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结束后,李云龙和赵刚为何逐渐疏远了?

司马长史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又比较复杂的话题,无论是连续剧还是原著虽然没有明确交代,但却都留下了伏笔。

当然两个人渐行渐远,也有现实上的工作原因,解放战争时期因工作原因赵刚调离了别的部队,加上战事的紧张两个人也只剩下电话和电报上的联系,建国后又因为部队驻扎地的原因,一个留在了福建,一个落在了北京,以当时的交通条件,两人的聚会也变得屈指可数,抗战时期天天见面,但建国后的见面掰着手指头都能数的到,当然见面次数的减少并没有影响两个人的关系,两个人仍然是不可分割的生死兄弟,即便在原著当中赵刚神秘去世之后,按赵刚临死前留下的话语,赵刚的子女投奔了李云龙,并得到了李云龙的悉心照顾,可以说即便分开了那么多年,两个人的生死友谊也没有发生改变。



但也正如田雨所说,两人虽然是生死交情,但在很多方面两个人却未必能聊到一起,原因就在于,两个人的理想是不同的。

李云龙投身革命的原因非常简单,当年一个编框的小青年,因为吃不饱饭而跟着革命部队造反,最终成了将军,对于他而言其实没有太大的理想信念,让穷人翻身做主已经算得上是最大的理念了,但他也只是懂得这个口号而已,细节上的东西他并没有研究,也不懂得研究。



而赵刚则不同,作为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他的理想很广大,也很长远,他想建立一个更有秩序,更完美的社会,在他理想的社会中不会有特权也不会有欺压,各行各业各个阶层都奋力投入自己的能力来建设国家,这就是他心目中最理想的状态,但这种完美的设想却是不可能的,当建国后,当他发现特权主义盛行,原来的很多无产者反倒变成了新的压迫者,在思想精神上,他已经出现了迷茫和愤怒,他也许明白自己改变不了什么,但他内心的信念,却支撑着他不断地与这种不合理现象作斗争,而这样的想法和做法,作为老搭档的李云龙是不可能理解的。



正如两个人在幼儿园门口的那次聊天,高干子女违规使用公车都能引起赵刚极大的不满,可旁边的李云龙却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甚至觉得这样的行为没什么大不了,事实上这一刻开始,连李云龙自己都开始隐性的向特权方向发展,在战争年代两个人都可以为了革命而奋不顾身,但到了和平时期,共同建设一个国家,两个人开始真正形成了差距。


辽宁资深球迷


《亮剑》中的李云龙和赵刚在战争结束后并没有疏远,两人只是因为各忙各的,联络的没有以前那么频繁了。

在小说原著中,赵刚夫妻服毒之前,把孩子都托付给了李云龙夫妻,这足以看出赵刚和李云龙仍然是过命的交情,不是任何风浪能隔绝的。

建国后,李云龙的部队驻防福建,赵刚在北京任职,两人相隔数千里,自然不可能再向在晋西北独立团时那样,动不动凑一块儿喝个小酒了。

老版《亮剑》中,对于李云龙和赵刚的结局并没有交代,但只从电视剧中,也能看出李云龙和赵刚的交情来。

我记得电视剧中有一段情节,李云龙休假时,没有回故乡,而是直接去了北京找赵刚叙旧。两人还一起跟别人打过架。要知道,当时两人都是高级军官了,赵刚又是个书生,可他在老李跟别人动手的时候,还是不管不顾的加入了战团,这就是兄弟!

电视剧中,对于李云龙和赵刚的兄弟情,我认为最感人的一段剧情,那就是李云龙受伤昏迷时,赵刚坐在病床边自言自语的那段。当年看这段剧情时,都把我看哭了,太讨厌了。

我是麦场影院,每日分享经典影片。拜托各位动下手指,点赞、关注,多谢!


麦场影院


赵刚和李云龙是心心相应的生死之交,所谓疏远完全是无稽之谈。

我们首先来看《亮剑》小说的最后,当赵刚受到迫害,自己的后人,四个孩子首先流浪南下,找到的就是李云龙。

《亮剑》小说第三十四章名字叫“赵刚的遗孤”,专门交代了这个情节,小说里是这样写的——

“院子里很静。推开屋门,就听见低沉的哭声,一个年龄有十四五岁的男孩,一见李云龙便放下饼干扑过来,哇的一声哭出来,旁边的两个年龄小一些的男孩和一个女孩也跟着跪下来抱住李云龙的腿放声大哭:“李伯伯,救救我们……”孩子们哭得说不出话来。李云龙看看妻子,见田雨也在痛哭。她抽泣着告诉李云龙:“赵刚和冯楠都,都没了,不知是不是他杀,这是他们的四个孩子,从北京投奔咱们来了……”

在这一章小说中,有大量细节描述,表现了李云龙通失知己,极度痛苦,彷徨愤怒的整个过程,我在这里就不多转载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去读原著。

李云龙最敬佩的人可能除了彭老总,自己顶头上司陈赓,可能就是赵刚,赵刚是一二·九运动领导人,燕京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抗战时期文人本来就不多,但是赵刚能文能武,抓起三八大盖就能狙鬼子,这样不只是口头空说,实战也有本事的人和李云龙脾气很对付,是李云龙很离不开赵刚,但是因为两个人在解放战争后期分工不同,赵刚越来越往高处走,主要是政工以及策反工作,兵不血刃就可以解放很多国民党部队,而李云龙主要是在前线突击。至此他们因为工作关系就不能在一起。

李云龙在解放战争时由新二师转调华东野战军十一纵队二师师长,后来负伤住院,而赵刚继续升任华东野战军十一纵纵队副政委,这个时候赵刚是在为整个纵队工作,而李云龙指挥的只是纵队下的一个师。赵刚这样少有的能文能武的高材生高升是必然的,在李云龙身边做政委是屈才的,所以总部也要把他提拔上去,因为两个人的工作分工不同,发挥作用不同,不可能再在一起。

解放后赵刚任总参谋部政委,而李云龙调任福建省军区C海防军军长,两个人就更远了。在那个时代,保家卫国,各有各的任务,要串门唠嗑还是很有困难。但是尽管如此,李云龙和赵刚的联系并没有断过,两个人见面还要讨论时局。

李云龙自封为大老粗,但是对赵刚这样的知识分子服气而敬重,不是指对所有的知识分子,而是战争年代两个人互相救过命,张刚讲的道理李云龙听得进去,所以李云龙对自己这个好搭档是——你说的那些高大上的我不懂,但是总觉得好有道理的样子,就由着你吧。

说赵刚思想觉悟比李云龙高,两个人尿不到一个壶里,其实太形而上了。无论是李云龙,还是丁伟,还是孔捷,还是赵刚,那个年代过来的人,想的都是抛头颅洒热血建设一个更好的国家,为了这个理想命都可以不要,其它的小节只是角度的不同。

解放后赵刚思考的是反对官僚主义,而李云龙思考的是整兵经武,两个人都在自己的领域里捍卫共同的理想——富国强兵。有人要搞运动,整老总的时候,两个人都不怕丢官帽,站出来说实话,出发点是一样的,就是军队不能乱,国家不能乱,赵刚作为文人,文死谏,死在了李云龙前面,而李云龙作为军人,武死战,最后死在了军中,两个人角度和方式不同而已,内心都是一样的赤诚。

假如说因为工作的关系两个人能够长期共处,那么一定是思想一致,共赴黄泉。

在这里倒是不得不提一个人,孔二楞子。

其实在李云龙,赵刚,丁伟,孔捷这四个人中,丁伟是最聪明,思想最前卫的,所以死得销声匿迹,而赵刚第二,李云龙虽然粗,但是胆大心细自有分寸,而孔乖乖实际上是最中庸的,也入朝参战了,也保卫北方了,还活到了最后。其实都是英雄,只是性格不同,所处位置不同,最后结局也就不同。


HannibalLecter


首先疏远这个说法是错的,大错特错,只是因为分工不同,驻地不同见面的机会少了而已,战友尤其是一块上过战场的战友那种关系这辈子也不会淡了,就像两个从小长大的发小,多久不见再次见面也是一样的。只会越老越醇。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看看亮剑下部小说

1.首先为人过于正直的赵刚和李云龙诉说内心的痛苦和无助,在那个年代能够说这种话的人可能是关系疏远的朋友吗?

2.赵刚夫妇自杀后,几个孩子交给李云龙,李云龙视若己出

3.即使疏远,也是赵刚为了保护李云龙,在那个不正常的年代。株连并不少见,赵刚肯定怕自己的一些言行连累李云龙

说到这里,真的希望亮剑下部早日和观众见面,需要正视过去,而不是遮遮掩掩







文科生的救赎


1.这个题目有意思。李与赵肯定是没有疏远的,这种一起经历过生死的感情,可以参看李云龙重伤后赵刚在病床边的那段独白,简直催人泪下。

2.他俩一直到最后都是可以托付生死的感情,比如赵刚临终前将山高水长打发到老李这里,也是拖孤……老李连犹豫都没犹豫……类似的还有,老李临走前把几个孩子都送到东北的孔捷那里参军,也是同一种相濡以沫的战友感情。

3.但他俩毕竟不是夫妻过日子,没必要成天搅合在一起的,那样反而不利于两人的进步。

4.实际上在解放战争后期,随着我军正规化建设的加速,像李云龙这样的打手的地位是在下降的,而像赵刚这种党政军全能的复合型人才重要性开始凸显,比如到华野不久,他就被调到纵队做政治部主任,虽然也是正师级,但已经开始参与到统战等秘密战线的工作,而类似这种接应起义的活,那李云龙基本上就搞不了……

5.其实这样也很好,李云龙继续在台海前线坐镇,而赵刚上调北京总部,这才是发挥两人所长的最佳岗位,如果老赵继续留在李云龙身边,那也就是军长+政委,真真也就没什么出息了。

6.另外,两人的交情那都是战争年代血与火锻造而出,但不能否认,两人的个性、气质都截然相反,等到了和平年代,遇到这么个爱折腾的火药桶脾气的李云龙,赵刚到底有多大的耐心忍住不跟丫开战?这就真的像夫妻过日子了,平淡生活最难过,尤其是李云龙又是那种没事找事的主……

7.当然,如果老赵一直跟着老李,估计也不会有马政委那种货色……但那个时代的事儿,谁能说的准?也许俩人一起落难呢,这个可能性还真更大……


搬不动的小强


战争结束后,李云龙和赵刚逐渐疏远这种说法并不成立。

战争结束后,李云龙和赵刚的关系一直很亲密,李云龙知道赵刚因为工作的原因还没有讨到媳妇,而为了能让赵刚有一房媳妇,将田雨的同学冯楠牵线给了赵刚。

而李云龙为了让赵刚过来相亲,假装自己快不行,就要挂了,赵刚一听这还了得,立马放下手里的所有工作,快马加鞭的往这边赶,关系不亲密能这样?

后来,与冯楠结婚后,听说李云龙要来,北京了把赵刚高兴不得了。


而且赵刚说:除了李云龙还没有谁能把自己高兴成这样。

两人喝酒的时候也是想当的亲密。

所以,说战争结束后李云龙和赵刚不亲密根本不成立,只不过是因为李云龙是主角,拍的都是李云龙,所以显得不亲密,实际上两人好的就像一个人。



汤里放药




话说中国人中间有四种人关系会比较铁,他们分别是“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一起嫖过娼,一起下过乡”。

李云龙和赵刚的关系比较好,用李云龙的话说就是两个人可以穿同一条裤子,可以尿进同一个壶里。

他们两个人的关系是经历过血与火的战争考验,并且基本上贯穿了整个抗日和解放战争,有长达近十年的战友情。

直到1948年底,淮海战役时,解放军扩军的速度太快,急缺军事和政治干部。这时曾经在燕京大学读书的赵刚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器重,被调到了华野政治部。



后来李云龙的部队驻扎在厦门,担负起了解放台湾的任务,这时的李云龙的职务是军长。赵刚被调进了总参谋部,在罗瑞卿的身边工作。

这次两个人就远隔万里,一个人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另一个人在中国的心脏北京。距离并没有淡化他们之间的友情,反而让他们更加怀念当年血雨腥风的时光。


战场受伤的李云龙因祸得福,娶到了一个美女。解放战争结束后,李云龙就委托自己的老婆给单身的赵刚介绍了一个女朋友。两个人第一次见面就一见钟情,私定终身。从此两家之间的关系就更加好了。

李云龙进北京开会的时候,就拉着赵刚坐在一起喝酒。两个人都兴奋得喝醉了,全然忘记了还要去从事工作。



中国的老话说得好,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当初赵刚刚到独立团的时候,李云龙对赵刚一脸嫌弃,以为又来了一个小白脸,混饭吃的。

但还没有正式上班的赵刚就为李云龙带来了重要的军事情报,日军有一个特战小分队。并且在随后的战斗中,表现出了极高的军事天分,瞬间让李云龙刮目相看。

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赵刚为老领导罗瑞卿和彭德怀说话,遭到了不公正待遇,受到了红卫兵的批斗和攻击。作为理想主义者,他们夫妇两个为了自己的理想殉葬。

在赵刚夫妇自杀前,他们把自己的四个孩子托付给了李云龙。后来李云龙夫妇自杀前,又把这四个孩子加上自己的两个孩子托付给了远在北方边境的孔捷。



在《大明王朝1566》中,海瑞抱着必死的决心与黑暗的势力作斗争,他几次把自己的家人托付给自己的好友王用汲。

只有过命的交情才值得托付照看家人的重任,李云龙和赵刚同样如此,当然也包括丁伟和孔捷。只是丁伟在1959年就替彭德怀打抱不平,被解除一切职务,然后就失踪了。


不管是在之前的独立团,还是在后来的二师。除了上级领导外,就没有人敢批评李云龙,当然赵刚是个例外。当初陈赓把他派到独立团的目的,就是希望他能够降住这头犟驴。

应该说赵刚很完美的完成了这个任务,并协助李云龙扩大了自己的武装。两个人双剑合璧,珠联璧合,成为了一辈子的好基友。因为工作的关系,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拉远了,但思念之情却更加深厚了。


新知传习阁


说起亮剑中的李云尤和赵刚,在战争之中可以说是一对完美的搭挡。但是,在刚开始的时候李云龙非常看不起赵刚的,觉得赵刚就是个书呆子,整天咬文嚼字的,但是赵刚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不仅能文而且善武,政治上指挥上生活上思想上,都是一把好手,彻底的征服了老李,而后他们配合默契,打了很多胜仗。

但是在战争结束之后,就显示出来了李云龙和赵刚本来就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如果不是因为战争像必两个人谁也看不上谁,随着战争结束俩人少了共同语言,在思想上也渐行渐远。

李云龙出生贫寒不想受压迫,才奋起反抗,可以说他参军是被动的,赵刚是高材生,是理想主义者,想通过参军,改变当时中国的状况。

李云龙擅长废除旧制度擅长带兵打仗,军事上他是天才,但却不知道该如何建立新秩序,如何给建设新中国,赵刚却不同,赵刚早就在心里勾画好了新中国的蓝图

政治觉悟上赵刚远超李云龙,建国之后赵刚看不惯一些官员的放纵腐败,所以做了深入的反思,而李云龙对这方面不太关心,总的来说赵刚感兴趣的李云龙不感兴趣,多多少少有点秀才遇到兵的味道,文化差异,是导致了俩人多少有些疏远,但尽管如此他们深厚的革命情谊是不会变的。

以上是我的观点,希望大家多多指证。



先生讲武


李云龙确实和赵刚走向不同的工作岗位,但绝不是疏远,军队就是军队,别说那个火红的年代,到了今天,一声令下,私交再好的战友立即天南地北,绝无二话,但着并不意味深厚的战友情谊会疏远,军队不讲儿女情长,然而铁血考验出的战友之情无论时间和空间多么辽远,只会跟好酒一样,俞老俞醇厚,疏远是不存在的。

李云龙和赵刚两人,一个是军事干部,一个是总政的人,里面还有一个必需按期拆散的问题,越要好恐怕还越容易拆开来使用呢。他俩人都已经是军级干部,建国后,我们国家还有一个军级以上干部,不得私下会面的规定,老战友聚会之类,必需通过组织,见面时边上有组织上派专门的人员记录谈话,起码各自身边都跟着党史,军史各一名记录人员。所以书里面有李云龙建国后,有一次跟赵刚会面,两人喝到最后,没酒了找自来水当酒喝,这一情节电视里没有,现实里也不可能有。



这些措施大家也可以理解,作用跟大军区首长轮换是一回事。电视就到老李军校毕业,书里这才到一半,赵刚两口子是最先自杀的,死前就是把女儿托付给李云龙,这是什么交情?是可以托孤的交情呀,所以说后来两人只是工作分开了,并没有影响情谊。


李三万的三万里


首先,他们的关系并没有疏远。只是因为组织分配到不同的地方去工作了,李云龙只合适带兵打仗;而赵刚却是管理国家的人才。战争结束后,肯定是要分开的,一个带兵,一个从政。

而且就算分开了,两个人的感情也并没有因此变淡,李云龙找到老婆后,第一个想到的也是给赵刚也找一个。还因为赵刚工作忙,特意装病骗赵刚过来。就是因为他清楚,哪怕相隔再远,赵刚也不会不来看他。

还有李云龙去北京,赵刚与他喝的大醉,吓坏冯楠。说明赵刚并没有变,他还是原来那个独立团的政委,还是李云龙的兄弟。

再有电视剧里没有拍的,后来文革,赵刚夫妇被迫害,也是李云龙照顾了赵刚的孩子,当然李云龙的结局也很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