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鄉的方言怎麼說“昨天、今天、明天”?

豆有話說


我的家鄉在湘鄂邊界,語言整體上屬西南官話。我們的方言有6個聲調,多兒化音。如韻母是in、ing、eng的詞,兒化時省去了n、ng,再加上er,被兒化的這個詞,就與它本來的發音,有了很大差別。

如說“今天”“明天”,我們說“今兒”“明兒”。兒化後,“今日”這樣演變:jin+er=jier=jie+r=嗟兒;“明日”這樣演變:ming+er=mier=mie+r=乜兒。而“昨天”,我們說“昨兒”;後天,我們說“後兒”;大後天,我們說“隔乜兒”,就是“隔”了“明兒”。


菜蔥蘢


昨天、今天、明天,這幾個常見的詞語,用不同的方言說出來味道不一樣啊。天南地北的混在一起那才叫有意思呢。

保定地區大部分說的還是很靠近普通話的。保定市西部縣城的說起來是這樣的“列老、今兒嘛、明兒”哈哈,很有意思吧。保定市東部縣城的說起來是這樣的“列老個、今兒個、明兒”保定話的發音,對兒化音的處理可謂一波三折,聽老保定人說話簡直是一種享受。

說說邢臺的:“夜個、今兒、明個”。整體是這樣的發音,但是不同的縣域對輕重音節的處理不太一樣。大家能準確的聽出一個縣城不同的村鎮一些細微的發音差別。例如邢臺市就經常認為沙河人發音更靠近邯鄲,但是邯鄲人卻感覺沙河人說的話既不是邢臺話,也不是邯鄲話。沙河已經自成一派了,尤其是那句“沙河”,兩個字渾厚不失平滑。

整個河北地區的方言,說起來都比較接近,畢竟是一個語系,又是風俗相近。不過大家要是走到一起,圍在一個桌子上聊天,那可就有意思了。如果吵起架來,估計都不知道說啥呢。


邢臺史


在我們哪也有好多地方方言:

昨天一夜裡

今天一今每

明天一明裡

前天一后里

大前天一大后里

額頭一頁拉蓋

膝蓋一個拉貝

昨天晚上一夜來黑偈

休息一偈偈

今天晚上一今每黑偈

身體不好受一不愉貼

經不起勞累一不個可達

下地幹活一上坡了或下坡了

什麼一麼個

今天早晨一今每早吭

昨天早晨一夜了早吭

笑的前仰後哈一喜的打普拉

行動慢一打莫莫

不講理一惡兒爛或迷莫返饞

人倒地拉不起來一在下打嘟麼


泰山迎客松700


我的家鄉在山西永和縣,各地方言不同,說出來的味道也不一樣,在我們縣城不同的村叫法也大相同。



方言:(土話)

前天:(錢兒接)

昨天:(亞嘞)

今天:(急忙)

明天:(咩兒)

後天:(後兒接、後老的)

每天都是嘴邊的話,剛剛突然就懵住了,楞是想不起來。 在外地讀書一直普通話,有時跟家裡打電話用方言,宿舍的朋友有時就笑的合不攏嘴,還會學著說。整的有時候就愣在那兒。我說的沒毛病啊,這咋的了這是,大家有同感麼?

永和版(昧田都是口邊嘞的話麼,將將派曬的楞的未類啦,贊接呀想不起來麼,在外頭念輸一直說普通話,有時跟窯嘞叫電話說土話了,宿舍嘞的人西有思笑的口呀合不處,哈學的說樂,弄的有時候舅咩的未嘞啦,呃說的麼毛撇麼,折髒接啦這是,你西有沒有這裹剛覺麼?)




麋oo鹿


我是湖南的,請問是用我們湖南話說,還是用我們那個市的話說?還是用我們那個縣的話說。如果用我們那個縣的話說,是用前鄉話說還是用後鄉話說。如果用後鄉話說,請問是用哪個鎮的話說?好吧,安化後鄉有好幾個鎮,除了我老家附近的,隔得遠點的我也聽不懂他們說的。那就用我自己那個鎮的話說吧。



昨天:ruó 意

今天:今遭

明天:民遭

好了,在送你們一個後天:hai 意。不過呢,這個hai也不正宗,但無法用拼音拼啊。如果你說hai意,我們也能聽懂是後天的意思,但是知道你是外地人。


那詩那遠方


我家鄉是廣東雷州市,不大家認識的廣東人都說廣東話,我們說的話就叫雷州話大概有二三百萬人講雷州話,雷州話來源於閩南語的一支,昨天、今天、明天,我們是這樣說的

差暗、機暖,興早 ,看起來怪怪的,都回答問題了,我就順便介紹一下我的家鄉

我的家鄉三面環海的一個半島,跟海南對望

屬於熱帶地區,水果有菠蘿,菠蘿蜜,芒果,木瓜,黃皮,荔枝,龍眼,香蕉,海鮮在我們是一個特別多特別好的,是一個吃貨的天堂,對吃我們是認真的


歡迎大家有雷州半島遊玩,歡迎大家
謝謝大家觀看,留言


劍人伍四六


昨天:搓而,茄而,上茄而。

今天:真閘。

明天:門咋,後而,大後天。

座標:湖北天門。


用戶3102114840


昨個,今個,明個,後個,大外後個。

猜猜是哪裡?


因吹時挺丶


我記得很久以前也有過一個類似問題:

問:“聊天,你的家鄉話怎麼說?”我作了回答。

這回,我仍願意把我家鄉對“昨天、今天、明天”怎麼說和五湖四海的朋友們分享。



昨天:昨“釀”,釀是諧音,究竟怎麼寫,我至今不知道,niang,念輕聲。

今天:今朝(zāo),這就好理解,和普通話的意思基本一致。

明天:明朝(zāo)。

我的家鄉湖州,可以追溯到《羋月傳》裡的黃歇,就是屈原的學生春申君,湖州是他的封地,最早他起名為“菰城”。

走遍江南清麗地,

人生只合住湖州。

2018.5.12.


吳萍吖


看到這個問題,就覺得挺有意思的,也讓我想起了自小就聽慣了的家鄉話。

這樣的話在一個區域大致相同,但是就像是“十里不同俗”一樣,即使是同一個縣、一個市的人,那口語也是有區別的;而我也曾經由於家鄉話太根深蒂固了,有時候不自覺的就冒出來,讓別人聽不明白而有些小尷尬;怕是出門在外的久了,不少人都會有這個經歷吧。

咱們話歸正傳,也說說這幾個詞,看看我們老家那裡是怎麼說的。

昨天叫“夜來”;今天叫“今悶兒”;明天呢,叫“明日”。

那麼“昨天晚上”呢,叫“夜來後晌”,或者還有叫成“夜來烘上”的,反正都差不多,也都能聽得懂,沒有人去做一個統一。“今天晚上”呢,也就是“今悶兒後晌”了。

記得我們小時候聽說,村子裡有個年輕人從外地回來,大概是去過北京吧,說出話來有點拽,我們那裡就做“撇腔”。那人出來見到村中的老人,也是有禮貌的打招呼;別人問他什麼時候回的家。他說:“昨兒晚上。”年老人聽著就有些彆扭,於是就拉下臉來批評他,“你還坐了碗上呢,你乾脆就是坐咾盆上來的吧。”

於是,家裡的大人們就都教育我們小孩,不論你去過哪裡,也不論你混得咋樣了,回到村子裡都要注意:一是要有禮貌,見到鄉親打招呼;二是要低調,不可大大咧咧昂昂然的;還有,說起話來一定要說家鄉話。現在想起來,應該確實有道理。

看看圖片當中的方言,你熟悉嗎?

再說一個我在大學時候的一個經歷。那時候大學裡,到了週末會有文藝晚會,在東面的大學生俱樂部裡舉行。

有一次在看節目的時候,後邊有兩個藝術系的女孩子,也不知道有什麼高興事,在那裡邊看節目邊嬉笑。不可避免的,就影響了我們的觀看,關鍵是她倆還在不時的用腳踢碰著我們的凳子腿。

我們幾個人先是忍著,誰也不好意思說她們;後來實在是忍不下去了,我回頭脫口而出了一句話,對她們說:“別再掆嘚了,影響我們看節目。”結果人家是一臉茫然,根本就沒有聽懂我說的話。

幸虧我的同學老邢(東北人)及時反映過來,幫我解圍,說了一句話:“說是讓你們安靜一點,我們都沒法看節目啦。”那兩個女孩都相視一笑,倒也不再說啥,安靜地看起節目來。

由於這個事情,後來回到宿舍,可讓幾個舍友得了笑話;後來每當聚會,我們都會交流各自方言;後來的十年同學聚會,二十年同學聚會之時,都會有一個回憶當年的環節,這竟然成了我們男同學的“保留節目”;不過可不再是嘲笑了,而更多的是對大學生活的回憶,由此可以聯想到那時的很多,我們的宿舍樓,我們的西聯四,我們的乒乓球檯,我們的足球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