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績差、識字困難,可能並不是孩子笨,而是生病了!

前些日子,一個朋友跟常爸抱怨:“孩子上三年級下學期了,很聰明活潑,可就是學習很差,尤其語文,讀都讀不成個句,也不知道他成天都學什麼了...”

之前,常爸採訪過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劉麗副教授,期間她談到了孩子閱讀障礙風險的問題。想到這,常爸問:“孩子是不是有閱讀障礙啊?”朋友很詫異:“閱讀障礙是什麼?是病嗎?我聽都沒聽說過。”

孩子成績差、識字困難,可能並不是孩子笨,而是生病了!

於是,常爸建議朋友帶孩子到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給孩子做個測試。測試結果,孩子有輕度閱讀障礙。朋友一家這才恍然大悟,之前錯怪了孩子,以為是孩子學習不夠認真努力,還耽誤了他沒有儘早做干預訓練,真的是懊悔不已!朋友夫妻倆也是高知,但卻對閱讀障礙全無認知,常爸覺得真的是需要普及一下。

於是,常爸又約訪了劉教授,請她來跟我們談談關於閱讀障礙的相關問題。

孩子成績差、識字困難,可能並不是孩子笨,而是生病了!

常青藤爸爸:什麼是閱讀障礙?

劉麗:閱讀障礙是指孩子智力正常,有正常的受教育機會,但閱讀能力的發展卻明顯落後於同齡孩子。閱讀障礙是學齡期兒童學習困難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一般到三年級能夠明確診斷。

閱讀障礙最典型的表現就是記字特別困難,學過的字很快就忘了,還經常搞混那些形近字。在閱讀的時候經常是隨意讀的,他認識一段文字其中的幾個字,就猜著讀出來了而不是很準確地讀出來。

另外,孩子的閱讀速度非常慢,即使到了成人之後,識字準確性的問題可能不大了,但是他閱讀的速度還是提不上去。還有就是比如說有的孩子到了三年級,甚至四年級,他還用手點讀,一個字一個字的讀,讀完了之後他能理解的內容,或者能想起來的內容也非常有限。

為什麼呢?因為大腦的資源是有限的,他大部分的資源都用來努力地認這個字了,剩下能用來理解、分析、整合、推理的這些資源太少了,閱讀的流暢性太低,就限制了他進行這種高級信息的加工能力。

常青藤爸爸:閱讀障礙是個病嗎?是怎麼引起的?

劉麗:這要看“病”的概念如何界定。早期大家的觀點是隻有身體的問題才是病,後來才有了心理疾病的概念。閱讀障礙是一種認知上的問題,那麼認知上的問題算不算病呢?

在國內其實沒有把閱讀障礙劃定為病症,大家更接受的說法認為它是一種認知障礙。但是在國外它被認為是一種病,因為它的產生有生理基礎,有很多醫生在研究這個問題,有很多言語治療(speech therapy)的診所對它進行干預。

它的成因包括遺傳因素、腦發育過程當中的異常、認知因素以及環境因素等,這些因素之間也會相互影響,非常複雜。以環境因素為例,母親的受教育水平、家庭的閱讀環境等會影響一個攜帶風險基因的孩子最終是否真的會發生閱讀障礙的問題。

我還想提醒大家注意的一點,就是家庭當中的方言使用情況。舉個例子,家庭使用普通話的孩子閱讀的時候,他的普通話口語已經建立好了,只需要把這個字跟普通話口語建立聯繫就行了。但是,如果家裡習慣使用方言的孩子,他讀這個字的時候,必須要先跟普通話建立聯繫,之後他得再把普通話跟方言建立聯繫,才能理解他所讀的那個字的意義,所以多了一個步驟。這對正常的孩子來講影響不大,但如果他是有閱讀障礙的高風險的孩子,對他來講就又多了一層阻礙。所以,如果早期發現孩子有閱讀障礙風險,家裡的語言環境可能也是一個要考慮的因素。

常青藤爸爸:有沒有研究,有閱讀障礙的孩子的比例?

劉麗:有的。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時候有一個研究,漢語閱讀障礙的比例是大約5%到8%左右。我自己做的研究是在8%左右的範圍,樣本基本上是北京城區和部分郊區的孩子。

常青藤爸爸:這個比例不低啊,但閱讀障礙在國內好像是個比較新的概念,很多家長沒聽說過。

劉麗:對,我們以前沒覺得它是一個科學的問題,好像就是覺得孩子學習不好,成績差,或者懶惰,學習態度有問題,其實對孩子不公平,也沒有給孩子有針對性的幫助。

常青藤爸爸:閱讀障礙要到三年級才能明確診斷,那麼早期有沒有什麼“徵兆”?

劉麗:

有的,我們稱之為閱讀障礙的風險因素。一般的孩子一歲半時會經歷詞彙爆發期,這時學習詞彙的速度會很快,但有的孩子到了兩歲還不開口說話,就有可能有這種風險。咱們俗語有一句叫“貴人語來遲”,其實這是有誤導的。

但是,這個現象只是一個風險因子,也不一定真的就會變成閱讀障礙。為什麼閱讀障礙一般要到小學三年級左右才能確診呢?因為必須得是書面語閱讀方面有問題才叫閱讀障礙,僅僅是口語方面的問題,我們不能叫它閱讀障礙。

孩子成績差、識字困難,可能並不是孩子笨,而是生病了!

常青藤爸爸:閱讀障礙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和危害呢?

劉麗:閱讀是現代人類最重要的一種學習方式,而閱讀障礙是學習障礙最主要的類型之一,孩子的學習障礙問題有70%-80%是由閱讀障礙的問題引起的。閱讀障礙孩子的智商沒有什麼問題,有的孩子甚至還蠻聰明,但是他的閱讀成績卻非常差,他的識字量、閱讀速度,要比同齡的孩子落後差不多兩個年級左右。一般到三年級的話,他基本上就相當於一年級左右的一個閱讀水平。有的家長和老師會誤解這個孩子就是不用心、不努力。

而且,年級越高,閱讀障礙的影響越大,因為需要自主閱讀的材料會越來越多,涉及到各個學科,而不單單隻侷限在語文這個學科裡。比如數理化,你只有讀懂了題目,才能解題,如果連題目都理解不了,怎麼解題呢?由於閱讀障礙所帶來的學業困難,往往還會影響孩子的師生關係、親子關係和同伴關係,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幸福感影響很大。閱讀障礙如果不進行干預,往往會持續到成年期,對成年期的職業生涯造成影響。

常青藤爸爸:如果孩子兩歲還一個詞都不說,那就要去醫院檢查了是嗎?

劉麗:我建議首先去醫院,看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是什麼,比如有的孩子出生時宮內窘迫,造成腦損傷,或者別的腦發育的問題。如果醫生看完了之後,比如做一個核磁之類的,確認孩子的腦部發育沒有什麼大問題,就可以到一些兒童語言和閱讀發展的研究機構來,做一些語言能力的促進訓練,同時也可以檢測一下他有沒有閱讀障礙的風險。

常青藤爸爸:怎麼測呢?如果沒有條件到咱們機構檢測,有什麼方法家長可以自測嗎?

劉麗:會有很多測驗內容。比如在幼兒階段有一個測驗是考察孩子的語素意識:如果長脖子的鹿叫長頸鹿,那麼短脖子的鹿叫什麼?答案就是短頸鹿。

還有的測試考察孩子語音的短時記憶能力

:我們讓孩子重複一些新造出來的詞,這些詞是不存在的,比如說“拉拔燈”,這個東西從來不存在,讓孩子重複。因為孩子學說話,必須從成人的連續語音流裡分解出詞彙來,他得有對語音流的分割和記憶能力。如果孩子在這些測驗上表現的比他同齡的孩子要差,孩子就有風險。

如果孩子的父母或者是兄弟姐妹當中,有人就有閱讀能力差的問題,那這個孩子有可能也是有這個風險的,這就是遺傳的因素。

不方便到機構測試的家長也可以通過類似的方法自己做個簡單自測,但是家長自測的話,專業性無法保障,還是到專業機構測一下比較放心。

孩子成績差、識字困難,可能並不是孩子笨,而是生病了!

常青藤爸爸:聽說有一些名人比如李光耀、小布什,都是有閱讀障礙的。

劉麗:小布什的閱讀障礙是經過診斷的。他小時候有閱讀障礙,經過干預訓練,他的閱讀水平應該已經提高到平均水平了。但以前美國的媒體經常會譏笑小布什,拿他的語言能力說事兒。畢竟人們對一個總統的語言水平的要求,和對普通人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孩子成績差、識字困難,可能並不是孩子笨,而是生病了!

李光耀和他的女兒據說也尋求了心理語言學家的幫助來克服閱讀障礙的問題。

常青藤爸爸:如果說孩子確實有這種風險,那家長應該怎麼辦呢?您剛才提到了早期干預。

劉麗:對,根據每個孩子的特點來進行早期干預是非常重要的,干預的越早越好,因為如果等孩子長大了,尤其上學之後,他發現自己閱讀能力跟不上同齡孩子,那種挫敗感是挺強的,而且這個時候再進行特殊干預,孩子自尊心很強了,他就會覺得是不是我有什麼問題,有什麼病呀?他這種牴觸心理也會比較強。但是在幼兒階段不一樣,他沒有心理負擔。同時,年齡越小,腦的可塑性越高。

孩子成績差、識字困難,可能並不是孩子笨,而是生病了!

常青藤爸爸:這個干預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劉麗:現在主要的干預手段是認知訓練,就是我們說的傳統行為訓練,針對孩子不同的特點。比如,如果孩子的語音加工有問題,那就要經常對他進行語音方面的訓練,比如押韻、有韻律節奏感的兒歌訓練,再比如語音記憶和發音速度方面的訓練。如果發現這個孩子視覺、字形的加工有問題,那就要著重這方面的訓練

現在咱們國家還沒有閱讀障礙的篩查和干預體系,社會上有一些商業和公益類的做此類培訓的機構,大部分機構主要是依據西方拼音文字閱讀障礙的一些理論方法進行閱讀障礙的干預,但是漢語有自己的語言文字特點,西方的理論和技術體系不一定完全適用於漢語閱讀障礙的干預

另外一種手段就是藉助腦科學的儀器設備。腦科學現在比較熱門的領域就是神經調控,藉助儀器設備,像tDCS刺激有問題的腦區。在刺激的同時結合認知訓練,效果就會比單單隻用傳統行為訓練好。尤其一些閱讀障礙特別嚴重的孩子,這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途徑,但目前這種手段還在探索階段,有一些小樣本實驗的論文發表,離實際應用還有一段距離。

常青藤爸爸:但是我作為家長,一聽電刺激呀,還是有一些……

劉麗:真到廣泛應用的時候,安全性肯定是首要考慮的因素,必須是有保障的。實際上比如像tDCS,現在的絕大多數實驗中採用的那個電流其實非常非常的微弱,就像我們一個人的兩根手指捏住一個5號電池的正負極,就那麼大的電流。

孩子成績差、識字困難,可能並不是孩子笨,而是生病了!

常青藤爸爸:如果孩子可能有閱讀障礙,在家裡父母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劉麗:影響孩子閱讀發展的其中一個關鍵指標就是母親的文化教育水平。因為早期,尤其在幼兒階段,主要是母親跟孩子進行親子交流,充分、良好的親子交流對孩子後續的語言和閱讀能力的發展助益良多。所以,家庭教育很關鍵。

有閱讀障礙的孩子,家長可以通過聽力路徑,幫助孩子學習,建立自信。

另外一個重要的點是:閱讀障礙的孩子往往會伴隨焦慮、挫敗、退縮或者憤怒等情緒問題,家長應該在疏導孩子的這些情緒問題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畢竟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才是最為重要的。

常青藤爸爸:謝謝劉教授!

劉麗:謝謝常青藤爸爸!

總結一下

1、 孩子2歲了還不開口說話,這裡的“不開口說話”指的是一個詞都不說,建議家長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是否是語言發育遲緩,還是其他腦部發育問題。如果檢查確認腦部發育沒有問題,就要考慮孩子是否有閱讀障礙風險。

2、 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家庭的閱讀環境等會影響一個攜帶風險基因的孩子最終是否真的會發生閱讀障礙的問題。所以,從小陪伴孩子做親子閱讀真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

3 、通常孩子學習成績不好,老師和家長都會歸咎為孩子笨、不努力。其實,有可能是孩子存在某些腦部發育問題或認知障礙。閱讀障礙就是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所以父母要早認識、早干預才能給孩子有效有針對性的幫助,一味抱怨、責罵有弊無益。

4 、大一些的孩子,如果真的確認有閱讀障礙,家長就要付出很多努力和辛苦幫助孩子學習,建立信心。把習題和作業題目讀出來給他聽,利用他的聽覺路徑,有利於他的理解,跟同齡人同步完成學業。

5 、實現人生價值的路徑有很多,有閱讀障礙的孩子只是在認知的一個面向有障礙,但這並不影響他其他方面的發展,文中說到的小布什、李光耀和他的女兒李瑋玲,甚至愛因斯坦、湯姆克魯斯也都有不同程度的閱讀障礙,但這並沒有阻擋他們成為優秀的人,幫助孩子建立樂觀向上、健康自信的性格與心態更為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