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都能或多或少背幾首古代的詩詞,而現代的詩歌卻不怎麼接觸了?

不彈棉花的樹


其實,問題中的情況,我們所有中國人都會有什麼體會。但是到底為什麼,卻一時難以說得清楚。

筆者思來想去,覺得大概應該有這幾方面的情況。

首先是我們文字不斷洗練的結果,這是一個很長時間的歷史進程。大家都知道,我們有五千年的文明歷史,而且,我們的文明一直髮展到今天,從來沒有中斷過。這在世界文明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也是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驕傲。從我們的老祖宗發明了文字開始,用文字來記錄歷史就開始了。但是我們祖先最早是把文字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這就要求我們要儘量用簡練的文字,來記錄儀更加豐富的內容。也許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我們把語言分成了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兩種。而書面語言由於記錄的不方便,所以就產生了文字的洗練過程。從龜甲獸骨,到鐘鼎,再到竹簡,可以說我們華夏文明的發展史,也是我們文字的精煉史。也許是歷史培養的習慣,中國人一直在不知不覺中進行著書面語言的精煉工作。所以文字美出現了,我們漢語言文化中的璀璨瑰寶----詩詞誕生了!而且,從《詩經》開始,經過了兩千多年的積累,我們的詩詞水平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極高的境界。

正因為我們書面語言的精練性,也就產生了“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語言習慣。文字被精簡之後,成語出現了。到目前為止,許多成語都是詩詞精煉的結果。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國家的語言發展一直受到了制約,普通人無法看懂古代書面語言,再有,由於現代科學的發展,也需要我們投入大量的時間來掌握各種科學知識和技術技能。後來,在五四運動的時候,就掀起了一場提倡白話文的革命。這是歷史進步的結果,也是語言文字發展的需要。

但是,我們畢竟有一整套傳承完整的漢語言文化,而且其中有數不盡的瑰寶。這一部分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如果不繼承發展,那就太可惜了。而且,正因為古代文學依舊活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所以,學習好古代漢語就顯得更加重要。因為,漢語是要伴隨我們一生的語言,它在一個人生命中的位置,是任何科學技術和外國語言都無法比擬的。

筆者年輕的時候,也曾經喜歡過外國文學。當然,曾經拜讀過俄羅斯的普希金,英國的拜倫和法國的雪萊的大作,也接觸過中國現代和當代一些詩文。但是,經過了幾十年之後,所讀過的外國文學,基本上都已經忘光了,所剩下的,還是老祖宗留下的唐詩宋詞。而現代的詩歌也印象不深,倒是千年以前的詩句能琅琅上口。

總的來說,任何一個民族的文明都有其獨特性,也有閃光的地方。而我們民族的語言文學,更是值得我們繼承和發展的。這不是一個人努力的結果,也不是刻意為之的過程。作為一名中國人,如果不會幾首唐詩宋詞,可能連自己都看不起自己!


抱香樓主


為什麼我們對古詩或多或少的都能吟幾句,而現代詩卻無人去讀呢?

這原因是方面的,首先談下古詩,在古詩中最受人民歡迎的當數詩仙李白,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詩歌華麗絢爛,想象奇特突兀,令人大吃一驚,造成強然印象。最有的一句要數"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意境開闊,詩勢壯麗。再來欣賞他家喻戶曉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全詩詞淺意白,純口語化,卻寫出了美妙溫馨,令人頓生思鄉之緒。談詩必談李白,與書法定論王羲之一樣。

所以古代詩之所以受歡迎有以下幾種原因:一是流傳至今都是精品,是經過千挑萬選的,經過無數高人讚賞的。我們能夠見到的古詩都是精華中的精華,頂峰上的頂峰。

二是古詩篇章短小,便於記憶,朗朗上口,韻味純美。讀來滿口生香,回味無窮。

三是教育指示的結果,我們在剛開始學說話的時候,家長會就開始教我們背詩。《千家詩》是古代啟萌讀物,最適合小學和學前兒童背誦。進入初中,高中,都會有相當篇幅的古詩文。這都保證了大家對古詩都有了解。也會背誦一些古詩就不奇怪了!

再來談談現代詩。現在詩,一般篇幅長,句子字數變化大,押韻的少。多為狂呼,勁叫的感情抒發。其實句意直白無味,看一眼就知其意,毫無難度,無挑戰性。所以大家不愛看這些空洞的吶喊!無意境詩情的東西。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高考禁止學生用詩作作文章。高考內容是教育的風向標,指那學那,考試內容不涉及的有誰會費力學呢?

唐代詩興也與科舉考試內容有關!那時候就考你寫詩,作對。你不努力就考不進去。就無法作官發財。所以大家拚命學詩寫詩。











新浪陽春白雪


這個問題很有趣啊,事實確是如此。究其原因,那是因為中國曆朝歷代流傳下來的詩歌,都是經過千年以上沉澱積累,已深深植入於民族記憶,成了民族基因的一部分,能背誦幾首古詩的人毫不奇怪,而滿腹文采,卻不知古典文化為何物者,那才是奇怪動物。

“五四”以來,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新文化運動成了發展方向,無數有識之士為其鼓與呼,創作了大量優秀的、具有現代意義的白話自由詩,為民主與科學的普及,為民族的獨立與解放開闢了道路。但百年時間,對於漫漫歷史長河,畢竟只是一瞬間,缺乏沉澱積累,絕大多數被人遺忘,也在情理之中。但精品就是精品,就能與世長存。如魯迅先生在《為了忘卻的紀念》中,引用柔石翻譯創作的一首小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僅僅只讀了幾遍,卻終身記憶不忘,足以證明其生命力。

總的說來,古典詩歌重“韻”和“精”,便於理解和記憶,更易流傳於世;現代自由詩重意象,適合品讀與玩味,可給人一時愉悅,卻難以深留在人們的記憶中。不過相信幾百年後,經過大浪淘沙,好作品總會留存下來,現代自由詩也會成為古典,為後人廣泛傳誦。



雲卷飛山


1,短小精悍,如《詩經.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是我國最早的詩歌,大意是說美麗的鳥兒在唱歌,在河中的小島上有一個身材美好的賢淑女孩,真是我的意中人啊。大家都知道嗎,這首詩是我們的祖先上學必須學習背誦的,所以到現在大家基本都會背誦。

2.音樂感,幾乎所有的古詩都有這個特點。比如唐代李白的絕句《下江陵》:”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首詩被譽為唐代七絕之冠(當然到現在也沒有能超過它的),讀起來就朗朗上口,音樂感十足(當然是押了韻決定的),當然這首詩的景物描寫也是非常的好,很好地襯托了得到解放後的李白的無比快樂的心情。

這首詩老少皆宜,大家幾乎都會背。

3.意境優美,比如唐代崔顥的《黃鶴樓》的後兩句“日暮鄉關何處去,煙波江上使人愁”,天已昏黑,一個遊子站在岸邊,望著煙波浩渺的長江,不禁湧起了濃濃的鄉愁。這種意境和場景很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引起人們的無限遐想。這首詩和杜甫的《登高》一起被譽為唐代七律之冠,經久傳誦,膾炙人口。

4,內容深刻,比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等句子推己及人,抒發了遠大的胸襟,令人敬佩。

當然大家喜歡古詩的原因不僅於此,還有典故

,修辭,哲理深刻,等等。好的古典詩歌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熠熠生輝,不勝枚舉。當然還有的特別喜歡某個詩人等。另外課本上古詩歌也佔了很大比例,現在教育部又增加了中小學課本上的古典詩歌的數量,自然會背誦的古詩數量就更多了

相比之下,現代詩,比較長,有一些還不押韻

,背下來很費勁的,所以能背下來的就自然少了;加之課本要求背誦的篇目也少了,學生會背的現代詩也就少了,是不足為怪的。

當然就從個人閱讀興趣上講,古典詩歌也要佔

絕對的優勢,因為這是我們的祖先幾千年的文化積澱,大家能背下來的都是精華,現代詩歌是不能代替的。








風逐月影3


淺談課本中的現代詩


關於上面提到的這個問題,我覺得主要是課本里收入現代詩的內容與沒有舊體詩歌的多。而且,就算收入了,都屬於課外閱讀的範疇居多。舊體詩歌,多半是課堂上重點講解的內容,對詩詞古文逐句解讀,課堂後老師還要求背誦,甚至是考試考點的內容。

憑著我的記憶,印象中現代詩歌進入課本的,有葉挺的《囚歌》,開頭的幾句,我現在依然可以背誦:

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 為狗爬走的洞敞開著, 一個聲音高叫著: 爬出來吧,給你自由! 我渴望著自由, 但也深知道—— 人的軀體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艾青的《我愛這土地》,經典名句,“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還有舒婷的《神女峰》,“與其在懸崖上展覽千年/不如在愛人肩頭痛哭一晚”。包括課外選讀的海子作品《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以及食指的詩:《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等等。國外收入的有前蘇聯作家高爾基的《海燕》,“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捲集著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

總之,現代詩歌受各種原因的影響,正式的教學課本並沒有完全向其敞開大門,只有零星的收入一些;在課外選讀的課本里,收入的也並不太多。因此,我們現在能夠記憶背誦的現代詩歌就顯得比唐詩宋詞少了。


宏燈詩話


舊體詩藝術成就太高,並且附有音樂性,節奏感強,讀起來朗朗上口,十分適合誦讀,所以在民間流傳甚廣,特別是經典之作,幾乎人人皆可隨口說上幾句。現代詩就不同了,除了早期徐志摩等人的現代詩作品,大家尚且能記住一兩句,當代詩歌,能記住題目就不錯了。原因在於,現代詩寫作隨意性強,還不講平仄究押韻,說沒有章法也大致說得通,寫詩的人多,流派也多,一時間詩壇熱鬧非凡,但是真正藝術成就高的作品寥寥無幾,少數詩人的少數作品,即使被捧上神壇,也是備受爭議,不被人們接受和認可。當然,並非現代詩就不能有所作為了,而是潛力還沒有挖掘出來而已。加油,說不定,下一位詩歌大師就是您 !


翟永立1


【題記】這些問答,臨時組織起來,來不及細思,特別是說明文,難免有不妥之處,回答有出入的地方萬望包涵。

現代的東西太多,

每天都是新的,

新的一天又有新的一天,

今天到明天二十四小時。

/

古代留下的太少,

沒有視頻,沒有影像,

文字已遠去

離今天越來越遠。

/

今天終將成為歷史,

千古傳承

幾千年的書包裡

今天倆字沉甸甸。

/

好的東西還有好的,

歷史沒有關門打烊,

只有努力,

觸角就會觸碰。

/

現代化的節奏越來越快,

古人可以幾天幾年寫一首詩,

如今一個問題一晃過去了,

質量與數量面臨考驗。

(寫好的文章進一步修改與深思的時間都不夠,車輪加快了轉速,科技近幾年突飛猛進,在這裡我為現代詩略微打個抱不平。)

(換言之,把心沉下來,氣場提上去,反覆修改,時間拉長,不要急於發表,你會發現一首詩是初稿,點與面遠遠不夠,文字屬於初級語言。

點與面就是大到大處,自然收。現代詩的路很長。)

(據說古人作詩先讀給家人聽,說明古人重視一首詩的質量。)

(古時通信信息交通閉塞,他們獲得的信息量遠遠不及當下,他們的詩思從何而來?聯想!苦思冥想!路過不能放過!

今天,天南地北,海闊天空,微信淘寶,等等,思想啊,放開一些,些許悲壯,些許情懷。)



呀丫芋頭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無所得矣。”古詩詞乃是文學先輩們智慧的結晶,而我們現在人寫的文章,詩詞不管什麼題材,內容似乎都能找到先賢們的痕跡。且古詩有韻有味,形意交融。不像現代詩這樣不便於記憶。且大部分現代詩其實點上標點,就是一篇散文而已。總之一句話,我有武功秘籍,為什麼還要學三腳貓?






西山小師弟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這說明古代的詩詞,典型的就是我國詩歌史上黃金時期的唐詩宋詞,的確是史無前例的輝煌。不只是名家多,且名篇名句多。所以後人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就說明了唐詩宋詞成就的輝煌。現代詩為何受冷落,根本原因是自身的成就不高,不僅名家少,名篇名言也少!根本無法與古詩,特別是唐詩宋詞相比。所以,有志者如想在歷史留下名篇名句,不向古典詩詞尋寶探寶,加強修養,註定還是一枕黃梁。正所謂"作者未死,作品已經死了",豈不悲哉!



偉人蛇


仔細想想,我腦海裡記住只有這幾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地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補充一下,這個問題提的確實很好,要完整講清楚估計能寫成一篇不錯的論文。我簡作此答,算是拋磚引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