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四皇子弘历奉旨外出办差遭到哥哥弘时追杀,为什么不揭发?

老人头侃史


《雍正王朝》后面的剧情里,在雍正的皇子中也发生了三皇子弘时与四皇子宝亲王弘历的储位之争,说是两人争夺储位,不如说是弘时在八王爷胤禩的教唆下,先是参与了八爷党对雍正的逼宫,逼宫失败后,又准备通过行刺弘历,以铲除这个竞争对手,但是最终均以失败告终。

剧中,弘历与弘时在潞河驿相见,两人肩膀靠肩膀,家长理短聊了许多,丝毫看不出任何的敌意,也让跟随而来的李卫和图里琛大为疑惑。而弘历拜见雍正,除了汇报了江南一行的情况,对于弘时的事,更是只字未提,只是说了“请皇阿玛不要再提这件事了,也不要追究这件事了。”同时为刘墨林的妻子苏舜卿请旨封为诰命夫人,仅此而已。

那么,弘历遭到哥哥的暗杀,为什么不揭发哥哥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弘历一路回京,身边李卫和图里琛的护卫,这两个人必然是雍正派来保护自己的,并且这两个人都是雍正最为信任的人,由此可见,雍正已经完全的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情的主谋和元凶,按照雍正的性格,自然会一查到底,追究到底,所以弘历相信自己的老爹雍正能够还自己一个公道,毕竟,虽然雍正还是坚持用遗诏继位的方式确立继位人,但是满朝皆知弘历就是未来的皇帝,雍正对于弘历的事情必然会上心去做。

其二,弘历知道此事是针对于他,但是此时并没有直接的证据指向这就是弘时所为,而最后也是因为回来的杀手被灭口,派去灭口的人害怕再被弘时灭口,这才让雍正掌握了弘时主谋的证据,贸然的揭发弘时就是凶手,不仅不能为他人所信服,也必然引得弘时为了自保而采用更为过激的行为,这样对于双发乃至雍正都不是好事。

其三,弘历非常清楚雍正继位前“九子夺嫡”的惨烈,也非常清楚雍正并不想看到他们兄弟之间为了夺位也经历一场血雨腥风,康熙临终前曾告诫雍正要“善待你的臣民,善待你的兄弟,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伤害他们”,这么多年雍正也是这样做的,不到最后一刻,并没有对八爷党下手,雍正知道弘时为了皇位准备伤害自己的兄弟已经非常难过了,弘历则不想雍正因为兄弟之间的相互仇恨而更加伤心,他这么做也是为了让雍正能够宽心。

其四,弘历也是在雍正面前为自己加分,也是让雍正能对自己放心,毕竟,雍正还有五皇子弘昼,如果弘历一门心思的要至自己的哥哥弘时于死地的话,那么雍正对于弘昼未来的安危会非常的担心,这样对于弘历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情。

所以,既然雍正已经发现了事情端倪,已经有了处理这件事情的主意,弘历也就没有必要去再火上浇油,相反,此时的宽容不仅会让雍正宽心,更是会让雍正放心的把皇位交给自己。


雍亲王府



《雍正王朝》皇四子弘历巡视完河南,带刘统勋,河南组织秀才罢考闹事的秦凤梧等人回京,当时秦枫梧觉得天阴太早,卜了一卦,卦上显示不吉利,就劝弘历等人天亮了再走,遭到弘历决绝,结果在途中不小心上了贼船,等辛辛苦苦结果了船上的几名悍匪后,几人慌忙弃船走陆路,来到一片玉米地,众人都以为可以歇一口气的时候,从玉米地里又钻出来一群土匪,就在大家绝望的时候,当地一个村里的一群村民拿着锄头,铡刀等农具和土匪厮打起来,救了弘历等人一命,原来这些村民是弘历早期在浙江救过的一群逃荒的农民,经过弘历帮助回到河南原籍,今天刚好碰上,结果救了弘历等人。在审这些人的过程中,得知这些土匪是京里一个太监来指挥的,这下大家都明白了新一轮夺嫡的大戏上演了,大家都没人敢吭气,但弘历心中雪亮。这时弘历也收服了这些土匪的一个头目铁头蛟,也将此人带会京中准备使用。



一,回到京中弘历原来准备想向雍正告状来着,结果在驿站弘时来接弘历,非常热情,弘历心软,想告状的心就懈了一点。

二,这时恰逢孙嘉淦给雍正上书“亲骨肉,罢西兵”的折子,要求雍正善待自己的几个兄弟,不要赶尽杀绝,这事给弘历也有很大的启发。

三,弘历,刘统勋几人在家里商量这时如果给弘时上眼药,弘时肯定会反击,自己从河南带回来的闹事秀才秦凤梧没有给雍正上报,放在私邸准备使用,这在当时就是窝藏朝廷重犯,犯大忌的,还有悍匪铁头蛟也没有上报,这也是私养武士,也是违例的,弘时肯定会在这些事上做文章。

四,中间的牵头太监没有抓住,就是说没有确凿的证据,弘时肯定不承认,两人都是儿子,弄到最后雍正怎么想,会不会想到党争上去,再说这么大的事河南巡抚肯定会向朝廷上报的,借别人之手不是更好吗,这样雍正一看弘历这么大的事都没向皇帝叫屈,不是更体现弘历的包容四海的皇帝心胸吗。

所以综合考虑,弘历放弃向雍正告状的念头。


追风131078297


因为弘历的政治水平已经到了喜怒不形于色的地步,他已经清楚这个皇位说什么都是自己的了。他现在要做的不是去和弘时争夺皇位,他要做的是尽可能多的收买人心,尽可能多的博取父皇的好感,继续稳固自己在雍正心目中的继位人形象。所以他一不检举,二不揭发,反而求雍正不要彻查。而反观弘时,计谋与城府都与弘历都相差的太大了。

在八爷党和隆科多被彻底整肃之后,弘时背后的势力已经基本上完全倒下。他现在只有最后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暗杀弘历,做困兽斗,这样自己才有机会继承大统。可是弘时为人太过阴险,他为了斩草除根,派人暗杀隆科多,却不想隆科多将这些计谋统统告诉了雍正。

雍正皇帝又急又气,气的是弘时勾结八王党,阴谋夺取政权。急的是弘历命在弦上,弘时随时都有可能暗杀掉弘历。雍正急忙派图里琛赴江南保护弘历,并嘱托找到弘历之后,让其与李卫一起护送弘历回京。而在弘历回到京城之后,弘时做贼心虚,主动到潞河驿迎接弘历,打探消息。

弘时一见弘历,立刻装成好老人模样,先问弘历可有大碍,又旁敲侧击问是否有活口留下。在得知没有活口留下时,弘时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又主动引导弘历,让他把这顶谋杀的帽子扣到山东官员的头上。

弘历是何许人也,那是打小在康熙圣主仁皇帝身边长大的,城府之深又岂是弘时可比。但是弘历却一点都没有点破,还看似傻乎乎的,像是信了弘时的话的样子。还表示要送弘时一些好茶,还说弘时平时肝火旺,这茶喝了以后听说能去肝火。

弘历这话看似平淡,实则暗藏玄机。他的意思实际上是说弘时的肝火大,以至于对自己动了肝火,找人暗杀自己,自己不以为意,送他二斤碧螺春,给你去去肝火。这话滴水不漏,既警告了弘时,告诉他自己都清楚。又装作什么自己不会在意,在雍正皇帝哪里不会落下一个气量狭小的名声。

而在雍正陛见弘历时,雍正还没说什么,弘历却率先表示希望雍正不要追究这件事了。原因有二,一是不希望因自己兴起大狱,二是更不希望因自己使皇帝和皇后伤心。这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弘时虽然残害自己,自己却不想因此广泛的追查弘时一党。二是若是彻查,那弘时必定是死罪,而皇帝和皇后自然是伤心的很。

但如果弘历真的想保全弘时,话说到这里就该停下,可是弘历偏偏又说起了那个因自己而死的刘墨林。刘墨林与苏舜钦,才子佳人,本是佳话。刘却因自己而死,怎么看都是一大遗憾。这个时候提刘墨林,弘历想的恐怕不是要救弘时,而是要假雍正之手除掉弘时。毕竟弘历要学的是康熙,而不是雍正。

而在雍正接见李卫时,问询李卫自己应该怎么办。李卫吓得直磕头,说这种事不是臣子所能明言。但是后来的李卫又用先帝的一番话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子,不是奴才斗胆敢说祖宗的不是,先帝爷千般都好,就是太宽容了。明知道他们八爷他们一个个心术不正,还一个个亲王贝勒的加封,把这些难题都留给主子了

李卫早就活成了人精,他这番话的意思无非是劝雍正不要学康熙。要雍正不要把难题留给下一代,留给弘历。雍正听了以后,当即表示不管多难,自己都不会把难题留给下一代,留给弘历。

如果说弘历与弘时的城府与智谋有差距的话,那么差距在那个昏昏欲睡的下午就已经拉开了。一个昏昏欲睡的下午,帝师邬思道在给雍郡王的两位世子传授康熙的帝王术时,一个吵着要去厕所,另一个则听话把康熙的书背了好几遍。

而之后的围猎大会上,弘历凭借这堂课脱颖而出,拿下了头彩,也在皇爷爷心中留下了位置,之后的事情也就顺理成章了。人生从来都不是百米赛,而是接力赛,弘时不懂这个道理。在那个下午,弘时其实就已经输掉了皇位的战争,只不过他自己还浑然不觉罢了。

以上。


逆流时代


话说四皇子弘历,奉旨督办推行役税改革之事办得顺利,不料回京途中,三哥弘时在八叔胤禩鼓惑之下欲加害弘历,其间刘墨林替死,弘历逃脱追杀。


弘时在驿河渡迎宝亲王,加以试探。两兄弟一见面,一个佯作关心问道: 怎么听说路上有人害你?一个装作平静,心中有一万匹草泥马奔跑过,面上云淡风轻只说: 谢三哥惦记,在外当差哪能没点风险? 弘时心里石头落地,怎料兄弟又送两斤龙井消火从旁敲打:别以为你干的好事,我不知道!

弘历为何不揭穿他三哥?

一来父皇雍正经历了九子夺嫡,对骨肉相残是深恶痛绝的。(他实在不希望看到在下一代重演,才不立太子,以免公开立储引起纷争,实施将继承人名字密藏于乾清宫匾额后之举。)如果兄弟反目,惹得父皇生气,自己失了温厚之名。

二来没有真凭实据,如果争执起来,父皇脸色难看。同行李卫和图里深都是皇上钦点保护他的,可保平安不说,行刺之事怎瞒得住?不如装不知情,点到为止,倘三哥知趣,给他个改机会,也显得自己宅心仁厚之人。

者新政的实施,"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摊丁入亩,火耗归公"这些政策的推行,是雍正最用心之策,自己实力担当,完成父皇对己考察,继承大统不二人选,更别说皇爷爷康熙亲赐如意,早就钦点人选,弘历帝王之资,心中早就有数深谋远虑,怎能沉不住气?


但是权利的诱感之下,弘历并未就此罢休,见了雍正之后,假意"求皇阿玛不要追究,儿臣不愿见骨肉相残之事”,一边又求表彰刘墨林夫妻,以退为进,置竞争者于死地。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雍正终被其子城府极深的弘历算计,为他扫除障碍,"穷庐"逼弘时自尽。

电视剧这样演的,史籍上弘时记为"行事大不谨慎"被雍正"废宗藉死",年反24岁的青年死了,是否被杀并不重要,想必自杀也是被逼无奈之举。倒是弘历继位后,恢复了他的宗籍,以悯其后人。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政治斗争你死我活之惨烈,封建朝代历史上不断上演,难怪人皆叹:无情最是帝王家啊!

(学有境,思无涯。元元金沙江边的小闲鱼,默默做着大海的梦,期待您的关注点评。)

元元的天下


谁说没揭发的?在雍正面前,弘历一边“求皇阿玛不要追究”,一边“儿臣不愿见骨肉相残之事”,你觉得他在说谁,雍正会听不懂吗?欲语还休,似说未说,挠的雍正帝怒火中烧。



接着弘历又大张旗鼓地要求表彰为他挡箭而死的刘墨林苏舜卿夫妇,一边假哭一边偷看雍正的表情,你觉得他要干嘛?弘历心机之深沉,远超乃祖乃父,弘历手段之阴辣,远超乃叔胤禩和乃兄弘时。

正是在弘历这种以退为进,咄咄逼人的情形下,雍正才坚定了亲手除掉弘时,不留后患的决心。你看看,弘历不直接说,可比直接拿着证据告状还要厉害。两次君前求情,不仅彻底让弘时失宠,还一步到位,假父亲之手,直接将哥哥送到了阎王殿。这又不得不说看起来阴险狡诈的雍正,在这部剧里,其实心机没有父亲和儿子深,急躁才是其性格主要特征,雍正这急躁的性格,成了弘历砍向弘时一把锋利的刀。

弘时再有罪也是皇子,所做的罪孽不会比八爷胤禩多,圈禁宗人府即可,何止于赐死?我们试想,如果弘历当时是在老康熙面前表演,其拙劣演技将会一眼被老康熙识破,那会适得其反,弘时不仅不会死,可能连圈禁宗人府都不必了。


一部《雍正王朝》,涵盖上下五千年官场智慧,越看越有味,越看越心惊。这里是翰林院学士,答的不对,敬请批评。如觉得好,敬请关注本人,批评本人更多回答。


董狐笔


《雍正王朝》中,三阿哥弘时起初就知道皇位和自己没什么关系,可架不住八爷胤禩的蛊惑,跑去和弘历去争,在宝亲王弘历奉旨外出办差时派杀手去追杀。在李卫等人的护卫下弘历最终安全回京,可刘墨林却为保护弘历而牺牲。

弘时在刺杀阴谋失败后,假惺惺的跑去潞河驿迎接弘历。其实大家都明白迎接是假,主要是试探弘历是否已经知道事情的真相。



弘历早已经从图里琛和李卫口里知道了全部真相,但面对弘时的试探,他假装毫不知情,谈笑自若间从容掩饰,没有让弘时起丝毫疑心,而且回京复旨也没有向雍正揭发此事,究竟是为什么呢?

从河南生员罢考一事就可以看出弘历的智慧、心机、城府、手段等都远在弘时之上,他之所以没有向雍正揭发弘时,是有他自己的用意的:

其一、图里琛、李卫是雍正派去保护弘历的,说明雍正已经知道了,再去揭发显然多此一举;

其二、雍正派李卫等去保护弘历,并没有让他们告诉弘历事情的真相,弘历如果去揭发,无疑等于出卖了李卫和图里琛;

其三、弘历虽然知道是弘时的阴谋,但刺客已经被灭口,没有证据去揭发,不但惩治不了弘时,反而有可能让弘时感到阴谋败露狗急跳墙,进而采取更猛烈的行动;

最后、康熙朝的“九子夺嫡”历历在目,弘历深知雍正对于手足相残的敏感。不去揭发,就是向雍正显示自己的宽容大度,显示自己不愿和弘时祸起萧墙骨肉相残,从而大大提高了雍正心中对他的好感。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弘历的心机之深,弘时远不是他的对手。


我就是三大爷


雍正帝没想到,到了自己的儿子这一代,为了皇储,还是发生了兄弟相残的事情,看来权利是个好东西呀!

河南巡抚田文静有奏折来报,因为田文静推广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一事,得罪了读书人,发生了生员贡院罢考。

学政与巡抚都上奏折互相弹劾,婆说婆有理,没办法只有派宝亲王弘历领钦差命去河南顺便体察民情。

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是雍正帝登基以来确定的基本国策,不能动摇,还有就是李卫在浙江也开始搞起来摊丁入亩,难度也不小。

弘历的能力是不用质疑,这次去河南他带了刘墨林,刘墨林这个小子还算机灵,差事办的不错,据说他已经随宝亲王弘历准备回京。

朝廷有制度,出京办差官员回京,或者外省来京办事官员都要在北京南郊的驿站待命,等皇帝接见。

在皇帝没有接见前是不可以回家的,否则视为大不敬罪。

这就是“潞河驿站”,这不是,弘历回京定要在这里等皇帝旨意,在这之前是不可以与其他官员见面的。

弘历一干人马刚到京郊,还没有到潞河驿站就听说三哥弘时已经在潞河驿站等候了。

弘历这次外出办差,事情还好,比较顺利,只是在回京的路上遭到了据说是江湖上的人追杀。

刘墨林就是为了保护弘历被凶手杀了,好可惜,通过蛛丝马迹可以看出这事与自己的三哥弘时有关联。

弘历到了潞河驿站,见三哥像没事人一样笑着问;怎么,听说路上还有人要害你?

弘历那是何等精明,也装作没事一样:谢谢三哥惦记,在外面当差哪能没一点风险。

不愧为天潢贵胄,说起话来滴水不漏,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弘时毕竟心里有鬼,以关怀备至的口吻说,老四,不是为说你,你是千金之体,不要再微服私访了。

弘历话里有话的对弘时说;三哥,你喜欢喝茶,这次我在杭州给你带回来二斤西湖龙井,都是十三四岁的小姑娘用口衔下来的,不多呀!喝了也好去去肝火。

对于江湖追杀的事情,弘历只字未提,因为就目前看还不能确定也没有证据证明就是弘时干的。

因为前有父皇那一辈因为九王夺嫡闹得像翻了天一样,不想走到兄弟相残那一步,何况没有证据。

这二兄弟的一场戏演的眼花缭乱,让在旁边的李卫、图里深不得不佩服这个未来的小皇帝的城府之深。

李卫与图里深是奉了雍正帝的旨意前来护驾的,自然不必多言。

第二日,弘历在养心殿见了父皇雍正皇帝,除了汇报去河南如何办差、如何解决了公事以外,对于被追杀一事只字未提,倒是雍正问了起来。

弘历跪下说:请皇阿玛不要再提这件事了,也不要追究这件事了。雍正帝看了看弘历不置可否,因为雍正帝心理有数了。

作为一代帝王,他并且自己还经历过了为了皇储你死我活的争斗,估计雍正帝绝对不想这事发生在自己的儿子身上,那雍正帝会如何处理这件棘手的事,你怎么看?

(以上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请关注《邸晓居MBA侃历史》欢迎网友们一起互动、评论、讨论、批评、留言必回复!


日尧居k古史


《雍正王朝》里,弘历之所以不向雍正揭发弘时,其实也很简单,主要原因有三条,第一,去刺杀弘历的人都被灭了口,那么就死无对证,如果说是弘时做的,那么没有证据,就有栽赃陷害的嫌疑了,

第二,弘历知道是弘时干的,也知道雍正也知道了这个事情,那么此时,有说和没说,都没有什么区别。

第三,康熙时期,为什么大阿哥会被康熙所圈禁,原因就是大阿哥劝康熙帝杀太子,而且还说可以代劳,而十三阿哥说无情帝王家,骨肉相残,也一直被圈禁,当然后来在张五哥的求情下,给放了出来。

而弘历很清楚这一点,这个事情他不能提,否则会让雍正以为,他也在劝雍正杀掉弘时,这个事情只能雍正自己想,自己去处理,别人连提都不能提,所以雍正在问李卫的时候,李卫也说其他事情,他都可以做,就这个是雍正的家事,他也不敢做。

而雍正问弘昼弘时那个时候说了什么话,弘昼就说,好像也没有说什么话,他也记不清了,雍正就说,你不愿意说,就算了。另外,十三爷是在临终之前,点出了弘昼可信,而弘时身上有八爷的影子,这个已经相当明白了,也只有十三爷能说这句话,毕竟他都要走了。

那雍正知道不知道这些刺客是谁派出去的?当然知道,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在弘时安排人准备刺杀弘历之前,雍正已从弘昼那边知道了弘时在八旗王议政的事情了,另外隆科多也告诉雍正弘时要杀他,图里琛还向雍正报告弘时在抄八爷家的反常举动。

紧接着,雍正就派图里琛连夜出去,去找李卫和弘历,让李卫带着五百亲兵护送弘历回来,这个说明什么,雍正已经知道,或者猜到,弘时要对弘历下手了,弘历自然也都知道雍正都知道这些事情了。

雍正为什么亲自去赐弘时自尽,原因也很显然,这个事情只能由他去做,其他人连提都不能提,毕竟弘时在怎么样,还是雍正的亲儿子。


历史简单说


这个问题还得从老八胤禩被抄家时说起:

抄家的时候八爷府上管家说弘时太狠了,但是后来的老八胤禩却说弘历更狠毒!

他说的并没有错,弘历确实是一个狠人,我们也举了很多例子,但是为什么他面对追杀自己的三哥弘时时,却突然一改性情,而替他求情呢?

一、

弘历的“大灾难”:

图里琛半夜给雍正帝汇报,说自己的一个耳目反映被关押的隆科多那里有情况,于是雍正帝一同前往调查。

这一查可不要紧,发现这背后竟然是弘时在捣鬼,大惊之下,雍正帝连夜命图里琛紧急江南救援。

杨角风又得讲讲这个图里琛,他简直就是戏精的代表:

他在见李卫之前,是在门口不慌不忙地走进去的,可是见到了李卫以后,突然就慌了:

“去扬州了?遭了!”

然后喝茶也拿不住杯子了,自己这杯喝完,又把刚才李卫喝着的那杯茶抿了一口……

当然,他们这一行人及时赶到扬州,救了弘历,随后几人回京。

到近郊的时候,图里琛是哪壶不开提哪壶,突然就来了一句:

“宝亲王,待会儿到了潞河驿,你可千万要压住火!”

这一提醒可不要紧,狠人宝亲王弘历突然骑马加速,李卫害怕了,俩人追弘历,李卫担心的是他们两个要是打起来,会坏了雍正帝的章程,这句话是重点,我们待会儿会分析。

二、

弘历为什么不揭发弘时?(一)

这就印证了老八胤禩被抄家时对弘时分析的弘历了:

“第一,精明不及弘历,第二,狠毒不及弘历!”

前面一篇我们已经见识过弘历的狠毒了,那么这件事上他又精明在哪里呢?

前面图里琛和李卫都怕他见到弘时时会发飙,而实际上却正好相反,两个人还是好的不得了,还在一起分析刺客到底是谁呢。

见到俩人肩并肩走远,图里琛和李卫都摇了摇头。

其实弘历的手段很高明:

我们分析一下,是谁让图里琛连夜去江南保护弘历的?

是雍正帝,当初隆科多供出弘时的时候,图里琛也在现场,也就是图里琛是知道整个事情的详情的。

图里琛知道,那么自然弘历也就知道了,从他们快进京的时候李卫和图里琛的表现就可以看出,弘历是知道暗杀者就是弘时的。

可是弘历为什么没有找弘时打架?

就是因为他看到弘时还是自由身,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说,雍正帝本就知道弘时要暗杀弘历,可是雍正帝竟然无动于衷,并没有对弘时采取措施,那么对精明的弘历来讲,必然不敢轻举妄为,因为他要探雍正帝的底!

三、

弘历为什么不揭发弘时?(二)

他怎么探雍正帝的底呢?

他先跟弘时寒暄了一顿,其实弘时一直都是忐忑不安的,他也想探探弘历的口,看看自己派出的刺客是不是留了破绽?

当然,弘时派出的刺客还是可靠的,并没有留下任何证据,弘历也证实了这一点,说一个刺客也没抓到。

随后弘历进宫面见雍正帝,雍正帝还没说话,弘历就巴拉巴拉说了一通:

“托皇阿玛庇佑,儿臣平安回来了,请皇阿玛就不要追究这件事了……”

一看雍正帝没有说话,弘历接着说:

“皇阿玛圣明,儿臣实在不愿因为这件事兴起大狱,更不愿因为儿臣,使皇阿玛和皇额娘伤心……”

弘历这通话还是非常有水平的,先是点题,多谢皇阿玛庇佑,其实就是感谢皇阿玛派人来保护我,言外之意,皇阿玛早已知道是谁要暗杀我。

然后希望皇阿玛不要追究,毕竟追究起来会兴起大狱,会让你们伤心。

看着雍正帝还是没有开口,但是在不停地撵佛珠,弘历又加了一句:

“只是刘墨林可惜……”

多么高明的策略,先是表明自己心性善良,明明知道是谁要杀我,但是我不报仇,不记恨,而且懂孝道,不想让皇阿玛为难!随后话题一转,说了刘墨林可惜,目的就是激起雍正帝的怒火!

四、

弘历为什么不揭发弘时?(三)

在看雍正王朝时,很多人都认为皇位对弘历来说是十拿九稳的,其实不然,没到最后时刻,谁也不能确定皇位就是他的。

在康熙帝的儿子们身上就展现的淋漓尽致:

康熙帝在世的时候,最反感的也是争位,哪个皇子表现的越积极,哪个皇子就离皇位越远,用雍正帝自己对弘昼说的话就是:

“朕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也是潜心佛法,与世无争,是你皇爷爷非要把这重担交给你阿玛。”

不管是谁,自己还在位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儿子开始对自己的位置虎视眈眈了,换谁谁心里都不舒服,更何况是皇帝!

所以,对于弘历来讲,他也不可以表现的太过,这也是剧中他一直积极的推动新政,除贪官,安抚臣民的方式来博取雍正帝的好感的原因。

如果弘历一见雍正帝就哭哭啼啼的说弘时要杀自己,反而会引起雍正帝的怀疑,会给弘历安上一个置自己亲兄弟于死地的罪名,这是得不偿失的。

从雍正帝派人来保护弘历的那一刻起,弘历就敏锐的捕捉到,本来是他跟弘时的夺嫡之战,现在已经转变成了弘时于雍正帝的战争了。

既然矛盾已经转移到皇帝与儿子身上了,作为四弟的自己,何必趟这浑水呢?

后来弘历为了确信自己的策略成功,而不顾雍正帝的感受,一再问自己的三哥去哪了?

直到图里琛暗暗地给他点了一下头,弘历就知道自己成功了,由此可见,他跟图里琛早已经对过暗语了!

相对来说,弘时就傻到家了,一切都搞得那么尽人皆知,当着老八胤禩的面自己做主把人家门人和家奴发配云南,还指望老八胤禩给他出好主意助他上位?

真是可笑至极,估计弘时中计后,老八胤禩会从心里嘿嘿一笑:

“比狠毒,弘时你还是太嫩了!”

难怪弘时临死前才醒过味来,大喊“八叔八叔,阿其那,阿其那!”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杨角风发作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认识下八爷胤禩

1708年9月30日,相面事件案发,胤禩勾结张明德,意图刺杀胤礽。11月14日,康熙主持召开民主测验会,推选新一届太子候选人,被削掉爵位的胤禩,居然压倒胤礽全票当选。1712年9月30日,第二次废太子事件爆发。胤禩跑到康熙那里探听口风,如果大臣推荐我怎么办,要不就干脆装病吧。

这三个看似没有关联的简单线条,勾勒出了一幅让康熙心惊肉跳的清晰图像:一个以胤禩为核心,以胤禟、胤禵为羽翼,以佟国维、马齐为爪牙的势力集团,渐渐露出了冰山一角,占据了帝国的政治舞台。就是这个势力集团,破坏了帝国的储君政策,将做了33年太子的胤礽搞下台,让康熙的颜面无存不说,还将朝政拖入污浊的泥淖。更加严重的是,胤禩过于强烈的结党意识,严重威胁了康熙的地位和安全。1714年11月23日 “死鹰事件”能了压死八爷的最后一根稻草, 1715年1月29日,康熙停发胤禩及下属的俸银俸米。此后,两人的父子关系如薄纸一张,以至胤禩得了重病,康熙都懒得过问。


我们再认识一下雍正的三个儿子:

雍正继位以后,他三个儿子弘时、弘历、弘昼长大成人。

弘昼聪明绝顶,他看到父辈为了争夺皇位而兄弟相残,他选择明哲保身,远离权力。他一直装疯卖傻,甚至在生前多次为自己举办葬礼,这样也让他平安的度过一生。

而弘时刚开始也对皇位没有什么想法,而随着年长,他和八爷亲密的接触,进而受到八爷的影响,他对皇位产生了一丝的幻想。而弘时的处境,又和八爷差不多,所以他就选择和八爷一样的道路,去争一把,殊死一搏。于是他就选择先下手为强,在弘历奉旨外出办差时,派刺客追杀!最后刺杀失败。

我们看一下刺杀过程:

河南巡抚田文静推广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一事与学政都上奏折互相弹劾,没办法只有派弘历领钦差命去河南顺便体察民情。办差结束回京中发生了刺杀事件,刘墨林被杀,弘历和李卫逃脱:

朝廷有制度,出京办差官员回京,或者外省来京办事官员都要在北京南郊的“潞河驿站”待命,等皇帝接见。在皇帝没有接见前是不可以回家的,否则视为大不敬罪。

关于这段电视剧是这样演的:

弘历见到了早已等候在潞河驿站的弘时,三哥像没事人一样笑着问弘历:

怎么,听说路上还有人要害你?

弘历装作没事一样:谢谢三哥惦记,在外面当差哪能没一点风险。

弘时以关怀备至的口吻说,老四,不是为说你,你是千金之体,不要再微服私访了。

弘历说;三哥,你喜欢喝茶,这次我在杭州给你带回来二斤西湖龙井,都是十三四岁的小姑娘用口衔下来的,不多呀!喝了也好去去肝火。

第二日,弘历在养心殿见了父皇雍正皇帝,除了汇报去河南如何办差、如何解决了公事以外,对于被追杀一事只字未提,倒是雍正问了起来。

弘历跪下说:请皇阿玛不要再提这件事了,也不要追究这件事了。

如果弘历真的想保全弘时,话说到这里就该停下,可是弘历偏偏又说起了那个因自己而死的刘墨林。刘墨林与苏舜钦,才子佳人,本是佳话。刘却因自己而死,怎么看都是一大遗憾。这个时候提刘墨林,弘历想的恐怕不是要救弘时,而是要假雍正之手除掉弘时。

而在雍正接见李卫时,问询李卫自己应该怎么办。李卫吓得直磕头,说这种事不是臣子所能明言。但李卫又用先帝的一番话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主子,不是奴才胆敢说祖宗的不是,先帝爷千般都好,就是太宽容了。明知道他们八爷他们一个个心术不正,还是一个个亲王贝勒的加封,把这些难题都留给主子了。

李卫早就活成了人精,他这番话的意思无非是劝雍正不要学康熙。要雍正不要把难题留给下一代,留给弘历。雍正听了以后,当即表示不管多难,自己都不会把难题留给下一代,留给弘历。

史籍上弘时记为"行事大不谨慎"被雍正"废宗藉死",年仅反24岁的青年死了,是否被杀并不重要,想必自杀也是被逼无奈之举。

弘历继位后,恢复了他的宗籍,以悯其后人。


弘历为什么不揭发此事呢?

第一,父皇雍正经历了九子夺嫡,对骨肉相残是深恶痛绝的。为皇族的面子!

他二人是亲兄弟,都是雍正皇帝的亲儿子,如果让天下人得知兄弟相残,他们皇族的面子往哪里搁?这件事情公开,让谁都脸面无光。

第二,没有证据!

虽说弘历被刺,但没有实实在在的证据可以证明凶手是弘时,因为刺客都已自杀身亡。这样揭发也没人相信,弘时也不会承认,只会导致二人的撕破脸皮,争夺皇位更加激烈,于自己也不利。

第三,都心知肚明!

同行李卫和图里深都是皇上钦点保护他的,,行刺之事怎瞒得住?

弘历心知肚明,弘时心知肚明,雍正皇帝更心知肚明。他不用去揭发。也显得自己宅心仁厚之人。

第四、担大任永沉气!

"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摊丁入亩,火耗归公"这些政策的推行,是雍正最用心之策,自己实力担当,完成父皇对己考察,继承大统不二人选,怎能沉不住气?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政治斗争你死我活之惨烈,封建朝代历史上不断上演,难怪人皆叹:无情最是帝王家啊!


我是美丽青春您真痘:如您支持我的观点,请点赞和转发。如有不同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