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拿破崙和希特勒都犯了同樣的戰略錯誤?

談文論史


有句話怎麼說來著,“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確實,我等作為已經發生的歷史的局外人與旁觀者,總是覺得歷史上很多錯誤不該犯,不過如果換個角度想想,我們成了局內人的話,也難保不會如此行事,因為啥,因為人性固有的特點:人總是高估自己實力,尤其是名人,有了成就就更加膨脹,就越覺得自己無敵。尤其大國,侵略他國順風順水,就更加高估自己的戰力,覺得全球無敵似的。

拿破崙擊退過多次反法聯盟,要知道幾次打敗的都是歐洲列強,拿破崙憑藉高超的戰略與戰術將他們踢得人仰馬翻,最終擴展了法國疆域,而歐洲更是僕從國無數,這種情況下反過來讓拿破崙過度自信,覺得自己天下無敵,從而忽略了很多現實的困難,比如路途過遠,比如天寒地凍,即使腦子裡知道這些,但是覺得以自己的能力肯定能搞定這些不利因素,還安慰自己:之前多上次我不是在危難中勝利了嗎?這次也沒問題,於是,發動大軍,於是戰敗,於是產生了所謂的錯誤。

希特勒呢,當時歐洲基本也是為德國所有,德國差不多也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法國都被自己幹趴下,英國躲在小島上不敢出來,這個時候一個蘇聯能有啥怕的?蘇聯確實大,整個吃掉確實有點難,不過不需要完全吃掉啊,完全可以仿照對法國模式,佔領其大片土地,最後蘇聯不得不投降,然後扶植了傀儡政權不就得了。於是,閃擊蘇聯,不過,這次閃擊把希特勒自己的腰給閃了。

後人哀之,卻不會鑑之,原因就是人性膨脹之弱點。這點沒法改,所以,從古至今,直到未來,從來都會“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北玄武


歐洲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拿破崙和希特勒的最後失敗都是進攻俄國,都犯過的同樣的軍事錯誤。

俄國是一個國土面積非常遼闊的國家,天寒地凍,戰略縱深大,想要征服俄羅斯是幾乎不可能的,同時俄國捍衛祖國的頑強抵抗精神是令人望而生畏。

1812年5月,拿破崙率領57萬大軍遠征俄羅斯,戰爭開始節節勝利,獲得了斯摩稜斯克戰役、瓦盧蒂諾戰役、維捷斯克戰役的勝利,擊垮了阻止他的俄軍部隊。

但是當他攻到莫斯科城下時,俄羅斯的寒冬成為拿破崙的最大阻力,由於法軍物資補給不足,兵力分散,俄軍迎來重大轉機,以逸待勞並趁機不斷襲擾法軍,在幾個星期的災難對戰中,處於優勢的法軍不是戰死就是凍死,最後回到法國不到3萬人。

1940年1月,希特勒指令德軍準備以快速的戰役擊潰蘇聯,在此之前己佔領了歐洲的14個國家。於是德軍兵分三路進攻蘇聯,所向披靡。

也是攻到莫斯科城下時,希特勒“三個月滅亡蘇聯”的狂言徹底破滅。德軍佔領莫斯科十分困難,從而轉變進攻重點,改向進攻高加索地區。隨後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蘇聯紅軍佔盡天時地利,頑強抵抗,逼使德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慘重的代價。蘇聯上百萬的預備隊已在兩側聚集,包圍了德軍33萬部隊,將其全部殲滅,希特勒也從軍事生涯的頂點墜落下來。

這兩個戰爭狂人,都是軍事戰略天才,性格都很狂傲,都犯了同樣一個錯誤,輸在了莫斯科,在生命的最後階段都有些瘋。

但希特勒是一個善於煽動的人,拿破崙不是;拿破崙曾東山再起,希特勒沒有;拿破崙最後病死,希特勒到底死沒死不知道;希特勒有屠殺平民行為,拿破崙沒有。

希特勒差點毀滅了德國,只得自殺,而拿破崙願賭服輸,賭在滑鐵盧。拿破崙被要求退位之後流放厄爾巴島,復辟之後流放聖赫勒拿島,1821離開了人世。(圖片、資料源於網絡,如侵權請告之,立馬刪除相關部分)


天寧閣


有個雜誌舉辦了個投票,讓大家選出“人類有史以來最不該犯的戰略錯誤”。結果“武力進攻俄國”高票當選,強橫如拿破崙、希特勒在鼎盛時進攻俄羅斯(蘇聯)吃了幾口雪也只能灰溜溜的退了回來。

那麼為什麼拿破崙和希特勒都要武力進攻俄羅斯(蘇聯)呢?

其最主要的原因都是意識形態。

先說拿破崙。

法國大革命後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這是法國曆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法王路易十六被處死,新興的革命政權引起了歐洲諸國王室的恐慌,所以他們組成了反法聯軍妄圖將法國革命扼殺掉。後來由於一系列內部派系鬥爭和外國皇室聯軍的軍事壓力,讓拿破崙這位當時最偉大的軍事統帥成為了法國皇帝。(最初的資產階級革命後居然都成立了軍事獨裁體制政權,這真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比如法國的拿破崙、英國的克倫威爾。)

新生的法國和這位天才的統帥橫掃了整個歐洲大陸,只有英國和俄國沒有臣服。所以拿破崙帶領著法軍精銳和整個歐洲的扈從軍踏上了征服俄羅斯的道路。一開始順風順水攻下來莫斯科,不過因為過長的補給線和極度寒冷的天氣法軍戰鬥力大減,最終大敗。後來第六次反法聯盟攻入巴黎,流放了拿破崙。

把歐洲踩在腳下的拿破崙無法憑藉海軍戰勝英國,所以選擇陸上進攻俄國,打敗俄國後英國獨木難支只能選擇投降。而俄軍的戰鬥力在歐洲來說算二流水平,法軍在那個時代陸軍是最強的。這也是做出遠征俄國決策的重要原因。

再說希特勒。

納粹德國和蘇聯也是因為意識形態的矛盾。納粹德國是宣揚種族主義的,其理論基石便是日耳曼民族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民族,而如此偉大的民族應該擁有更多的資源土地。

但是劣等民族佔據了這些本該屬於日耳曼民族的資源,怎麼辦?滅絕他們。所以納粹消滅猶太人以獲取他們的財富,進攻蘇聯以獲取他們的土地。

蘇聯人口的主體是斯拉夫人,是納粹要消滅的族群。而蘇聯的意識形態是共產主義,蘇聯的觀點裡,不管是納粹德國還是英美盟軍都是資本主義政權。都是他們要消滅要改造的階級,蘇維埃紅旗終有一日要插滿全世界,所以蘇聯與納粹間有不可調和的矛盾。

再有希特勒橫掃歐洲後的情況跟拿破崙很類似,一方面海上力量不足無法突破英軍防線攻取英倫三島,另一方面蘇聯紅軍在蘇芬戰爭中的拙劣表現讓希特勒有信心戰勝蘇聯,只要蘇聯倒下英國也只能選擇屈服。然後納粹550萬部隊分三個方向突襲蘇聯,同樣是因為過長的補給線和極度的嚴寒天氣使得德軍戰鬥力大減,最終大敗。後來蘇聯紅軍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殺身亡。

歷史有時何其相似。


瀟湘李俊陽



路德維希·德約:《脆弱的平衡:歐洲四個世紀的權勢鬥爭》


根據路德維希·德約的解釋,拿破崙、希特勒這樣的霸權覬覦者,他們追求歐洲霸權最主要的動機之一,就是要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大陸經濟區,而他們用以對抗主導性海洋強國的重要手段,則是不同形式的大陸封鎖。因此,對於英國這樣的主導型海洋強國來說,一旦某個強國取得歐洲霸權,那麼歐洲(歐亞大陸)體系就會對它封閉起來。而英國這樣的主導性海洋強國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們在大洋體系和大陸體系間所起到的主導性商業中介作用,所以他們不可能接受大陸體系對他們的封閉。另外,一旦某個像拿破崙帝國,納粹德國這樣的霸權覬覦國控制了歐洲大陸,那麼帶來的不僅僅是財富的快速增長,而且有望使得霸權覬覦國在海洋能力上獲得急劇的提高,即取得歐洲(歐亞)大陸霸權將會使得一個大陸強國獲得足夠的資源,從而有能力

動搖英國這樣的主導性海洋強國在經濟和海軍上的領先優勢。因此,如果英國這樣的主導性海洋強國,如果想要保持自己在經濟和海軍方面的領先優勢,進而保證自己的霸權地位,就必須要保證(歐洲)大陸體系和全球海洋體系向它開放。


拿破崙


正是因為對於英國這樣的主導性海洋強國,也就是自由主義霸權來說,它們的利益之所在就是必須保持歐洲大陸(歐亞大陸)體系和全球海洋體系的開放性,這關係到他們的自身利益。所以

主導性海洋強國及其繼承者有著強烈的動機來阻止任何大陸強國取得歐洲霸權。歷史上歷次霸權覬覦國爭奪歐洲霸權的失敗,正是由於英國這樣的主導性海洋強國對於歐洲大陸局勢的不斷干預。所以德約才說英國是大陸均勢最雄辯的保護者,同時也是它自己全球主導地位最沉默的捍衛者。歷史上的“大洋機理”之所以能夠始終遏制並擊敗旨在取得歐洲霸權的“大陸機理”,關鍵是由於英國這樣的主導性海洋強國對大陸局勢的干預不僅激發了其他國家對拿破崙帝國和納粹德國這樣的霸權覬覦國的反抗,而且導致了霸權覬覦國與歐洲大陸東側的大陸強國的衝突。


拿破崙兵敗俄國示意圖

(線條粗細代表拿破崙的軍力,淺棕色為拿破崙進攻路線,黑色為拿破崙撤退路線,同時對應的具體日期及當日溫度)


具體來說,由於拿破崙帝國和納粹德國在與海洋強國英國的較量中無法真正壓倒對方,取得勝利,所以無論是拿破崙還是希特勒,都轉而以相反的方向的進攻作為對沒能壓倒英國的補償。拿破崙和希特勒這樣的霸權覬覦者總是反覆的犯下這樣的錯誤,造成的結果就是潛在的歐洲征服者最終總是發現自己被夾在英國和俄國這兩個側翼強國中間,從而使得他們的稱霸努力最終註定要反覆遭到失敗。


希特勒


而之所以拿破崙和希特勒一定要與俄國這一歐洲東翼的大陸強國發生衝突,其根源就在於俄國作為橫霸一方的心臟地帶大陸強國,與海洋強國英國同樣不能容忍其他國家取得歐洲霸權,因為這將嚴重威脅到它們自身的利益與安全。

第二次世界大戰動態圖


歷史上拿破崙帝國以及納粹德國這樣的霸權覬覦國,不斷的以這種同樣的方式發展出一種只會不斷增加其失敗可能性的戰略,某種意義上為歐洲均勢的反覆形成做出了自己獨特的“貢獻”。與拿破崙與希特勒爭奪歐洲霸權失敗相對應的是,歐洲大陸均勢實際上也正是歷史上主導性海洋強國優勢地位的核心要素之一,即英國這樣的主導性海洋強國的優勢地位與歐洲大陸的軍事是密切相關的。

因此,拿破崙和希特勒之所以會犯同樣的戰略錯誤,其實某種意義上,是他們在面對無法徹底征服英國這樣的主導性海洋強國的情況下,不得不將目標轉移到歐洲大陸東翼的心臟地帶陸上強國俄國,但卻又沒能成功征服俄國而帶來的必然失敗。這是歐洲歷史上的國際權勢鬥爭發展的一種必然結果。


hording


首先說,兩人的戰略導向都是在海上力量孱弱,不得已向俄國開戰。拿破崙那時沒潛艇,為了執行大陸封鎖,打下封鎖鏈條的最後一個關口就是俄國。希特勒是執行海獅計劃不成,明知道美國遲早參戰,為了避免未來兩線作戰,在東方可以獲得石油等戰略資源,先行打擊俄國。其次是,這兩哥們確實高估自己力量了。拿破崙沒能消滅俄軍主力,直撲莫斯科,後力不足,證明佔領對方主要城市不是戰勝的關鍵。希特勒是注意消滅俄軍實力了,但在民族政策上太不得人心,戰線拉的太寬國內總動員太晚。再次是,這兩個人對俄戰略目標達到聯盟就不錯了,都能可能實際讓俄國戰敗。拿破崙是後方不穩,無論是西班牙還是普魯士奧地利,都是表面臣服,不然不會一戰敗就基本退到法國不遠的萊茵同盟了。希特勒更差,有美國對全世界的軍援,德國就不可能贏,即使佔領了高加索最後還是守不住。所以俄相對德法地大人多,達到勝利後迫使俄國結盟,對英美開戰才是正確戰略。


獎賞與迷茫


😷👽☝……自我膨脹……迷信武力………💂



軒轅黃帝龍龍九


希望歷史能夠給希特勒一個全新的定論,他對全人類的貢獻大於他所帶來的災難,他是一個偉大的征服者,太讓整個世界格局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是他讓德國再次強大!!


小馬哥的愛99


一個人認識自己,是非常難的,所以犯這樣的錯誤再所難免


一個遲到的覺醒


成王敗寇,他們如果成功了就是創造歷史。他們也都有成功的可能性。


導師12345678


他們缺一張世界地圖。少一份實地踏勘。於是陌陌然在夏天發兵直奔莫斯科去了。連自家有多少糧。夠不夠滅俄國都沒算過。於是。。。都失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