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的很多善事可能都是惡事!

01

古時候,魯國很多人都在他國淪落為奴。於是魯國為了保護自己的國民,就有了一道律法——凡是有見到魯國人在他國淪為奴隸者,自己墊錢將其贖回,可從魯國領取賞金報酬。很多被人當做牛馬使喚的魯國人奴隸因此而獲救。

子貢也贖回了一個魯國人,卻不去接受賞金。魯國上下聽說這件事後紛紛稱讚他重義輕財。子貢也覺做了善事而不求財物回報是更高的善舉,因此十分得意。

他的老師孔子聽說了這個消息,卻十分生氣,對子貢說:“你作這件事實在愚蠢啊!”

你做的很多善事可能都是惡事!


子貢既委屈又疑惑,不懂孔子為何罵他。孔子說:“你仍然不明白道理啊。你只看到了現在,卻看不到未來。只看到了眼前方寸,卻看不清大局整體。

讓我來告訴你失誤之處吧。

魯國人被人贖回,贖人者領取應得的酬報,這是平衡的規矩道理。奴隸獲救,救人者也被人稱讚,也能得到應得的酬勞。

現在你把它打破了,日後人們贖回奴隸,若領取賞金,可能會受到別人的嘲笑,被當做貪財之人。若不領取賞金,雖然會得到稱讚,但卻會白白蒙受金錢損失。魯國富翁少,平民多,許多平民是難以承擔這些損失的。這麼一來,救了奴隸後,要麼被人嘲笑,要麼自己蒙受損失。

長此下去,大家恐怕都會故意對受苦的奴隸視而不見,誰願意再去救人呢?

子貢聽完,羞愧不已。

你做的很多善事可能都是惡事!


02

同樣的一件事情。

落到孔子的另一位弟子子路的身上,子路的處理方式就截然不同。子路這個人,處理事情比較直截了當,是個性情中人。

有一次,子路搶救了一個落水者,被救的人千恩萬謝,最後說,也沒有別的,這頭牛你牽走吧。

子路也不客氣真的就牽走了,似乎有損孔子光輝的教育思想,與拾金不昧的正面報道不太相符啊。

然而孔子知道後,非常讚許。說,從此以後啊,魯國人將爭前恐後地拯救落水者啊。

正,固然是好的,但正若不顧及他人,這個正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你做的很多善事可能都是惡事!


03

修行人要努力修正自己,但是也切莫為了自己“正”而堵了他人的“在路上”。

有些學佛人,為了體現自己的修為,在旁人面前故作姿態,清高孤傲,視眾生種種錯誤而諸多指正。

且不知,你的這種言行姿態反而起不到作用,還讓人覺得信佛的人都是神經病,和大家不是一路人,要避而遠之。

如此,你不是將他人堵在了佛法道路的外面了?你的正氣凌然,讓別人對佛法產生了厭惡。

修行人並不是了不起的一群,事實上,你和其他不修行的人一樣。如果你和別人吃飯,就好好吃飯。

不用常常將佛掛在嘴上,也不用時時想著要度化不度化這件事。因為時機因緣到了,有些話題是自然產生的,根本不需要你刻意凸顯出來。

你做的很多善事可能都是惡事!


真正修的好的人,不會逢人就講佛,而是很自然的融入,很自然的將自己從佛法中學習到的品性實踐出來。而不是滿嘴的戒律,教條,因果報應,這個不可以,那個不行。

子貢不是壞人,可是他的正太過凸顯,不能融入自然周遭,不能因時因地為他人變通,因此好心辦了壞事。

子路並非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善人,卻因為隨順自然,不刻意外人認為的善行,反而是為日後的他人積了德。

善,切莫被外相所綁。

當你的心不被這種外相所綁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一名有智慧的行者,成為一名能融入周遭,卻又能帶動周遭步向善的行者。

你做的很多善事可能都是惡事!

你聽到過下面這些話嗎?

不許吃肉,那是生命啊!吃了就要下地獄!

不許殺生,你又踩死一隻螞蟻了!你將來也要被他踩死!

不準喝酒,喝了酒你就要下地獄!

不準盜竊,你路邊撿的那個鋼鏰就是盜竊,要下地獄的!

......

佛教確實有很多的戒律來幫助學佛人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但絕對不是如此教條與極端。我們很多人,都片面的理解了佛法,以自己狹隘的觀點去要求別人。

你做的很多善事可能都是惡事!


相反,釋迦佛陀。

有一世佛陀是一位具足慈悲的商人領袖,曾率領五百位商人去大海里尋寶。一名叫短矛黑人的強盜企圖殺死他們以搶奪錢財,如果殺死500商人他會造下無邊的罪業多劫墮入地獄不得解脫。

出於對短矛黑人的悲憫,大悲商主(佛陀)寧願自己揹負墮地獄的罪業也要阻止他的惡行,於是就拔出寶劍將他殺死。

雖然殺生是極大的罪過,但大悲商主(佛陀)在此過程中沒有升起一絲的嗔心,而是因發無上的菩提心要救渡短矛黑人才這樣做。

所以非但沒有墮地獄,還迅速圓滿了七萬劫的資糧,縮短了成佛的時間!

你做的很多善事可能都是惡事!

為什麼釋迦牟尼佛做這個事情沒有產生惡報?

因為他的那一瞬間心光發露,大慈大悲的心包容了一切黑暗。

這種心光發露的力量是不可思議的!

一般的眾生只能看到一個表象。

所以在這當中,就容易存在一種誤解,他也說是為了眾生,表面和釋迦牟尼佛做的一樣,認為我就已經學到了佛陀的樣子或說自己做的有異曲同工之妙,其實這背後還是有很多不一樣。

你不知道當時佛陀的心光發露發的有多大,這是無法量化的。

我們語言的描述只能描述到一個表象,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末世眾生,在理解佛法佛經的時候容易出現誤差,只看到文字的表象,你認為看懂了,其實一念之差,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一個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為他人著想;一個是站在他人角度,為他人著想。

大家不得不謹慎對待這個問題, 有時候,換個角度,也許善惡也就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