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攝影修圖求思路?

柳侍墨


每個人修圖的方法不一樣,說說自己的感受吧,對於風光攝影后期主要思路還是要控制曝光,後期調整時候多看直方圖,對於高光、暗部、中間調、三個主要區域不要拉的過高,防止過爆

色彩儘量還原真實,不能過假也不能太單調,藍要很藍,紅要很紅,所謂的顏色很正就是這個道理,也有ins風格但是這類色調看久了會膩,沒有直接自然的耐看,看個人喜好吧,核心思路就是真實、對於曝光不足進行暗部陰影調整,對於過爆區域進行降低高光操作,最後記得在處理掉噪點追加銳化就ok拉


色影君


風光攝影的修圖思路:

主要是對照片的明暗,色溫,飽和度,銳度,對比度進行調整。



一般我修圖會用兩個app

一個是美圖秀秀,一個是Snapseed!

一.打開美圖秀秀—增強.包括(亮度,對比度,銳化,飽和度,色溫,亮部調節,暗部改善等)

二.照片偏暗,可以調節“亮度”根據照片來加或減進行調整.

三.照片“色溫”可以調節冷暖,如果想讓照片看起來暖一些,可以加色溫,讓照片偏黃,如果想讓照片偏冷色也就是偏藍,就減色溫,達到冷色調!



四.照片不夠清晰,可以適當的加銳度,讓照片更清晰!

五.逆光情況下,暗部會很黑,那我們可以用暗部調節,來增加暗部的亮度!讓暗部也會有細節!

最後可以根據照片來添加一些文字讓照片更藝術!

朋友們多拍照,多練習吧!


文晶攝影


風光攝影的後期修圖,主要是對曝光、對比度、飽和度、構圖以及色彩進行處理和修飾加強!

以圖為例:
↑原圖,曝光稍暗,對比度、飽和度偏低,天空的藍色偏灰,畫面的影調層次感不強,整體的構圖比較合理,不需要完善,所以,下面就對這些元素進行調整、修飾和加強!我使用手機修圖軟件——Snapseed進行處理!

在軟件裡打開圖片後點擊中間的 工具 ,然後選擇左上角的 調整圖片 ,然後按照上面的思路對各個參數進行精細調整,建議調整時適當放大圖片,可以更精確的處理細節部分,獲得準確飽滿的畫面!如圖↓


最後再點擊 工具 ,選擇 突出細節 ,內有兩個選項,分別對整體畫面和局部細節進行處理,對圖片進行清晰度、銳化處理。

前後對比效果↓曝光、對比度、飽和度、層次以及色彩等都得到了合理的修飾和強化,更讓人賞心悅目!



攝影匠洪辰


最近也在拍一些風光照,也有類似的問題,迷惑了很久,看了李濤老師的關於美學的理解課程,有些體會:

1、主題明確、主體突出,適當的修飾。我囉嗦了,有點基礎的都知道。然而對風光攝影來說,有點偏頗,一般不會有主題,除非你是為某個地方宣傳而拍的,愛好者就是覺得這個地方美,舒服。主體突出一般愛好者都能看到,但在哪裡突出,放在哪個位置它就會產生視覺上的突出,有衝擊力,這就需要功底。構圖是一門學問,不是簡單的九宮格,s型,對稱型等就行了,是一種視覺上的平衡。風光照片的修飾,和人像,紀實還是有些區別的,我單獨講。

2、修飾:首先要有氣勢,裁切的技術要到位,現在反正是數碼,多裁切幾次,注意的關鍵點是“雜而不亂”,這是關鍵,風光照,一般不會人工佈置過,肯定會雜,山、樹、水、人,但不能亂,該裁的就得裁,許多初學者往往說,這塊石頭我要,這個樹枝我要,可以點綴,簡潔的畫面很重要。那簡潔不了怎麼辦,第二步就是修出層次,突出你想要表達的最華彩部分,明暗也好,色彩飽和度也好,模糊清晰也好、把重點的表達出來,把陪襯的略做掩飾(你們想想,擴大對比度是不是這種手法?);第三部就是畫龍點睛,這個許多大師已經講過n次了,一幅照片,視覺聚焦的第一時間會關注的地方就是焦點,重點修一下。最後就是整體的完善,就是影調的確定,當然,先確立影調是高高手,我們可以套用一些濾鏡,但個人覺得風光片不太有雷同的東西,也可以看看別人在這個地方拍的作品調色,借鑑在自己的作品上,油畫、水墨、中國風,隨自己的喜好來。

還有許多技巧,這需要ps和lr功底,需要再說。

現在網上許多教程,多學習會有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個人愚見,如有不同,得罪了。





老大10263366


關於風光攝影修圖思路這個問題,主要分為以下四個步驟:區分主次、基本修飾、影調入手、虛實結合。


主次之分

拿到一張作品,第一件事就是區分主次,照片的主體是誰,陪襯體是哪些元素,如何能夠讓陪襯體豐富畫面的同時又能引導觀者的視野到主體上。


下圖大門後的小門才是主體,大門作為陪襯元素,巧妙的利用大小對比,以及燈光的引導指向了大門後的小門。


基本修飾

基本修飾指的是在ACR面板或Lightroom裡面做基本的修飾,主要彌補前期拍攝的不足,鏡頭校正、刪除色差、校準白平衡、足夠的清晰度、正確的黑白場、適當的飽和度、甚至是水平垂直的校正、以及一些雜亂的汙點去除。70%的主要工作在ACR面板或Lightroom完成,剩下30%的工作在PS完成,在導入PS前,需要明確接下來照片的影調。

影調入手

明確畫面的影調,影調指的是光影和色調,一張風光作品恰恰也是由這兩方面構成。


光影,畫面的明暗關係,我們需要明確畫面哪裡該亮,哪裡該暗。這時候可以結合灰度蒙版分別對畫面暗部和亮部進行描繪,加強畫面的層次。當然,如果陪襯元素喧賓奪主的話,我們也應當適當的壓暗陪襯元素。


下圖主體是日出時分金灑大地的小島嶼,這時候就應當弱化周邊的島嶼,提亮小島。後期通過暗角壓暗四周,中間單獨提亮小島的形式,觀者的視野也會被引向小島上。

色調,即運用什麼色彩。風光攝影我們應當尊重自然,不應該加入自然不存在的顏色和元素,而相反我們可以去強化畫面自然存在的顏色,強化氛圍。


下圖是日出時分的武功山,光照的地方可以適當加入橙黃色,陰影的地方加入綠色。這樣的做法即尊重自然,也強化了現場氛圍。

同時學習相關的色彩知識,對後期調色也有幫助。常見的有相鄰色、互補色、分離補色、冷暖色,但使用這些色彩體系,都需要在畫面原有的基礎上去使用,不能任意添加自然界不存在的色彩。


如下圖日落時分,常常會運用冷暖色,陰影處加入冷色,高光處加入暖色。

虛實結合

人眼在觀察遠的地方會感覺模糊,觀察近的地方會覺得清晰。這種做法被畫家常常用到,美國著名風景畫家Albert Bierstadt就非常擅長用這種虛實結合的手法,作品常常令人為之震撼。


因此,風光攝影后期我們也可以通過高斯模糊的辦法對遠處風景進行微量的模糊處理,這個微小的做法,往往是一張風光攝影作品的點睛之筆。

最後,風光攝影的提高在於多總結、多看優秀的作品,多去思考和借鑑別人的後期流程,並反覆實踐,才能形成自己的風光後期思路。


我是Wilson金龍,90後攝影師,窮遊旅行家。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不定期推出攝影乾貨,幫您解決您的攝影難題。


Wilson金龍


一是二次構圖。通過剪裁、旋轉進行二次構圖。一般的相機照片尺寸是3:4,而風光照片的尺寸以寬幅(如16:9)為好,因為這符合人的視覺習慣。

二是適當調整。可以通過適當調整整片整片或局部的曝光、對比度、飽和度、色溫、清晰度等參數,使來整片的暗部提亮,天空變得更藍,晚霞更加絢麗等。

三是局部修復。對於在風光攝影中,有些有些影響畫面的物體是避不開的,如電線、湖水中的漂浮物,影響了畫面的美觀,可以進行局部修復去除。

四是接出大片。有些景色場面很大,僅拍一張是反映不了全景的,必須多拍幾張,後期接出大片。現在的有些相機和手機已經帶有全景功能,可以省去接片這個後期處理步驟。


董宏偉手機攝影


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本人風光狗一枚,拍風光無數,後期是必不可少,下面我就說說風光後期的心得,我覺得後期和前期一樣重要。風光作品後期過度就會讓人覺得很假,所以後期也是考驗你的技術,一幅好的風光作品很耐看。其實後期是彌補前期的不足,因為相機的寬容度有限,不能把你看到想要的畫面100分100複製下來,那麼就需要後期來彌補。在你後期的調整中注意的幾個細節“二次構圖”“曝光調整”“對比度”適當飽和等。後期沒有公式嵌套。把你想的要感覺表現出來就是你最好的作品。下面附上一張我前段時間後期的對比圖。廢話有點多了,可以私下交流


務川唐哲


讓不可思議的畫面成為藝術美的新通道




手機用戶50031508386


我個人意見:

1.應景,就是照片的正常顏色效果,比如秋天,紅葉,春天,嫩綠,該清該模糊,色調配合構圖就行。正常發揮顏色美。

2.意境,這個就是作者想表達的效果了,特效也罷,反差色也罷,合成也罷,能表達出意境,從圖讓看圖都有共鳴。這個就真是技術活了。只能看大師學習。沒有絕對。創意無限。

謝謝


木馬牛wym


拿相機咔嚓一聲就能拍攝風景,但是要拍到最美的風景,不僅僅是起早貪黑。風光攝影最難的是,需要極致的天氣,才能拍出不一樣的美。中國風光攝影大師呂玲瓏先生,為了拍攝一個鏡頭會登上二十多年,近年為了拍攝雪豹,在西藏守候了三年多,這樣的執著,這樣的毅力,才可能出絕世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