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晚会虽然请回了陈佩斯朱时茂,但还是感觉缺少之前的年味,为什么?

故里的小酒馆


陈佩斯朱时茂老师这个组合消失在春晚已经有一些年头了。当时那个年代,他们可以说是春晚的霸主,春晚的绝对收视率。他们的作品也是家喻户晓。比如说《主角配角》《吃面条》等等。

如今这个年味已经相比较那个时候已经很淡很淡了。缺少了陈佩斯朱时茂,也缺少了后起之秀赵本山老师的春晚,也是节节败退。一年不如一年了。

再加上现在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就行,各种视频软件的横空出世。各种搞笑人物的大量涌现。看电视,看春晚那已经没有几分的精彩可以说了。因为现在的人笑点高了。生活方式丰富多彩了,要求也自然高了。

再加上现在为了洁污减霾,鞭炮也不让放了,更是少了年味。年轻人生活节奏快了,走亲戚也少了。每天都跟过年一样了。

陈佩斯朱时茂老师上春晚已经很遥远了,希望他们的笑点能够与时俱进,能够不辜负大家对他们的期望。也希望过年这个传统继续辉煌下去。




第二次加油


春节是传统古节,也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吉祥、最喜庆的节日,由于电视媒体的强大功能,央视每年主办的春晚早已成为这一盛大节日之内涵。国人们早已把这台"春晚"如同年夜饭一样,特别重视。

陈佩斯和朱时茂这两个黄金搭档,曾是春晚的常客,每年都有精彩的小品奉献给全国观众,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他俩不仅是演绎界的名人,更是央视春晚小品的开创者。他们的名气早于后来的"小品王"赵本山“巩汉林,黄宏、潘长江他们。如要不是后来因央视一场官司,激怒了央视,封杀了他们,他们也许还活跃在春晚舞台上。




如果把央视春晚比做春节的年夜饭的吧!那么小品就是这年夜饭里的最好吃的饺子。饺子好不好吃,决定了年夜饭的质量。小品就这么重要,可以这样说:小品在央视春晚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近年来,之所以过春节,看春晚没有了年味,我想主要原因,除了人们生活条件改善、以及观赏水平的提高外,小品质量不高,没有拿得出手的小品演员和小品作品就是其主要原因。随着陈佩斯、朱时茂的封杀,以及小品王赵本山等名演员的相继退出,央视缺乏推出新人,现在春晚这个本是给观众找“乐子“的节目,必然吸引力就减弱,年味必然就淡了。

据网友们说,今年可能陈佩斯朱时茂要回归春晚舞台,我感觉到,这是央视明智之举,是在央视青黄不接、难以推出小品新人的情况下,缓兵之计的良策。现在尽管人们都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之感叹,我是持双手赞成的态度,有句话说的好!生姜还是老得辣。对此,我充满信心,我相信:今年的春晚值得期待。


剑茗2


我们小的时候还有年味,那个时候快过年了,家里人都聚在一起,人很多,很热闹。大街小巷都是卖年货儿的,有卖鞭炮的、春联儿的、瓜子花生糖的,从街头到街尾都是小摊儿,就连骑自行车都很难通过。这才是年味。

我是92年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都去世了。小的时候过年家里的人都回老一辈家里过,大年三十当天,一大家子20多口人,那叫一热闹。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我们也长大了,在外边儿上班。过年都回自己家过了,人气儿少了,没有以前热闹了,甚至有的时候过年都回不了家。

再看大街小巷,几乎都看不到在外边儿摆摊儿卖年货儿的了,都进了大商场,人气儿没了,不热闹了。

咱再说说春节联欢晚会,我记得陈佩斯那个年代的晚会,演员不多,舞台设施比较落后,台下坐的观众也没有那么多,但是演员演出是为了给大家看,让大家开心,不追求任何舞台效果和节目的效果。但是现在的春节联欢晚会,要的是舞台的绚丽,演员的阵容和节目的效果,可能现在的导演都忽略了一点,一个最重要最真实的东西,那就是让大家开心,真正的开心。

所以说现在的年味淡了很多,也是值得人们反思的。


我好像发现了什么哦


爆竹声声辞旧岁,瑞雪飘飘迎新春。这是以前过年热闹的景象。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电视机进入千家万户。过大年,春晚也进入人们生活,给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受和欢乐。在爆竹声中看春晚吃年夜饭辞旧岁是过大年的一种象征,觉得年味十足,非常放松快乐。

现在国家过春节对爆竹实行禁放(大气污染源在化工企业和汽车尾气排放和沙漠环境治理,不是春节期间燃放几天爆竹造成的,治理环境要从源头治理)。春晚的节目由于种种原因造成节目质量下降,让人们在春节期间对春晚造成了视觉疲劳。最重要是人们的生活现在虽然好了,但是由于物价消费的提高,生活压力依然很大。本来过年是在年尾释放压力,放松心情,祝愿来年之际博个好彩头,结果现在适得其反。

春晚请回陈佩斯和朱时茂是给春节增彩。过年缺少了爆竹声声辞旧岁,那是我们儿时的记忆,中国的传统风俗。所以有些人还是觉得过春节缺少了以前年味。

中国传统文化需要我们继承传承和发扬。


佛在心中7747


陈佩斯,朱时茂确实给我的留下许多很美好的春晚回忆,让我们四十岁以上人们还致今记忆犹新。但是再有成就的艺术家和艺术都有他的艺术生命期,他只代表他那个时代人们审美需求,当人们审美进入了疲劳期,也就是到了他们艺术生命该结束的时候了,这时就会有新人和新的艺术形式取代他们战领舞台成为人们的新宠。有诗说的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吗!对于现在观众,特别年轻的观众,他们已是咋日黄花,已不能争奇斗艳了。他们只象征代表他们那个年代的年味,而相对现在来说他们已是无法实现,也无能力让新兴观众对春晚的深深期侍和向往了。因为人们欣赏水平,特别年轻的观众与往昔大不相同,他们的表演无法满足观众的要求,又何来的期待和向往呢?


寂寞梧挏


那个时候过年,腊一摸,正半月。就是整个腊月都在准备过年,正月闹完元宵才算春节过完,开始为一年大计忙活。

除夕忙完了,年夜饭吃过了,一家人聚在电视机前,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就成了全国人民除夕夜的主场节目,欢快热烈的气氛感染着电视机前的每一个人。一众笑星让人捧腹、一众歌星让大家陶醉。陈佩斯朱时茂就是令人难忘的十大笑星中的一对搭裆,给我们带来了多少的快乐和笑声。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对舂晚不再那么迷恋。晚会开始变味了,很多明星渐渐淡出了。生活节奏的变快,也让人们很难安心地坐在那里享受节日的欢乐。时过境迁,老牌明星们回归,还能带给我们往日的感觉吗?


那山O那水


现在的所谓春晚早己不是真正的春晓,抛掉了特定的“年文化”气息和内容,胡乱拼凑一些综艺节目(且不说节目质量如何),

年味从何而来,办春晚的路子完全背离了应有的思想脉络,李雪健曾说过一句非常好的话:“过去的春晚亲切,现在的春晚气派”。

这句话实际上是对现在的办春晚的委婉否定。还记得有一次在某年央视有关春晚而举办的一次好象是会议还是活动之后,一位老同志很无奈地摇着头说:过去的那种春晚将永远过去了!

春节晚会绝不应是搞上一批节目,然后贴个标签就能算春晚的。看看过去黄一鹤,邓再军他们搞的春晚吧,台上台下,场内场外,喜庆热烈,祥和欢乐,整台晚会就象一个大家庭的年夜饭,晚会的脉络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好呈现,晚会的主线就是一个“年”字;围绕这个年字组织节目,烘托气氛,做足做好中国年文化元素,晚会必然会呈现出亲切温馨的“年味”;否则,一味地贪大求洋,节目再精彩,人们也不会满意的。,

因此,春晚必须有年味,而若想春晚有年味,就必须在“年”字上做文章,下功夫;而这个的前提必须得“懂年”。


狐仙望海


要说年味大不如从前,这也是真的,不是几个名星演员能扭转过来的。改革开放前,物质比较馈乏。要提前很多时间准备过年的食材,单说广东喜欢过年炸蛋散,麻花,角仔等,就要花费很多人力和时间。虽然麻烦辛苦,家家户户还是乐此不疲,甚至走家串户取经,互相提高制作水平,别有一番热闹情趣。过冬前后,忙前忙后晒腊肉、腊肠,自制甜酒,糯米湯圆,好一派繁忙景象。

现在可好,物质太丰富了吧,商場年货琳琅满目,令人挑花眼。居然将我们原有准备过年的传統前奏都取消了。让我们顿觉失落,到底是谁之过?

真正过年那几天,也觉乏味不少。见了面后就各自玩手机,懶得沟通。亲人间来去匆匆,因为家家都有汽車,吃顿饭后就分道揚飙了,根本没有时间叙叙家常。原有的年味在时间中慢慢退色,或许就难品年味了。


蕴玉7


那又如何?假如我能穿越回去那个年代,自然还会受到那个时空的氛围所感染,惜乎那个时代的剧情早已落幕……如今,再把陈佩斯请回春晚,也就等于让陈小二穿越了,大多不识视为古董,识者惊讶之余方发觉大师已落伍!如同姜昆姜大人再入“虎口”一般,一点都不好笑!


想起小时候,玩具那么匮乏,依然玩得兴趣盎然,如今各式玩具琳琅满目,却往往索然无味,春晚亦大抵如此。


于会永


现在不光是过春节觉的没有年味了,就是其它的包括我们那里小时候见的所有事情都不新鲜了,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感觉呢?我自己觉得吧是因为,我们小时候整个社会都很穷,一年中就是过春节得时间才会吃点好吃的,穿点好的,才能有点好玩的,总之,一切的新鲜东西一年到头就是春节才会有,所以就盼着过春节。而现在,我们吃的,穿的,玩的,用的等等,每天都在作,所有的事物都不新鲜,所以就很讨厌过年,甚至讨厌所有事情。再也没有任何新鲜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