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时评:泛滥的校园APP该谁来管?

湖南一所高校“扫码洗澡”的新规定,让泛滥的校园APP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从开门禁、打开水、交电费、洗衣服,到选课、看课表、上课签到都有各自的APP。部分校园APP顶着“智能”的头衔,出着各种傻瓜的错误;本应该“快捷便利”APP,却处处给同学“添麻烦”——软件频繁“罢工”、广告丛生,让使用者苦不堪言……

泛滥的校园APP该谁来管?

智能手机的普及,确实给普通民众工作、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手机点击一下,就可以网络购票,再也不用排长队了;手机刷一下,就可以直接支付,免去了没带现金的麻烦;一个会议通知,往工作群里一丢,所有人都能看见,免去了挨个打电话的麻烦……

凡事都有两面性。智能手机的普及,也带来不少的烦恼。校园手机APP泛滥就是其中一个明例。其原因首先与管理者懒于思考的思维模式有关。扫码洗澡明显不符合人之常情——洗澡的时候,怕手机被打湿本不该带着,更何况洗澡的公共空间,带着手机可能会让其他人有隐私被曝光的担忧。这一奇葩规定后面,想必是管理者懒惰思维的定式:手机APP可以解决一切。虽然后来被纠正了,但其后暴漏的管理者一刀切的简单粗暴模式,却值得其他管理者深思。

校园手机APP泛滥的另外一个原因是APP的功能单一各自为政。学生不是说了吗,开门禁是一个APP,打开水是一个APP,交电费是一个APP,洗衣服、选课、看课表这些都是不同的APP。这些APP的发布者也许没有恶意,只是从自己职能或者管理角度出发,只是这样一来,就苦了那些学生,为了正常的学习、生活,不得不下一大堆的APP。难怪学生抱怨,任谁每天要挨个打开一大堆APP,都要发疯。

校园APP泛滥,还与相关管理者的“强势”有关:一个学校往往就是一个单独的“王国”,学校课表的安排、学生成绩的查询、门禁卡的使用甚至学生洗澡,都要通过APP来实现。没有相应的APP,学生甚至进不了寝室买不到饭食,而且这些APP没有替代者,甲学校的APP在乙学校也没有用武之地。为了在学校学习生活,学生能不下载各类APP吗?各个部门强势推广之下,校园APP能不泛滥吗?

对于泛滥的校园APP,学校的管理者最应该反思。想想市场上现有的APP,用户动辄上亿,一个APP就可以解决交流、转账、通话等功能,为普通民众工作、生活来带来种种便利。作为一个只有几万几十万学生的高校,为何不能将涉及到学生学习、生活各个方面的需求,集成在一个APP里解决呢?试想一下,如果学生只下载一个APP,就能开门禁、查成绩、缴电费、洗衣服……解决跟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一切,这不就没了抱怨,给学生真正带来便利了吗?

现在不少学校、地方在打造智慧校园、智慧城市,这可不是简单开发几个APP就能解决的。站在学生、站在市民的角度多考虑,能不安装的APP就不安装,能一个APP解决问题的,决不再开发一个新的APP。同时,管理者不能越位,把选择权交给学生交给用户,在保留传统习惯的基础上,让他们用手投票,只有这样,才能防治类似校园APP泛滥的事件再次发生。(央广网评论员 刘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