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投资理财。是选银行重要。还是选产品重要?

理财迦


每家银行的理财产品运作方式大同小异,所以从自身角度出发分析问题才是隔离风险的重中之重。投资理财,首先要保证本金的安全,其次如果能享有不错的收益那就锦上添花了。银行只不过是理财产品的销售机构,主要还是看产品的投资方向以及运作模式。

学会解读资产新规,确定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资产新规中有两点需要大家特别注意:

一是单只公募理财产品销售起点由5万降至1万,这点对于我们是利好消息,可以以较低的金额参与到银行的里产品中获利;

二是规范产品运作,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化管理,就是说银行不能给理财产品定预期收益率,而是像基金那样按净值申购、赎回,也不能给客户进行保本承诺。其实这就是打破刚性兑付,要求银行不得再发行保本理财产品。

因此不管是去哪家银行买理财,买什么样的理财,第一件事就是做理财产品风险评估。

银行的理财产品已经逐渐向净值型产品变更,

银行自主发型的理财产品风险等级大多都在R2-R3,本金和收益发生亏损的可能性很小,适合稳健型的投资者。在我们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应注意关注产品的风险等级。

做好资产配置:

▲一部分资金保障流动性需求:这部分资金建议购买银行智能存款或者货币基金。

▲短期资金保障资金周转:这部分资金建议可以购买银行理财,有些银行理财支持转让、质押,如果有什么急需用钱的事情可以进行理财转让。

▲长期资金存入存款产品保障资金安全:一定要记得配置存款产品,保本保息,这里推荐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是一种稳健的理财方式,在保证本金的同时还能获取较高的收益,但是我们要学会区分结构性存款的投资标的,并且由于结构性存款不能转让,因此在购买时还要考虑资金的流动性需求

如何挑选理财产品:

▲看产品是属于固定收益型,还是浮动收益型;看它是保证收益型,还是非保证收益型。

挑选银行理财产品接下来看产品的挂钩对象:产品的挂钩现象就是产品投资的方向和范围。如果一个投资者看好了相关的投资领域,但却因为一些其他原因而导致无法进行投资,那他就可以直接挂钩这些领域的理财产品。

挑选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之后看投资期限和资金到账时间。

挑选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其次看产品的流动性,注意提前终止权,以及注意是否可以提前转让、质押。

最后,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信誉再好的国有银行业不能保证理财产品的本金和收益,所以一定要根据自身的资产以及风险喜好进行资产配置。


理财师郁小贝


投资理财,其实首要考虑的是本金安全,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

一般来说,国有四大行(中,农,工,建)他们自营的产品收益一般都差不多目前在年化收益4%左右,稍微小的银行自营的产品差不多在4.8%左右。

那么有朋友会说小银行不安全吧,其实不然,一般客户到银行,都会对客户先做一个风险承担的评估测试(银监会的硬性规定),另外来讲银行自营的产品大多都是投在,货币市场基金,银行间的短期拆借,资质超级好的企业债等项目上。这些项目都很安全,问题不大。

所以说,只要不是特别小的银行,一般都可以,这样来看,还是以选择产品为主。

最后,在选择产品上,最好不要追求太高收益的,目前市场上不超过4.8%一般都比较安全。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向银行的理财经理问清楚,你所要买的这款产品是自营的还是代销的,这俩区别可大了,另外最好还要问清楚该款产品的投资方向,投资在货币市场基金,银行间短期票据拆借的一般都没问题。




tj吴


朋友们好!投资理财,不保本,不刚兑!因此要慎之又慎!首要的就是选择!明确的讲:从实践来看,选产品的重要性,要大于选银行!

首先,就目前国内的各种银行来讲,区别不大!国家对金融严管,所有的银行都是正规的金融单位!产品重复雷同,选择的余地不大!

第二,理财产品多种多样,有低风险,中高风险,有活期有定期,有保本有非保本,有固收,有浮动盈利,收益的高低也有较大差别,因此选对的产品,才能找到适合的理财渠道,获得理想的收益!

通过实践总结,不同银行的理财产品,基本上大同小异,多集中在低中风险范围内,定期居多,通常一年内,收益范围覆盖2.5%至5%之间!但不同品种的理财产品,差异较大,例如保本与非保本,低风险与高风险,活期基金与定期…因此,总体上,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其重要性,要远大于选择银行…


理财迦


当然是选产品重要
。银行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很大,而且都是会对投资理财客户进行风险提示的: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自从理财产品变成非保本之后,银行更加规范营销过程,这方面银行几乎无差别。选择产品还是要从预期收益、风险匹配、理财期限三个方面综合考虑。

第一,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理论上讲,通常理财的收益越高,才会越符合理财投资者的期望值。如果是普通存款,可能利率高了才好,但是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也就4.5%左右,太低太高都不正常。一款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超过了8%以上,就不要选择了,毕竟只是个预期收益,想转化成实际收益的话风险挺大。



第二,选择理财产品要与风险承受能力匹配。理财产品的购置不要跟风,别人说某某产品挺好,听闻者呼呼地蜂拥而至,每一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选择理财产品前需要考虑是否与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一致,切不可明明是R1保守型理财投资者,非要选择高风险理财产品。


第三,尽量选择短期理财产品。风险几率随着理财期限的长短呈正比,时间越长风险越大,时间越短风险越小。再加上通货膨胀率、流动性较弱两方面的因素,注定理财产品选择不能超过一年,本身理财产品就不保本,一下子弄个三五年的期限,谁也说不好未来几年会怎样,风险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

理财产品不承诺保本了以后,理财本金能否安全成为了一个投资者最为关心的话题,也就是理财的第一要素,先保本再谈收益,安全放在第一位。银行理财产品属于低风险低收益型,相信在国家大力监管之下,理财产品的安全问题会比其它平台更强更好。


财富公元


银行和产品固然都重要,选择银行和选择产品并不冲突,建议您可以选择一家信任的银行,尤其对于个人业务而言,找到一家财富业务经验丰富、理念先进、风控强的银行。现如今,各家银行的产品差异不会特别打,如果成为某家银行的忠实客户,匹配专属理财经理,与银行的年度增加,银行的优质产品资源也会向您倾斜,比如,稀缺产品您的理财经理或许会第一个想到您。

但不排除有些客户喜欢在多家银行作比较,看谁家的产品高,将资产转移至这家银行,这样做有他的好处,受益可能会提高那么一点,但确实比较辛苦,既要游走于各家银行,又要将资金转来转去,可能还会错过银行针对老客户的维护活动。

银行和产品都很重要,买产品,量力而行,既要考虑风险匹配,又要为家庭生活流出备用金,总之,选择靠谱的银行,选择适合的产品,才能实现科学理财。



招商银行韩媛媛


投资理财选银行重要还是产品重要,我能说都重要吗😊

各家银行的理财基本就是存款,然后代售什么基金,期货,保险等等,银行本身没有产品,只是各家银行他们代理的产品不同而已。其实还是产品比较重要。

产品关系到本金收益多少,具体看合同,理财产品保本的都会写合同上的,有保底收益的也会写合同上的,大家要遵循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原则,可以多元化配置理财产品,保本低收益这个必须要有,高收益高风险的不建议年纪偏大的客户买入,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太高收益的产品上。合理配置自己的资金,保全家庭资产需要多元化投资。最起码有保本的不至于从头再来!




味道平安


2018年银行的大额存单,年化率已经在5%以上了

银行肯定是很安全的,小银行或者农村信用社就算了,风险还是有的。

如果你自己懂其他的产品就可以做,不懂千万不要碰。

现在网上很多p2p平台就是打着高收益的幌子圈钱,

理财的前提条件是本金安全,你想着收益,别人想着你的本金。

想做其他的领域,不熟悉就去花几百上千块钱去学习,不要拿着自己的真金白银去挑战。

身边有太多的朋友,自己不懂,别人说什么那个平台收益高,然后就去做,亏了钱又找不到人。

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活动。

关注我 (从零学理财)更多免费干货等你


从零学理财


1、说句废话,都重要!

2、如果你想保险,那就选择银行,虽然现在很多银行明面上投资理财产品收益率都不错!但是10%以内的投资收益率,还是三五年的投资收益率,这远远赶不上中国的CPI!

3、如果你选择产品的话,股票、期货、外汇、黄金,则风险又很高!而且多半都是亏损的!

4、所以,在中蛊哦,高金融投资,会进入一个十分诡异的怪圈:你投资靠谱的,比如银行、保险之类的玩意儿,基本上跑不过CPI,你投资风险高、收益高的,又多半亏损!就这么个回事儿。

5、不管怎样,还是选择银行吧,不要投资高风险理财产品,毕竟那搞不好连本都回不来!

推荐你看本书:https://read.douban.com/ebook/56535172/?dcs=douban-search


天才小辣椒0


选银行和选产品是一体的,不可能单独分开看。

这么说吧,选银行主要是看这个银行的资金获得成本,一般资金获得成本低的银行,能够拿到更为优质的债权。也就是说,贷款企业资质好,还款能力强的,好多银行会争相给他授信,他们一般会比较看重贷款利率,哪里贷款利息低,他们就会到哪里去贷款。

银行评定风险等级较低的理财产品,一般配置的底层资产会是这些还款能力强的债权,这些企业接受的贷款利率也就低,所以理财产品给投资人的预期收益也就低了。

相同预期收益率的情况下,投资人肯定会选择大银行,因此小银行要提高收益率才能获得资金,那么就必须开发更高贷款利率的资产才能盈利,所以风险也就会上去了。

今年以来,银保监会一直要求银行理财产品去刚兑,过去的银行理财产品,一般不论借款方到期是否归还本息,银行都会刚兑本息给投资人,可以用银行的收益去刚兑或者打包再卖下一期理财刚兑上一期投资人。这样做法无疑会使风险不断积累,所以去刚兑只是时间问题,闭着眼睛买理财的时期一去不复返了。


水面一浮萍


你好,我把你的问题理解上转变下,可能你更在乎的不是选择银行还是产品,而是机构安全性比较及对应收益的权衡。

1、现如今理财渠道广泛,常规的有银行、信托、基金、保险等;新潮的有各大网商理财渠道,如支付宝、微信等;大型的企业也有可能针对自己企业内部发行类理财类集资;当然还有事件频爆的某些财富公司和p2p公司也打着理财的旗号,更有甚者打开个什么app就有说有理财可投。

2、寻求安全及收益的平衡,那么我们就要去区分各类渠道的安全性及其中产品的风控逻辑,同时匹配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资产情况去配置资产,以达到固定收益及浮动收益的目标。

3、那么问题就很明确了,首先:把自己定位搞清楚,我有多少钱,我能承受多少损失(不用先考虑收益,贪婪的心态永远想越高越好,所以多问问自己能损失多少愿意接受,才是自己的投资底线)可以去任意银行免费做个风险测评,大致就知道自己是保守、稳健、平衡、成长、进取。如果是保守型的适合极低或低风险产品;稳健型适合极低、低、较低风险产品;平衡型适合极低、低、较低、中等风险产品;成长型适合极低、低、较低、中等、较高风险产品;进取型适合极低、低、较低、中等、较高、高风险产品。

其次:了解了自己的风险偏好我们就可以考虑产品的投向范围、投资比例、预期时长等去匹配,业内叫做R1-R6,其实就是产品风险等级。可做一一对应。

4、去选择靠谱的机构进行必要的咨询,了解准入门槛,认真搞清产品投向,把控自己投资目标和设想预期,与专业人士交流综合分析后,确定投资产品。

当然无疑有银保基监管国家队管理的机构更具有安全性、可信性。但产品的差异也是有的,问清楚保本与否,风险程度要比光看8、9、10%及以上收益更值得在乎。差异化错层次的配置理财资产也不失为一个投资产品的组合方案。比如50%固定收益银行类产品+30%中风险信托类+20%高风险基金类,等等类似组合投资也是可以多管齐下的。此非标准,因人而异,仅供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