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两次把林黛玉比作优伶,其实大有深意

红楼梦的作者似乎对戏子和唱戏很感兴趣,书里无数次的描绘了唱戏的画面,而且贾府养的这些小戏子们书里还都有很详尽的描写。金陵城里有十二钗,而贾府正好也是十二个戏子,不管这些小戏子们有多么优秀,优伶在那个年代始终是个不光彩的职业。而毋庸置疑,林黛玉为十二钗之冠,也是最高贵的一个小姐,但是书里曾经两次把林黛玉比作戏子,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红楼梦里两次把林黛玉比作优伶,其实大有深意

第二十五回,贾府里众人正在看戏,贾母很喜欢其中一个小旦(龄官),王熙凤说她很像一个人,史湘云便心直口快地说像林黛玉,当时众人都觉得很像,但是都不敢说。第三十回,贾宝玉在大观园闲逛时,看见龄官手里拿着簪子在地下抠土,眼中留着泪水,书里说:再留神细看,只见这女孩子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这一回是从贾宝玉眼中感觉到龄官和林黛玉很相像。

两次把黛玉比作优伶,这绝对不是闲闲的一笔,一定有作者的寓意所在。林黛玉自然和戏子扯不上关系,而有关系的肯定是作者心里想寄托的那份感情。在第七回的时候有一个标题诗,诗曰: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本姓秦。这首诗似乎在告诉读者,姓秦的才是十二钗之最,也是整部书的主角。而在第七回里,脂砚斋还给出一句批语: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

所以这个姓秦的主角,名字里还有一个玉字,而最有可能是这个主角的无疑就是林黛玉,然而黛玉又不姓秦,所以黛玉也只是这个主角的一个大分身。其实在看了这么多对红楼梦的解说和猜测以后,我反而认为,主角并不是一个人,不然作者为何要花这么大的力气去写金陵十二钗呢?而且还有副册和又副册。这么多的人,性格都是

主册和副册两两对称,她们似乎都是对方的补充。所以这些人有可能都是在映射第七回标题诗里的秦姓女孩,

红楼梦里两次把林黛玉比作优伶,其实大有深意

记得在王熙凤生日的时候,贾宝玉出城去祭奠了一个女孩,很多人都认为是金钏儿,但那天并不是金钏儿的祭日,贾宝玉不会无缘无故挑凤姐生日的时候去做这种没头绪的事。所以祭奠的这个人并不是金钏儿,但到底是谁,书里一直没有说明。在贾宝玉给晴雯写的芙蓉女儿诔里说道:芳名未泯,檐前鹦鹉犹呼,晴雯从来没有养过鹦鹉,这里的鹦鹉从何而来?

诔文里还说:及闻槥棺被燹,惭违共穴之盟。人语兮寂历,天籁兮筼筜。这两句话就更奇怪了,晴雯到死都和贾宝玉没有儿女私情,哪里来的共穴之盟。还有天籁筼筜,是在说竹子发出的声音,晴雯在的地方根本没有竹子,这种声音又是从何处而来的呢?而且红楼梦里只有林黛玉把自己比过芙蓉花,在“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回,黛玉抽了一支签,上面就画了一枝芙蓉,众人都笑说:“这个好极,除了她别人不配做芙蓉”。

可见这个诔文里祭祀的似乎并不只是晴雯,但林黛玉此时又没有死,所以诔文里其实还有另一个主角的。这一次祭祀,还有王熙凤生日的时候祭祀的人应该都是同一个人,这个人应该就是作者心中的女神,也是整部书的灵魂人物,而十二钗里的女子们应该也都是这个灵魂人物的分身,其中林黛玉就是她的主要分身。

林黛玉首先在名字上就已经占了先机,未嫁先名玉,而林黛玉应该就是这个秦姓姑娘的一个指代。两次把林黛玉比喻成优伶,也在暗示出,这个秦姓女子应该就是优伶出身。而龄官也是一个次要的分身,她和贾蔷地位悬殊的爱情,也似乎在暗示,作者和这个秦姓女子有过这样一段超越世俗的恋情。而晴雯的死是在暗示,这个女子最终被逐出大观园了,而且死得非常悲惨,作者一生都没有释怀。

红楼梦里两次把林黛玉比作优伶,其实大有深意

诔文里的“共穴之盟”、竹子的声音,还有鹦鹉的叫声,应该就是该女子生前和作者的一些海誓山盟,还有她平时的钟爱之物。林黛玉作为十二钗之冠,担当了该女子的主要分身,她和贾宝玉精神世界的恋爱也是作者最缅怀的一种情感。而她真正的出身应该就是一个优伶,拿林黛玉比戏子并不是玩笑的一笔,这里应该是大有深意,就是脂批里的大比托、大纲目,还有大讽刺。

我是石语记,为您讲述红楼故事,希望大家关注我,给我留言点赞,您的支持是我继续努力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