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兵临城下,莫斯科红场大阅兵照举不误,这招险棋说明了什么?

金秋红叶5


很多时候,在我们探寻一个民族为何强大时,都会说顽强,坚韧,勇气,还有一往无前的精神。精神这个概念是个比较虚幻的词语,他更多来自内心,精神强大人,才能抗拒各种压力成长为领袖,精神偌弱人就算是领袖也会因自身软弱而失去领袖地位。

作为领导人的斯大林,有很多行为都受人诟病,比如残暴,比如专横,比如六亲不认,比如驱赶民众上战场,杀波兰俘虏,强压各民族服从,这些行为都是让世人所不齿的。

但是他在苏联卫国战争中最为领袖却绝对是合格的,原因就在于他从没想过逃跑。

“俄罗斯虽大,却已无路可退,背后就是莫斯科”这就是他的信念和决心。

也许他曾经想过和平,可是希特勒没有给他契机,也许他想过逃跑,可是他最终没有逃走,而是带领国民顽强抵抗!

1941年11月7日的苏联莫斯科红场

无数苏联民众集聚在红场之上,庆祝苏联24周岁生日

国庆应该是举国欢腾的事情

但是那一天的莫斯科没有欢呼,没有掌声,没有庆典

只有斯大林顽强的声音响起

“俄罗斯虽大,却已无路可退,背后就是莫斯科”

沉默的军队在默默行军,战鼓和悲壮的军乐如影随形。

虽有受阅的将士们,从军营出发,最后的终点就是战场。

走向战场,是军人的归宿

可是在一个举国应该狂欢的时刻,却走向战场

这无疑是一件悲壮的事情,

无论苏联如何,这一刻,这个国家团结一心,

无论斯大林如何,这一刻,这个国家团结一心,

战争打的是武器,是兵力,是指挥,是实力。

但最最紧要的就是人心,民心和士气决定存亡。

而当时的苏联面对的局面到底如何,其实很简单一句话就可以解释。

内忧外患,即将亡国,兵临城下,是城下之盟还是绝地反击。

阅兵就是苏联给出的答案。

外部:

德国通过巴巴罗萨计划,闪电突袭苏联,半年时间,400万大军兵分三路,将苏联打啦一个措手不及,莫斯科以东,数千里国土全部沦陷,数百万苏联大军被击溃,俘虏用车装也装不完。

正规军已经遭受毁灭性打击,后方的大部队还在动员之中,无数援军正在想莫斯科聚集。可是援军远水解不了近渴,还在路上,那么该怎么办,只能死守。

内部:

被兵临城下的莫斯科,正在不断遭受德军飞机的狂轰滥炸,天上是无数的死神,地上德军那钢铁洪流正在枕戈以待。

天上飞机乱串,地上坦克云集,莫斯科城难免陷入混乱之中。谣言四起就在所难免,于是混乱也就成为常态,为了生存人们开始抢掠,暴力行为无处不在,居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下降受到很大影响,在这样下去,结局就是内乱。

这个时候面对如此内忧外患,国将不国的局面,苏联人该怎么办?所有人的目光看向斯大林。

承接所有人的目光,已经是一件平凡人难以承受的事情,这些目光中还有期望和依靠那就更让人压力无穷。

斯大林面对这种局面:做了二件事情

第一:将大部分国家政府机构,和外事单位全部撤离莫斯科,转而安置在后方。

第二:在首都下达戒严令,用行政手段治理混乱局面,阻扰敌特和自身叛变者的潜在威胁,并用宣传手段安抚人心。

第三:转移工业企业到后方,为保留持续战斗力做好准备。

在这一系列手段之后,莫斯科民心开始稳定。

工厂开始持续生产,工人们开始无偿劳动,有能力的开始参加军队自发保卫祖国,就连妇女和儿童都自发投入到构筑防御工事的建设之中去。

这就是民族精神还有民心所向。所有人都知道要想不当亡国奴,这一刻就不能泄气。

民心已经调动起来啦。可是还是不够坚定,斯大林看清楚了这一点,在手下官员建议他跟随政府机构一起转移到后方时候,他断然拒绝啦这样的要求,而是选择坚定的和莫斯科城无数人一起坚守。

那一刻的斯大林无疑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

领袖的存在,最大的作用就是让人知道有所依靠,就像战场上如果将军带头,士兵会更加拼命一样,这是一个道理。

为了让全世界看到苏联的决心,让全莫斯科人看到斯大林的勇气,和必将坚持下去的决心。

苏联毅然决定在全世界瞩目之下,在兵临城下的时刻,进行一年一度的十月革命纪念日阅兵式,为此,苏联西方面军还有苏联空军,和防空军全部都做了战略动员,目的就是在那一天阅兵式的顺利进行。

而所有的受阅部队,除了从前线回来休整的部队,就是由后方支援的新部队。

面对莫斯科城所有人,我想作为军人,他们内心肯定会受到触动,这是我的国家,这是我的同胞,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祖国。

战场从来不温柔,可是人民的眼神是温柔。

伟大的人物之所以伟大,因为承受的更多,神经更坚韧,这种精神可以传递到民众,也可以专递到军队,更可以传递到全世界,这就是这次阅兵的目的,让所有人看到苏联的决心,斯大林的决心。最后的胜利很难说不和这有关系。

相对斯大林的决心不由让我想起张学良,还有领导抗战的蒋介石一翻对比,真的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哎,期望和平吗,去抗争吧,和平从来不是弱者的权利!


阿斗不傻


前苏联在77年前,也就是1941年斯大林时代隐蔽在日本苏联情报人员搜集到了纳粹德国希特勒准备入侵苏联绝密消息。之前虽然苏德签定了互不侵犯条约,作为最高统帅斯大林还是做了最坏打算。定在1941年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盛大阅兵,并通过无线电台向全世界直播。此去阅兵直接开赴前线,就连希特勒都被蒙了,直到听着苏联士兵呼喊:鸣啦呜啦才明白他的计划被斯大林识破了。斯大林的这次红场阅兵是面对法西斯德国几十万装备精良师团没有被吓倒,通过阅兵提振苏联红军士气,因为是战斗民族,当时情况危险又威急作为最高统师斯大林心里明白但他更相信自己的这个决定正确和所有受阅红军一定能战胜德国纳粹侵略者。事实也正如斯大林预料的一样。红场阅兵开赴前线成为世界经典战例。莫斯科红场经历了大小200次阅兵仪式。俄罗斯总统普京为了纪念1941年斯大林那次阅兵在77周年红场上出现了身穿苏联红军当年的衣服和骑兵坦克兵等方队以示纪念牢记历史。





喀秋莎61589681


多数人都是在答非所问,都在反复说阅兵的好处。

其实莫斯科红场大阅兵说明了苏联决策层对德军情况吃的很透。

阅兵固然能提高士气,好处很多自不待言,其坏处也是极大的,大概如下:

1斯大林等领导人出场,遇到徳军轰炸炸塌主席台,可能一下苏联中央领导人就一窝端都炸死了。

2斯大林等领导人出场,受检阅部队中有可能有斯大林大清洗的受害者,德国间谍,乌克兰民族主义者,民族主义者掺杂其中,经过主席台的时候有可能会突然开枪或开炮,实现刺杀萨达特样的奇迹,一举消灭苏共中央。

3人群中有可能有反对者或者间谍使用迫击炮攻打主席台,或者在主席台下暗藏炸药。

4有可能受到德国弹道导弹的打击

一旦苏共中央被通过上述各种打击形式一举团灭,苏德战争的历史就有可能改写!

对于这种情况苏联中央也是进行了充足的考虑

1,首先已经知道德军前线的飞机数量不多,又选择在天气条件特别恶劣的日子进行,从而避免了德军的大规模起飞轰炸。

2提前组织了严密的防空网配合大量的战斗机,进行防空

3派出情报部门清查德军间谍,避免间谍为德军飞机导航,以及使用爆炸物威胁主席台的安全

4对参加检阅的军队,行严格的政治审查,并且不允许携带弹药

5通过情报已经获取德军的导弹并未进入实战化,从而不必担心德军的飞弹威胁

6因为距离较远,经过研究确认主席台不太得劲超远程巨炮的打击范围内

7阅兵的时间严格保密,时间非常短,尽量填减少德军空军的反应时间,即使不过天气恶劣强行起飞轰炸也在阅兵结束之后才能赶到。


超甲巡2


说起二战就不得不提起苏联莫斯科红场大阅兵,

1941年6月22曰深夜,德国希特勒战争狂人大举进攻苏联,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1800公里的战线全面铺开发动突袭,希特勒集中180万兵力,1700辆坦克,14000门火炮,1400架飞机向莫斯科进攻,苏联红军全线败退,28个师被歼,70个师人员死伤过半,德国近卫军巳经攻进斯大林格勒,兵临莫期科城下,全苏联危在旦夕,

斯大林被激怒了,在克里姆林宫里暴跳如雷,发誓要坚决彻底全部的消灭德国法西斯,1941年11月7日上午,天上下着鹅毛大雪,苏联莫斯科红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阅兵式,几十万苏联红军雄纠纠气昂昂的组成方队通过莫斯科红场,接受了战争之神斯大林元帅的检阅,斯大林检阅完部队后直接由朱可夫元帅带向了战场,


在阅兵式上斯大林发表了著名的演说,红军和红海空军的战士,指挥员和游击队员,全世界都注视着你们,你们进行的保家卫国的战争是正义的解放战争,前进!

随着检阅部队雷呜一般吼出乌拉乌拉,在阅兵进行曲中,几十万部队迈出整齐的步伐越过红场直接开赴前线,气势如虹排山倒海,、三个月不到的时间就把德国法西斯赶出了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二年不到就把德国人赶出了苏联,然后攻克柏林,佔领了德国全境,斯大林由此成为了苏联的民族英雄,全世界的民族英雄。



永远是学者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因为斯大林懂得宣传和士气的重要性,这是他的高明之处。

萨沙最近看了一本日本作者写的甲午战争的书。

战争中的日军很惊讶,因为其实清军伤亡并不大,很多所谓大战不过伤亡几百人甚至几十人。

为啥?就是清军士气低落,对前景不看好,一旦日军杀到附近,清军就跑了,丢下大量武器和辎重。

日军认为,清军数量和武器装备并不亚于日军,虽然指挥官比较无能,士兵作战战术呆板,但绝非不能打。

然而,平壤战役打了一二天,清军就放弃平壤溃败,一路站不住脚,逃了数百公里到鸭绿江才停下来。而日军在平壤缴获了大量新式武器装备,很多比日军的都要先进,把日军都看傻了。

萨沙上面说的这番话什么意思?

就是如果军队没有士气,没有斗志了,尤其指挥官失去信心,战争就输定了。

所以,红场阅兵就是这个目的。

虽然德军已经杀到莫斯科外围,距离莫斯科不过一二百公里,而且红军不断轰炸,但苏联人并不怕。

我们敢于冒着被轰炸的危险继续阅兵,以表示我们苏联军队和政府都在正常运作。

这对于民心士气是有极大鼓舞的。

其实,10月15日,苏联开始从莫斯科撤离国家机关和工厂,后来连列宁的遗体都车走了。

当时莫斯科周边官兵和民众很惶恐,推测斯大林等人已经逃到西伯利亚去了。

这次阅兵稳定了军心,也是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重要因素。

话又说回来,阅兵其实很危险。

因为德军的大型轰炸机,还是能够赶到红场轰炸的。

即便有1到2架投弹,也会导致密集方阵的红军大量伤亡。

实际上,此次阅兵也是很仓促的。28467名苏军官兵参加,很多士兵满脸灰尘、衣着邋遢,阅兵现场也比较混乱,徒步方阵的队列也并不整齐。因此被有些史学家戏称为红场阅兵史上最“不堪入目”的阅兵。

但苏联人就是这么野,我就不怕死了,你能把我怎么样?

说白了,德军没有苏军凶,所以最终才败了。

斯大林就说过:“这个非常时期的阅兵,不亚于增加几个师的军力。”


萨沙


这个问题非常热血。

在1941年11月,苏联卫国战争进入了最艰难的阶段,此时的莫斯科城外,上百万德军正在不断逼近,其前锋已经到达距离莫斯科仅有25公里的区域,德军前线指挥官给希特勒发回的报告称他们已经看到了克里姆林宫的塔尖。

虽然德军不可能看到克里姆林宫,但苏联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却是毋庸置疑的,此时的莫斯科党政机关都已经撤退到了后方的古比雪夫,伟大导师列宁的遗体已经转移到了西伯利亚的秋明,斯大林作为最后撤离莫斯科的苏联高层人物一直在莫斯科坚守着。

然而,就在德军锋芒日益逼近,莫斯科随时可能沦陷的极端危险时刻,斯大林最终没有登上接他离开莫斯科的专列,在专列前来回踱步思索了很久之后,斯大林最终决定留下来,和莫斯科共存亡!

不仅如此,斯大林还决定于11月7日在红场举行大阅兵,纪念十月革命胜利24周年。

此举令苏联高层惊讶万分,但是却收到了巨大的效果,斯大林的钢铁意志在此次阅兵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正如他在阅兵式上的讲话:

“红军和红海军战士、指挥员和政治工作人员、男女游击队员同志们!全世界都注视着你们,把你们看作是能够消灭德国侵略者匪军的力量。处在德国侵略者压迫下被奴役的欧洲各国人民都注视着你们,把你们看作是他们的解放者。伟大的解放使命已经落在你们的肩上。你们不要辜负这个使命!你们进行的战争是解放战争,正义战争......

而这次阅兵虽然时间仓促,队列不齐,但却发挥了难以想象的巨大效果,苏联人民同仇敌忾,将德军挡在了莫斯科城外。后期在远东军区西伯利亚师的增援下,苏军终于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消灭德军超过50万人,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不过,苏联也付出了伤亡180多万人的巨大代价。

从后来的战争角度来看,41年红场阅兵,绝对是一招险棋。

虽然苏联无论是人口、资源还是纵深都远远超过德国,但是从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以来,短短四个月时间,苏联已经损失军队超过300万。而且苏联还损失了不计其数的坦克火炮,96%的飞机,超过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及超过1/4的沦陷人口。

到德国兵临莫斯科时,苏联的武装力量已经损失大半,士气低落。就连斯大林本人也不能确定莫斯科到底能否守住,要不是苏军元帅朱可夫的一再坚持,斯大林绝对无法创造背水一战的战争奇迹。

那么为什么斯大林执意要走这步险棋的?这招险棋说明了什么?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几点:

1、苏联已经无路可退

斯大林之所以坚守莫斯科,是因为此时无论是斯大林还是苏联,都已经无路可退。

虽然当时的苏联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有着恐怖的战略纵深,能够拖垮任何一个敢于侵略苏联的国家。

但是由于苏联的武装精锐力量几乎都布置在西线,这使得他们在苏德战争前期损失殆尽。到莫斯科会战前苏联基本已经失去了抵抗的能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莫斯科被德军攻占,首先在政治上,苏联就已经彻底失去了主动权。这会使得苏军的士气更加低落,德军士气更加高昂。

虽然苏联还有非常广阔的纵深,但是这里已经没有可以抵抗德军铁甲军团的武装力量。而且莫斯科在带给德军重大政治意义的同时,也宣告了斯大林本人政治生涯的结束。

虽然斯大林缔造了斯大林模式,使其成为苏联地位最高的人,但是丢失莫斯科会使斯大林颜面扫地,而德军则可以趁机扶持亲德派人物作为苏联的新领导。

而且一旦丢失莫斯科,苏联在国际上的地位将会变得非常尴尬。美英等国可能会重新评估与苏联的关系。日本也很有可能趁苏联自顾不暇时,从远东发起进攻。

所以保住莫斯科也等于保住了一切。虽然苏联有恐怖的战略纵深,但这都不足以和莫斯科的战略价值相比。

所以莫斯科市斯大林及苏联的底线,斯大林已经无路可退。

2、斯大林模式非常高效

虽然阅兵并非共产主义国家的专利,但是阅兵却能体现一个军队的整体面貌,对于检验军队整体素质有着极大的作用。

从这一点上来说,斯大林执意组织的红场阅兵不仅是向敌人展现实力,鼓舞苏军士气,更是对苏军整体面貌的一个了解。

苏军之所以在苏德战争前期一溃千里,和斯大林30年代的大清洗运动密不可分,正是因为斯大林在各领域的大换血,尤其是军队,使得苏军上下的军队素质大受影响。

到苏德战争前,苏联一线部队很多连级指战员学历只有初中水平,对于现代化战争的认识极度不敏感,在德军发起闪击战时,苏军前线指挥混乱,一溃千里。

但是对于此时的苏联而言,虽然军队损失惨重,但只要斯大林在,或者说斯大林模式在,苏联就垮不了。

对于当时的苏联而言,最厉害的武器不是天气,也不是英美援助,而是斯大林模式下苏联恐怖的动员能力。

这步险棋的成功,从侧面说明了斯大林模式在苏联的成功,也印证了大清洗之后,斯大林在苏联国内的崇高威望。

3、轴心国集团貌合神离

1941年莫斯科阅兵的成功,和轴心国集团的有机配合密不可分。

在苏德战争前,希特勒最怕的就是两线作战,所以在进攻苏联前,苏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协定》,然后德国横扫了西欧。

而苏联也怕两线作战,虽然远东距离苏联本部很远,但是日本同样可以造成巨大的麻烦,所以苏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协定》,苏联得以腾出手来解决日本。

等到德国闪击苏联时,苏联和日本也在远东实现了停火。

二战是两个阵营的战争,不过轴心国的合作却始终有名无实。在德军最需要日本进攻远东予以声援时,日本却选择按兵不动,然后南下太平洋。

日本南下的情报被同盟国潜伏在东京的佐尔格获取,斯大林格以放心的调动远东地区30万西伯利亚师驰援莫斯科。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最后胜利。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这次阅兵的确是挺冒险的,要知道德军当时距离莫斯科只有三十公里,假如说人家一场偷袭,一个炸弹直接扔在主席台上,那苏联那些大人物可能就要被一锅端了,万一上空飞过飞机,狂轰乱炸那可就悲剧了。当然我们能想到的,苏联早就想到了,他们之所以在紧要关头还要阅兵,自然是有自己的打算的。

在11月7日这一天,苏联坚持举行了阅兵仪式。有趣的是当时苏联可是被打的溃不成军,希特勒当时自豪的对手下说,就算他们要投降,我们也不接受,就要彻底打垮他们。在十月革命纪念日来临之际,莫斯科的人民可不是一片喜悦,他们正面临生死存亡,这个时候斯大林问朱可夫这次阅兵如何安排,就连朱可夫都以为自己听错了。

其实一开始阅兵的时候是绝对保密的,因为要防止对方偷袭,当士兵们走到莫斯科红场的时候他们才知道斯大林竟然要阅兵,斯大林讲话之后,当天传遍了苏联。他的这次演讲可以说是历史性的,因为他的这次阅兵,很好的激发了民族情绪,有趣的是,斯大林还故意告诉士兵,已经消灭四百五十万德军来鼓舞士气,这些修改过的数据对于振奋士气有很大的帮助。

斯大林坚持阅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仅仅是政治影响更是心理鼓舞,全苏联都知道,最高统帅还依然在莫斯科,这代表苏联是有能力保护莫斯科的。阅兵结束之后,这些士兵直接就开赴战场,势头非常凶猛。

这场阅兵的确是一步险棋,可是对于提升全民士气的确是非常有用,在战争时期,精神因素是绝对不能忽略的,斯大林的这次阅兵给了全军将士战胜敌人的力量,同时也是唤醒全民斗志。在阅兵之前整个莫斯科都弥漫着绝望,可是阅兵之后这一切都变了,这次阅兵的效果是显著的。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苏军接受检阅后,直接开赴战场,极大提升了士兵的士气。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德国采用闪击战的战术令苏联毫无防备,损失惨重。到7月中旬,苏联的164个师中有89个师,或全部或部分被德军消灭。希特勒对此欣喜若狂,他觉得再过几个星期就能达到莫斯科,他将把莫斯科夷为平地,从地图上抹去这个地名。

9月底,德军针对莫斯科制定“台风行动”的作战计划,表示10天内拿下莫斯科。这时候斯大林调来朱可夫防守莫斯科,并且大多政府部门撤出莫斯科,但他自己表示要誓与莫斯科共存亡。10月28日,苏联最高统帅部召开一次秘密会议,斯大林宣布在十月革命胜利24周年这天,举行红场阅兵。

因此斯大林明白,抵抗德军,苏联不仅需要军事上的部署,更需要士气的转变。这一天斯大林向朱可夫下达死命令,要保证红场阅兵的安全,并且向全世界广播红场阅兵。

为保证阅兵的正常进行,在时间上提前阅兵2小时。在红场阅兵中,斯大林发表著名讲话。

红场阅兵的意义等同于丘吉尔在敦刻尔克大撤退后的演讲,不仅向本国人也向世界证明了他们抵抗法西斯的决心和勇气。


五味社


谈不上险棋吧!在当时红场阅兵的时候莫斯科还在德军轰炸机的航程之外,德军轰炸机只能最远的轰炸距离是在距离莫斯科城30公里的地方。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在当年红场阅兵的时候安全是不成问题的,至于说红场阅兵的重要性那就不言而喻了。

第一原因,当时的苏联部队需要一个集结地点。整个苏联莫斯科周围已经被难民堵住了通道,那可是几千万的人口。按着现代化的说法就是堵车堵车再堵车!把部队分散到莫斯科的各个角落去不利于整军出击,部队会失去建制。我们回顾历史,当时斯大林组织红场阅兵以后部队并没有停留而是直接开赴前线,这足以说明问题之所在了。

其次,当时的苏联已经进入紧要关头,苏联西南集团军群被彻底包围,爆发了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围歼战,整个苏联不论从将士的士气到军心民心之上都遭到了沉重打击与考验。苏联需要一个公开的场合展示兵力展示武力。在红场阅兵之后,苏联集结了235万的部队开赴前线,数据能够说明一切问题!

最后就是斯大林的个人宣言了!斯大林在红场阅兵的时候对着苏联国旗宣誓,与莫斯科共存亡,这种情况下一国领袖的鼓舞士气十分有必要,而历史也证明斯大林确实是有说到做到。


优己


《亮剑》中李云龙说过:

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的强大,就算对手(方)是天下第一的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

斯大林的这次红场阅兵,确实有点亮剑的意味。这次亮剑,不仅仅是亮给德国人看的,同时也是亮给苏联人看的。

1941年11月7日,对于苏联来说,这是特殊的日子,这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24周年的纪念日,按道理来说,应该是举国同庆的日子。然而,苏联人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德国数百万大军已经入侵苏联,并以摧枯拉朽的姿态濒临莫斯科城下,德国的先锋部队距离莫斯科已经不到200公里的路程。

斯大林在这种情况下,坚持在莫斯科的红场举行阅兵,很符合斯大林一向来的铁血手腕。其实斯大林此举应该还是冒着比较大的风险,毕竟在这个特殊年代,莫斯科可能会存在着德国的特工,斯大林出现在阅兵仪式上,极有可能成为特工刺杀的目标。

但是斯大林还是坚持举行了阅兵,并出现在阅兵仪式上。

斯大林此举,无非想表明态度。既是向德国人表明自己的态度,也是在向全苏联人表明自己的决心:

血战到底,绝不退缩!

虽然斯大林因为其铁血手腕,现在的评价不是那么好听,但是在红场阅兵这一件事情上,他确实是表现出来一个国家领袖应该有态度。这一次阅兵,应该来说是极大的鼓舞了士气,让苏联人挺过寒冬。

这次红场阅兵,被人称之为俄国(苏联)历史最狼狈不堪的阅兵,没有整齐划一的军阵,也没有光鲜亮丽的军服。

但就是这支刚刚从红场踏过的部队,直接奔赴了第一线,创造了一个冬天的奇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