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釘,請釘住了

釘釘,請釘住了

釘釘,請釘住了

「創業最前線」首席主筆|龍曦
本文系作者原創,轉載請申請授權

從沒有如此堅定,這一次,釘釘把自己牢牢“釘”在了中國最大的企業服務平臺的定位上,敲釘轉角,入木三分,不可動搖。

在2018年底的這場題為“你好,我是釘釘”的宣示裡,釘釘乾脆利落地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阿里是BAT巨頭裡最具有TO B服務基因的存在。

其實,無論是“人、財、物、事”上的全鏈路數字化辦公解決方案的提出,還是“數字化商務人脈”的重新審視,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釘釘第一次無比清晰的標定了自己的未來與中國產業界未來的交集,以及在其中將發揮的歷史性作用。

室外寒冰,室內高溫,鏡片模糊中望去臺上的釘釘,突然發現有了點IBM的影子。

釘釘,請釘住了

換名片的本質

釘釘,請釘住了

你上一次換名片是什麼時候?

……我可能想不起來了……

那你們怎麼交換聯繫方式?

拿起手機,掃二維碼……

也許,有很多人已經不在一些非特別重要的場合使用名片了。但筆者的一個朋友告訴我,在那些重要的商務場合,一方拿出名片,一方舉起手機的場景,總是他特別不願意遇到的。

這其中不僅僅有尷尬,還有某種雙方都不喜歡的暗示。

或許,暗示著雙方已經不處在一個時代、一個頻道?或許,暗示著一方重視,一方不那麼重視?更深層次的或許還有,把一個完全陌生的人拉進自己私密社交圈子的戒備和尷尬?

如果沒有這些,我們怎麼會看到各種社交軟件上那些錯綜複雜的隱私設置——給看不給看,能看不能看,能看什麼看幾天,以及雙卡手機,雙應用支持……

這說明,有時候,過於簡單、過於通用化的代價就是過於複雜。

這就好像Windows系統S和Mac OS系統,前者是試圖支持所有的硬件、通吃所有的場景;後者是隻支持有限的硬件,只對接和自己產品特性相關的場景。經過多年發展,前者的市佔率始終是最高的,後者的利潤率卻逐年井噴,高到令前者絕望。

在筆者看來,選擇名片交換這個多少有些尷尬的場景作為切口的釘釘,並不是要實現名片電子化交換這麼簡單的一件事,而是試圖以此釐清需求。

釘釘讓人欽佩之處也就在於,它洞穿了職場人脈和生活社交兩者之間的場景尷尬,瞭解了商務人脈的本質,並試圖引導人們迴歸這個本質。

雷軍說過,洞穿本質,往往是最難的。

釘釘“釘”住名片這個場景,其本質是釘住了“數字化商務人脈”這個定位。

何為人脈呢?

辭典上比較標準的解釋是:經由人際關係而形成的人際脈絡,經常用於政治或商業的領域,指人通過各種渠道所達到的領域和程度,以及產生的影響力。

有一個電話號碼或者郵件地址算是人脈麼?在對方的社交軟件的list上佔據一個位置算是人脈麼?掃碼加過一次對方算人脈麼?

都不算,因為它們只有聯繫的可能性,但不能擔保人與人之間可能產生的協同關係。換言之,只有可能產生協同關係並可以管理、培育、經營的人際聯繫才能稱之為“人脈”。

所以當筆者看到“釘釘數字化名片”的時候,內心的感覺是相當震驚的。

坦率說,如果一個創業公司把這些功能當做一個項目,它可能是很難成功的;但如果用來作為以釘釘為核心的企業服務平臺的一個入口模塊,它又是不可或缺的。這就是巨頭做事和初創企業做事的勢能之不同。

很多人盛讚釘釘數字化名片發送的快,交換的多,筆者卻認為,快和多,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實名認證和企業認證的背書,以及可持續更新的時光機這兩個功能。

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經營商務意義上的人脈至少得具有兩個方面的特點:

第一點,驗真,即證實對方的存在是真實有效的;

第二,可維護、更新、管理。

而這正好是釘釘數字化名片提供的標準功能。

但其中更大的價值在於,用戶只要開始嘗試使用釘釘的數字化名片,就已經下意識完成了把自己的企業行為或者商務行為進行數字化的第一步,就完成了對紙質化名片的拋棄和對電子化名片的應用,就邁過了從傳統形態向數字化形態轉變的第一步。

所謂一舉而關天下,莫過如是。

釘釘,請釘住了

釘釘謀變

如果不親臨釘釘的發佈會現場,以及見證那些以場景重現為形態的表演化演示,就很難理解以企業服務平臺角色,而非特定場景社交工具角色煥新而出的釘釘。

阿里一向很善於營造概念,這次也不例外,它用——“人、財、物、事”上的全鏈路數字化辦公解決方案來概括了釘釘的未來。

由於已經有很多媒體分門別類的解讀過人、財、物、事等四個方面的具體功能,筆者在這裡不擬重複。我們試圖使用的一個視角是,釘釘對於人、財、物、事的數字化重構,是否最大化了阿里作為互聯網基礎設施平臺的能力?

答案是,是的。

從人的角度來看,釘釘最大化了自己的用戶基盤。

到目前已經連接了4300萬企業和他們的員工,而且是純商務環境下的“高商務淨值”的企業和員工。

從這個角度來看,無招所說的——“釘釘的使用現狀代表著數字化工作方式在中國各大城市的普及程度。

釘釘的成長速度充分表明,中國企業的數字化勢不可擋”,的確有充分的依據,這也構成了釘釘的用戶基盤,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基盤的統計單位,是用多少家企業而不是多少個使用者來標定的。

從財的角度來看,更是最大化的發揮了阿里的既有優勢。

從表面上看,目前釘釘宣佈的主要是通過支付寶與釘釘聯合打造,幫助企業報銷流程實現全鏈路數字化等。

但支付寶又何止是一個支付工具或報銷工具那麼簡單?換個角度看,支付寶已經是全世界最大的金融工具平臺,無論是在線服務能力,還是資質,抑或是技術團隊,它有無限的潛力可以和企業端的需求打通,擁有無比巨大的想象空間。

的確,阿里不是一家財務軟件公司,我們也不需要釘釘成為一家在線的財務解決方案提供商,它更大的價值在於迅速的幫助傳統客戶進行資產的數字化、在線化和智能化配置。

相信我,所謂的數字化報銷只是冰山一角。

接下來,我們不免說到“物”,也就是釘釘的“理想辦公室”。

有很多人看到這一環節的興奮點,在於釘釘似乎將從一個純軟件變為將涉及硬件的解決方案提供商。

但是,按照筆者對阿里的瞭解,釘釘反而絕不可能把自己定位為一個智能化辦公硬件的供應商。

相反,釘釘或說阿里的路線註定了,這將是一條重要的、全新、開放的物聯網創新鏈路,將有大量的傳統辦公硬件巨頭和新興的智能硬件開發商趨之若鶩的成為這個產業圈上的一環,釘釘的本質註定了其焦點將放在軟硬件的智能化整合之上。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釘釘的“物”的概念,將有點類似於小米和它的生態鏈企業目前打造的數字化家庭——只不過釘釘要做的是數字化辦公。

而我們在演示中看到的數字化智能網絡中心、數字化智能前臺和數字化智能會議室三個場景,其實只是更多典型場景的一個DEMO,它意在吸引更多的智能硬件以阿里和釘釘為核心打造一個軟硬結合的總體應用環境。

而最後談到的“事”,無論是文檔也好,熱線也好,其本質無非是一個詞“協同”。

所以,釘釘的本質升級,就在於它出離了自己的工具定位,極大的強化了自己的平臺屬性,並利用了阿里在數字化金融、產業鏈整合、智能化協同等方面的基礎實踐,為釘釘進入浩瀚無邊的企業級服務市場的藍海,打造了一艘可以永續運行的航船。

釘釘,請釘住了

生態,以及大於生態

對於釘釘的煥新,有人說,好啊,這又是一個生態。

但這不是一個放在社交背景上的生態。說來也有趣,大洋彼岸的谷歌,幾乎在同時宣佈了將提前關閉自己的社交服務Google+,而這個消息公佈之後,谷歌母公司股價反而應聲上漲。

這一切似乎昭示著,在消費互聯網紅利將盡的時候,再去抓自己並非得心應手的社交業務,對於谷歌、阿里這樣的巨頭來說,已經不是一個被投資者看好的選擇。

相反,幾乎沒有異議,對於產業互聯網的挺進,則成為了最新最熱的話題。筆者認為,這並不是一個表層的“風口轉移”,而是互聯網產業在尋找下一個利基市場和更換驅動引擎。

很久以來,在高線城市的一般互聯網用戶已經習慣了消費互聯網的無所不至,併產生了一種我們已經生活在無邊無際的互聯網海洋中的幻覺之時,很少有人看到,中國的經濟核心命脈的數字化、智能化和基於此的數字化資源配置,還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

可以看看這些數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今年發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27.2萬億元,佔GDP比重達到32.9%,同比名義增長超過20.3%。IDC也有數據,預計到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將達到 8.5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8萬億元),比重將超過55%。

如果反過來看這些數據,就不難發現,在改革開放已經有40年的中國,我們還有近70%的GDP沒有數字經濟化;我們當下的數字經濟規模的比重在整體經濟規模中還未過半。

只有深刻的理解這些積極數據背後反照出的社會現實,就不難得出結論:

產業互聯網,或者釘釘所看重的數字化企業服務,是一個未來將覆蓋接近70%的GDP和在國民經濟中過半數據規模的超級大的市場。

如果放到一個更大的格局裡看,企業的數字化服務,這是一個將在改革開放四十年到改革開放五十年的十年間裡,最有機會、最有動力也最迫切的市場。

所以,我們才說,釘釘要做的努力絕不是基於阿里搭建一個生態那麼簡單,它的胃口實在太大了,大到了要去分享(當然也是提供)未來十年中國產業經濟發展所需要能力和所釋放的紅利。

僅僅舉一個很小的例子,在這次發佈會上,陳航(花名無招)正式發佈了“百萬數字化管理專家培訓計劃”,面向社會培訓100萬的數字化管理專家。

他表示“我們相信管理思想的變革是數字化工作方式的第一步,數字化管理專家將把數字化管理的新思想傳遞給中國4300萬企業。”

其實,100萬隻是一個虛數。但是,它至少反映了一個現實,就是釘釘不是在向內看,而是在向外看,不是惟KPI化,而是惟社會效益化。

它要打造的是一個無邊的生態,這個生態裡可以裝下現在的4300萬家企業和未來的可能的4300萬家新的企業,這個生態的最大特點就是和中國經濟未來持續增長的大背景交融奏鳴,若合符節。

從這個角度來看,“組織在線、溝通在線、協同在線、業務在線、生態在線“五個在線”助力中國4300萬企業實現數字化工作方式,只是釘釘的當下第一步。

未來它可以做的事情,還太大太多。

我們無法預測這個壯闊的未來是如何展開。但我們可以看到,釘釘站在了一個恰如其分的切入點上,它佔據了正確的入口,有了踏實的定位,並且已經提供了真實有效的服務。這是釘釘前所未有的一次重定位和再出發。

所以,釘釘,千萬要釘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