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商场里“撒泼”,妈妈一句话化解尴尬:别让心软,失了边界!

01

前几日,在商场撞见一个孩子坐在玩具商店的壁橱外面大哭,拉着自己妈妈的手,又哭又闹,嚷着要买玩具。

这种场面,大概对于很多人来说,是见怪不怪的了。特别是对于有孩一族的爸爸妈妈来说,更是小巫见大巫。

很多人都认为,接下来妈妈要么是被孩子缠的没办法,只好带他去买玩具,要么就是妈妈坚决贯彻自己的原则,暴打孩子一顿,然后拉着孩子走掉。

孩子商场里“撒泼”,妈妈一句话化解尴尬:别让心软,失了边界!

可是,这两种最有可能发生的结局,都没有出现。

让所有人跌破眼镜的是,这位母亲面对自己孩子的任性撒泼,竟然没有丝毫情绪波动。

只见她脱掉了自己的外套,然后铺在了地上,蹲下来温柔的对孩子说:

“来,坐在妈妈的衣服上哭,地下很凉的不然一会儿就得感冒了,妈妈去前面转转,一会儿就回来找你哦……”

说完,这位母亲转身就要离开。

孩子商场里“撒泼”,妈妈一句话化解尴尬:别让心软,失了边界!

让所有人没想到的事,就这么发生了:孩子听完马上就不哭了,拿上外套立刻就追了上去。

不得不承认这位妈妈带娃技能满分,一两句话就搞定了令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

但认真剖析这个事件的全过程你就会发现,这位母亲全程没有用以下威胁的语句:

如果你要买玩具,妈妈就不要你了

你走不走,不走妈妈就把你丢了

而是充满母爱的告诉孩子,妈妈很爱你怕你着凉,但是买玩具就是不行!

孩子接收到了母亲的反馈,乖乖就范,并且随着此类事件次数增多,孩子用以哭闹方式威胁父母来满足自己欲望的情况,就会逐渐减少。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作“正强化”。

02

所谓,有正就有负。

几年前,四川某高校就发生了一起跳楼事件,而事件的主要原因竟然是因为该学生挂科高数,在多次联系老师改分无果后准备跳楼自杀。

孩子商场里“撒泼”,妈妈一句话化解尴尬:别让心软,失了边界!

这一举动不仅招来了他的高数老师,还引来学校各部门负责人的轮番劝导,期间有个老师对他说:

“年纪轻轻跳什么楼嘛,要跳我陪你跳。”

本以为这样会分散他的注意力,可以借此把他从楼顶拉下来,结果他却说:“好呀,你上来吧我们一起跳。”

向死之心如此之重,也着实让当时在场的人吓出一身冷汗。

最后,校方还是只能妥协采取折中的方案,向他承诺再给他一次考试的机会,这位男生才作罢。

学校派老师对这位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后才知道,跳楼自杀这种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在他身上了,他在高中时就曾通过跳楼的方式来逃避过学习上的不足。

而他的儿童时期是这样成长的:

  • 4岁时因为想要玩具所以大哭大闹,迫于无奈母亲满足了他;
  • 8岁时因为写不完作业就赌气绝食,母亲害怕孩子挨饿也原谅了他;
  • 13岁想要更多零花钱不给就离家出走,父母担心孩子就多给了孩子零花钱;

......

孩子商场里“撒泼”,妈妈一句话化解尴尬:别让心软,失了边界!

电影《教父》里有段经典的台词:

没有边界的心软,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毫无原则的仁慈,只会让对方为所欲为。

这段话,同样也适用于许多父母。

当孩子的欲望越来越大,当孩子把父母的爱当作筹码,越是最在乎的一方就会越最先败下阵来。

孩子一次次的威胁,父母一次次的妥协,每一次妥协都是一次纵容,每一次纵容都是一次“负强化”,而每一次的“负强化”都是在把孩子推向荒谬行为的深渊。

孩子商场里“撒泼”,妈妈一句话化解尴尬:别让心软,失了边界!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实验叫:操作性条件反射。

心理学家斯金纳在设有按键装置的箱子里放了一只白鼠,第一次小白鼠无意间触碰到按钮时意外获得了食物,经过多次无意触碰后,小白鼠就发现只要触碰按钮就会有食物,以后每次小白鼠饿了是它就会有目的性的触碰这个按钮,而这一过程也称作强化。

当操作者给予被试一种好的“刺激”时,就叫正强化,如同第一个故事里的妈妈贯彻自己的原则绝不妥协一样。

当孩子多次哭闹无果后,他自己就会明白打滚耍赖是行不通的。

而相反,如果孩子通过哭闹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时,他就会认为:只要我哭只要我闹,我就会得要我想要的东西。

所以,当下次想要什么东西时,孩子就会有目的性的选择哭闹,而这一过程也就是所谓的负强化

家庭教育中,若父母正确使用“强化”那么对于孩子发展将会是受益终身,相反,如若错误或误用“强化”可能就会适得其反。

在国外有一个很经典的故事,叫《分苹果》。

文章实际上是两封信,一封来自白宫著名人士,另一封来自一位监狱服刑犯人,他们讲述都是同一件事:分苹果。

白宫的著名人士这样写道:

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不同,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

妈妈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要得到它。很好,现在,让我们来作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

我们三人比赛除草,结果我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

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

她一直都是这样教育我们,也是这样做的。

在我们家里,你想要什么好东西都要通过比赛来赢得,这很公平,你想要什么、想要多少,就必须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价!

孩子商场里“撒泼”,妈妈一句话化解尴尬:别让心软,失了边界!

而那位监狱服刑犯人却这样写道:

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各不同。我一眼就看见中间的一个又红又大,十分喜欢,非常想要。

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我刚想说想要最大最红的一个,这时弟弟抢先说出我想说的话。

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

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最大的留给弟弟吧。”

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

从此,我学会了说谎。

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我不择手段。

直到现在,我被送进监狱。

孩子商场里“撒泼”,妈妈一句话化解尴尬:别让心软,失了边界!

同样一件事,却造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

两位母亲的出发点都是想正确的引导孩子,但后者却不小心错误的使用了“强化”。

03

那么,究竟该如何正确使用“强化原理”呢?

01

设置强化物

即建立奖惩制度。

孩子在犯错时要批评,在做对时可适当给予一些鼓励甚至可以通过奖励一些物品来强化孩子的这种好的行为。

当然通常来说“正强化”是比“负强化”更加有效的,也就是说在强化手段上,应以“正强化”为主,即奖要重于罚。

02

分阶段设立目标

很多时候,家长在与孩子约定达到目标就得奖励时,不该只关注孩子最后的结果。

分阶段设立目标,小步子前进,每当完成一个小阶段就应给予孩子一些小奖励,既鼓舞了孩子又让他感受到这个目标切实可行,通过努力可以达到。

孩子商场里“撒泼”,妈妈一句话化解尴尬:别让心软,失了边界!

03

即时反馈

对于孩子有时的无意举动,如看到熟人主动问好,主动要帮父母分担些家务,这时候父母就得及时对孩子的这一举动做出相应的反馈。

即使是简单的表扬一两句,也是在侧面告诉孩子,我已经注意到了你的这一行为,而这也会起到一定的“正强化”作用。

孩子商场里“撒泼”,妈妈一句话化解尴尬:别让心软,失了边界!

天下从来没有坏孩子,只有不懂悉心栽培的迷糊家长,但家庭教育也从来没有“完美”二字。

育儿路上,谁知心酸和甜蜜,愿家长巧用“强化理论”不断修正,和孩子共同成长。

作者简介:深井冰蓝,心理学专业,致力学前儿童心理学、当代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愿意用心理学干货,分享科学育儿知识。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孩子王欢迎您的来稿,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孩子商场里“撒泼”,妈妈一句话化解尴尬:别让心软,失了边界!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儿顾问,持有国家高级育婴资格证,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样的育儿顾问为宝妈们提供婴儿抚触、产妇催乳、宝宝理发、营养指导、母婴护理、成长培育等服务,让当妈妈变得更简单!

戳一戳下面的链接,发现更多母婴优质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