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到底出自于安徽安庆还是湖北黄梅?

牛辰鹏


此黄梅非彼黄梅!黄梅戏源于安庆怀宁黄梅山一带,试问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黄梅小县能孕育出这么高雅的黄梅戏吗?

怀宁不仅是黄梅戏的发源地,京剧的起源也在怀宁!原县城石牌在戏剧界享有“梨园佳弟子,无石不成班”的美誉,意思是没有石牌就没有戏班!戏剧家曹禺先生也多次朝圣于石牌!“同光十三绝”中有一半来自安庆石牌地区!著名代表人物有:程长庚、高朗亭、杨月楼、杨小楼、郝蓝田、被大家所熟知的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也是半个安庆人。其外公杨隆寿,母亲杨长玉,舅舅杨长林、杨长喜,表哥杨少春等都是京剧界享有盛誉的大师,另外还有一大批安庆籍的京剧艺术家:王九龄、夏奎章、夏月润、程继先、产保福、薛浩伟、谢黛林、汪桂芬、王鸿寿………多到数不清,在此不一一列举!

退一万步讲如果黄梅戏出自黄梅县,那么黄梅县还有其他叫的上号的戏曲吗?


锋行天下-合作共赢


黄梅戏,应该是出自湖北黄梅,以县名命名的,但是由安徽发扬光大,黄梅戏能有今天的知名度,安徽功不可没!讨论出自哪里意义不大,意义在于谁发展的更好不是吗?古印度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高斯的数学成就难道归功于印度?



FBI都为起名着急


一直以来关于黄梅戏的起源之争就从未停止过,那么黄梅戏到底是发源今天的湖北黄梅县还是发源安徽安庆呢?

如果无从考究,小编觉得那是将这一问题搁置下来,共同促进黄梅戏的大发展,大繁荣,从而实现双赢局面。

近年来学者们通过对黄梅戏作进一步广泛和深入研究,对黄梅戏渊源问题讨论的结果日益清晰化,那就是黄梅戏源自湖北黄梅采茶调,发源于黄梅,壮大于安庆,因而也证明了黄梅戏与黄梅采茶调的历史渊缘是非常紧密的。另一方面黄梅戏因为在安徽地区有一批全国知名的黄梅戏演员,是他们成就了黄梅戏的辉煌与成就,

不管是如何争议,现阶段对于黄梅戏的发展壮大才是重中之重,现在的年轻人对于戏曲的钟爱已经寥寥无几,中华文明优秀的戏曲文化在当今社会正面临着“绝迹”的危险。

好的传统文明的传承总是充满着坎坷,希望我们的优秀戏曲文化能够很好的融入当今社会。


大王别打我


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与京、越、评、豫并称。为什么叫黄梅戏呢?因为黄梅戏的发源地在黄梅县。黄梅县在哪呢?有意思的是,作为安徽最主要戏曲黄梅戏发源地的黄梅县,却不属于安徽。

安徽省西南角,与湖北省东南角的结合部,就是黄梅县。而黄梅县隔着一条浩瀚长江,南岸就是江西省九江市市区,可以称得上鸡鸣三省。唐朝大诗人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在这里写下了不朽的诗篇《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而白居易凝眉北眺的,就是江对岸的黄梅县。

黄梅县隶属于湖北省黄冈市,面积1701平方公里,人口104万。湖北省黄梅县因安徽黄梅戏而出名,但黄梅县的历史可不是只有黄梅戏。

早在春秋时期,南方有两大强国:吴国和楚国,互相拍板砖。而吴、楚两国的边界,就在鄂皖赣交界处,也就是现在的湖北黄梅——江西九江——安徽宿松一带。黄梅因处在楚国的最东部,吴国的最西部,又正好卡在长江要塞上,所以又被称为“吴头楚尾”。

之后的黄梅在秦朝隶属九江郡、东汉隶属庐江郡。有件事还要说一下,秦末反王之一的英布,在隶属项羽期,曾修建过九江城。而那时的九江在黄梅县西南70里。《元和郡县志》讲的很清楚:九江故城在今之黄梅西南七十里,英布所筑。

到了三国,孙权喜欢折腾,把黄梅县境划来划去,最终划到了扬州蕲春郡名下。后面的“短命鬼王朝”也是一路穷折腾,黄梅跟过荆州武昌郡、扬州庐江郡,江州寻阳郡。直到南朝齐武帝萧颐永明五年,公元486年,从蕲阳(原蕲春)划出一个永兴县。永兴县治,就在黄梅县西郊。“短命鬼王朝”不折腾不开心,隋文帝杨坚也是折腾够了,到了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正式将新蔡(原永兴)改名为黄梅。

为啥叫黄梅?因为境内有一条黄梅水,一座黄梅山。为啥这座山叫黄梅山?因为山上有漫山遍野的黄梅。杨坚懒得再费脑筋给新县定县名了,山上黄梅多,那就叫黄梅县吧。

唐朝的时候,黄梅隶属蕲州,看上去一切平静如常。但到了唐末,黄梅县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一个闹翻全国的牛人,被官军追杀至黄梅,卒。

黄巢知道吧,盐贩子出身的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写下“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霸气诗句。而黄巢出道时跟过一个更牛的大盐贩子反唐,他就是王仙芝。

王仙芝是山东人,因受不了唐朝对百姓的压榨,于乾符元年,公元874年,带着几千弟兄,起义于长垣,自称均平天补大将军。随后,黄巢才跟着王仙芝闯荡乱世江湖。

唐朝发兵围剿王仙芝,老王就带着小黄满世界溜达,把唐军累到吴牛喘月,洋相百出。不过,王仙芝也是个半料子英雄,打到一半就想投降唐军,被黄巢一通老拳暴揍,然后各玩各的。

黄巢把“盐业公司”越做越大,而王仙芝的“盐业公司”越开越赔钱,被唐军一路追杀到黄梅。公元878年初,王仙芝部5万人被唐军曾元裕军堵在黄梅,最终惨败,王仙芝本人战死。

王仙芝死在黄梅后,黄梅这座小城又逐渐归于平静。两宋和元朝没啥变化,一直跟着蕲州过日子。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黄梅县治并不在现在的黄梅县城。直到元仁宗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才搬到了现在的县城。明朝也是一路穷折腾,蕲州的级别忽高忽低,但基本不涉及黄梅,还是跟着蕲州。清朝时,黄梅隶属黄州府。

在清朝中期时,黄梅戏开始慢慢流行。最早时称为黄梅采茶调,后称为黄梅调,开始流行于鄂皖赣交界一带。黄梅戏从黄梅县走出来后,反而在安徽发扬光大。尤其是在五十年代,黄梅戏电影《天仙配》的播出,更让黄梅戏具有全国性的知名度。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夫妻双双把家还……,比翼双飞在人间。”你即使没听过黄梅戏,也一定知道这几句知名度超大的戏词。

而这些,都和湖北黄梅县有关。


地图帝


路过。说点史实。我在上个世纪在广州认识了安徽黄梅剧团的王少舫艺术家。他们剧团在广州拍录古装戏资料片。王少舫先生是演《天仙配》的董永,《牛郎织女》的牛郎。是安徽省黄梅剧团的台柱子,是艺术家。他好喝两口酒,我当时年少,常陪他喝酒、聊天。他说了一些演七仙女的女演员(严凤英)的社会和人生悲剧。😂😂😂

王少舫先生也谈了黄梅戏的起源。他说,他父母都是河北人,是唱河北梆子的艺人。河北闹灾,他父母的河北梆子戏团就一路乞讨到安徽,为了生存就和从湖北黄梅县也来安徽乞讨的花鼓戏的艺人组织一个团,两伙艺人同台演出,取长补短,搭伙求财。一一就在安徽有了个新的剧种:一一黄梅戏。

不知我写明白了没有,安徽的黄梅戏,有河北梆子、湖北花鼓戏的基因,在安徽诞生的。王少舫先生人很正直,敢说直话,讨厌那些文革中胡作非为的人。只是太好酒了。

在此平台向王少舫先生敬礼了。


烟台蝎子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还是安徽安庆,这个其实没什么好争论的,因为官方早有论调: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黄梅戏不仅是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还是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当时申报非遗时,就是湖北黄梅和安徽安庆联手申报。申报前达成共识,黄梅是起源地,安庆是发展之地。

这个结论,也是经过考证的。据记载,黄梅戏最早的雏形,可追溯至唐朝湖北黄梅地区的采茶歌。到明清时,这种采茶歌、采茶调子歌得以发展,尤其是黄梅县多云山区、太白湖畔唱的人很多,也被称为黄梅戏。

黄梅位于长江北岸低洼之处,清朝时经常被淹,那里的人时不时要外出讨饭。黄梅戏就成了他们讨饭时的手艺,到各地去唱戏讨饭,黄梅戏也就随之流传到了临近的安徽、江苏、江西等地。

与黄梅县临近的安徽宿松县《宿松县志》中,也有关于黄梅戏传入安徽的记载:“邑境西南,与黄梅接壤,梅俗好演采茶小戏,亦称黄梅戏。”

中国戏曲网对黄梅戏的发展研究中说,黄梅戏从起源到发展经历了独角戏、三小戏、三打七唱、管弦乐伴奏4个历史阶段。其中,前3个阶段均在湖北黄梅完成,第4个阶段在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完成,尤以安徽安庆为最。

这样说不是没道理的,安庆在黄梅戏的发展推广上起了重要作用。建国后成立的安徽省黄梅戏剧团,还有安庆一些地方专业剧团,对黄梅戏的传播都作出了贡献。像现在黄梅戏的很多经典曲目《天仙配》《女驸马》等,都是他们创作演出的。

据说,1958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一次看完黄梅戏演出后,毛主席问:“你们湖北的黄梅戏怎么跑到安徽去了?”当时的湖北省委副秘书长梅白向毛主席汇报了有关情况之后,毛主席恍然大悟地说:“原来你们的黄梅戏是大水冲到安徽去的啊!”


凡尘往事


说起黄梅戏到底出自何处一直有争异,我原藉是湖北老黄冈地区人,与黄梅县是同地区,但本人随父南下定居安庆巳有七十多载,黄梅戏我个人认为发源地恐有巧合,因为黄梅县与安庆距离不远,又两地相连,但从小到今每回老家扫墓,有一些相闻,发现湖北包括黄梅本地对黄梅戏有点生疏,占主导的戏种广泛有汉剧,楚剧,老百姓大多数根本不会唱黄梅戏,反而安庆地区就很普及,老百姓对黄梅戏张口就来,而且黄梅戏基本腔调就是安庆胯饼腔,黄梅戏的道白就是一口本地安庆话,以我讲黄梅戏剧种就是安庆本地之源,如果君不信你可到黄梅县,麻城县,黄冈市,红安县去调查便知。


用户8043438128506


黄梅戏属于地方戏的一种,不熟悉它的人可能会根据两个点来判断它的出处。一是它的名称,湖北黄冈市有个人口约100万的小县城,它被誉为鄂东明珠,没错,说的就是黄梅县。既然叫黄梅戏,那望文生义,那黄梅戏与黄梅县就脱不了干系了。二是它的传唱地。人们最早接触黄梅戏是在安徽,实际上黄梅戏也是安徽的地方剧种之一。

那么事实是怎样的呢?关于黄梅戏的出处,确实存在两个典型的观点。一是认为黄梅戏源自湖北黄梅县。一是认为源自黄梅县的说法是无稽之谈,坚持认为应出自安徽安庆。

要我说,我觉得应是形成于湖北黄梅县的采茶调,多是民众街头巷尾以及田间劳作吟唱的歌谣,后传唱自安徽安庆,因其邻近于黄梅。随后成名于安徽,在安徽不断得到完善与发扬光大,从而登上舞台。这种解释我是接受和主张的。


张蕓胭


哈哈这个问题问我就正确啦!我1968年上山下乡至安庆地区宿松县与湖北黄梅仅隔一座桥,这两县口音相近,在农田里"吟唱小调"都称:"黄梅调"!的确"黄梅调"可以讲:发源于黄梅县!(当年宿松县黄梅戏剧团实力非常历害)但是,形成一个剧种?则起底于安庆地区!而做为:武汉?根本无心将黄梅调"成剧"!湖北发展开柘的是:"楚剧",精力鄂戏中!因此,黄梅戏发源于"安徽宿松与湖北黄梅"地区的"黄梅调",形成剧种则是"安徽安庆地区"现为安庆市!


用户黄山路老芋头


首先,湖北有个黄梅县,黄梅县有个采茶调,类似黄梅戏唱法。这个就是湖北人说黄梅戏起源于黄梅的原因。其次,早年,桐城罗岭的严凤英在民国时期风月场所表演黄梅戏(那时候没有流行音乐,安庆地区除了京剧就是黄梅戏了)。到了解放后,太祖接见了严后,严名声大噪,文明海内外。当然在民间,老百姓劳作之余就是哼几句黄梅戏,而今,四十五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还是个个都喜欢黄梅戏的。曲调优美,唱词通俗易懂。这时候,隔壁的湖北一听不干了,为什么,因为湖北有个黄梅县,而黄冈地区和安庆地区本身讲的方言就是赣语语系。这样说吧,在黄冈的浠水蕲春黄梅黄州英山九江的庐山柴桑浔阳九江县彭泽这几个地方,除了口音有点区别,基本和安庆的怀宁安庆市区桐城南部(南部指的是青草新安双港练塘罗岭,桐城北部东部和枞阳人说话一样)潜山一模一样,无需讲普通话。最后,如果以发源地来说,那么京剧是安庆的,为什么?京剧鼻祖陈长庚老先生是安庆潜山县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