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人玩音响的少了?

null144386656


首先音响不是必须品,而且完全可以被放弃与代替。以前想听音乐用LP、cd、vcd…不外接音响都不行。而现在获取音乐要容易太多了,很多人用台手机外放或者用耳机就可以接受了。在巨大生活压力下要控制生活成本嘛!又何必大费周章买音响。

说说我自己吧!工作后一直在外漂泊给套音响都未必敢要,租住的房子太小、一会吵到夜班的邻居了、搬家很头痛、生活已经非常的匆忙没了闲情坐下好好听音乐。有时不是喜欢就可以拥有的。

小时候听过磁带虽然声音有点糊,还夹杂着底噪与杂音。但我很想念模拟音频的味道,让我最近总想入手一台唱机。


高端鞋履


玩过音响的都暴露年龄了!我是70年代的人,二十年前拼命挣钱,只为了买一套音响,于是,花光所有积蓄五万多买了一套纯日本进口的“先锋”牌音响组合,两个大音响一米多高,光功放就老重呢,环绕、低音炮,音响柜都有,大音箱还特占地方,买回来还找人翻译说明书呢,身临其境的音质至今真的特别好,就是有点费电!后来唱拉卡OK和放音乐被骂扰民!磁带、光盘两大箱子呢,那时白天只要在家就是大声的音乐,现如今中年了,都听手机音乐了,又不太爱听太闹太乱的音乐,2018年过年把两大箱子的磁带和光盘60元卖废品了,想当初都是一张光盘有的是专门坐火车去北京演唱会买的呀!还有签名!花了好多工资呢!磁带够开一个小型音像店了!这里面都是青春呀!!现在收家电的非要五千收,我没舍得,关键是一点毛病没有,再说,我不想把我的青春卖了!现在可能隔三五年拿出来擦擦灰尘,静静的听听我二十年前青春的声音,想想青春往事……想当初五万多真的够买套房子了……


致臻卓思


一直在玩音响 戒不了了- ̗̀(๑ᵔ⌔ᵔ๑)



人丑逼不丑操完咱就走


从上高中开始自己做音箱,二十几年后,作品如下:







一定要有你1


这个恐怕没有人比我知道更清楚了,我17岁拜师学习音响师专业,至今20年头依然奋战在音响师的战线,可以说是活化石了,音响的风靡主要受八九十年代,刚刚改革开放,国内电声设备水平不高,人们生活单一枯燥,每天的广播播放着红色单一的文艺歌曲,市场突然开放,首先冲击就是音像市场,当人们初次听到邓丽君的流行唱法时,竟然惊奇的发现这个世界竟然会有这么好听的歌曲,加上进口的高品质影音设备进入,一度让家庭有一套音响设备成为奢侈品的代名词,在那个年代一套音响就成了暴发户家庭装逼标配,已经失去了音响的真正作用和意义了,加上玩音响真正音乐爱好者只是小部分,市场因素决定不可能成为大众群体,到目前音响的发展已经是几个极端了,而且档次也是越来越高,第一群体就是烧HIFI稍微差不多的设备就得几万大洋,不是真正音乐发烧友是不可能理解的。第二群体就是玩影院,这类群体家庭比较较多,现代影院设备已经进入数字化全景声时代了,动则几万起步,加上3D稍好些的投影机,没有小10W大洋很难弄下来,加上受空间局限,一般家庭只能望而却步。第三类就是KTV风格,主要是一些爱唱歌的人群在自己家中唱歌,差不多也是上万大洋。而这些东西不是家庭必配,只有真正爱好者和专业人员才会有这些东西,一般人是不会花几万大洋买一堆东西放家里当摆设的,不是玩音响的人少了,而是懂得和爱好者本来就不多,现代才是音响市场该有环境,那个特殊的年代反而不正常了,音响发烧友注定是孤独的,每一个烧友都是在自己的一片天地,沉静于自己喜爱的音乐,他们不希望社会的鱼龙混杂来污染,真正音乐发烧友那纯净的世界,好的音乐是不能夹杂太多其他东西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年国内优秀的音乐作品少的原因,他们的音乐声音里,掺杂了太多不干净的东西。


灰色轨际



确实是这样,有二个主要原因。

一者现在的人都忙,實在空闲之辈,宁愿捧着手机上网,也不愿意安心坐下欣赏一下音乐。【也许是被耳机过早地损坏了辫析力,需要详细了解的剧场感.音乐层次解读,大多数人已经不以为然或者是根本没有耐心了。至于真正喜欢顶级信号源.功放,讲究音箱灵敏度和低音极限,有机会就向人炫耀他的15Hz至20000Hz的高解析度进口音箱,(这里说明一下,不是那些顶级厂商开发不了,而是人耳能感觉的范围是从低频15Hz以上到高频20000Hz以下,这还是指听力最好的人,家用声频驱蚊器的工作原理就是不停播放人类觉察不出的20000Hz以上的音频,蚊子得吓得屁滚尿流!)整天听砸玻璃3D录音的人,这就是堕入魔道了。

当然现在已是如恐龙般极少。我也对此不以为然。但适时地放松一下,听听激光3D的孟德爾逊和肖邦,薩拉赛地,还是对自己身心有好处的,不过事物都得一分为二,这些法国CD单放,讲究的功率放大器,原版CD大碟确实价格不菲。】二者,现在的年轻人,学校的制度一切都让路于考试分数。哪有心情去了解斯特劳斯?对待音乐完全是音盲加人云亦云,以为那些整天充彻耳底的爱情歌曲就代表了音乐!悲痛的基督阿。再加上低中等年级学校似乎完全没有音乐美学课程。结果就是如此了,奈何?


手机用户崔永方


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经常开音响到晚上10点才关机,整幢楼的住户都无意见,而且很大部分家庭也想我开着音响,他们也喜欢听,但后来慢慢大家的工作也忙了,也需要适时的去休息,加上很多手机都有听歌功能,慢慢就不再开那么大声,也不敢开得太夜,整幢楼有几户有音响的都开始小开或不怎么开了,这应该是时代进步或时代变化了。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科技发展也快,并且娱乐媒体也多元化,人们更乐于利用碎片化时间做许多事情。所以许多人会用手机下载一些无损音乐,再配上一条好耳机,沉醉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


回想83年借了盘复制的磁带,和四五个同学去一个有录音机的同学家听歌。听了一下午如痴如醉,后来自己家也买了录音机,买一盘磁带能连续一两个月天天听都不腻。



小羽数码


我是一位音乐爱好者,今年77岁。我小时候学钢琴,到1958年在北大数学系读二年级的时候,由于当时搞大跃进运动,没时间也没条件练钢琴了,于是改拉手风琴,并且成为了北大手风琴队的第一任队长。

我也是一位业余无线电爱好者,1973年,我的一位在北京显像管厂工作的同学送给我一个显像管试制品,最难找部件倒先有了,于是我自己装了一架9吋的电视机。由于既爱好音乐又喜欢电器和数码类的产品,所以很早就对音响类的产品感兴趣,我家最早买的比较好的音响设备就是东芝983录音机了。

1984年,我从原单位辞职下海,成了四通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后来担任四通的总工程师,我主持开发的四通文字处理机为中国的办公自动化做出了贡献,公司为此奖励给我一套日本先锋公司的立体声音响设备,这是从东京购买之后海运回来的,我用了很长时间,后来功放更新了之后,两个主音箱至今仍在使用中。

而这套音响的其它设备,如收音机、唱机、磁带机、立体声功放以及柜子等,我舍不得处理掉,就放在了地下室的储藏间里,最近都清理掉了。

在开发完文字处理机之后,由于四通公司与日本Roland公司有合作关系,在1988年我又从他们公司引进了电脑音乐系统,成为中国最早玩MIDI的人之一。随后,我们和Roland公司又合作研制出数码钢琴并生产了几台样琴,后来由于我离开了四通,于是这个项目就夭折了。

在2005年我搬进了新居,新居的客厅地下预埋了音响用的音箱线,我家陆续建立起了一套带DTS解码的5.1声道家庭影院系统,下面是我家目前的系统配置示意图。

既然喜欢音乐,当然少不了买音乐碟片了。CD碟有我喜欢的曼托瓦尼乐队、詹姆斯拉斯特乐队、保罗莫里哀的曲子等,还有很多手风琴曲以及钢琴曲的CD,自从有了蓝光碟之后,我又买了很多蓝光音乐碟,主要是安德烈·里欧的约翰施特劳斯乐队的音乐节目,光是他的碟片就有近30张,下图是我最近购买的他乐队成立30周年音乐会的碟。

坐在沙发上和朋友一起欣赏由家庭影院播放的安德烈·里欧的音乐,真是一种享受啊!

最近,我又开始学习巴扬手风琴,下面是我演奏的《一步之遥》乐曲,朋友们说我是学巴扬年龄最大的人,哈哈。顺便说一句,由于我本来就会拉键盘式手风琴,巴扬琴的左手与它是一样的,所以左手对我来说不是问题,所以重点是练右手。这里我是使用从网上下载的伴奏音乐,利用伴奏音乐而不拉左手,这是目前流行的演奏法之一。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4fcd0004f7b9b131beee\

王缉志


其实现在玩音响的发烧友是非常多的,我身边就一大堆音响发烧友 ,低端的一套系统几千,万把块钱,中端的几万到几十万,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一百万以上的 大家称为hi end级别。

我们家在沿海地区,我是个70后 ,从90年代初就开始接触卡带机,然后认真从cd机玩起来,这期间也一步步玩过了LD,VCD,DVD,耳机,mp3,解码器,比较遗憾的是没有玩过黑胶 ,也许以后退休了会玩一把黑胶。 说说HiFi系统吧,经历了小白到入门,差不多有好几年都是在瞎玩。 说一下音源吧,听了CD真心不想去听无损音乐了,可惜无损音乐的资源太多,不想浪费,所以听无损,再捡好听的去买正版,默默的支持一下演唱的歌者!正版CD的声音确实非无损音乐可以相提并论的,声场开阔,平滑自然,音调恰到好处,赞,这里要说一下小日本的古典二手碟在网上一张十几块钱,音质很好,旋律不错,何必纠结唱片公司与首版。 想表达的东西很多,可惜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接下来说一下电容线材的作用吧,

电容的作用就和线材一样,有的线正好适合1万你也觉得值,但不是每条一万的线都对特定系统起作用,很多情况下是改变声音的特点了,很难讲好坏,贵的线脑放容易把改变解读为正向的,但事实上只是风格变化,玩线的感悟,人耳喜新厌旧罢了,电容其实也一样。 HiFi是个非常迷人的东西,一旦开始了就像是中毒了,并且是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玩HiFi我赶上了好时代,一路走来痛并快乐着,如今的我已经退烧了,喝茶听歌,不争朝夕。


就这样137793217


曾经音响市场确实很火,家家户户都要在客厅摆一套影院。但那是虚火,来的快去的也快。但我相信真正喜欢音乐的人,会相伴终生的。

现在生活节奏挺快的,网络、流媒体一代的年轻人再像我们一样玩老派的立体声、CD,甚至胆机、黑胶是不现实的,这是时代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移动随身,个性展示的耳机文化;流媒体、云存储的小型化数字音箱系统,个人认为也可归纳为玩音响,君不见越来越多的老牌hifi制造商也在为迎合新世代在转型。


我现在的系统是卓丽星座一号,音源是傲立的前后级CD套装,线没讲究,还是那对用了二十年的麦加路华鸡毛线,这套系统比较均衡,流行、室内小品均能比较好地掌控,音色略微偏暖、细节还原不错,且有一定动态,美中不足的是始终觉得她的音场偏小,也许是小箱子吧,也不能太吹毛求疵,勉为其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