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讲的全部是真历史吗?

修身养性的兄弟


平心而论,本人看过这部丛书的一部分,但没有全部看完。我认为但凡接触过这部丛书的人,都应该对它要有一些自己的观点和评价。学识水平和阅读深浅程度固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每位读者对它的评价,但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们追求的不应该是最高明的观点和见解,而是本着“闻过则喜”的态度虚心接受别人的不同见解,甚至是批评,如此才能不断进步。这部作品诞生于十多年前并且能火热至今,必然是有一定的原因的,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对该丛书的观点,以期大家指正:

一、关于作品的一些认识,创作风格等。

用“历史小说”来定位《明朝那些事儿》这部作品应该是客观准确的,它不具备传统正史的学术水准,但也不像一般的纯属虚构的小说。了解这部作品的人应该都知道作者“当年明月”(真名叫石悦)是基于《明史》等正史文献来创作该作品的,简单说就是在《明史》等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加工写出的。所以该作品讲的基本上都是“真历史”,我给真历史加上引号是因为《明史》本身记载的都未必是绝对真实的历史,这点我相信大家会认可。这部作品一共有7本书,内容涵盖了从明朝建国前后到1644年明朝灭亡这300年间的史事。作品以明朝十几个皇帝为节点,然后选取每个皇帝在位期间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加以展开,以此来贯穿讲述整个明朝的史事。当然该作品也不是纯粹的对正史进行另一番解读,其中有加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和观点,而且叙述风格是相对风趣的,不像正史那般晦涩。简单说就是它是一部涵盖了整个明朝历史的而且通俗易懂还有趣的历史小说。

二、流行的原因。

我认为该作品之所以能引起广泛兴趣,主要在于作品本身的体裁、内容完整性以及叙述风格这三点。如上所述,它是一部历史小说,它比正史通俗易懂又比一般小说更接近史实,这点是很符合历史爱好者的口味。其次,它讲述的是一整个朝代的故事,而不是一个短时期的故事,这点是有优势的,可以让读者一口气看完一个朝代的故事,所以也正中读者的胃口。此外,该作品在叙述风格上具有很大的优势,风趣的叙事风格加上作者在书中人物心理活动方面的刻画,很能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该作品盛行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成功掌握了一大批读者的心理:对那些喜欢聊历史但又不爱看正史书籍的读者,这本书就像是一本“速成秘籍”,看完这本书很快就有了吹历史的资本。

三、评价、意义。

对《明朝那些事儿》的评价是基于它的体裁定位,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它成功引起了广泛的阅读兴趣,所以它算一部成功的作品。其次《明朝那些事儿》这部作品很好的向大众“科普”了明朝这个朝代的历史,引起了很多人对历史的兴趣,具有很积极的意义。不过《明朝那些事儿》并不具备开创性的意义,在其之前十年出版的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才是被普遍认为改革了史书写作风格的著作。当然即便如此,有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明朝那些事儿》这部历史小说是继《万历十五年》这部明史研究专著之后少有的一部引起广泛兴趣的好作品。


神是的念着倒


《明朝那些事儿》最早是网络连载历史小说,由广东顺德海关公务员石悦以“当年明月”的笔名发表在天涯社区上,它是历史小说,所以当然是描写明代历史的,书中基本上是以正史为依据的,其主要历史事件、人物和主要风情,特别是年代主线,是来自真实的史书,但是,它又是“小说”,所以,不可能完全是真实历史的讲述,在描述历史时,当年明月很有创造性地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有创新性地运用网络小说的语言,讲述得幽默风趣,真可谓是娓娓道来,对于读者很有吸引力,此前,讲历史的书都是比较抽象、严肃的。当年明月以风趣的语言来讲述一个朝代的历史,一时影响很大,很多读者对其讲述很有兴趣,跟着看,于是,粉丝也就很多,作者与粉丝互动,更让作者拉近了与网络读者的距离,让小说更具有“网络”的表述形式。


作者对明朝十七帝和各个皇帝同朝的王公权贵文臣武将等进行全景式的展示,特别是没有忽视对小人物的命运的关注,小说对官场政治、权谋角逐、战争较量和帝王心术等浓墨重彩进行描绘,相当精彩,作者也不乏对于明代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和人伦道德方面进行探索,但这方面似乎没有像对于官场权谋的描写精彩。

《明朝的那些事儿》确实是以网络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那些事儿”,严肃的明代历史,被作者当成“事儿”来说,给读者以非常亲切的感觉,其故事、人物跃然与网络上,很有魅力,明朝是很有特别的一个朝代,皇帝故事多,有人说,明朝皇帝一个比一个怪,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有大业干成了大肆屠杀功臣的,有修养炼丹长期不上班的,有做木匠比做皇帝更过瘾的,有撑不下去上吊死的;大臣也很有特色,如张居正,他权倾朝野,却还花不少时间为小皇帝便插入本通俗权谋书;再如严嵩,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老奸巨猾,谙熟官场,不得了的奸猾权臣等等。明代的政治人物,在当年明月的小说里活起来了,让读者很喜欢,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精彩地走到读者面前,非常活。《明朝那些事儿》为读者解读历史,让历史故事变成了活生生的故事,当然,之所以变成了故事,所以,也多少失去了真实。当年明月讲的明朝故事,可以作为史实的参考,当不能视为是史实,小说精彩,但小说所描绘的与历史还是有比较大的距离的。


文城观点


我来回答。

《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小说,但是也只能把它算作为小说。本身作者是以小说的手法来写历史,以史料为基础,又加入了很多的个人理解和情节,带着读者去感受明朝那一段历史。因此,这本书里并不全部是真历史。

举个例子,对于明朝末年辽东局势的描写有些争议,撤六堡到底是坚壁清野还是割让土地?袁崇焕到底是民族英雄还是汉奸?书中也是在贬低王在晋、李成梁。这些都能看出,作者也是带着个人感情来写这本书,像袁崇焕在历史上本来就是有很大争议的人物,有人赞有人贬,作者也是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不赞同作者看法的也大有人在,所以,看这本书并不能当作历史来看。

不过,话又说回来,历史本身就是一位美女,后人总是用各种各样的装饰去打扮她,往往到最后都没人知道她本来的模样了。历史也是永远不可能完完全全的真正显露在后人面前,后人对历史的理解都只是考量和推测,正如作者的笔名: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历史究竟真相如何,只能是交给历史学家去研究、去考证了。我们对于历史的理解,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著作和研究成果,历史留给我们的不只是这件事、这个过程如何发展,还留给了我们无穷无尽的知识和智慧,这远比历史的真相更加重要。

针对这本书描写的是否客观、是否符合史实,其实没有必要吹毛求疵。作者在写这本书之前,就已经通读了二十五史以及其他很多史书,这一点恐怕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而从阅读到理解再到成书,这又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读者总是想千方百计的找一些错误、找一些和史实不符合的地方来挑毛病,在我看来这完全就是吹毛求疵了。任何作者都不可能没有一点错误,写任何书都会掺杂着个人情感,而本身这本书的问世,就是留给我们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为什么不好好享受这笔财富,而非要去揪住财富边上的一点灰尘不放呢?

正如曹雪芹“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明朝那些事儿》是以一种新的方式来表达明朝、表述历史,并不是完全的符合史实,但却是一部优秀、伟大的作品,值得我们大家好好欣赏并学习。

向作者明月致敬!


红尘入世亦不闲


《明朝那些事》可以当入门读物培养兴趣。此书在大众看来是不错的,通俗易懂。如果想认真研究,还是要看专业书籍。作者写的是不错的,语言诙谐,内容基本属实,既有史料的内容,同时把史料情境化,使非专业人事也能够对明代有一个具体的印象,里面还有作者对明史的一些观点和看法。这样的一本非学术书,除了正史里的内容,难免会虚构一些情结来引起了读者的兴趣。这里举一个不太客观的内容吧:

清朝修《明史》,出于政治原因,对明末的孙承宗、袁崇焕二人吹捧得非常厉害,究其用意,是想告诉人们:明朝之所以垮台,是明朝皇帝自己败家,明明手里抓了一副好牌,还打成烂局,烂泥扶不上墙,怪谁?

《明朝那些事儿》受《明史》影响,用特有讲故事的方式为孙承宗、袁崇焕二位大唱赞歌。

尤其是孙承宗,用上了“明末最伟大的战略家、军事家”的字眼,说他是“明末最伟大的战略家,努尔哈赤父子的克星,京城的保卫者,皇帝的老师,忠贞的爱国者。举世无双,独一无二。”

实际上,孙承宗此人,与之同时代的人对他的评价普遍不高,夏允彝就说他“练达才凡”,即半瓶子醋,偏偏喜欢招摇。




青头C


《三国演义》是历史吗?如果是,《明朝那些事儿》也算是历史吧!

《明朝那些事儿》首先是网络小说,网络小说的特点不言而喻就是为了吸引眼球,吸引注意力;作者可是不管什么历史史实、道听途说、街谈巷议、正史野史,只要点击率能够提高就行。

历史的真相往往都是干巴巴的,寥寥数语,不过从《史记》开始,太公就将散文的手法发挥到了极致,尤其是作者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在他的笔下,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其实再往前面拨一下历史的指针,看看孔子。“春秋笔法”,一字定褒贬自孔子开始——将个人的主观看法附加在历史人物身上。

历史在哪里?历史在地下。明朝的历史在哪里?在堆积如山浩瀚的历史档案里;有的在“故宫”,还有的在海峡的另一边的故宫博物院里。

“戏说”最开始来自香港影视工作者制片人。只有“商业化”了历史,文艺才能有出路;市场才是决定,才是指挥棒和动力。

从《百家讲坛》开始,历史研究就变味了。本来让历史研究“大众化”“娱乐化”“接地气”应该是有争议的事儿,网络小说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专业的事情,最好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可是现在恰恰相反,大学招生“文史哲”的专业无人问津,播音主持人专业却是趋之若鹜。

一句话,不要将“演义”当成来历史——你并非皇帝,怎么知道皇帝的心思?


闲看秋风999


《明朝那些事》这部历史小说是书店里的长销书,如果一家书店里有刘慈欣的《三体》,那么通常也会有这部书的位置。作者石悦(笔名当年明月)曾是中国海关的一位公务员,工作稳定,收入丰厚。他并非受过严格专业训练的历史学家。创作这部历史小说,完全是兴趣爱好使然。要求这样一位创作者,完全依据史实来创作,首先时间成本之高昂,就会远远超出创作者的支付意愿。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我们读者也不必苛求。这部历史小说,说的是明朝的故事,可是读者往往能从书中触摸到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脉搏,这就非常接地气,也能给人惊喜。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在增加国人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方面,它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的,也具有良好的社会影响。


酉阳749


要了解,明朝那些事讲的是不是讲的全是真历,是我们首先明白,什么是历史,通俗来说呢,历史就是对过去发生的,所有事情的一个书面记载。有大小之分,有正史野史之分。我认为,真力时呢,可能就是说,记载的事情比较准确,符合历史发生的事实。


学者对于历史的理解和我们常人对于历史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大致了解的是历史上发生了哪些事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对于个人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但是我国的历史书,多半是文言文写就的,而且浩如烟海。这就导致现代的很多人阅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虽然史书的作者坚持秉笔直书,但是肯定也有一些记载的和实际发生的有出入。因为掌握的原始资料有限,这就需要我们去认真的鉴别,因为每个人眼中的历史不尽相同。



初读《明朝那些事》我觉得,作者的写作风格点像蔡东藩先生。但是,比这个又更近一步,写的更具故事性,让人觉得是在阅读故事,而不是阅读历史,不知不觉的也了解了历史。让人读起来,不那么枯燥无味。这就好比,很多人了解三国的历史,是从《三国演义》开始的。 一个民族多少对自己过去的历史应该有一些了解。因为它代表着文化的传承,精神的传承,前人经验的传承。

现在万事都讲究初心,这可能就是当年明月的初心吧。


真理恒相


个人以为:《明朝哪些事儿》一书语言诙谐幽默,叙述详细具体。用通俗的语言描写久远的史实,很接地气,能够雅俗共赏。此是优点;

浓彩重墨地夸张渲染重要人物和事件,不遗余力地加入作者自己的观点进行评论,难免有误写误导之嫌,此是瑕疵。总而言之,瑕不掩瑜,作为一部通俗历史小说,八分史实,二分虚构,还是比较成功的。


雨后娇阳534


我记得书店里有这本书的时候是零六,七年的时候吧?网文味十足。那时候老汉正在读空山。历史的天空。那都是当年的矛盾文学奖作品。偶尔看了一眼明朝那些事儿。开篇是朱重八。还有啥朱四五,,,就是因为题目兴趣去码了一眼的。书名是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叫当年明月。


76男凌云雁荡


《明朝那些事》把枯燥的历史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展现出来了,使大家见识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明朝。总的来说,《明朝那些事》里大部分还是比较可靠的,但历史本来就是真真假假的,这个不能用一个真假就来分辨了!这世上本来就没有绝对的真和假,我们需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中国的历史是后一个朝代的人编的,像《明史》就是清朝组织编写了,而清朝为了拔高自己总是会不同程度的贬低明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