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M” IPO盛宴

2018年是騰訊系的IPO“豐收年”,據《國際金融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年初至今,一共有13家騰訊系企業成功上市。

與收穫“累累碩果”的騰訊相比,阿里系、百度系、小米系公司的IPO數量則顯得較為黯淡。

多位業內專家對記者表示,出現這樣的差距,主要原因在於幾家公司各自的風格和關注點不同。

那麼,2018年,騰訊系、百度系、小米系和阿里系企業IPO的情況到底如何?騰訊係爭相IPO的趨勢能否延續?其他巨頭接下來會有哪些收穫呢?

“BATM” IPO盛宴

(美股市值以美東時間12日收盤價計算,港股市值以北京時間13日收盤價計算。)

Part 1

騰訊

月月紅、坐收2100億

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騰訊系企業就開始密集上市,包括眾安、搜狗、閱文、易鑫等。步入2018年,騰訊系企業加快了邁向資本市場的步伐,每隔一兩個月,騰訊就能收穫一家上市公司,並且美股、港股遍地開花。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年初至今,一共有13家騰訊系企業成功上市。

從投資領域來看,騰訊今年在大文娛行業裡取得了大豐收,該行業今年上市的騰訊系公司有嗶哩嗶哩、Spotify、騰訊音樂、虎牙直播、映客、創夢天地、趣頭條。其中,Spotify和騰訊音樂均是音樂服務商,虎牙直播和映客則是泛娛樂直播平臺。

4月4日,被稱為海外版QQ音樂的Spotify登陸美股。據悉,2017年底,騰訊音樂娛樂和Spotify以現金購入對方的少數股權。此外,騰訊還從Spotify現有股東購入股份。10個月後,一直頻傳“上市佳音”的騰訊音樂也登陸美股。

至於直播平臺,5月11日,虎牙直播率先於美國上市。而就在虎牙直播上市前的兩個月,騰訊宣佈以4.6億美元獨家戰略投資虎牙,收穫其32%的股權。

緊隨虎牙的腳步,泛娛樂直播平臺映客直播登陸港交所。在映客B輪融資時,騰訊曾以3600萬元的金額對其進行了注資。招股書顯示,在映客上市前夕,騰訊持有其0.91%的股權。後有消息稱,在映客上市後,深圳市騰訊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公司通過映客IPO獲得渠道退出映客,賬面回報為1.79倍,但記者並未在映客和騰訊披露中看到相關消息。

獨立IT分析師唐欣認為,騰訊同時投資同一行業內的多家公司並不奇怪。如虎牙、映客、鬥魚等直播平臺,儘管這幾家的市場份額較為領先,但總體來看用戶量還較小,所以騰訊不會想要找一家來一統江湖。

此外,嗶哩嗶哩、趣頭條和創夢天地則是分佈於視頻、閱讀、遊戲領域。

雖然騰訊自身在電商領域內的發展不順,但今年上市的騰訊系電商平臺卻不少,包括拼多多、美團點評、同程藝龍、蘑菇街。

7月26日,拼多多登陸紐交所。拼多多成立僅三年就上市,其快速崛起離不開騰訊的支持。憑藉著“拼團”的社交性質,拼多多從微信朋友圈快速發家並在短期內將社交流量變現。在資本方面,騰訊曾參與拼多多的多輪融資。

9月20日,美團點評登陸港交所。事實上,騰訊不僅參與了美團點評的多輪融資,還是美團點評的IPO基石投資者之一,投資了4億美元。

11月26日,同程藝龍登陸港交所。而在同程、藝龍合併之前,騰訊就分別對兩家進行投資。

12月6日,蘑菇街在美股上市。2012年,在美麗說的D輪融資中,騰訊以1000萬美元對其投資。2016年,蘑菇街和美麗說合併為一家新公司之際,騰訊作為美麗說的已有股東,對合並後的新公司追加投資。

在汽車領域,騰訊今年收穫了燦谷和蔚來。

截至記者發稿前,今年上市的這13家騰訊系企業合計總市值已達上萬億元。其中,騰訊持有的總市值超21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記者發稿前,僅虎牙、嗶哩嗶哩、拼多多、蔚來、同程藝龍、蘑菇街、騰訊音樂的股票相對發行價是上漲的,其他股價均出現了下跌。其中,映客下跌45.71%,燦谷、美團點評、趣頭條跌超20%。從最新財報的盈虧狀況來看,僅有映客、燦谷、同程藝龍、創夢天地、騰訊音樂已經實現盈利。

一位互聯網分析師指出,今年一波騰訊系的公司接連上市,一大原因是不少公司還未能盈利,在資本寒冬的情況下,這些燒錢的公司抵抗力越來越差,不得不到資本市場“補血”,同時創業者或投資者也急需變現。

不過,騰訊近些年對外投資帶來的回報遠不止於收割IPO紅利。騰訊大量對外投資,不僅通過強大的流量入口介入到各個賽道中,還能幫助騰訊自有業務如支付業務落地。

Part 2

小米

一起“光芒萬丈”

雖然小米繫上市公司數量不如騰訊,不過,其本身的上市就是“光芒萬丈”。

7月9日,小米集團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小米IPO的發行價為17港元,當時估值543億美元,創造了港股史上規模最大的民營公司IPO記錄,也是全球第三大規模的科技互聯網公司IPO。同時,小米集團還成為港股市場首家執行“同股不同權”機制的上市公司。

截至12月14日收盤,小米集團股價維持在13.54港元,總市值約3057億港元,約合人民幣2700億元。

2018年,小米有兩家參股的公司上市。

2月8日,華米科技成功赴美上市,公開發行價為11美元。如今華米科技的股價在10.6美元左右,總市值6.3億美元。目前,由雷軍和其他投資行業、互聯網行業人士共同創辦的順為資本持股15.98%,為華米科技第二大股東;小米科技旗下投資基金People Better limited持有華米科技全部流通股的15.08%,小米系合計持股31.06%。

9月25日,雲米科技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目前雲米科技的股價在8.4美元左右,總市值5.7億美元。目前,順為資本持股17.3%,小米通過全資子公司Red Better Limited持股16.4%,小米系合計持有云米33.7%的股權。

可以發現,小米主要是圍繞生態鏈做投資。

對於生態鏈公司的上市和發展情況,小米的投資態度較為“佛系”。小米生態鏈相關負責人曾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小米集團對於生態鏈公司一視同仁,小米會給予它們一定資源,但還是要這些公司自己發展和競爭。

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小米生態鏈公司對於小米集團的依賴度極高。

華米科技招股書披露,2015年、2016年及2017 前三個季度,小米貢獻收入分別佔華米科技總營收的 97.1%、92.1% 和 82.4%,小米是華米最主要的客戶和分銷渠道。

雲米科技招股書顯示,2016年、2017年以及2018年上半年,公司來自小米的收入分別為2.998億元、7.395億元、6.515億元,佔總營業收入的95.9%、84.7%、62.6%。

“如此依附於一家公司,一個品牌,能否算是一家優秀的上市公司要打個問號。”知名互聯網學者、上海社科院互聯網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易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由於深度綁定小米,這些公司的成長性令人擔憂。

Part 3

這回少而精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18年,百度繫有愛奇藝、優信、齊家網三家公司上市。

3月29日,視頻網站愛奇藝赴美上市。目前,愛奇藝的股價約為18.4美元,總市值達133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是愛奇藝上市的最大贏家,當前持股比例為58.8%。小米則是愛奇藝的第二大股東,持股6.85%。

6月27日, “二手車電商第一股”優信以9美元/ADS的發行價正式登陸納斯達克。此後,優信的股價一路低迷,目前維持在7美元左右,總市值約21億美元。根據Wind數據終端,百度持有優信9.1%的股份,是其第四大股東。

7月12日,家裝平臺齊家網在港股上市。目前該股股價3.4港元左右,較發行價已經下跌30%,總市值約40億港元。百度持有其11.51%的股權,是第二大股東。

能夠發現,相比騰訊,今年上市的百度系公司並不多。

李易指出,百度目前關注點不在旗下公司IPO上,而是更加專注於自身業務。

“百度以前的投資失敗案例太多,在公司實力(資金)足夠的時候,投資團隊沒有做好,導致了百度對此態度逐漸冰冷。” 李易認為,百度本身也已經從BAT掉隊,對其他公司的吸引力下降,也沒有能力進行大批量的對外投資。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18年,阿里系僅有寶寶樹一家企業上市。據瞭解,2018年6月,寶寶樹獲得阿里巴巴戰略投資。11月27號,寶寶樹正式在港股掛牌上市,淘寶中國持有9.9%股份。目前,寶寶樹的股價為6.8港元,總市值113億港元,交易量較少。

對於同樣身為互聯網巨頭的騰訊和阿里在投資領域產生如此大的差距,李易表示,當年的“3Q大戰”對騰訊的影響極為深遠,騰訊逐漸轉換風格,抱持開放的態度進行投資,建立起了一個“豐富多彩的花園”。手握流量平臺的騰訊,一方面可以判斷和測試標的企業的質地,另一方面可選擇的投資企業較多,可對該類企業或其對手進行扶持,具有投資談判的優勢。

電商戰略分析師李成東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騰訊和阿里的投資風格不同。騰訊的投資多是通過財務投資來參股公司,並不謀求公司的控制權,阿里投資的公司則更多的是謀求控股。

一般而言,財務投資要求投資回報率,上市是最好的變現方式,可以實現投資收益的最大化。參股公司上市對於騰訊來說,可以獲得相應的投資回報,以此來投資更多的公司,擴大經營範圍。

Part 4

未來

還是“BATM”的盛宴

未來,騰訊是否還會保持當前的“IPO紅利優勢”?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提交招股書且處於排隊上市狀態中的騰訊系公司還有2家,包括新東方在線和微信服務商微盟。

李彥宏持股互聯網教育平臺“滬江”已經通過了港交所的主板上市聆訊,即將進行招股,上市近在眼前。

此外,11月15日,A股上市公司共達電聲發佈公告稱,萬魔聲學將借殼共達電聲在A股上市。公開資料顯示,萬魔聲學是小米耳機的設計製作商,且小米持有其股份。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今年是騰訊IPO豐收大年,但不能說它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也不能以此說明阿里等公司不重視旗下公司的IPO。“阿里系公司的範圍很廣,包括直接控股或者孵化的菜鳥和螞蟻金服、參股投資的小紅書和寶寶樹,還有它的生態體系比如淘品牌,阿里還為此成立了淘品牌上市辦,今年只能說是阿里系IPO的小年”。

據瞭解,阿里系在港股還有阿里健康和阿里影業,A股的阿里繫上市公司則有絲路視覺、新華都、蘇寧易購、三江購物、國際醫學、光線傳媒等。淘品牌“電商面膜第一股”御家匯在今年2月成功在創業板上市,韓都電商、小狗電器、三隻松鼠等尚在IPO申請和輔導期中。

對於這個問題,李成東的看法有所不同,他認為,在未來的投資格局上,仍是騰訊較佔優勢。因為騰訊自身的業務侷限在廣告、遊戲方面,但是擁有很大的流量,所以可以投資的空間很大。而阿里的投資會和自身的業務有衝突,甚至有些電商平臺類項目不願意被阿里投資。至於百度,其投資方向更加偏向人工智能,較為侷限。

“IPO成功不代表公司成功,IPO是個雙刃劍,不是成功的標誌。”曹磊認為。

“BATM” IPO盛宴

[email protected]

“BATM” IPO盛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