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说的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启示?

借我三分钟邱明速


在平常生活中,作事中正,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是最好的德行,但由于太过平淡无奇,一般的人还真难长久坚持下去!

因为中庸之德是在平凡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奉献,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是不甘如此寂寞,也守不住如此的平淡的!在生活中总是标新立异的人多,乐守中正平凡的人少!

殊不知圣人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圣人目光远大,知道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平平淡淡,从从容容,风轻云淡,行云流水间反而作出了世间不朽的功绩!于人有益,于己无愧!











逍遥子三阳开泰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评述】

中,无不及,无过之,刚刚好的意思。庸,平常。德,是得的意思。至,极致。鲜,是少。

中庸是什么?

中庸就是刚刚好。

刚刚好是什么意思?

刚刚好就是:做事情,不是以最好为好,也不是以差为好,而是以自己能做到的极致为最好。这就如不能把运动员的标准套到普通人身上一样。大家想想看,把体育运动员的标准套到普通人,真的对普通人好吗?同理,也不能把幼儿的运动标准,用到大人身上。大家再想想看,大人用幼儿的运动量要求自己,是能做到,但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吗?

中庸是很简单,但就这么个简单的道理,人们以中庸为追求的却很少(民鲜久矣)。

看到了前面,也许有人就会问,如何找到“刚刚好”这个点?

这个问题非常好,也很关键,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谈中庸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中庸,其实用王阳明的话:就是致良知。王阳明认为,只要按良知做事,就能做到刚刚好,就能事事合理。

苟真如此?事实是如此。比如在家尽到孝顺了,还能不好?在公司好好工作了,还能说不好?孔子的“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无非此意。做到刚刚好,在管理上真的很重要。就比如排班,不能把员工的工作时间排在一起,造成过劳。


借我三分钟邱明速


能做到不偏不倚,恰到好处这样德行的百姓長久以来都很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