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亲子关系技巧 之 点到为止

修炼亲子关系技巧 之 点到为止

摄影:李晶

在文章《控制唠叨三原则》中,我建议父母对不同类型的问题,分别采取坚持、引导和宽容的处理态度,以避免唠叨。这里我从高效交流的角度再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父母反复批评孩子的同一个缺点时,经常能够感觉到他的不耐烦。这其中包含两种情绪,一是"我知道你又要说",二是"我知道你要说什么"。这种完全在孩子预料之内的唠叨,对他的积极作用基本为零,是既耗时间又耗精力的无效沟通。

在矫正孩子不良习惯的问题上,每个父母都希望用最少的语言达到最好的效果。有些人觉得只有"好孩子"的父母才有这个福气,但其实正好相反,只有"好父母",孩子才有这个福气。

一、管住嘴

有些父母批评孩子的话因为重复了太多遍,说起来就像机械运动,基本不经大脑。这种习惯会分散对事件细节的关注和对孩子内心的体察,或者即使感觉到了,也选择性忽视。然而,孩子的心思和态度就隐藏其中。错过了观察,也就失去了因势利导的契机。

同时,长篇大论往往会重点不明确,牵扯方面太多也会使人疲惫。这就是有些父母情深意切、声泪俱下时,孩子却心不在焉的原因。

因此,父母批评孩子,一定要用尽量简洁的语言突出重点。更多地观察他的反馈,听他的陈述和辩驳,并从中寻找问题的症结。这样的交流才是高效的。

二、点到为止

很多时候,孩子并非不知道自己做错了,或者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但因为自制力不够或关注点偏移,使得出现问题而不自知,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此时,孩子的确是需要父母提醒和点拨的。

也是基于这个原因,很多时候,只要父母提醒几个关键字,孩子就能有所警醒。父母应该信任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感知力,此时如果再过多重复那些浅显的道理就是多余了。

互相理解和信任是高效交流的基础,在这方面,父母可以做出更多的努力。

三、勤动脑

任何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动脑筋,特别是那些难题。所以当父母意识到自己就一个问题反复对孩子唠叨时,就应该停下来,寻找新的方法和思路。

有人觉得自己知识不够、经验不足,就借口"管不了"索性放弃努力。但逃避只能应付一时,那些暂时搁置的问题就像定时炸弹,只是不知道爆发的时间和方式。

为了避免事态向更加严重的方向发展,积极学习、主动求教、耐心尝试、稳步推进才是更加有效的作法。

脑子都是越用越灵的,在亲子沟通中也是如此。思考多了,父母会更容易把握孩子的动态和脉搏,也会更快地找到解决方法,与孩子交流的效率当然越来越高。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烦父母唠叨,几乎所有的唠叨都是无效沟通。相让亲子沟通更高效,想让自己对孩子有更大的影响力,就要让自己的话更"金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