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前的美酒是什么样的?

白奕田


两千多年前蒸馏器尚未发明,那时候的酒是谷物发酵酒,而且是低温加热处理的谷物发酵酒。2003年在西安北郊发掘出土了距今2100多年保存最好,存量最多的西汉美酒。研究显示,西汉时代的酒,酒中水分较高,酒味比较淡,酒精含量较低,成酒不宜久存,容易酸败。

两千年前的酒与现代白酒的酿造工艺具有很大差别。公元前两百万年前,人们将食用不完的野果贮存起来,没有保鲜方法,野果里含有的发酵性糖分与空气中的霉菌、酵母菌相遇,发酵,形成自然酿造的果酒。据此人们掌握了微生物“霉菌”生物繁殖的规律,使用谷物制曲药,以此来酿酒。这个时候的酒仍属于发酵酒,酒精度比较低。与现代蒸馏白酒大行其道不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种低度发酵酒一直占据我国酒类消费主流。

据山东社科院的王赛时考证蒸馏酒起源于元代。在唐宋时期,有关于“烧酒”、“蒸酒”的零散史料,但宋以前时期的烧酒不属于蒸馏酒范畴,而是指低温加热处理的谷物发酵酒。随着元代蒸馏器的出现,蒸馏酒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在元代,蒸出来的酒,被当时的人称之为“阿剌吉酒”,词源是阿拉伯语“Araq”,有“出汗、烧酒”的意思。烧酒,是元代民间对中国蒸馏酒的主称谓。元代用蒸馏法获得的酒液,最高浓度大约70%,而宋代以前用传统发酵方法获得的酒液浓度最高可以达20°。

除了酿造工艺与酒精度数的差异,两千年前美酒的颜色与现在也大不相同。千年前的酒大多呈现绿色,现在的美酒以透明、微黄为佳。白居易在《同李十一醉忆元九》诗中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酒面上的绿色泡沫,也被作为酒的代称。古代盛酒容器大多使用青铜器,时间久了,铜离子融到酒里,就会呈现绿色。并且,古代的酒酿得较为粗糙,甚至酒糟也没有滤出,酒面就浮有一层淡绿色的糟沫。所以古时候美酒有“绿酒”之称。

现在流行的白酒,在新中国成立前并不受上流社会接纳。蒸馏白酒诞生直到明清时代,仍处于平民阶层的饮用范围,上流社会并不接受。《清诗铎》中有“黄酒价贵买论升,白酒价贱买论斗”的咏句子,正是当时这种现象的真实写照。这种现象在清代被逐渐打破,白酒慢慢成为主流。对于出现这样的现象的原因,王赛时认为是:“清中期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白酒的饮用经济价值更合算。”具体讲,就是黄酒的酒度低,但价格高,且大量饮用不易醉,因此总的饮酒成本很高。随着时间的流逝,后来人们逐渐接纳了高度酒。

我们现在流行的白酒是建国后的命名。《中国酒概述》讲到,中国白酒亦被称为烧酒、高粱酒、白干酒等。称白酒,是因为其酒无色……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用白酒这一名称代替了以前所使用的烧酒或者高粱酒等名称。

当然以上论述只是中国酒历史的冰山一角,更多的细节需要我们不断摸索、不断发现。

(作者周锦程,系酒水行业研究者、中国酒业智库专家欧阳千里助理)


欧阳千里


酒的酿造,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2000年前就有了完整的酿酒技术工艺体系,从老字典中就有详细的介绍

即:八月收货的黍子 经过多次酿造做成;黍子大暑种八月收。“酉”中榨的水即为“酒”

90世纪(大概在元朝)以后 ,阿拉伯人将蒸馏酒技术,传到中国,我国元朝以后才有了“白酒”。

由此,可以说我国2000年的酒就是米酒和黄酒,如:绍兴加饭酒 花雕酒 女人红等


醋师大玉


愁也酒,乐也酒,两千年之酒遍地有,喝点菜汁感觉辣,人们不知它叫啥?历史悠久酒文化,不知酒是啥颜色,愿君梦中品美酒,已解千年酒香魂。











忘忧欢乐谷


两千年前的美酒是啥样的,你还真问对人了,我晓得。

以葡萄酒为例,古希腊在5000年前就懂酿造葡萄酒了。

那时的酿造葡萄酒的工艺比较简单,让奴隶把葡萄采摘回来倒进罐子里,捣碎,过一定时间后把汁倒出来,这就是几千年前的葡萄酒雏形。



葡萄酒痴


世上很多的东西,都是偶然的失误或实验,阴差阳错造成的。无论是“酒“,还是“豆腐乳“等,都是这样的产物。

而两千年前所谓的“美酒“,比之现代,说它是“醋“应该更加贴切。只不过因酿造工艺不同,其中含有一定的酒精成份而已,其度数可能与现代的啤酒差不多。而用蒸馏法制造的“白酒“,距今也就几百年的历史。


孙忠汉不像坏小孩


两千年的酒没有见过,更别说喝了。


琼儿老师


那个时代知道(酒)这个字吗?


青都无烟烧烤设备


酒放的时间越长,可能要好喝点吧。可惜没喝过不知道什么感觉😂


yssdy


那个时候的酒,度数比较低,跟现在的米酒、黄酒差不多,酒是浑浊的


愚记美食


没喝过,你喝过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