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美兩國為何不在白令海峽修建跨海通道,連通世界三大經濟體?

白令海峽是俄羅斯楚科奇半島和美國阿拉斯加之間的一條狹窄海峽,白令海峽連接楚科奇海和白令海,溝通北冰洋和太平洋,白令海峽長約60千米,寬35千米~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目前白令海峽是溝通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唯一航道,也是北美洲和亞洲大陸間的最短海上通道。

俄美兩國為何不在白令海峽修建跨海通道,連通世界三大經濟體?

白令海峽在遠古的冰河時期曾因附近的大海結冰,導致海平面下降,亞洲人沿著白令海峽的路橋遷徙到美洲,這些人沿美洲大陸一路南下,到達北美及南美各地,成為美洲地區最原始的土著人。即使在中國古代,也有殷人東渡的傳說,但是殷人東渡不是從白令海峽大陸橋過去,而是乘船到達北美的。

亞歐大陸和美洲大陸之間就因為這條最窄處僅35千米寬的海峽被分割為兩部分,使亞洲、歐洲和美洲之間不能相連。於是在很早時期就有人提出過設想,如果在白令海峽修建一座橋或一個海底隧道,將亞歐大陸和美洲大陸連接起來,那麼將極大地方面世界各地的經濟社會聯繫。

1905年,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曾批准修建白令海峽隧道,但是後來隨著一戰的爆發,這項宏偉計劃就擱淺了。中國已故工程師林同炎先生曾於1986年提出建造一座跨白令海峽的大橋,連接美國的阿拉斯加和蘇聯的西伯利亞,可以稱為國際和平大橋。但是這些提議由於各種原因都未付諸實踐。

俄美兩國為何不在白令海峽修建跨海通道,連通世界三大經濟體?

普京上臺以後,繼承了沙皇的遺志,繼續推進白令海峽海底隧道的規劃建設。根據俄羅斯的規劃,俄羅斯準備修建一條105公里長的海底隧道,穿越白令海峽,將俄羅斯的楚科奇半島和美國的阿拉斯加連接起來,其中包括一條高速公路、一條鐵路、以及多條輸油和輸氣管道,預計總投資約660億美元(包含連接隧道兩側的整條運輸線路),建設工期約10-15年。白令海峽隧道一旦建成,將成為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長度約是英吉利海峽海底隧道的2倍多。

俄羅斯經濟特區局副局長馬克託尼.貝斯托夫表示,白令海峽海底隧道項目是一個經濟項目,而非政治項目,俄羅斯將通過該項目向美國出口石油、天然氣和電力。俄羅斯經濟部工業研究局負責人維克多·拉茲貝金透露,整條運輸路線長達3700英里,其中白令海峽水下隧道長約65英里(白令海峽隧道將花費100億美元-120億美元),該項目將由俄羅斯、美國和加拿大三國參與建設,其中俄羅斯和美國各佔25%的股權,其餘股權將用來吸引私人投資者和國際金融機構參與。俄羅斯將會將整個項目建設計劃提交美國和加拿大政府,以便獲得各方的支持。

俄美兩國為何不在白令海峽修建跨海通道,連通世界三大經濟體?

白令海峽海底隧道一旦建成,將連接美國、中國、歐盟世界三大經濟體,輻射亞洲、歐洲和美洲多個國家和地區,將使60億人口受益。那麼到時候歐洲和亞洲的貨物可以直接通過白令海峽的鐵路和公路到達美國本土,甚至南美,我們也可以坐火車從北京直接到達美國加州或紐約,這將極大地方便世界各地的經濟聯繫,提高經濟運行效率。

白令海峽隧道工程無疑是一項世界性工程,項目建成後可惠及60億人口,但是工程的建設也會存在諸多的困難和挑戰。

第一、白令海峽及周邊氣候條件惡劣,周邊多凍土,項目建設基礎條件差。。

白令海峽位於高緯度地區,靠近北冰洋,北冰洋的浮冰會流向這一地區,導致一年很長時間都不能通航,那麼這些浮冰的存在也會對工程建設造成比較大的影響。白令海峽及其周邊冬季氣候異常寒冷,零下40℃都是很正常的,在這樣的極端低溫下,海峽周邊廣大地區分佈著多年凍土,這對於修建鐵路和高速公路來說困難較大,低端氣溫對於修建建橋的材料要求也具有特殊性,這些無疑都會增加施工和難度和增加工程成本。

俄美兩國為何不在白令海峽修建跨海通道,連通世界三大經濟體?

第二、這一地區遠離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區,項目建設周邊配套條件差。

白令海峽兩側很多地區都是無人區,遠離經濟中心和城市,在這一地區建設項目不但建材難以就地取材,而且由於交通條件差,難以將施工設備及建材運到這一地區,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項目建設的困難。

第三、美俄兩國的關係會決定項目是否能夠落地。

白令海峽海底隧道項目是由俄羅斯提出並推動的,但是目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在經濟上進行制裁,軍事上進行圍堵,政治上進行孤立,美國的目的很明確,那就是遏制俄羅斯的發展,在這種背景下,兩國能否在這一項目上合作,還是未知數。

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整體經濟實力大幅衰落,這幾年又遭受美國及西方的打壓和制裁,目前經濟主要依靠油氣相關產業勉強維持,俄羅斯現在是否有能力拿出上百億美元的資金來實施該項目,還很難說。

白令海峽海底隧道項目能否實施關鍵不是技術上的問題,像英吉利海峽海底隧道、青藏鐵路、港珠澳大橋等複雜工程的技術難關都可以突破,那麼對於白令海峽來說條件雖然還要惡劣一些,但是總會找到解決的方法。但是對於美俄政治上的問題就難以把握,如果俄羅斯積極想推動該項目,而美國置之不理的話,那也很難落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