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晚會雖然請回了陳佩斯朱時茂,但還是感覺缺少之前的年味,為什麼?

故里的小酒館


陳佩斯朱時茂老師這個組合消失在春晚已經有一些年頭了。當時那個年代,他們可以說是春晚的霸主,春晚的絕對收視率。他們的作品也是家喻戶曉。比如說《主角配角》《吃麵條》等等。

如今這個年味已經相比較那個時候已經很淡很淡了。缺少了陳佩斯朱時茂,也缺少了後起之秀趙本山老師的春晚,也是節節敗退。一年不如一年了。

再加上現在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就行,各種視頻軟件的橫空出世。各種搞笑人物的大量湧現。看電視,看春晚那已經沒有幾分的精彩可以說了。因為現在的人笑點高了。生活方式豐富多彩了,要求也自然高了。

再加上現在為了潔汙減霾,鞭炮也不讓放了,更是少了年味。年輕人生活節奏快了,走親戚也少了。每天都跟過年一樣了。

陳佩斯朱時茂老師上春晚已經很遙遠了,希望他們的笑點能夠與時俱進,能夠不辜負大家對他們的期望。也希望過年這個傳統繼續輝煌下去。




第二次加油


春節是傳統古節,也是中華民族最隆重、最吉祥、最喜慶的節日,由於電視媒體的強大功能,央視每年主辦的春晚早已成為這一盛大節日之內涵。國人們早已把這臺"春晚"如同年夜飯一樣,特別重視。

陳佩斯和朱時茂這兩個黃金搭檔,曾是春晚的常客,每年都有精彩的小品奉獻給全國觀眾,贏得了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他倆不僅是演繹界的名人,更是央視春晚小品的開創者。他們的名氣早於後來的"小品王"趙本山“鞏漢林,黃宏、潘長江他們。如要不是後來因央視一場官司,激怒了央視,封殺了他們,他們也許還活躍在春晚舞臺上。




如果把央視春晚比做春節的年夜飯的吧!那麼小品就是這年夜飯裡的最好吃的餃子。餃子好不好吃,決定了年夜飯的質量。小品就這麼重要,可以這樣說:小品在央視春晚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近年來,之所以過春節,看春晚沒有了年味,我想主要原因,除了人們生活條件改善、以及觀賞水平的提高外,小品質量不高,沒有拿得出手的小品演員和小品作品就是其主要原因。隨著陳佩斯、朱時茂的封殺,以及小品王趙本山等名演員的相繼退出,央視缺乏推出新人,現在春晚這個本是給觀眾找“樂子“的節目,必然吸引力就減弱,年味必然就淡了。

據網友們說,今年可能陳佩斯朱時茂要回歸春晚舞臺,我感覺到,這是央視明智之舉,是在央視青黃不接、難以推出小品新人的情況下,緩兵之計的良策。現在儘管人們都有: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之感嘆,我是持雙手贊成的態度,有句話說的好!生薑還是老得辣。對此,我充滿信心,我相信:今年的春晚值得期待。


劍茗2


我們小的時候還有年味,那個時候快過年了,家裡人都聚在一起,人很多,很熱鬧。大街小巷都是賣年貨兒的,有賣鞭炮的、春聯兒的、瓜子花生糖的,從街頭到街尾都是小攤兒,就連騎自行車都很難通過。這才是年味。

我是92年的,爺爺奶奶姥爺姥姥,都去世了。小的時候過年家裡的人都回老一輩家裡過,大年三十當天,一大家子20多口人,那叫一熱鬧。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我們也長大了,在外邊兒上班。過年都回自己家過了,人氣兒少了,沒有以前熱鬧了,甚至有的時候過年都回不了家。

再看大街小巷,幾乎都看不到在外邊兒擺攤兒賣年貨兒的了,都進了大商場,人氣兒沒了,不熱鬧了。

咱再說說春節聯歡晚會,我記得陳佩斯那個年代的晚會,演員不多,舞臺設施比較落後,臺下坐的觀眾也沒有那麼多,但是演員演出是為了給大家看,讓大家開心,不追求任何舞臺效果和節目的效果。但是現在的春節聯歡晚會,要的是舞臺的絢麗,演員的陣容和節目的效果,可能現在的導演都忽略了一點,一個最重要最真實的東西,那就是讓大家開心,真正的開心。

所以說現在的年味淡了很多,也是值得人們反思的。


我好像發現了什麼哦


爆竹聲聲辭舊歲,瑞雪飄飄迎新春。這是以前過年熱鬧的景象。隨著改革開放人們生活水平提高,電視機進入千家萬戶。過大年,春晚也進入人們生活,給人們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受和歡樂。在爆竹聲中看春晚吃年夜飯辭舊歲是過大年的一種象徵,覺得年味十足,非常放鬆快樂。

現在國家過春節對爆竹實行禁放(大氣汙染源在化工企業和汽車尾氣排放和沙漠環境治理,不是春節期間燃放幾天爆竹造成的,治理環境要從源頭治理)。春晚的節目由於種種原因造成節目質量下降,讓人們在春節期間對春晚造成了視覺疲勞。最重要是人們的生活現在雖然好了,但是由於物價消費的提高,生活壓力依然很大。本來過年是在年尾釋放壓力,放鬆心情,祝願來年之際博個好彩頭,結果現在適得其反。

春晚請回陳佩斯和朱時茂是給春節增彩。過年缺少了爆竹聲聲辭舊歲,那是我們兒時的記憶,中國的傳統風俗。所以有些人還是覺得過春節缺少了以前年味。

中國傳統文化需要我們繼承傳承和發揚。


佛在心中7747


陳佩斯,朱時茂確實給我的留下許多很美好的春晚回憶,讓我們四十歲以上人們還致今記憶猶新。但是再有成就的藝術家和藝術都有他的藝術生命期,他只代表他那個時代人們審美需求,當人們審美進入了疲勞期,也就是到了他們藝術生命該結束的時候了,這時就會有新人和新的藝術形式取代他們戰領舞臺成為人們的新寵。有詩說的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嗎!對於現在觀眾,特別年輕的觀眾,他們已是咋日黃花,已不能爭奇鬥豔了。他們只象徵代表他們那個年代的年味,而相對現在來說他們已是無法實現,也無能力讓新興觀眾對春晚的深深期侍和嚮往了。因為人們欣賞水平,特別年輕的觀眾與往昔大不相同,他們的表演無法滿足觀眾的要求,又何來的期待和嚮往呢?


寂寞梧挏


那個時候過年,臘一摸,正半月。就是整個臘月都在準備過年,正月鬧完元宵才算春節過完,開始為一年大計忙活。

除夕忙完了,年夜飯吃過了,一家人聚在電視機前,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就成了全國人民除夕夜的主場節目,歡快熱烈的氣氛感染著電視機前的每一個人。一眾笑星讓人捧腹、一眾歌星讓大家陶醉。陳佩斯朱時茂就是令人難忘的十大笑星中的一對搭襠,給我們帶來了多少的快樂和笑聲。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對舂晚不再那麼迷戀。晚會開始變味了,很多明星漸漸淡出了。生活節奏的變快,也讓人們很難安心地坐在那裡享受節日的歡樂。時過境遷,老牌明星們迴歸,還能帶給我們往日的感覺嗎?


那山O那水


現在的所謂春晚早己不是真正的春曉,拋掉了特定的“年文化”氣息和內容,胡亂拼湊一些綜藝節目(且不說節目質量如何),

年味從何而來,辦春晚的路子完全背離了應有的思想脈絡,李雪健曾說過一句非常好的話:“過去的春晚親切,現在的春晚氣派”。

這句話實際上是對現在的辦春晚的委婉否定。還記得有一次在某年央視有關春晚而舉辦的一次好象是會議還是活動之後,一位老同志很無奈地搖著頭說:過去的那種春晚將永遠過去了!

春節晚會絕不應是搞上一批節目,然後貼個標籤就能算春晚的。看看過去黃一鶴,鄧再軍他們搞的春晚吧,臺上臺下,場內場外,喜慶熱烈,祥和歡樂,整臺晚會就象一個大家庭的年夜飯,晚會的脈絡都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美好呈現,晚會的主線就是一個“年”字;圍繞這個年字組織節目,烘托氣氛,做足做好中國年文化元素,晚會必然會呈現出親切溫馨的“年味”;否則,一味地貪大求洋,節目再精彩,人們也不會滿意的。,

因此,春晚必須有年味,而若想春晚有年味,就必須在“年”字上做文章,下功夫;而這個的前提必須得“懂年”。


狐仙望海


要說年味大不如從前,這也是真的,不是幾個名星演員能扭轉過來的。改革開放前,物質比較饋乏。要提前很多時間準備過年的食材,單說廣東喜歡過年炸蛋散,麻花,角仔等,就要花費很多人力和時間。雖然麻煩辛苦,家家戶戶還是樂此不疲,甚至走家串戶取經,互相提高製作水平,別有一番熱鬧情趣。過冬前後,忙前忙後曬臘肉、臘腸,自制甜酒,糯米湯圓,好一派繁忙景象。

現在可好,物質太豐富了吧,商場年貨琳琅滿目,令人挑花眼。居然將我們原有準備過年的傳統前奏都取消了。讓我們頓覺失落,到底是誰之過?

真正過年那幾天,也覺乏味不少。見了面後就各自玩手機,懶得溝通。親人間來去匆匆,因為家家都有汽車,吃頓飯後就分道揚飆了,根本沒有時間敘敘家常。原有的年味在時間中慢慢退色,或許就難品年味了。


蘊玉7


那又如何?假如我能穿越回去那個年代,自然還會受到那個時空的氛圍所感染,惜乎那個時代的劇情早已落幕……如今,再把陳佩斯請回春晚,也就等於讓陳小二穿越了,大多不識視為古董,識者驚訝之餘方發覺大師已落伍!如同姜昆姜大人再入“虎口”一般,一點都不好笑!


想起小時候,玩具那麼匱乏,依然玩得興趣盎然,如今各式玩具琳琅滿目,卻往往索然無味,春晚亦大抵如此。


於會永


現在不光是過春節覺的沒有年味了,就是其它的包括我們那裡小時候見的所有事情都不新鮮了,為什麼會是這樣的感覺呢?我自己覺得吧是因為,我們小時候整個社會都很窮,一年中就是過春節得時間才會吃點好吃的,穿點好的,才能有點好玩的,總之,一切的新鮮東西一年到頭就是春節才會有,所以就盼著過春節。而現在,我們吃的,穿的,玩的,用的等等,每天都在作,所有的事物都不新鮮,所以就很討厭過年,甚至討厭所有事情。再也沒有任何新鮮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