可

不管你承不承認

歷史就擺在眼前

別裝駝鳥了!醒醒!

漢族之間的朝代更新正常

換個少數民族就不正常了

漢人也是華夏一支

是匯合許多己消失和還在的′不少民族

也有胡化的漢人攻打漢人

如西夏梁太后這個胡化的漢女,經常主動打北宋

也有主動漢化的胡人,這類最多

鮮卑,遼,金,等

歷史已如長江東逝水

各民族早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更統一在中華文化這旗下

都是愛國勤勞的國人

天天把這些論調拿來秀

傷的是手足同胞的感情

無聊也無趣,


蓉兒是傻瓜


客觀來講,這兩段歷史,一直都是很敏感的問題,特別是今日“蒙元非中國化”觀點的流行下,討論對立的人越發多了起來。



題主大概是支持“蒙元非中國化”這個觀點的。

而不才在下,其實並不支持這個觀點,但也不反對。

原因有兩點:

其一,支持這種觀點,就很難去釐定這兩段歷史裡面前後接近400年時間裡,生活在兩個王朝統治下的漢人,他們算不算中國人?這兩個時期內所出現的文化傳承到底算不算還是我們的華夏文化?

其二,反對這種觀點,但又很容易抬高侵略者的身價,就好像強盜搶了家裡的東西,然後搖身一變成為了主人以後,我們還要認可他,這種滋味很不好受。



所以,其實我個人是極其困惑和矛盾的。

但我知道一點,那就是每一個糾結這個問題的國人,其實都是愛國的。正是因為他們愛國,所以才會去爭議,去正視這兩段歷史。

支持的朋友在意於兩個王朝對我們文化的摧殘閹割,對我們祖先的屠戮和奴役。之所以在意,是因為不願意重蹈覆轍,是為了痛定思痛,重拾文化自信。

而反對的朋友,關注的是現代中國的團結與穩定,警惕民族主義抬頭,畢竟民族主義已經無法適應且一定程度上阻礙當下的社會發展了。他們的出發點也是極好的,因為人活在當下,應該珍惜來之不易的安定團結。



看到這裡,一定會有朋友噴我耍滑頭,兩頭不討好,毫無立場,毫無節操。

可是,看歷史,本來就不應該帶有任何立場的啊。如果你帶著預設立場去看,你只會越來越偏激。

雖然說每一段歷史都是當代史,但是我們要從歷史中汲取的是經驗教訓,而不是高舉歷史的大旗,去解讀自己需要的東西,這是不太好的事情。

蒙元,滿清已是昨日煙雲,而我們的文明,我們的文化,依然傳承自這片土地上所孕育的文明,我們沒有變成日本人,歐洲人,美國人,到現在依然還是中國人。所以這兩段歷史,你否認了,你承認了,都沒有改變我們還是中國人的事實。

所以綜上,我們不要給不支持這種觀點的朋友扣上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帽子,因為他們同樣可以給支持這樣觀點的朋友扣上“分裂祖國,大漢主義”的帽子。

這才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爭論可以有,不要扣帽子。


緣説


問這個問題居心不良,古代沒有中國,只有天下。元滅宋入住中原得天下,明驅元得天下,元附庸於明,後金同樣歸屬明,後金滅元,順滅明,吳三桂投降。後金滅順得天下入主中原,改國號為清。

照我看其實都是內戰史,誰戰敗就歸屬於誰,不然金滅遼,元滅金,金又滅元這算什麼呢?其實都是想一統天下罷了,身處東方,每個民族都有一統天下這個概念。

奈何上古時代沒有歷史存在,要是扯祖宗之類,估計整個東亞都能聯繫到一起,包括日本和韓國,因為歷史上中原帝國每次被推翻,都會有後裔跑去邊境延續國祚。

遠的或許不瞭解,但近的國民黨雲南滇軍殘兵,戰敗後不照樣跑去邊境繼續給臺灣效力嗎?南明後裔果敢族是怎麼來的?說是果敢族,其實就是明朝漢族,只是現在有記載歷史,所以大家都知道,而上古時代沒有記載所以不知道。

傳說上古五天帝之首帝俊,妻子羲和曾在東方誕下十二個太陽呢!那麼東方是哪裡呢?傳說扶桑大帝是東夷人老祖,那麼東夷人在哪裡呢?要知道古日本可是就叫扶桑,那日本鬼子是不是扶桑大帝之後人呢?上古時代的歷史實在不好扯,因為扯起來幾乎把整個東亞都能聯繫到一起。

西域有記載是漢時代納入中原,可傳說西王母的瑤池仙境就在崑崙山啊!是不是說上古時代西域就是中原一份子呢?所以上古是個神奇的年代,因為沒有歷史記載,所以很難扯種族分支問題。



東亞第一噴王


東北強大的標誌:

最初的鮮卑人從大興安嶺南下,蘊育了大唐。



300年後契丹人走同樣的路線造就了大遼。



金不走了,成就了準河以北。



北元也是從科爾沁草原雄起。



大清帝國造就了1380多萬領土的國家。東北富饒美麗的上地,歷來以振興中華為己任。



秦朝,犬戎族。

隋唐,鮮卑族。

大遼,契丹族。

前金,女真族。

元朝,蒙古族。

明朝,回族。

清朝,滿族。



從漢族這個詞誕生的那天,就是少數混血民族大合集,只是中國成立後分不清你是什麼血統才統一歸類為漢族!!!



中國人都認為自己是“炎黃子孫”,但根據考究

黃帝發源於今天的甘肅慶陽到天水一帶,

炎帝發源於隴東到陝西的黃土高原地區

這些地區實際上並不屬於中原。

“這些地方一直被承認為北狄。

請問,你又是什麼東西的產物呢?



我們自古就不是單民族國家,我們56個民族。都是一家人,任何想試圖挑撥民族和諧,暗地裡分裂祖國的組織,等待你的將是法律的嚴懲。


笑似花解語ID


中國大漢族是主人,而其他族都是客人歷代因各種原因在華定居,與漢女結婚後成為中華民族的一員,幾次民族大融合漢族人數漸多,尤以甘肅甘谷羌族一萬多人全轉為漢族,為什麼叫伏羌人將甘谷世代叫伏羌。漢族兩次亡國,一次宋朝後期亡國,元達子侵略亡國,後由漢族人朱元璋恢復漢族政權,重用了十個回族大將,到明朝後期又讓滿族人侵略亡國,後由太平軍`捻軍、小刀會、回族起義為復大漢中華到處打擊滿清政權,終於在孫中山的領導下推翻了外族統治政權建立由正統的漢族人民的政權中華民國。而任何少數民族如果坐了江山還是亡國,只有各民族幫助漢族人民的中華政權才是正路,否則,不是正統與傳統文化。我的主觀看法是否有異義?


手機用戶70141360776


這一位說得最明白了。贊同!

鑫挺83563181

15小時前

歷史上中原王朝,為什麼幾次亡國?政權多次落入僅佔全國人口不到1%的少數民族 之手,五代十國,蒙元,滿清,佔全國99%的漢族,累計被少數民族統治了幾百年之久,為什麼漢人不團結反抗呢?主要是因為儒家的教化,閹割了漢人的尚武精神,人與人之間充滿虛偽,欺騙,背叛,內訌,懦弱,假仁,假義當面一套,背後一套互相拆臺,這樣的價值觀念,又怎麼能夠團結,抗敵不做亡國奴呢???


三維命理傳授


有一個疑問曾困擾多時,我們在強秦和盛漢時意氣風發、傲視天下的國民們。為何到了晚清時,已變的庸庸懦懦,猥瑣不堪?那些昔日令外敵心驚膽戰聞風逃遁的大國雄民們都去哪了?



搞清楚這個源頭問題,題說之問也迎刃而解。國家的狀態,最多來源於其國民的精神狀態。

一、民眾的精神和思維,與統治者的引導和控制息息相關。觀歷朝歷代,無不將愚民之策作為國家施政重心。如秦焚書,漢獨尊儒術,清文字獄,歷朝科舉。控制住民眾之精神,就可使不生反抗之心,就可使國政安定,就可萬代江山。



於是統治者們有意識的將“皇權至上”作為治國最高準則,“忠君”為民眾第一大事,並將這種思想作為主流,滲透每一人的腦中,不遵守就是大逆不道,就會受到最嚴厲的懲罰。他們將大部分的人捆綁到土地上,讓少數掌握知識的人醉心功名,收為己用。



二、蒙元、滿清時的特殊性。每個人看待問題多基於自身的角度和立場。如遼宋時,遼之疆域、武力遠勝宋朝,為何那個時代稱“宋”不稱“遼”?因史學家慣以中原政權作為“正統”。中原政權又是什麼情況?大多是以漢文化為核心的統治集團所建立,這就讓佔有國家絕大多數的漢民族有認同感、歸屬感。

而蒙元、滿清在當時屬於佔有極少數的“外族”建立起的中原政權,是少數族群凌駕統御大多數族群的情況。施政期間造成了事實上的族群不平等,不能獲得佔大多數漢民族的認同和歸屬感,思想或感情上是基於排斥的態度。


而在初期融合過程中,這種精神上的不接受,造成事實上最強烈的反抗。對於統治階層,則不惜以大肆鎮壓和屠戮作為壓制手段,後續再從精神上消滅抵抗的因素,以強制民眾屈從他們的統治。

這就能理解,為何在蒙元、滿清初期為何如此血腥暴力,在局面穩定後,又對思想控制如此嚴厲。如清時強行剃髮,就是要以事實上的改變迫使精神上的服從。如清時為何大興“文字獄”為歷朝最盛。控制民眾思想,不惜以酷刑暴力作為消弭反抗的手段,甚可稱作奴化過程的精神閹割。



那些以蒙元滿清為榮的人,正是隻看到疆域的遼闊,而未看到民眾之悽慘。遼闊疆域是建立在暴虐的基礎上,建立在蹂躪民眾的基礎上,是少數人的,而非大多數人的。生存於這種狀態中的民眾,毫無尊重幸福可言,又怎能發自內心的去認同去支持。

而蒙元、滿清所不同的是,蒙元的歧視政策更為露骨殘暴,如“四等人制”。滿清統治者逐漸認同漢文明並以漢化統治緩解矛盾。因而蒙元幾十年則滅,滿清持續數百年。



很慶幸中華文化的強大生命力,將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緊緊凝聚在一起。雖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都高度認同這就是屬於自己的國家,也是屬於所有人的國家。中華民族,本就是經過漫長的遷移融合,形成的一個擁有共同文化,共同歸屬的群落,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又何分彼此。



百味乾坤


這與思維方式有關

中國是阿Q的故鄉

不管經歷多麼巨大的苦難

能不失體面

再自我安慰

就算過去了

元、清之屈辱總算找到

埋頭之沙

集體成鴕鳥

把十家人用一把菜刀

剃髮易服

都當成吾皇體恤百姓的特別方式

都當成中華文明香火不斷的繼承者

一下子就有了天下一家

世界大同的驕傲

阿Q們經常探討歷史上哪個朝代

國土最遼闊

要麼曰元要麼曰清

歡天喜地

莫名其妙。

其實還不止這兩次

鮮卑、匈奴、羌、羯、氐

都曾經統治中原

北魏先後建都於大同、洛陽。

弱,需要找原因

而不是遮羞布

為什麼?

人口是人家一百倍都不止

據說比人家還先進

卻被揍得鼻青臉腫。


透視線


題主所說的,應該就是網上吵的沸沸揚揚的“元清非中華”或者“崖山之後已無中華”這種論題。

首先我先說說我的史學立場,我同意“元清非中華”,但是不同意“崖山之後已無中華”!

元清非中華

“中華”就是中原華夏的簡稱,所以我認為它是一種文化概念。

中華民族說的是漢語,寫的是漢字,學的是禮學。 它有自己的獨特的生活習性,風俗文化。

而元清兩族是蒙古人和滿人,他們也有自己獨特的語言文化生活習性等,和漢人並不一樣。就算後來漢化了,和我們一樣了。但是那是入關以後的文明同化。

就是因為元清有自己獨立的族群,所以我並不認為元清是中華。



崖山之後已無中華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歷史悠久而且沒有斷層的文明!

“崖山之後已無中華”,應該是出自錢謙益的一首詩,原文“海角崖山一線斜,從今已不屬中華”。

這裡的”中華“其實不是指代的文化,是指代的政權。也就是說,崖山之戰以後,華夏大地已經不屬於中華政權了。錢謙益是借古喻今,明朝滅亡了,天下也不屬於中華政權了!

不可否認蒙滿兩族的入侵對中華文化是有影響的,但是更多的還是被我們影響。畢竟中國這個大環境充滿了本土文明,蒙滿兩族不光人數少而且文明程度低。

所以,中華文明並沒有滅亡,從南宋滅亡到如今中華文明依然存在!這是世界共識!




言歸正傳,為什麼有些人支持蒙滿入侵的元清兩朝呢?

如果支持者本身就是蒙古人或者滿人呢,或者家裡某位親人是蒙古人或者滿人呢。出於對自身民族的擁護,出於對家庭親人的愛護,支持元清的統治也就正常了。

將心比心,因為我們是漢人,所以不喜歡別人說漢人朝代的壞話,那麼又有哪個民族喜歡自己的民族榮耀被人嘲諷和踐踏。

元清是蒙古人和滿人的輝煌,我們沒必要喜歡它們,但是絕對不能汙衊詆譭。這是我們對待歷史的態度!

如果家庭裡有某位親人是蒙古人或者滿人,比如說自己的雙親。那麼在我們因為歷史原因嘲諷甚至辱罵他們的時候,誰看了也不舒服。他們必然為了家裡的親人而支持元清,這也是人之常情!

還有一種人,這種人比較少,就是因為網絡暴民的攻擊厭煩透頂,開始反對漢人正統王朝。雖然談不上喜歡元清,但是如果可以利用元清攻擊那些人,他們也樂意為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