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惠南镇变“大调研”为日常调研解百姓“急难愁盼”

中国经济导报讯 记者缪晓琴上海报道 “要以大调研推动大落实,抓好让群众有获得感的事。”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市委一季度会议上强调。上海浦东新区惠南镇今年以来变大调研为日常调研,出台常态化、长效化的动作机制,在惠南全镇范围内“问需于民,主动排忧”,着力解决了一批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和群众心头的“急难愁盼”问题。

今年新春伊始,惠南镇就通过较大的活动覆盖面和深入的走访调研,深挖出了175个长期存在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问题,涉及党的建设、社会管理、社会民生、建设交通、经济发展、科教文卫、社会治安、安全监管、公共事业、社会团体10大类。经过对问题的梳理,惠南镇发现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集中在住宅小区综合治理、河道整治、村庄设施环境、就业问题、为老服务、区域配套设施、交通出行、医疗服务、教育资源等方面,且呼声强烈。

惠南镇的民乐大居是上海第二批规模最大的市级保障房基地,承载着多元功能及庞大人口的导入。汇聚来自上海市6个区、15个街镇的动迁居民、经适房居民和本镇18个村的动迁回搬农民,按人口和面积计算相当于中心城区一个街道。针对不断涌现的新型“疑难杂症”,在对大居7个居委蹲点调研的基础上,惠南镇进一步结合后备干部“挂职锻炼”,以调研主体和调研对象全覆盖为核心原则,围绕“抓引领、补短板、惠民生、解难题、促发展”的工作主线,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对民乐大居进行体验式调研让干部下沉到问题突出的一线,掌握一手信息,形成了随时发现、及时研究、按时解决的调研落实机制。

在今年初的大调研过程中,民乐社区就收到居民反应比较集中的电梯安全问题,电梯故障频发给居民安全生活带来隐患、报修解决时间较长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维保情况不明让居民担忧等。一直以来,电梯安全事故都以事后处理为主,而安监、市场监管等部门巡检是保障电梯安全的主要事前预防手段,在巡检中发现问题,并督促物业及维保部门及时解决问题。但这一手段较为单一、且人员及时间成本都相对较高,因此,民乐社区决定在全市率先开展先行试点,通过引入财产保险公司,推动电梯安全管理从单一化的政府管理模式转变为多元化的社会治理模式。11月28日,惠南镇在民乐社区出台全市首个电梯综合责任保险方案,明年1月1日起,民乐社区内首批85部电梯将引进保险机制为风险兜底,保障居民乘梯安全。通过“保险+服务”,建立风险防范和保障的一揽子解决机制。今后一旦电梯发生意外事故,导致人身伤害,保险公司将在第一时间给予赔付。

为了缓解民乐大居居民的“看病难”,惠南镇机关成立调研组,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采用联合式调研、蹲点式调研、体验式调研、问卷调研等多种方式面对面开展调研协调解决活动。今年6月的一天,调研组6位年轻人分别在午夜12点、早晨6点、下午6点、晚上9点等多个时间段从民乐大居三个小区出发去浦东医院“看病”。他们的身体无恙,是为了尽快找到大居居民“看病难”的“处方”,专程当了回“患者”。浦东医院是惠南镇唯一一家三级医院,地处民乐大居。医院不仅需要满足大居2.96万居民的就医需求,更承担着惠南及宣桥、大团、老港等浦东南片城镇社会医疗责任。紧张的医疗资源难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健康服务需求。经过实际统计,从小区到医院要平均步行近20分钟,挂号排队1小时45分钟,就诊10分钟,验血配药1小时。其中早8点至10点、下午2点至4点、晚8点至9点为高峰时段,耗时多为3小时以上。调研组随后专门邀请了新区卫计委和居民代表共同商讨解决方案,现场就有居民提出:“惠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几公里外的观海路259号,大居居民根本不会舍近求远去那里。既然农村可以设置社区卫生室,那么针对大居的几个小区能否也设置社区卫生室满足我们的需求?”经过沟通协商,最终确定在大居内增设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医生诊所,实现就诊、配药、补液、保健、康复、上门回访等便民医疗服务,并对血压测量仪、血糖测试仪、身高体重一体机等常用设备进行统一购买和发放,进一步完善了大居居民的健康服务,让大居居民切切实实感受到了生活的改善。

交通出行和每个大居居民都息息相关,民乐大居目前共有37个居民小区,却只有5条公交线路经过。调研组早上6点分别从距离公交站点最远的三个小区出发,步行20分钟至站点,选择客流最多的1070路排队乘坐,抵16号线地铁惠南站,全过程总耗时1小时30分钟。调研组发现:7:00-9:00为地铁早高峰,方向为滴水湖至龙阳路,队伍可从地铁安全门排到验票闸机口,惠南站采取限流措施,此时段平均等候30分钟;10:00-15:00人流趋于正常水平,已无长队现象;17:00-18:00又成为晚高峰。他们还发现,由于公交线路实在太少,公交车运营时间没有和地铁同步,平均每班甚至要等25分钟,早晨时间争分夺秒,一旦错过一班,就要延误。“这样上下班真的吃不消!”一周的“上下班”,调研组里几个年青力壮的小伙子也是苦不堪言。调研组带着居民的这些问题与镇规建部门进行研讨,会同南汇公交公司实地查看。最终达成共识,决定新增大居公交线路,同步公交与地铁的运营时间,并进一步覆盖大居新建居住小区,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开始正式运营。由于大居建设还在不断推进,各项配套设施还在不断完善过程中,惠南镇的调研组未来将继续与南汇公交公司共同研究大居公交线路,力争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广场舞的一面是群众健身娱乐的现实需求,另一面却是噪音过大的扰民公害。这种矛盾不仅是居民头疼的问题,也成为了调研干部深深思考的问题。为了悉心听取大妈们的“心声”,调研组的成员们加入到各支广场舞队伍中。了解到,对许多热衷广场舞的老年居民说,她们动迁到这里后,除了帮助子女带孩子之外,也不知道干什么。而跳广场舞就不同了,除了能够让自己忙起来,还可以认识很多朋友。大家围绕跳舞一起切磋技艺,聊家常,分享心事,感觉生活突然就变得多姿多彩起来。广场舞不仅锻炼了大妈的身体,更排解了寂寞,是她们生活重要的一部分。调研组经过认真分析认为,要想根本解决广场舞扰民问题,还是要通过多姿多彩的社区生活为这些老年朋友们带来更多心灵上的快乐。建设大型活动场所是关键,有助于分流一部分广场舞人群。为此,民乐大居规划配套10个综合健身运动场、3个文化活动中心。社区行政、为老服务、医疗文化、派出所、绿化、市政道路等61个社区内配套项目已确定纳入2018年建设任务。同时,调研组也反复试验研究如何给广场舞降噪,发现将原有的“大喇叭、高音炮”变成多个分散放置的小功率喇叭,由场地责任单位定时定点统一播放音乐,就能够在降低音量的同时确保广场范围内的音乐传播,再通过音源定向技术的结合,将进一步限制广场音乐的传播。使得原本的“扰民舞”,真正成为有益群众身心的“健康舞”。

从社区居民实际日常生活所需的安全、健康、办事等具体需求出发,“安居民乐城”系统以大数据综合服务管理中心为基础,建设了“一门一库一平台”,即以智能门禁云平台、一张图系统、智慧社区指挥室建设为抓手,通过数据接口、展示平台、互动应用等智慧系统的建立,实现“联网可监、数据可查、流程可管”的科学化管理体系。新启用的“惠生活”家门口服务平台进一步将线下的便民服务拓展到了线上,全面融入所有辖区党员和群众的生活,通过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手段,致力于满足居民群众和各类社会主体碎片化的需求。未来还将与研究机构合作,每年定期发布“惠生活”家门口服务白皮书,为家门口服务提供科学指南,将“惠生活”建成“永不下线的大调研”。

通过类似民乐大居这样的“大调研+大落实”工作机制,惠南在全镇范围内“问需于民,主动排忧”,一批群众长期以来最关注、最关切、最迫切的民生热点问题得到了解决:调研组在走访调研中从汇雅苑居委了解到,适龄儿童入学就读难及卫生服务缺乏等问题,立即组织开展情况排摸,并约请区教育、卫生等部门明确辖区内4所公共教育机构开工建设期、试点家庭医生服务,陆续推动9所新学校开学,通过“惠民医盟”平台,加强与光明中医院等专业医院的合作,根据居民需求,开展了“健康知识进社区”活动;民乐社区拓展了“社企合作”平台,与长期帮扶结对的民营企业研究组织党建,商定了瓜果线上、线下销售的运作模式;东城社区开放了便民餐厅,满足了社区居民宴请之需,为老百姓提供了一个实惠、干净的场所;黄路学校校门前的破损路面已完成修复;通过文源社区与惠南电信分局的共建,区域内WIFI布点资源建设力度加大;四墩村传统手工制鞋老匠人打不开市场,传统手工艺面临消亡,调研组邀请专业设计公司和文化运营团队帮他们搭建平台推广作品,在“家门口”服务站开辟“老匠人之家”工作室,推动民间手工技艺继续传承和发展;东征村提出村内独居老人较多,行动不便,社会治安事件较多,调研组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明确上门更换液化气钢瓶的费用补贴渠道,由黄路派出所加装监控探头,加强治安巡逻。陶桥村自建房小区700多户村民十多年来期盼天然气入户,在镇党委、政府坚持不懈的推动下,成为镇里第一个顺利对接管输天然气的村子,村民们终于圆了“通气梦”。

在惠南镇红光村“城中村”改造项目中,全体镇班子成员、处级干部、公务员、事业单位负责人、各村居党政正职约200人全部加入各动迁推进组,白天在单位上班,傍晚进驻“城中村”基地走家串户、研究对策。推进组通过深入走访调研对每家每户都形成了《一户一表一策》,详细记载了房屋面积、人员结构、利益关系、主要诉求等,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在走访调研中,大家发现签约中后期存在胶着形势,惠南镇为此专门成立六个专项工作组和特别推进组,为不愿意签协议的动迁户提供“专家门诊”,出台争先评优方案,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今年5月28日午夜12时,随着最后一户动迁居民完成选房签约,最终改造项目签约率在短短30天签约期内达到95.5%,成为惠南镇动迁史上签约期最短、签约率最高的项目,创造了惠南动迁史上的新纪录。

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美丽庭院建设过程中,许多村书记主任提出来希望在农村引入更多产业,增加就业岗位,让农民增收致富。调研组分别邀请了规划部门和农业部门共同研究,最后确定创建南汇瓜果公司8424西瓜基地,南汇水蜜桃生产基地,惠南优质稻米生产基地等本地特色农产品基地,规划打造一个集生产、观光、采摘、销售为一体的新时代大型共享田园综合体。

 日前,惠南镇正式出台了《关于落实大调研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的实施意见》,将调研工作继续推向深入。惠南镇党委副书记徐建军介绍,惠南镇下一步将在“大调研”活动中加大对外籍人士、外来打工者等群体的调研力度,结合日常工作,加强对统战人士、离退休干部、军属等对象的调研,同时确保问题的有效解决,强化对已派单问题处置情况的后续跟踪,以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城市安全运行、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着力点,将政府的社会治理工作从管理者转型为“社区大管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