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菜“株洲血鴨”怎麼做的?為什麼叫“血鴨”?

biubiuBO


喜歡湘菜的朋友想必一定點過這一道菜,那就是湖南永州的血鴨。 血鴨是由鴨血包裹併成黑紅色,香辣,肉質鮮嫩,屬於鹹鮮適中,適合當下酒菜很下飯。

湖南血鴨起源於宋朝,被稱之為寧遠血鴨。但後來卻是在太平天國時出名,據說當時一位老廚在做鴨的時,發現鴨的細毛怎麼拔都拔不乾淨,於是急中生智,將鴨子砍成塊,把鴨肉塊放到鍋裡炒,然後在把生鴨血倒入鍋中跟鴨肉混炒,混炒至成粘稠狀。這樣做出來的鴨不但好吃,而且完全看不到細毛,之後因洪秀全的妹妹取名永州血鴨。

湖南血鴨又以永州血鴨最為經典,焦脆爽口,報芡收汁,入口覺得時能感受到汁液從鴨肉裡釋放並充斥著味蕾。如此佳作已驚豔到我們很多朋友,凡吃過必讚不絕口。有個地方的血鴨比永州血鴨更好吃,但是絕大部分人卻不知道。

湖南人把這個地方的人叫老表,這就是江西了。江西比較膾炙人口的是景德鎮的瓷器,南豐的蜜桔,龍虎山、廬山納涼避暑,鮮少有人知道這個地方其實也有血鴨,並且這裡的血鴨還是一等一的好吃。江西萍鄉市管轄下有個叫做蓮花鎮的地方,這個地方有一道特色名菜就叫蓮花血鴨。並且在2009年申遺成功,被定位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今年9月又被評為中國江西名菜十大經典名菜之一。

江西本地把血鴨叫鴨崽哩,一開始血鴨就是為了招待客人和祭祀的時候用的,很多地方比較貧窮沒有雞就拿鴨子來代替。江西屬於夏燥冬冷地區,這裡人又喜辣,但是鴨性屬涼,所以人們常在夏秋之季食用。早在唐朝時就有血鴨了,在南唐時由於吉州彭從蓮花逃至湖南,在湖南定居繁衍後代成為之後的湘西,同時也把蓮花血鴨一起在當地盛行起來,並延續推廣這道名菜至今。在清末的時候,湘西還有逐鴨的活動,就是把鴨子丟到河裡,強壯的男子跳入河中抓鴨,有點端午划龍舟的味道。

江西跟湖南這個地方還是很有政治色彩的,紅色味道蠻足。大家都知道毛主席是湖南韶山人,早年主席曾吃過蓮花血鴨,味道讓他久久忘不了,曾在南昌開會的時候就請了蓮花大廚特意製作了這道菜來款待戰友。蓮花血鴨味道獨特,鴨肉肥美但不油膩,皮薄骨脆。是贛菜菜系經典之作之一,加以贛菜以辛辣幹香得名,重油重辣,賦予血鴨更獨特的味道,特別是江西有滿山的茶樹,在製作血鴨的時候使用純正的茶油比使用普通的食用油更能彰顯鴨的肥美,極大的提升了血鴨的口感。

綜上所述,從時候上來看蓮花血鴨早於永州血鴨,永州血鴨是得到了蓮花血鴨的傳承。永州血鴨可能更親民重推廣,這的源於湘菜屬於中國傳統八大菜系之一。而蓮花血鴨相對比較低調,但也可以用“酒香不怕巷子深”來形容。另外蓮花血鴨的味美也的源於當地環境,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總之不管是蓮花血鴨還是永州血鴨喜歡就好。

最後,你吃過哪裡的血鴨,感覺又怎麼樣呢?



會行走的味蕾


血鴨屬於湘菜,很久以前就名身在外了。據說是當年江西填湖廣以後,被引入的湖南,所以如今在江西和湖南兩地都有分佈。兩地的口味也有一定差異,但做法大同小異,都是在宰殺活鴨時將鴨血用容器盛裝,鴨肉炒好之前,將鴨血加入,形成黑裡透紅的醬紫色調。

較有名氣的血鴨有江西萍鄉的蓮花血鴨、湖南永州的寧遠血鴨,以及題主提到的,湖南株洲的血鴨,其實當地人都叫它作攸縣血鴨,更為貼切。

比起在老百姓心目中最有名的永州血鴨,株洲攸縣的血鴨也不逞多讓。有一年毛主席來長沙視察,“才飲長沙水”之後,順便品嚐了一道由攸縣廚師親自制作的血鴨。經過這件事,不少攸縣人來北上廣的大都市,都順便將“血鴨”這道家鄉菜引入了過去,久而久之,攸縣的“血鴨”便傳遍了全國各地。

所以,北京飯店、上海錦江飯店的菜單上,至今還有“攸縣血鴨”這道菜。

在株洲攸縣,流傳著一句民謠:“七月七,毛雞毛鴨殺一些。”說的就是做血鴨要端午前後長成的小毛鴨,也就是飼養了40到70天左右的小嫩鴨,這樣做血鴨才能連骨頭帶肉一起吃,要得就是個脆響。而一旦過了中秋,鴨子就長成熟了,骨頭硬肉又多,只適合燉湯了。

做正宗的攸縣血鴨,鴨子要用當地放養的麻鴨、油要用山裡產的茶油、子必須是自家種的朝天椒,還有自家釀的糧食酒作為料酒……種種這些,才能獲得暗紅的鴨塊、翠綠的辣椒,以及泛著油光的醬紫色澤,光是看看就口水直流了。

製作血鴨,主要就是靠鴨血,一定要挑鮮活的嫩鴨當場宰殺,然後倒提鴨子雙腳,令其血流到事先放了料酒和食鹽的碗中,等鴨血放盡後,馬上就攪拌均勻,以黏糊狀筷子能挑起為佳。

然後鴨子剖腹取內臟,連同骨頭一起剁塊備用。炒法也有學問,叫做:三爆三炒三放料!

一爆一炒一放料:鍋裡面先不要放油,直接下鴨塊煸炒,聽到鴨肉發出第一股爆響聲,到茶油油適量;

二爆二炒二放料:繼續煸炒,聽到鴨肉發出第二股響聲,放入生薑、紅椒、蒜瓣等調料;

三爆三炒三放料:依舊煸炒,聽到鴨肉發出第三股的響聲,加味精、醬油、料酒調味,將鴨血淋在鴨塊上,一邊淋一邊炒,見到鴨血由鮮紅變成醬紫色,即可出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