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之痛,如何疏解:关于聊城城区停车难的调查与思考


停车之痛,如何疏解:关于聊城城区停车难的调查与思考

随着市区机动车保有量的膨胀式增长,“让停车不再难”成为诉求声较大的民生问题。 □刘海恒 绘

停车难、停车乱、停车管理不规范,不少市民饱受停车之苦。当下,停车难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城市病”,无论城市规模大小,都或多或少遭遇到了车辆停放困境,停车问题早已成为这些城市发展过程中绕不开的一道难题。相关统计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我市中心城区汽车保有量将突破20余万辆,如不尽快探寻城区停车疏解之路,停车难很可能会成为掣肘城市发展的“绊脚石”。日前,记者对市城区停车现状进行了实地探查,并就如何缓解城区停车需求矛盾进行了采访。

车,究竟该何处安放?

伴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汽车,并享受到有品质的生活。然而,市城区机动车保有量膨胀式增长,不仅给城市动态交通造成巨大压力,而且静态停车问题也日益凸显,上班赶早占车位、下班见缝抢车位、购物排队等车位、就医漫游寻车位……这些“停车之痛”成为不少有车一族的真实写照。目前,市城区停车难已经成为居民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之一。


供需严重失衡,停车“一位难求”

东昌路与柳园路交叉路口是市中心城区最为繁华的商业圈,地下和地上停车场双管齐下,依然无法满足市民停车需求,停车难问题一直广为诟病。

“到这里来购物,千万别开车,那是自找苦头。”12月9日,骑着自行车前来附近购物的市民王玉军幽默地说。面对停车难的问题,与王玉军有同感的市民并不在少数,刚从附近一地下超市购物出来的李仙霞也是一脸无奈:“以往每次开车来超市购物,找停车位最让人头疼,要是停在路边又怕被开罚单。没办法,现在来这儿我都不开车了,但有时购物太多,实在不方便。”

在实地采访中,记者发现,市城区除了大型商场、超市等商业繁华地段外,医院、公园、学校附近等也都成了停车难的“重灾区”。“上周我带着孩子去市人民医院看病,在医院附近来回转了40多分钟,硬是没找到停车的地方。”12月11日,家住市开发区凤凰新城的吕世峰苦笑着表示,找停车位就是一种煎熬,今后再去那个路段,绝对不开车。

城市停车需求主要分为出行停车和过夜停车。目前,我市中心城区除购物、餐饮、娱乐等出行停车困难外,过夜停车难题同样不容忽视。家住颐和园小区的业主冯长路,因为小区没有规划停车位,每天下班停车都是他最头疼的事情,因为一旦抢不到车位,就只能冒着被贴条和剐蹭的风险,将车停放在小区附近道路两侧。

与冯长路一样遭遇家门口停车难的居民并不在少数。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每天夜幕降临,在建设路、利民路、向阳路等居民小区较为集中的路段附近,道路两侧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上都会停放大量的过夜车辆,严重影响行人通行。

目前,我市中心城区无论是出行停车还是过夜停车,均存在需求与供给的失衡,如何尽快疏解停车之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


盘活现有资源,寻求疏解之道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市城区存在停车难的地方往往处于闹市,土地资源紧缺,用以新建停车场的空闲土地十分有限。在无法快速增长停车位的情况下,如何拓展空间,盘活现有车位使用效率,成为缓解泊位短缺、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途径。

面对日益凸显的停车难题,我市早就开始着手对停车矛盾较为突出的地段,根据条件进行分批次改造。位于闸口南北步行街西侧的小广场因年久失修,路面破损严重,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车辆停放,停车矛盾突出。我市投入400万元对闸口停车场进行了高标准施工改造,仅用2个月时间便建成了一处拥有200辆标准停车位的现代化停车场。停车场负责人介绍,为保证有效循环停车,该停车场采用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实行刷卡出入,停车场周围安装有10余个高清旋转摄像头,可24小时看管车辆。据统计,目前市城区像闸口停车场一样的路外公共停车场共22处,泊位数1251个,主要布设于东昌湖、徒骇河、柳园路等商业、旅游区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附近出行停车矛盾。

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建设立体停车库,让城市“长高”而不是“变胖”,是解决目前城区停车难题的另一个有效措施。市人民医院周边是我市城区停车矛盾较为突出的区域,不久前,市人民医院对西区一处垃圾堆放处进行了改造,建设了一处拥有230个车位的立体停车库,极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为疏解城区停车难提供了有益参考。围绕过夜停车难问题,市城区月亮湾小区也尝试性建设了上下两层的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一次性额外增加1000余个停车位。

“自从规划了停车泊位,现在东昌路上停车方便多了。”12月10日上午,赶往市建委办理业务的方建豪有感而发。充分利用道路资源,在道路两侧规划停车泊位,这是我市缓解城区停车难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市城区路内社会公共停车泊位共有11000余个,主要分布在建设路、东昌路、柳园路、花园路等城区主干道路上。

记者从市规划部门获悉,近期,我市将提出停车场建设规划方案,路内停车将结合道路建设时序,同步规划路内停车泊位。针对路外公共停车不足的现状,我市还将结合重点项目建设时序,陆续建设停车场30处,提供停车泊位7000余个。


盘活现有资源,寻求疏解之道

“停车难的问题,不是单靠建停车场可以解决的。”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解决我市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一定要避免掉进“停车位供给越多、停车难问题越小”的误区,不断建设公共停车场只能治标,根本的途径是发展公共交通。

长期从事公共交通发展研究的罗玉强介绍,从聊城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如何增加供给,车位增加的速度都赶不上机动车保有量增加的速度。因此,化解停车难的根本之道还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建立以地面公交为网络、其他公共交通方式为延伸和补充、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的多元公交网络体系。

根据《聊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要求,我市初步确定了公交优先发展策略,构建内外协同、多层次、立体化、紧密衔接的城市公交系统,提升公交的吸引力与竞争力。按照公众利益优先和效率最优原则,落实公交优先理念,优先保证公共交通的路权、用地、资金、运营等方面的投入。针对作为市民主要代步工具的城市公交,我市已经规划形成了常规公交快线、干线、支线的公交线网运营模式,沿公交客流集中走廊布设常规公交快线和干线,沿生活性出行较集中的客流走廊敷设普通公交支线,构建更加高效便捷、安全舒适、绿色环保的一体化公交体系。

聊城日报记者 邹 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